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奇妙的透镜教案(精选13篇)

奇妙的透镜教案(精选13篇)

奇妙的透镜教案(精选13篇)

奇妙的透镜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成像的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方法,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性思维的形成;

3、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的习惯,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辨证的看待客观事务的变化及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自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投影仪、相机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认识凸透镜:

【设疑】: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探究】:1、放大;2、聚光

【发现】:放大镜根据折射原理制成的。

【设疑】: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探究】:摸一摸、看一看

【发现】: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凸透镜(板书课题)

(出示放大镜)

这是什么?谁知道它有什么作用?

(有放大的作用。)

请学生到前边来做个实验(给学生放大镜和一本书)试着把书上的字放得最大。

[学生反复实验]

放大镜还有什么作用?

(有聚光的作用。)

(板书:·)

放大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在图下板书:折射)

再来看看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摸摸、看看。

(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两边薄。)

还有什么特点?

(镜片是透明的。)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出示放大镜)这叫什么?

(应该叫凸透镜。)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有什么作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放大、聚光的作用。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二、认识凸透镜有成像作用:

【设疑】:看看凸透镜,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探究】:(学生创造性的探究)

【发现】: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倒过来了。

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呢?

(能让物体倒过来。)

你是怎样做的?

(生示范)

大家都来做一做、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1:我看见老师倒过来了。生2:前面的同学也倒过来了。)

是人倒过来了吗?现在你再看,人是倒着的吗?放下凸透镜再观察,想想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什么?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那么这叫凸透镜的什么作用?

(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认识凸透镜如何成像:

【探究】:让蜡烛火焰的像出现在纸屏上

【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在一条直线上且高度相同。

【创造】:学生不同的摆放都能成像

【设疑】:像的大小与火焰的关系?

(反复探究)

【发现】:像有时大,有时小。

用凸透镜、蜡烛、白纸做实验,让蜡烛的像出现在白纸上,自己做做看。

(学生实验)

大家是怎样做的?请这一桌的同学到前边来做一做。

(巡视过程中错误的代表)

(两生做实验,纸上无像)

能不能自己想个办法。

(生改变凸透镜、白纸、蜡烛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纸上得到蜡烛火焰的像给大家讲讲你们是怎么做的?

(凸透镜、蜡烛和纸的高度得相同才行,而且凸透镜、蜡烛、白纸得在一条直线上。)

我们按这个办法再来实验,同时我们把白纸叫做“纸屏”,看看在纸屏上得到的蜡烛火焰的像有什么特点?

(生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生1:在纸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的像。生2:我们在纸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的像还是倒立的。)

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而且成倒像。

(板书:凸透镜使物体成倒像)

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设疑】:你对这个发现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

【探究】:反复实验,寻求规律

【发现】:与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有关

【探究】:学生演示实验、参与板书,进一步探究

【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之间的辨证关系

【创造】:学生参与图文结合的板书形成

到底通过凸透镜得到的像比蜡烛火焰是大还是小?我们再来做做看,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实验,师巡视并指导)

谁到前边来边实验边汇报实验结果。

(演示当凸透镜离蜡烛近时,像就大,离纸屏近时像就小)。

那请你再说说什么条件下成大像?

(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在纸屏上得到大像。)

那在什么条件下成小像哪?

(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在纸屏上得到小像。)

那就请同学们再来做做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谁再来汇报实验结果?

生1:

生2:

(板书: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在纸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在纸屏上得到缩小的像。)

认识凸透镜的应用:

【设疑】: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

【创造】:

1、用照相机拍摄同一景物成一大一小两个像;

2、利用投影仪成大小不同的像;

3、能解释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这就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家想一想,什么地方用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照相机就用到镜头就是凸透镜,被摄的物体相当于蜡烛,底片就相当于纸屏。)

(我们教室里的投影仪也用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请你到前边给大家讲讲。(生讲解)你能让屏幕上的像变大吗?

