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乘法估算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2
三年级下《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小学数学新课标《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一、说教材《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
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
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
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小学数学新课标《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一、说教材《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
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
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
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宏育小学李敏【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1、口算20×20= 24×10= 40×50= 12×30=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28×4≈62×7≈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
(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
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的估算》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同学估算能力,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同学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随同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红星小学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公园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
是因为“秋游”是同学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
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
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身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二、探究新知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同学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身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同学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同学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研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同学尝试,培养同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
(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应该准备5500元。
(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再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假如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教师充沛地尊重同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同学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4、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8 ≈ 240元30 ×8=240240元<250元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4适时引进≈: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 ,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板书≈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尝试估算;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 ×8=240答:带250元够买门票;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组2:32×8≈240元2×8=16元 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8=240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组3:32×8≈240元2×8=16元 16元>10元30×8=240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板书:还差2人没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观察以上两组算式:29×8,把29看作30,30×8=240 ,够买门票;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不够买门票;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2和例题29×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师强调: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的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2、继续游览,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开始了;1出示:二年级有200位小朋友观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2和例题32×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师强调: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四、全课总结: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关于估算的几点思考: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在四上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方便计算;课上出现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第二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第四课时乘法估算◆教学内容教材20~21页乘法估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乘法的简单估算,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了解估算的结果和计算结果的不同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400×3= 300×6= 240×3= 60×70=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98429 591 7892 8170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并为新知的教与学服务。
二、探究新知出示情境图,1、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重点了解“大约”的意思。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做。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方法一:(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90=900即92×9≈900(元)方法二:(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即92×9≈810(元)方法三:(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即92×9≈920(元)全班交流时,重点讲解估算的过程。
2、计算出实际需要多少元。
9×92=828(元)然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总结: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2、下面各题算对了吗?请你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一下。
①、89×30 = 2700 ()②、23×39 ≈1200 ()③、26×32 ≈900 ()④、22×32 ≈660 ()3、实验小学1500名学生到大众剧院看电影,剧院里一共有42排座位,每排有38个座位。
乘法估算的复习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结识估算的过程。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师:四(6)班平均每人一分钟能做19道口算题,那我们一个班一分钟大约能做多少道口算题?生:1000道,19≈20,49≈50,20×50=1000(道)答:我们班一分钟大约能做1000道口算题。
2、师:那一个年级1分钟大约能做多少道口算题呢?生:1000×7=7000(道)答:一个年级大约能做7000道口算题小结:你们真了不起,能从一个人估算出一班1分钟能做口算题的数量,又由一个班估算出一个年级1分钟能做口算题的数量。
你们都是用了什么方法啊?生:估算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复习乘法估算(二)、感知什么时候用估算,什么时候用精算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估算,关于估算,你还存在哪些困惑?还有一些什么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估算有什么用?生:什么时候要估算?(一般不要求算出准确值时,我们可以采用估算。
)生:估算有哪些方法?(估算的方法有:估上限、估下限、近似估。
)(看来同学们问题很多,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了一下,大概就是这三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肯提问,老师就说,既然你们没有问题,说明你们学的很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呈现上面三个问题)2、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
示题:9.6元 8.2元 8.7元 9.9元小刚到书店选书,他挑选了4本最喜欢的书,但最终只买了其中两本书。
他付给营业员17元,还有找零。
(1)想一想,他可能买了哪两本书?师:估算还是精算?为什么?生:它不需要算出准确值,所以用估算。
(2)找回多少元?师:估算还是精算?为什么?生:它需要算出准确值,所以用精算。
小结:也就是说题目要求算出准确值,我们就要精算,如果题目不要求准确值,我们可以采用估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乘法估算”年轻人把受教育求进步的责任和对恩人及支持者所负的义务联结起来,是最适合不过的事,我对我的双亲做到了这一点。
下面是为您推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估算'。
一、教学目标:1、把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依据题目的特点估算。
2、培育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依据具体问题进行估算。
二、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引入师提问: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估算。
谁知道什么是估算呢?生答:就是估量着算,也许的算一下。
生答:就是求咱们刚学的近似数。
生答: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精确数。
这样的计算叫估算。
创设情景学校开展为灾区捐款活动,一年级捐款714元,二年级捐款987元,两个年级捐款共约多少元?师:你能帮老师估算出结果吗?生:714+987=1701生:714+9871700,把714看成700,把987看成1000。
师:同学们,你们说哪种方法对呢?生1:第一种对,算得很正确。
生2:第二种对,如今要我们算得是大约多少元。
学生展开商量师总结:在加法估算的时候,就是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后,再进行计算。
深入探究1、引出乘法估算师出示问题:三年级每班平均捐款202元,4个班大约多少元?师:请你试着估算出他们的结果。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202看成200,然后2021=800元生:乘法估算和加法估算一样,把要估算的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计算。
小组合作练习你如今知道了乘法估算的方法,那就来完成下面的练习吧!师出示练习题,妈妈要买5袋饼干,每袋1元8角,带多少钱合适?要求〔1〕你试着估算;〔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生:练习估算705428002983900992993000301113000 师:你们的答案都一样吗?生: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