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2023年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一、考研方向1. 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大型建筑和桥梁的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果你想在桥梁、大型建筑等领域做出突出的成绩,那么结构工程是一个不错的考研方向。
2.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研究岩石与土壤的特性和行为。
如果你喜欢探索岩石的结构和性质,并想以此为基础研究地质工程,那么岩土工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水文学和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工程学科,广泛应用于灌溉、水电站、水库等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
如果你对水文学和水利工程感兴趣,并想服务于国家的水利事业,那么这个考研方向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4. 海洋工程:随着人们对海洋利用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海洋工程也日益获得重视。
海洋工程主要研究海洋环境、海洋产业和海洋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你对海洋拥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想为保护海洋环境和工业化开发做出贡献,那么海洋工程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
二、院校排名1.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和卓越声誉的学府,工程学院排名全球前列,尤其在土木、水利和海洋工程领域,清华大学也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教育水平。
清华大学考研专业设置相对全面,可以满足千奇百怪的学生需求。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好的工科类大学之一,曾经发现了很多科学发现,很多科学领域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划分开来。
土木、水利和海洋工程也不例外,这个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也相当高。
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享有盛名的重点高等院校,以工科为主,所以在土木、水利和海洋工程方面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和声誉。
学校布置的土木、水利和海洋工程方向都很热门,在市场上的认可也非常高。
4.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工科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尤其在土木、水利和海洋工程领域也颇具优势。
学校对这个专业的投资很大,拥有一批被认为是业内专家的教授,并提供很好的研究基础,以便于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深入学习并有更好的实践机会。
“岩土工程”全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建设及改革探索吕玺琳,钱建固,陈宏信(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摘 要]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的关键实践课程,也是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
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实现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建设。
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以工程案例为背景、以理论教学、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以及设计成果讨论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旨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分析全局把握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岩土工程;全过程设计;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基金项目] 2019年度同济大学教改项目“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深化研究”[作者简介] 吕玺琳(1981—),男,重庆人,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方面研究;钱建固(1972—),男,安徽无为人,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岩土工程方面研究;陈宏信(1987—),男,四川洪雅人,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岩土工程方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T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168-02 [收稿日期] 2020-05-07一、前言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等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学科,学生所需学习的核心专业课程有土力学、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基坑工程、桩基设计、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等。
随着当前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发展速度持续加快,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空间等不断刷新记录,对岩土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然土体在其形成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地质作用,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复杂。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工程条件下的岩土体,其工程特性往往存在很大差别。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代码:081505)(201109版)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
本学科主要从事海岸与近海工程环境、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近海结构物设计及其运动机理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海岸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河口海岸动力学;河口海岸演变、港口航道整治规划及海岸河口环境保护;海岸防护工程;海岸与近海岩土工程;港工与海工结构;港口与近海结构设计与动力分析;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
本学科的实验基地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口深水航道试验中心(教学与科研基地)、风浪流水槽、计算机辅助设计算中一、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研究、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有创新的研究成果。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1.海岸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 2.泥沙运动力学与河口海岸动力学 3.海岸与近海岩土工程 4. 港口与近海结构设计与动力分析 5. 近海环境与防灾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0,其中学位课学分≥19。
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组号备注学位课G071503 计算方法 3.0 秋学位课G071507 数学物理方程 3.0 秋学位课G071532 应用泛函分析 3.0 春学位课G071536 高等计算方法 2.0 春学位课G071552 应用近世代数 3.0 春学位课G071555 矩阵理论 3.0 秋学位课G071556 近代矩阵分析 2.0 春学位课G071557 图与网络 2.0 春学位课G071558 拓扑学基础 2.0 春学位课G071559 最优化理论基础 3.0 秋学位课G071560 小波与分形 2.0 春学位课G071561 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2.0 春学位课G071562 基础数理统计 2.0 秋学位课G071563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 2.0 春学位课G071564 应用随机过程 3.0 秋学位课G071565 最优估计与系统建模 2.0 春学位课G071566 变分法与最优控制 2.0 春学位课G071567 工程微分几何 2.0 春学位课G071568 非线性动力系统 3.0 春学位课G090510 中国文化概论 2.0 春,秋留学生必修学位课G090511 汉语 2.0 春,秋留学生必修学位课G09051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 春,秋学位课G140501 英语 3.0 春,秋学位课G23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 2.0 春,秋学位课NA6011 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结构力学 3.0 秋学位课NA6022 高等船舶流体力学 3.0 秋学位课X010499 专业英语 1.0 春,秋学位课X010507 河口海岸动力学 2.0 秋学位课X010508 数学模型 3.0 春学位课X010543 海洋岩土工程 3.0 春学位课X010544 水波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3.0 秋学位课X010545 泥沙运动力学 3.0 秋非学位课F010516 波浪与海岸建筑物的相互作用 2.0 春非学位课F010561 工程泥沙与航道整治 2.0 春非学位课F010562 海岸工程试验相似理论与应用 2.0 春非学位课F010564 海洋环境流体力学 2.0 春非学位课F010565 地下水动力学 2.0 春非学位课F100509 张量分析及应用 2.0 秋非学位课F100516 数值模拟高性能计算方法 2.0 春非学位课F100553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2.0 秋非学位课F100555 地基处理 2.0 秋非学位课S010501 学术报告会 2.0 春秋五、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需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其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级点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清华大学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学博士点,并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联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讲师8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正高级职称98人、副高级职称135人。