(可以让凸透镜离投影片近些,也可以让投影仪离屏幕远点。(边说边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制作“土相机”。《凸透镜》

奇妙的透镜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知道不同透镜的特征。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教学过程:

一、透镜

1、幼儿通过透镜看眼前的事物。

2、请幼儿讨论:两块镜片看到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看到的东西不同,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3、观察透镜

老师:为什么两块镜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两个镜片有什么不同?

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透镜。

中间薄的镜片叫凹透镜,看到东西会缩小。

边上薄中间厚的叫凸透镜,看到东西变大。

4、幼儿自由地玩其它镜子

老师提问:用其它镜子和透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在透镜后面涂上一层水银,就变成凹面镜或凸面镜了。

教学总结:

这些镜子太神奇了,能把东西放大或者缩小,远处的东西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奇妙的透镜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科学知识: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应用的图片;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打火机学生——凸透镜,水杯,白纸,尺子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会玩吗?其实会玩的同学在玩中也会有许多收获。今天,就请你们玩一滴水,有兴趣吗?

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镜

1 、活动一:

用滴管(或吸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2 、活动二:

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3 、活动三:

往培养皿(或烧杯中)放一些水,再把培养皿放在有字的书上,从上向下看,观察字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4、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学生讨论交流。

6、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放大镜。(板书课题)

三、研究放大镜的作用

1 、了解放大镜的镜片特点。

( 1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 2 )学生感知,交流。(可请学生画出放大镜镜片的侧面图)

( 3 )、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2 、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

( 1 )提问:凸透镜除了具有放大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 2 )学生交流,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

( 3 )学生活动:拿放大镜在太阳下观察放大镜的聚光现象。(安全教育:不能用放大镜看阳光)

( 4 )师介绍焦点。对这一活动进行小结。

3 、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成像的作用。

( 1 )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放大镜对着白墙,观察有什么现象?

( 2 )学生汇报交流。(有倒立、缩小的像)

( 3 )讨论:为什么墙上有物体的像?这是怎么回事?

( 4 )阅读课文插图,讨论: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操作?要注意些什么?

( 5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 6 )交流汇报: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有像?

( 7 )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四、了解凸透镜的用途

( 1 )提问: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凸透镜的运用吗?

( 2 )看书,了解,交流。

五、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

1 、(出示凹透镜)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块镜片,它和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2 、实验:用凹透镜看书上的字。

3 、汇报:有什么发现?

4 、摸一摸:这种镜片有什么特点?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应该叫什么名字?

5 、小结:这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科学上叫凹透镜。

6 、实验:将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起来看远处景物,有什么发现?

7 、介绍:望远镜

六、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奇妙的透镜教案篇4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内容: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实像和虚像。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理解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的关键就是要知道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而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的关键就是要知道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区分?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本节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的,它也是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凸透镜在不同应用中成像的特点,解决重点的关键就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认知问题的基础,同时要有实物或图片观察认识。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

1、认识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的特点。

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分析:

1、认识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的特点就是指通过生活经验了解到照相机的镜头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就是要知道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很难理解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知到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能会聚成像,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师要通过图示解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

四、教学支持条分析

本节利用多媒体演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的特点。准备好作图工具:直尺。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我们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不但有会聚作用,它还会成像(教师作简单的演示),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引入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哪些。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选择与本节有关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加以说明。

问题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师展示图片并让学生回答:

问题三:实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了解实像和虚像。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作出铺垫:

1、小孔成的是什么样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学生回答:倒立的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2、平面镜成的是什么样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学生回答:正立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分析总结: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说明并让学生加以总结。

目标检测:

1、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④

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

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2、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4、“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将老花镜的镜片贴紧书本看书上的字,看到的像是_____的;若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则看到的像是_____的。

六、堂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就是要知道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奇妙的透镜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会用语言表达其发现,并能记录观察结果。

2、激发幼儿探索各种透镜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两人一份)

篮子里放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各一份,图书、小玩具、小卡片、小积木等若干,记录单一长(如图),铅笔一支。

师:同幼儿的篮子一份,视频仪、电视机各一台,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眼镜各一份,三种透镜的构造图一张,奖励用的五角星若干,红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观察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透镜)今天老师带来了三块有趣的透镜,请你用他们看一看、玩一玩篮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透镜的正确方法)

