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日本和新罗的交流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34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与技能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运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知识。
2.通过阅读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重点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和朝鲜;日本、天竺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的条件及与各国的相互影响。
鉴真图像、玄奘画像、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一定知道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只有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自主探究:《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又有哪些不同呢?你想了解鉴真东渡真实而又神奇的事迹吗?●新课讲解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遣唐使”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次?(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后,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初一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焚书坑儒B. 修建长城C. 推广铁器D. 建立郡县制2.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仙”的是哪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A. 泉州B. 广州C. 宁波D. 杭州5.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它起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6.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皇帝?A. 李世民B. 李隆基C. 赵匡胤D. 李治7.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辛丑条约》8. 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9. 以下哪一位不是宋朝的著名词人?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10.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中国领土面积达到了历史最大,他的主要贡献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收复台湾B. 平定三藩之乱C. 建立科举制度D. 抗击沙俄侵略1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校D. 朱由检12.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新罗等国的交流非常频繁,其中最著名的遣唐使是?A. 鉴真B. 玄奘C. 王之涣D. 李白1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宋朝的皇帝?A. 赵匡胤B. 赵光义C. 赵构D. 朱元璋14.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A. 泉州B. 广州C. 宁波D. 杭州15.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中国领土面积达到了历史最大,他的主要贡献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平定准噶尔叛乱B. 收复台湾C. 建立科举制度D. 抗击沙俄侵略16.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隆基C. 李渊D. 李治17. 明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流开始增多,其中最著名的传教士是?A. 利玛窦B. 马可波罗C. 哥伦布D. 郑和18.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9. 以下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20. 以下哪一位不是宋朝的著名词人?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________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通过分析“唐朝对外友好交往比前代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观察历史的能力。
通过学习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的史实,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唐和亚洲、欧洲等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盛况" 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联系世界史讲述唐和朝鲜、日本、中亚、波斯、大食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讲述法、探究法。
通过对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西亚和欧非各地交往的情况,以及当时这些国家的历史状况的学习,培养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地图了解隋唐与各国交往情况,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对隋唐与各国地地区文化交流史实的了解归纳,培养归纳比较历史现象能力。
联系秦汉的对外关系史实和当今的欧亚大陆桥。
三、思想教育目标隋唐国力的强盛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有了进一步发展。
与前代相比,往来的国家更多,经济文化交流更频繁,中外交通更发达。
中外的友好交往,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同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作用。
促进中外交往而不畏艰难、百折不回的友好使者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新罗、日本、天竺的友好往来。
教学难点:古今地名、国名及其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该诗反映了隋唐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融洽,唐代已经突破了中国自然地理屏障的制约。
我们已经认识到唐朝前期,我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广大,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大学历史试题分析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新罗等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A. 战争B. 贸易C. 使节D. 移民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藏D. 探索新航路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农业政策?A. 均田制B. 屯田制C. 赋税制D. 耕者有其田答案:D5. 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意义是什么?A. 结束了封建制度B. 建立了共和国C. 推翻了清朝统治D. 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B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反对帝国主义C. 反对封建主义D. 反对军阀割据答案:A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主要作战方式是?A. 阵地战B. 游击战C. 城市战D. 海战答案:B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0月1日C. 1947年10月1日D. 1946年10月1日答案:A9.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的农村土地政策是什么?A. 集体所有制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土地私有制D. 土地国有制答案:B10. “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哪个地区的问题?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B D2. 下列哪些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A. 土地改革B. 公私合营C. 人民公社化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 B C3. 下列哪些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淝水之战D. 鸦片战争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
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
初2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新罗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使者被称为什么?A. 使节B. 遣唐使C. 留学生D. 外交官答案:B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探险答案:B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采取了什么政策?A. 直接统治B. 册封制度C. 军事征服D. 宗教同化答案:B5. 元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主要通过什么方式?A. 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陆上丝绸之路D. 空中丝绸之路答案:A6.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为了?A. 防止外敌入侵B. 保护国内经济C. 强化中央集权D. 促进国内贸易答案:A7. 唐朝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交流主要通过什么方式?A. 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陆上丝绸之路D. 空中丝绸之路答案:A8. 清朝乾隆帝在位期间,中国与俄国签订了什么条约?A. 尼布楚条约B. 瑷珲条约C. 伊犁条约D. 恰克图条约答案:A9. 明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如何?A. 友好B. 敌对C. 贸易D. 战争答案:B10. 清朝时期,中国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A. 1839年B. 1840年C. 1856年D. 1860年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新罗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使者被称为________。