设有10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桥梁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博士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所覆盖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导师12人。
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为建设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2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3人,土木工程学院所属的实验室有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实验室,其中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为陕西省和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院校2008年前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共392所: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城市学院;首钢工学院;天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廊坊师范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辽宁科技学院;辽东学院;大连民族学院;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北华大学;白城师范学院;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佳木斯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同科学院;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盐城工学院;南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淮阴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常州工学院;扬州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淮海工学院;三江学院;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江苏工业学院怀德学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林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台州学院;温州大学;嘉兴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大学;浙江树人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黄山学院;皖西学院;铜陵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三明学院;莆田学院;集美大学;武夷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宜春学院;井冈山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工程学院;九江学院;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师范学院;烟台大学;潍坊学院;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青岛滨海想一;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南阳师范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黄淮学院;安阳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平顶山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工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襄樊学院;孝感学院;黄石理工学院;三峡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理工学院;邵阳学院;南华大学;湖南文理学院;长沙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惠州学院;嘉应学院;深圳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五邑大学;茂名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工地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海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三峡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学院;攀枝花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昆明学院;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长安大学;陕西理工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榆林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天水师范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青海大学;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宁夏大学;宁夏理工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学校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培养学生为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成必要的实践训练,其核心要求为加强企业在课堂教育方面的参与及学生实际环节的培养。
土木工程学科实践性强,企业参与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其它学科知识,创新意识强、团队协作好、综合素质高,能胜任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土木工程相关部门的设计、规划、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多样化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初步具有合理抽象、逻辑推理、物理现象综合分析的能力;并能把所学的应用性理论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工程实践中加以应用。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学会应用由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到的基本理论,进一步深入掌握专业技能,建立初步的工程经验。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注重人才的知识-能力-创新意识,以及随之而必需的协调能力和工程能力。
二、培养标准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层次工程型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应达到如下培养标准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三、培养目标实现矩阵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层次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进行相应课程配置,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如下: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四、针对卓越计划特班的课程改革针对卓越计划特班,增设“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调整“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论”、“结构概念设计”、“土木工程软件应用”、“防灾工程学导论”、“基础工程实例分析”、“工程事故分析和处理”、“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等12门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
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考研大学排名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
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本专业主要范围: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水文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资源、建筑经济与管理等。
土木工程专业考研方向2: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六个二级学科之一。
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和管理的学科。
国内外对该学科历来都很重视,在复合材料、高强改性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工艺的创新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
本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结构工程师为工程分析和设计负责的人。
刚入门的结构工程师会设计建筑物的一些相对独立结构构件,例如梁、柱、楼板。
熟练工程师则负责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考研方向3: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等这个小范围。
历年来的就业情况显示,土木工程的学生就业很少偏离本专业,是对口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
岩土工程一流学科名单摘要:一、岩土工程一流学科背景介绍二、岩土工程一流学科名单概述1.学科总体分布2.各地区代表性院校3.学科评估标准与意义三、岩土工程专业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四、如何备战岩土工程专业考试与选拔五、结语正文:一、岩土工程一流学科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岩土工程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为了提高岩土工程的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教育部开展了一流学科评选活动。
岩土工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名单,无疑是对其地位和成果的充分肯定。
二、岩土工程一流学科名单概述在最新公布的岩土工程一流学科名单中,全国共有20所院校的岩土工程专业脱颖而出。
这些院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涵盖了我国主要的岩土工程研究方向。
以下为部分代表性院校:1.清华大学2.同济大学3.武汉大学4.浙江大学5.湖南大学6.天津大学7.西南交通大学8.北京科技大学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院校的岩土工程专业在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各有特色,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三、学科评估标准与意义岩土工程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产学研结合等方面。
评选出一流学科,旨在推动高校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同时,这也是对各高校岩土工程专业的一次全面检阅,有助于整个学科的健康发展。
四、岩土工程专业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加强,岩土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毕业生可在设计院、建筑公司、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研究等工作。