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再次用三种透镜观察物体,并会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三块透镜看到的东西却不一样,真有趣。

(使用视频仪处士记录单)我们一起来看这张记录单,左边一排表示三块不同颜色标记的透镜,右边一排是看到的结果,请你再去看一看、玩一玩,两人合作商量把结果记录下来。(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选一份记录单放在视频仪下),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记录的结果,请你说说,你们的结果是什么?(请幼儿口述结果,并请他用教师身边篮子里的物品验证)

(用同样方法讲评结果不同的记录单,共同纠正错误后得出结论:用红色标记的透镜看,东西会变大;用蓝色标记的透镜看,东西会变小;用黄色标记的透镜看,东西不变。)

三、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发现三块透镜不同的构造)

可是,为什么不同的透镜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呢?请你仔细摸一摸透镜,比一比每块透镜的中间和边上有什么不同?(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谁来说说,你现在发现什么?

红色标记的透镜中间和边上有什么不同?(中间厚,边上薄,看到的东西会变大)

蓝色标记的透镜中间和边上有什么不同?(中间薄,边上厚,看到的东西会变小)

黄色标记的透镜中间和边上有什么不同?(中间边上一样厚薄,看到的东西不变)

(出示构造图)小朋友都发现了,红色标记的透镜中间厚,边上薄,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我们叫它凸透镜;蓝色标记的透镜中间薄,边上厚,看到的东西会变小,我们叫它凹透镜;黄色标记的透镜中间边上一样厚薄,看到的东西不变,我们叫他平面镜。(学说三种透镜的名称)

所以,用不同的透镜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

四、探索活动

你还想用这些透镜看什么?请你再去玩一玩,可以用透镜看看周围的人和东西。说说你是用什么透镜看的什么?东西变得怎么样?(引导幼儿讲出:我是用凸透镜看×××,×××会变大等等)

五、扩展联系

今天,我们玩的透镜真奇妙,他的本领还很大呢?你们知道什么东西是用透镜做的吗?(显微镜,它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是用凸透镜做的;放大镜,它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是用凸透镜做的;望远镜,正面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是用凸透镜

做的,反面看到的东西会变小,是用凹透镜做的;老花眼镜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是用凸透镜做的,近视眼镜看到的东西会变小,是用凹透镜做的。)

六、延续活动

如果把两块透镜叠在一起看,会发现什么呢?老师把透镜放在科学角上,你们以后可以去试一试。

奇妙的透镜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

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灯、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引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哪些镜子?

生: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不同的镜子呢?

生: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

师: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有什么不同呢?生甲:形状不同

生乙:对光的作用不同。

……

教师演示:将光照分别射到平面镜和放大镜、近视眼镜上,观察现象。

师生总结:平面镜——会发射光;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会透光。

会透光的镜子叫透镜。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透镜的知识。

板书课题:3.1 透镜

方法意图:

由生活中的镜子引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从对比中了解什么是透镜。

新课教学:

探究一:认识透镜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动脑,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两个任务:①将透镜分类;②说出出它们的特征。

提醒学生:我们桌子上是实验用的是透镜,可以用手摸。但实际光学仪器镜头一定不能用手直接去摸!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奇妙的透镜教案(精选13篇)

奇妙的透镜教案(精选13篇) 奇妙的透镜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成像的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方法,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性思维的形成; 3、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的习惯,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辨证的看待客观事务的变化及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自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投影仪、相机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认识凸透镜: 【设疑】: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探究】:1、放大;2、聚光 【发现】:放大镜根据折射原理制成的。 【设疑】: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探究】:摸一摸、看一看