答案:遣唐使2. 元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主要通过________。
答案:丝绸之路3.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为了________。
答案:防止外敌入侵4. 清朝乾隆帝在位期间,中国与俄国签订了________。
答案:尼布楚条约5. 明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是________。
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对外关系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以下是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一、西域和中亚地区
唐朝在西域和中亚地区的对外关系非常重要,这些地区是唐朝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唐朝通过与吐蕃、突厥、回纥等部族的联姻和贸易往来,保持了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稳定关系。
唐朝还派遣了多名使者到吐蕃、突厥、回纥等地进行外交活动,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联系。
二、东南亚地区
唐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对外关系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联系。
唐朝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始于唐朝初年,唐朝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与占城、琉球、马来、爪哇等地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唐代还有一些东南亚贵族前来中国进贡,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朝鲜半岛
唐代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唐朝与新罗、百济等国的王室通婚,加强了
两国之间的关系。
唐朝还曾向朝鲜派遣过多名使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流。
四、日本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唐朝与日本的交流始于唐朝初年,唐朝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与日本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唐朝还曾向日本派遣多名使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流。
综上所述,唐朝对外关系表现出了广泛而深入的交往。
唐朝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
唐宋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A. 苏轼、苏洵B. 韩愈、柳宗元C. 欧阳修、曾巩D. 王安石、苏辙答案:B解析: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黄巢起义D. 朱温篡唐答案:A解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3. 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解析:李白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诗仙”。
4. 下列不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的是()A. 《琵琶行》B. 《长恨歌》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 《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C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作品。
5. 唐代长安城的正门是()A. 朱雀门B. 含元门C. 明德门D. 丹凤门答案:D解析: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
6. 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中,以均田制为基础的是()A. 租庸调制B. 两税法C. 一条鞭法D. 摊丁入亩答案:A解析: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
7. 被称为“诗圣”的是()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C解析:杜甫的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圣”。
8. 唐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A. 明经B. 进士C. 秀才D. 明法答案:B解析:进士科在唐代科举中最为重要。
9. 以下哪一位不是唐朝的书法家()A. 颜真卿B. 柳公权C. 欧阳询D. 赵孟頫答案:D解析: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
10. “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政治清明()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11. 唐朝时期,日本派来中国学习的使节被称为()A. 遣唐使B. 留学生C. 学问僧D. 外交官答案:A解析:日本派到唐朝学习的使节称为遣唐使。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学习内容:遣唐使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人物:鉴真,扬州大明寺高僧,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
贡献:①在日本传授佛经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③在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影响: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朝与新罗的交流表现:①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②新罗模仿唐朝建立政治制度、科举制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三、玄奘西行——唐朝与天竺的交流时间: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物: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游学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②口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注: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具备哪些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不屈不挠、不畏艰险、敢于牺牲、乐于奉献、信守承诺※※注: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吸引力;②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③周边国家重视与唐朝的交往;④对外交通发达。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概况: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755—763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起叛乱,被平定。
2.原因: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日益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③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3.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②唐朝由盛转衰;③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②藩镇割据;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影响: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四、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概况:五代:黄河流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必备知识·基础练1.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期,日本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时称“遣唐使”。
(2)影响: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1)贡献:他东渡日本后,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评价:在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3.唐与新罗的关系:(1)政治交往: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4.玄奘西行:(1)贡献: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回国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大唐西域记》:根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记载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易错字】鉴真、玄奘、《大唐西域记》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2021·黄冈期中)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解析】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2021·武汉江岸月考)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 ( C )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解析】由题干中的“六次东渡”可看出,这部电视剧是关于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