此外,该专业在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五、如何备战岩土工程专业考试与选拔面对岩土工程专业的选拔考试,考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1.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如岩土力学、岩土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
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
葛修润院士领衔的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特别注重学科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岩石力学与工程(葛修润院士牵头)、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王建华教授牵头)、隧道与地下工程(黄醒春教授牵头)和岩土工程防灾减灾(陈龙珠教授牵头)方面形成了优势,研究团队充满活力,在产学研合作和国家及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近年来,我校岩土工程学科引进了大量的高水平中青年教师,整体学术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1项,国家“863”项目子项5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项1项,博士后基金6项,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登山计划等重大项目10余项,以及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市曙光计划等人才项目各1项,并从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城建集团等企事业单位获得了20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
大量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上海市育才奖和“曙光学者”称号各1人次。
五年间,在国际岩土工程顶尖杂志“Geotechnique”、“Geotechnical and Envir omental Engineeging-ASCE”、“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Soil Dynamic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等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高水平文章,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累计发表论文超过800篇,学科人均每年发表文章5.7篇,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行列。
目前,岩石力学与工程、土力学及地基基础、隧道与地下工程三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优秀的研究团队,具备了以下特色和优势:
(1)岩石力学与工程:本方向在葛修润院士领衔下,具有学科梯队合理、教师学历高、研究内容处于前沿主流领域等特点。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岩石力学与大型岩体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岩体工程的现场监测技术、方法及检测设备研制、岩石力学室内试验技术及设备研制、岩体初始应力场的实测与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新兴科学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
在岩石力学与大型岩体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方面,该学科带头人葛修润院士是我国最早将有限元法引入岩体工程的学者之一。
自主研究开发了二维、三维弹、塑、脆、粘性有限元分析程序;位移不连续方法数值计算程序;三维流形元数值分析程序;提出了三维无界元及节理无界元,发展了节理元概念和模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无界元研究的发展。
在大型岩石工程原位监测方面,研究开发了隧道与边坡变形监测及其快速反馈技术、钻孔三维变形监测新设备、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等大型岩土工程原位监测分析系统。
在岩石力学室内试验技术及设备研制方面,成功研制了电液伺服自适应控制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RMT-64试验机、砂固锚固技术、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结合CT扫描完成常温和负温下岩土破坏全过程试验的三轴加载专用设备。
近年来,本方向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负责承担了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基金、日本政府高校国际交流研究基金、日本三井公司研究基金以及三峡工程等水利重大工程攻关项目30余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Rock Mechnics、《中国科学》等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
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4项。
(2)土力学及地基基础:该研究方向学科梯队合理、教师学历高(90%具有博士学位),研究团队从事饱和土力学特性与基础工程、非饱和土的物理力学
特性及其工程应用、土动力学与基础振动、软土地基复合桩基、岩土工程中的数值方法、地基处理和土体的损伤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中部分成果在国内外相应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承担了科技部“863项目”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以及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曙光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和留学人员启动基金项目的研究。
在Geotechniqu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等国际知名岩土工程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
(3)隧道与地下工程:本方向研究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78%具有博士学位),研究内容处于国际前沿主流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下工程稳定性及其数值模拟方法、裂隙岩体的应力与渗流特性研究、近距离地下穿越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地下工程原位监测及信息化施工研究。
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世界银行贷款咨询项目、上海浦江计划资助项目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以及北京地铁(奥运工程)、上海地铁工程、浦东机场工程、西藏南路大型越江隧道(世博工程)、上海市政工程等重大隧道与地下工程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同行先进行列,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2项。
在国内外著名岩土工程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
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具有如下优势和特色:
学术队伍结构合理,科研工作富有活力。
在院士领衔下,由7个中青年教授为骨干,并配备有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已形成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本学科教师78.6%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占总数的28.6%,具有国外学位和进修经历的占50%。
本学科1/3的教师具有正高职称,其中超过一半为45岁以下的青年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的优良科研环境和上海的经济发展势头也正吸引着优秀人才的继续加入。
研究团队中拥有大批具有海外经历、高学历的青年学者,使得研究工作充满了活力,与国际学术交流密切。
研究方向紧扣社会发展脉搏,并在某些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
本学科的科研工作牢牢把握岩土工程的国际主流研究方向和前沿研究领域,紧扣国家、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脉搏,在进行基础性研究的同时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开展应用性研究。
以三峡水库库底国宝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水下保护工程为代表的古文物保护研究工作开创了国内岩土、水利领域文物和古建筑保护、修复研究的先河;地应力测量方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的支持,岩土工程数值方法应用方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在非饱和土、地基处理和复合桩基等方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人才计划的资助;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进行了现场监测、设备开发等多项研究,获得多项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上海市产学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以上研究领域已形成了本学科自身的特色,科研成果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均处于先进水平,已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奥运工程、上海地铁与磁悬浮工程、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科研环境良好,经费充足且成果显著。
年科研经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
被SCI收录的论文持续上升,申报的专利数逐年增加,每年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7~8篇。
已成功组织了几次国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得到了同行的积极
响应。
在国际顶尖杂志Geotechnique、Geotechnical and Enviromental Engineeging、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Soil Dynamic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发表的论文名列国内同类学科前茅。
国际化标准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优异。
在明确的学术方向和长期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博士生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博士生在博士期间人均发表论文5篇。
同时,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国际化标准,采用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促进国际交流,每年向国外派送博士研究生2-3名;与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的大学都有实质性的合作;教师积极参与岩土工程学科的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