【发现】: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凸透镜(板书课题) (出示放大镜) 这是什么?谁知道它有什么作用? (有放大的作用。) 请学生到前边来做个实验(给学生放大镜和一本书)试着把书上的字放得最大。 [学生反复实验] 放大镜还有什么作用? (有聚光的作用。) (板书:·) 放大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在图下板书:折射) 再来看看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摸摸、看看。 (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两边薄。) 还有什么特点? (镜片是透明的。)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出示放大镜)这叫什么? (应该叫凸透镜。)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有什么作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放大、聚光的作用。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二、认识凸透镜有成像作用: 【设疑】:看看凸透镜,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探究】:(学生创造性的探究) 【发现】: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倒过来了。 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呢? (能让物体倒过来。) 你是怎样做的? (生示范) 大家都来做一做、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1:我看见老师倒过来了。生2:前面的同学也倒过来了。) 是人倒过来了吗?现在你再看,人是倒着的吗?放下凸透镜再观察,想想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什么?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那么这叫凸透镜的什么作用? (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认识凸透镜如何成像: 【探究】:让蜡烛火焰的像出现在纸屏上 【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在一条直线上且高度相同。 【创造】:学生不同的摆放都能成像

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教案

《透镜》一课教学设计??反思??评析 《透镜》一课教学设计 东辽县安恕一中李玉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领略物理知识就在身边。 重点、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具:洗衣粉、烧杯13组、激光手电13组、透镜组13组、费灯泡1个、老花镜2个、课件(用U盘携带)、木制三角板(画图用)、彩粉笔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请举例说明。 生:平面镜、三棱镜、汽车后视镜、近视镜、远视镜、老花镜、哈哈镜、交通镜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用后擦掉) 师:请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完成)生甲:镜面是平面的有:平面镜、三棱镜、 镜面是曲面的有:汽车后视镜、近视镜、远视镜、老花镜、哈哈镜、交通 镜等 生乙:镜面能透光的有:三棱镜、近视镜、远视镜、老花镜 不能透光的有:平面镜、汽车后视镜、哈哈镜、交通镜等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课题:透镜 引导实验,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师:你想知道关于透镜的什么知识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鼓励学生多提问) 生:①透镜有哪几类? ②透镜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③老花镜与近视镜有什么区别? ④冰透镜能取火的原因是什么? ⑤透镜有什么用途? 等等. (将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右侧)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这章的学习中陆续研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 ①透镜有哪几类? ②透镜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③老花镜与近视镜有什么区别? ④冰透镜能取火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屏幕:对下列透镜进行分类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2)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内容 什么是透镜 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偏折的光学元件,它根据形状和材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 透镜的分类 按照透镜的形状可分为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按照材质可分 为玻璃透镜、塑料透镜;按照使用需求可分为透镜组和简单透镜。 透镜的应用 透镜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眼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光学仪器,也可以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激光装置等各种设备中。 透镜成像 透镜成像是指在通过透镜后的光线往后传播的过程中,光线发生折 射或反射,最后会聚成为一个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 1.光线从凸透镜顶端经过时,由于顶点处的弧度半径最小, 使其折射的角度最大,因此看似自顶点处出射的光线是平行的,这条光线被称为主光线。 2.主光线会在透镜另一端的焦点汇聚,此为凸透镜的正焦点。 3.如果以此焦点作为一个新的物体,它的像会在透镜的顶点 处倒立并缩小。

实验演示 实验材料:凸透镜、小灯泡、黑色卡纸、雾状喷雾剂。 实验步骤: 1.将小灯泡放在一张横放的白纸上并打开灯泡。 2.用黑色卡纸遮住灯泡上端的一半,并雾状喷雾剂于黑色卡 纸和灯泡之间。 3.将凸透镜放在黑色卡纸的一端,将灯泡至少50厘米远离透 镜。 4.缓慢移动透镜和灯泡,观察灯泡的像及其大小和方向变化。 教学步骤 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透镜的种类和形状,引导学生了解透 镜的基本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推荐学生带来透镜和其他简单光学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 拆解、观察和认识。 3.利用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透镜成像的过程, 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和方法。 4.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带领学生发现透 镜无处不在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实验演示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利用板书方式让学生解答凸透镜成像的相关问题。 3.提供一些透镜应用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透镜的重要 性。 总结 透镜作为重要的光学元件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 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透镜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和成像等方面有 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关注透镜的应用,将科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透镜及其作用,理解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基本原理; 2.感受透镜的奇妙和实用性,探索与发现透镜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透镜的基本原理 1.1 光的传播原理利用小球模型和计算机模型演示光的传播原理。 1.2 光的折射原理利用透明塑料的三棱镜演示光的折射原理。 1.3 光的反射原理利用凸面镜和平面镜演示光的反射原理。 2. 透镜的种类与特点 2.1 透镜的种类利用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近视眼镜、远视 眼镜等现成的透镜,让学生认识透镜种类。 2.2 透镜的特点让学生用放大镜或凸透镜观察物体,探究透镜产 生的显微效果和变形效果。 3. 透镜的应用 3.1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在观察昆虫、显微生物等方 面的应用; 3.2 望远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在观赏星空、观鸟等 方面的应用; 3.3 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在观察细节、拍照 等方面的应用; 3.4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如 何保护眼睛。

1. 导入环节 引入光的传播,通过视频、图片、小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光的传播原理。 2. 学习环节 教师使用PPT或黑板,讲解透镜的种类、特点以及应用,让学生探究和发现透镜的神奇之处。 3. 实验环节 为学生提供透镜和其他实验器材,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和观察,感受透镜的实际作用。 4. 总结环节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和分享今天学习的内容,回顾透镜的基本原理、种类、特点及应用,突出透镜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四、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解、实验、观察、探究、讨论和总结等。 五、教学评价 学生根据本次课学到的知识,开展小组讨论或个人报告,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评估学生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实验表现、思辨能力和总结输出等方面。 六、教学资料与资源 透镜、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视力表等,以及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透镜,学习透镜的种类和作用; •能够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透镜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能够使用透镜观察物体,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或黑板、白板; •凸透镜和凹透镜; •物体(例如图文书); •灯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利用课件或图片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透镜吗?在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哪些?透镜可以用来干什么? •小组讨论,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可以补充介绍。 二、讲解(25分钟) •讲解透镜的种类和作用。 •分别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外形、成像原理、物体像的性 质等。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物体,例如图文书,让学生使用凸透 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 三、实验(20分钟) •制作简易显微镜。老师讲解如何制作,并辅导学生完成。

•让学生使用自己做的显微镜观察几种物体,例如纸张、织物等等。 •讲解显微镜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发放小练习,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问题,再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 •例如:你知道透镜在哪些常见的物品中有应用吗? 五、反思(10分钟) •让学生反思这堂课的收获,总结自己的不足,并想一想如何改进。 •老师也可以总结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结束 •留下合适的问题和思考点,为下一堂课做好铺垫。 •鼓励学生继续对透镜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采用了引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以及结合实际制作显 微镜和使用透镜观察物体等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 和实践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融入了小组讨论和思考等方式,让学 生能够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但是,这次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张,需要更好地控制课堂时间。 另外,在实验环节中,显微镜制作的难度可能过高,这对于学生来 说并不是很友好。教师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奇妙的透 镜》含反思 教案名称:奇妙的透镜 适用班级:幼儿园大班 科目:科学 教学目的: 1. 了解透镜的作用和应用; 2. 发掘科学的古怪和探究精神; 3. 提高幼儿的察看本领和制造力; 4. 谙习科学试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内容: 1. 透镜的基本概念; 2. 透镜的物理原理; 3. 透镜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能够解释透镜的作用; 2. 能够使用透镜来察看和探究四周的事物; 3. 能够了解透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活动: 第一部分:导入环节(20分钟) 1. 老师将三种不同形状的透亮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同学察看并猜想其用途;

2. 幼儿发表本身的猜想,在老师引导下进一步讨论; 3. 老师介绍这三种物体的共同特点:都能够将四周的事物变大或变小; 4. 老师引出今日的话题:透镜。 第二部分:学习环节(40分钟) 1. 老师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呈现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原理; 2. 让幼儿本身尝试使用透镜察看四周的事物,如手上的指纹、花瓣上的细节等; 3. 老师与同学一起探究小球、水滴在透镜前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探究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原理; 4. 老师介绍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的应用,并呈现一些透镜的样品和成品。 第三部分:试验环节(30分钟) 1. 布置试验任务:用透镜制作一个放大镜,察看不同物体的变化; 2. 同学自主完成试验任务,老师适时予以引导和帮忙; 3. 同学进行结果呈现和讨论,共享成功阅历。 第四部分:反思(10分钟) 1. 同学讨论今日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2. 老师引导同学自我评价,并点评优秀表现或不足之处; 3. 老师再次强调透镜的紧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励同学连续开展科学探究和试验。 教学评估: 1. 同学在课堂中的积极参加表现;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教学目标 •通过参与《奇妙的透镜》的公开课活动,让学生对镜头和光的反射原理有初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PowerPoint 稿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实验步骤等内容。 •实验器材:镜子、纸片、小灯泡、筷子等。 •教室布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黑板和教师所使用的器材。教学过程 导入 (1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奇妙的透镜》。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透镜吗?有哪些常见的透镜?请举例说明。 3.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透镜(如凸透镜、凹透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知识讲解 (20分钟) 1.教师使用PPT,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教师讲解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3.教师利用示意图和实例说明透镜的物理特性和功能。 实验演示 (3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 2.实验一:使用凸透镜放大物体。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物体,并使用凸透镜将其放大。 –教师解释凸透镜放大物体的原理。 3.实验二:使用凹透镜缩小物体。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大物体,并使用凹透镜将其缩小。 –教师解释凹透镜缩小物体的原理。 小组实验探究 (30分钟) 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从教师处领取实验器材。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进行小组实验探究。 3.实验内容:使用透镜对不同物体进行放大、缩小实验,并记录实验结 果。 4.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透镜的特性和作用。 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以《奇妙的透镜》为主题,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 实验探究等环节,使学生在参与课堂中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并培养了一些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实验探究,学生对透镜的原理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生在小组实验探究中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然而,本次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教学内容偏向理论知识,并未涉 及到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第二,公开课时间有限,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对透镜的认知还比较抽象。为了改进教学效果,今后教学中应尽量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外,还应增加与现实场景结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的来说,本次公开课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有进一 步改进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透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透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的种类与功能。 2.学习制作折光实验器并观察其现象。 3.理解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 二、教学内容 1.透镜的种类与功能介绍。 2.制作折光实验器并现场观察现象。 3.透镜的折射与反射规律解释。 三、教学环节 1.引入环节 教师出示一堆透明物品,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是什么,并带入本次课的主题。同时,介绍透镜的种类与功能。 2.实验环节 让学生自行制作折光实验器,并对其观察实验中所得的现象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理解透镜的折射和反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总结。 3.巩固环节 让学生分组进行借助实验器观察不同物体后的成像、异物成像等实验。 4.反思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检查,检查实验器制作是否符合标准,实验过程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准确等。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对理论进行深入讲解。

四、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透过衣,动物颜色改变,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透镜的种类和功能。在实验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制作实验器,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再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为学生带来了特别独特的学习体验。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对透镜的折射与反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巩固环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不断探究,从而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思考模式。在反思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已经很完整,并且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透镜及其作用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建立了知识网络,并对一些未知的现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并通过实际操作得到体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总之,这次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透镜教案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深入理解透镜的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次很好的课程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透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透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的特性和分类。 2.了解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使用透镜观察视力检查图。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透镜的特性和分类。 2.掌握使用透镜观察视力检查图的方法。 三、教学环节 1.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神奇的物品——透镜。大家知道透镜有什么作用吗?(引导学生谈论,引出话题) 2.学习透镜的特性和分类 (1)引导学生观察锥形杯,探究透镜的特性。让学生发现透镜会让图像变得更大或更小、更清晰。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及特点。 (3)在黑板上绘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讲解两种透镜的作用原理。 3.观察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透镜的场景。 (2)引导学生观察室内景象通过窗户的透视效果。 (3)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透镜。 4.使用透镜观察视力检查图 (1)分发视力检查图,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字母。

(2)让学生分别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视力检查图,比较两种 透镜的作用原理。 (3)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医生在测量视力时会用到透镜? 5.拓展 (1)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了解它们是如 何使用透镜放大图像的。 (2)引导学生制作放大镜,加深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透镜的特性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 了解了透镜在日常生活、医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性。视力检查 图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凑,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 探究透镜的工作原理,并且对于一些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示例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来加深对透镜的 理解。 此外,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扩展学习,引导他们了解更复 杂的透镜和其他光学知识。整个活动应该注重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奇妙的透镜教案

奇妙的透镜教案教案标题:奇妙的透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掌握透镜的成像原理。 3. 能够应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 a.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和特点 b. 凸透镜的焦距和凹透镜的焦距的概念 c. 透镜的光学中心和光轴的定义 2. 透镜成像原理 a.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b.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c. 透镜成像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3. 实验与应用 a. 利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放大镜 b. 利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放大和缩小 c. 探究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与物距的关系 d. 分析透镜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应用原理 教学步骤: 引入:

1. 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眼镜、相机镜头等,引起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 2. 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实物示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透镜 的特点和用途。 3. 讲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透镜在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应用原理。 实验与探究: 4. 进行简易放大镜的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透镜的放大效果。 5. 利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 情况。 6. 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与物距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并进行分析。 应用拓展: 7. 分组讨论透镜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应用原理,并展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8. 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眼科手术中的人工晶体等。 总结: 9. 总结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强调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评价: 10. 给予学生一些与透镜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观点,以评估他们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奇妙的镜子教案

奇妙的镜子教案 【篇一: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 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教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 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 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教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 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教师告诉 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 1、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 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

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 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 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 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 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篇二: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照镜子: 教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 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 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 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教师: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的概念和种类。 2.了解透镜的作用。 3.学习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4.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凸透镜、凹透镜。 2.纸片、铅笔、尺子、胶水等小工具。 3.实验材料:扩大镜、透明塑料袋、水、色纸等。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环节 •通过卡片、图片、翻页的方式引导孩子熟悉透镜的概念和种类。 2. 实验探究 实验1:放大镜 1.分组进行实验,一个小组需要一个放大镜。 2.拿起放大镜,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在实验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孩子总结放大镜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2:盆景 1.使用透明塑料袋装入少量水(1/3),然后将塑料袋封口挂在窗户上。 2.将窗户确保关闭,在透明塑料袋上贴上色纸(可切成小花或树的形状)等装饰物品。 3.请孩子们去观察、画画。 实验3:放大视力 1.得分布1米(可自行调整),进行透镜实验。 2.各组依次带着眼镜去观察看字,有的孩子看到了不同的字,有的看到的字重叠了,有的则看到的比平时大。 3.孩子们体验到了透镜放大视力的功能,并做出了观察记录。 3. 巩固练习 •孩子们自主制作小型放大镜或透镜,并拍照并分享给同伴。

4. 总结复习 •与孩子们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并让孩子们自由描述透镜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透镜的相关概念和作用,还进行了丰富的实验探究,提高了其观察、分析和实验的能力。在制定教学过程时,需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的设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帮助孩子自主探究和总结,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透镜的优秀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透镜的优秀教案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透镜的优秀教案「篇一」 一、难点分析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如上图(乙)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参照下图(甲),和图(乙)来进行分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截面图,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2、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教案标题:奇妙的透镜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其成像规律; 3.能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凸透镜和凹透镜; 2.光源; 3.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4.实验器材:屏幕、光屏、放大镜等; 5.实验数据表格。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让学生回顾并复习之前所学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引起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2.提问:大家有用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Step 2:介绍透镜(10分钟) 1.利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透镜的形状;

2.让学生说出透镜中间的厚度和边缘的厚度,引导他们了解透镜的形状差异; 3.介绍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并简要说明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Step 3:透镜成像实验(20分钟) 1.准备一台光源和一个屏幕,将屏幕放在光源的后面; 2.让学生用凸透镜逐渐接近光源,观察屏幕上的变化; 3.让学生用凹透镜同样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让学生认识到凸透镜能够让物体放大、凹透镜能让物体缩小。 Step 4: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15分钟) 1.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公式,解释每个变量的意义; 2.让学生根据公式和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总结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Step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 1.给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使用透镜的案例,如望远镜、显微镜、眼镜等; 2.让学生讨论透镜在这些案例中的使用原理,并解释其作用; 3.分析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成像规律进行解答。 Step 6:小结与反思(5分钟)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小结; 2.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3.5 奇妙的透镜》教案

《3.5 奇妙的透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 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光的折射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镜子、平行光源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老师手中拿着镜子,问学生镜子的特点。 老师又拿出放大镜,与镜子对比。引出透镜。 (二)新课教学 1、透镜的概念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透镜的分类 发给同学们不同的透镜,找同学用手摸摸,问它们感觉有什么不同。从而分类得出两类透镜: 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其形状:

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其形状: 介绍透镜的主轴、和光心概念 3、透镜对光的作用 a.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让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看光的折射情况。并画图。从而介绍焦点、焦距的概念。 b.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根据上面作图,给出焦点和焦距概念,并用字母f、F表示出来。 实验演示每个透镜有两个焦点,它们关于透镜的中心对称,焦距越小的透镜,发散会聚越明显。 实验演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 3、经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5、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6、课堂练习 7、课后作业:完成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第2题 五、板书设计 1、透镜:凸透镜(会聚作用) 凹透镜(发散作用) 2、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3、三条特殊光线

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透镜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透镜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1.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块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耻,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透镜(幼儿学说)(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夺取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休养厚的看东西不变)教

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厅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凸不平的)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透镜、凸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四、总结活动 【活动反思】 《奇妙的透镜》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这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极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时,我考虑到老师和学生合作,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关键,所以我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见过的镜子说出来并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心情,问题简单了,方便学生回答。可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现出来了,学生随便分组,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学生引导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类。耽误了很长时间。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奇妙的透镜》教案精品

3.5 奇妙的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保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光的折射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 课前准备 课件、三棱镜、各种透镜、激光光学仪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构建 复习前节知识 1.什么是光的折射规律? 2.作出光线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透镜 〔1〕、〔3〕、〔4〕是一类透镜, 叫凸透镜, 其特征是中间比边缘厚. 〔2〕、〔5〕、〔6〕是一类透镜, 叫凹透镜, 其特征是中间比边缘薄.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实验:观察用手电筒产生的平行光射向透镜后,光线的传播路径的改变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放入透镜后,透过透镜区域光的亮度和光照范围的变化,给出光心的定义. 提出:放入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看到什么现象?并画出光路图: (学生讨论说出几种不同的猜测,选择现有器材,自己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测. ) (使平行光射向混浊液体,依次把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入手电筒和液面之间. 讨论得出:放入凸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小、变亮,放入凹透镜,光照范围变大、变暗. ) 归纳小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如下图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 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 请在方框中

奇妙的透镜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奇妙的透镜教案(优秀版) word资料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和眼镜 备课人:许晓燕审核人: 奇妙的透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区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领会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办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经常接触到。比如说:眼镜使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照相机、摄像机,可以捕捉美好的瞬间; 投影仪、放映机,可以展现的画卷。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 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1)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形状区别 凸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凹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透镜可分为两类: 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 B D E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A C F 凸透镜画法凹透镜画法 (2)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 【提示】透镜距书较近。 看到物体的像相对于物体来讲,像的大小有何变化? 【小结归纳】通过凸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3)那么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根据透镜的厚薄来区别。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方法2:可以透过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像和凹透镜成缩小像的特点。 方法3:利用太阳光来区别。让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能会聚于一点的是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2、透镜对光的作用 (1)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方法辨别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的凹、凸。 【提示】近视眼镜镜片为凹透镜,远视眼镜镜片为凸透镜。 【演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注意】教室内的光线要暗一些。 【小结归纳】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介绍透镜相关知识 1)如图3—5—3所示,有: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光心和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O):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