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快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
- 格式:doc
- 大小:2.30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管理办法(20XX.4.29立法小组修改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注册管理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四章保障措施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立法宗旨和依据】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以下简称依托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依托单位的作用,保障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本办法所称依托单位,是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且在科学基金工作中依法履行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的单位。
依托单位的注册、监督、保障、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基本原则】依托单位的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科学规范、有效监督、保障有力的原则。
【基金委职责】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依托单位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受理和决定依托单位注册申请、变更以及注销;指导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和组织培训;监督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其他与依托单位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五条【依托单位职责】依托单位应当认真履行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职责,规范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及实施的全程管理。
依托单位应当配合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相关部门对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注册管理第六条【注册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其他公益性机构,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申请注册为依托单位:(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业务范围中具有科学研究的相关内容;(三)具有从事基础研究活动的科学技术人员;(四)具有开展基础研究所需的条件;(五)具有专门的科学研究项目管理机构和制度;(六)具有专门的财务机构和制度;(七)具有必要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制度。
【注册受理】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一次集中受理注册申请,受理注册通知应当在受理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对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注册为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随时受理注册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办法(2005年3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11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修订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维护科学基金的公正性和科技工作者的权益,推动科研诚信、学术规范和科研伦理建设,促进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和《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评审、实施、结题和成果发表与应用等活动中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发生在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实施、结题和成果发表与应用等活动中,偏离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违背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行为准则的行为。
具体包括:(一)抄袭、剽窃、侵占;(二)伪造、篡改;(三)买卖、代写;(四)提供虚假信息、隐瞒相关信息以及提供信息不准确;(五)通过贿赂或者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方式获取科学基金项目;(六)违反科研成果的发表规范、署名规范、引用规范;(七)违反评审行为规范;(八)违反科研伦理规范;(九)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第四条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依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章程》的规定,具体负责受理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投诉举报,组织开展调查,提出处理建议并且监督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监督委员会提出的处理建议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
第六条科研人员应当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得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弄虚作假。
涉嫌科研不端行为接受调查时,应当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并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七条项目评审专家应当认真履行评审职责,对与科学基金项目相关的通讯评审、会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审查以及其他评审事项进行公正评审,不得违反相关回避、保密规定或者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怎么用有了新规定作者:杨舒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83期难点”“堵点”和“痛点”,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
作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重要的经费资助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也随之调整。
不久前,财政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修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新规对原有框架进行了结构调整,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增添创新动力和活力。
11月24日,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对经费管理使用新规进行了解读。
曾經,做预算是科研人员最头疼的事,“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
针对这一问题,本次修订后,根据预算管理方式不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金管理分为了包干制和预算制,并明确了包干制项目的资金申请、审批及管理流程。
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包干制项目申请人应当本着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原则申请资助额度,无须编制项目预算。
包干制项目资金由项目负责人自主决定使用,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开支范围列支,无须履行调剂程序。
依托单位应当制定项目经费包干制管理规定,报自然科学基金委备案。
此前,经费规定中,对设备费、劳务费等直接费用预算调剂权有较多限制,科研人员对“放权”多有呼声。
因此,在新规中,对于预算制项目,设备费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依托单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报依托单位审批,不再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审批其预算调增。
劳务费、业务费的调剂权则全部由依托单位下放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
在项目间接费用预算总额不得调增的前提下,依托单位与项目负责人协商一致后也可调减用于直接费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分类中,间接经费主要用于补偿高校、科研院所等项目依托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等有关管理费用,以及绩效支出等,对科研人员具有绩效奖励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面清单九条
一、禁止冒用作者署名、虚构作者署名。
二、禁止无实质性贡献的人员参与署名。
禁止荣誉性、馈赠性、利益交换性署名或夹带署名。
三、禁止未经所有作者一致同意就确定署名顺序(学科和期刊另有规定的除外)。
论著被期刊编辑部通知接收后,所有作者不得再任意修改署名顺序。
四、不得违反署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时的必要性原则而罗列过多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也不得因为有多个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而拒绝承担对整篇论文的责任。
五、不得因作者所属机构变化而随意变更论著工作主要完成机构。
不得虚构、伪造作者所属机构,不得把论著非完成机构作为署名单位。
六、不得使用非正式联系方式作为论著作者的联系方式,例如使用公众邮箱等社会通讯方式作为联系方式。
七、不得故意排斥有重要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参与署名。
不得侵害直接实施科学实验的研究生的基本署名权。
不得为均衡其他非学术利益而随意调整学生的署名及其署名位置。
八、侵害作者署名权能被专门列入学术论著署名问题
九、无实质性贡献的人员参与署名,罗列过多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者抢占研究生学术成果等行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09年9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基金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区基金项目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区部分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培养和扶植该地区的科学技术人员,稳定和凝聚优秀人才,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地区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并发布年度项目指南;(二)受理项目申请;(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四)批准资助项目;(五)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四条地区基金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申请与评审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基金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在广泛听取意见和专家评审组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年度项目指南。
年度项目指南应当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六条依托单位属于地区基金项目资助范围的,其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可以申请地区基金项目:(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申请地区基金项目,但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其受聘依托单位申请。
第七条申请地区基金项目的数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作为申请人同年申请地区基金项目限为1项;(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当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的地区基金项目数,与作为负责人或者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地区基金项目数合计不得超过2项;(三)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地区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四)年度项目指南中对申请数量的限制.第八条申请人应当是申请地区基金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限为1人.参与者与申请人不是同一单位的,参与者所在单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合作研究单位的数目不得超过2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性研究的重要资源,旨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提高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一、总体管理要求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支持以基础研究为主,将科学技术前沿研究、地方科技发展改革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确定资助范围、阶段、方向、内容以及项目实施组织和管理等。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按照基础研究、前瞻性和系统性项目设置不同分类,如资助单项项目、重大联合项目和重大项目等。
3. 每个项目的资助金额随受益或受影响的部门的规模而定,具体的可视资金状况而定,申报期限须按照规定时间设定,颁发通知应在规定时间完成。
二、申报方式1. 项目申报工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并开展统一申报、公开审核、专家评审和项目管理等活动,严格把控申报、审核、实施环节,保证资助资源正确有效地分配。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及时发布重大和普通项目申报指南,设置申报限制条件,提供申报工作重要要求,并组织评审。
3. 申报者应按照申报指南提供必要的资助申请文书,准确地表述所做的工作以及计划的经费。
4.参加申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资助文件,以确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够准确地评审、审核、鼓励和支持优秀的科研成果。
三、项目管理及评比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运用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项目的质量控制。
管理者负责对每一项目的进展和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审查,检查和评估项目进行情况、评审和检测项目成果及质量。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评比是基于竞争的,专家组对不同申请项目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项目生效和资助金额。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季度结束时,应提供季度总结文件、项目进展文件、审批文件和支出财务报告等,报送委和负责主管部门。
四、支出管理1.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报价及管理规定支出资金,支出使用明细中必须详细注明资金来源和用途,并落实全额支出报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第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数理科学部A0 数学 A0101数论A010101 A010102 A010103 代数学A010201 A010202 A010203 A010204 A010205 A010206 A010207 几何学A010301 A010302 A010303 拓扑学A010401 A010402 A010403 函数论 A010501 A010502 A010503 A010504 A010505 泛函分析 A010601 A010602 A010603 A010701 A010702 A010703 A010704 A010705 偏微分方程 A010801 A010802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数论应用A0102群及其表示李群与李代数代数群与量子群同调与K理论环与代数编码与密码代数几何 A0103A0104整体微分几何复几何与代数几何几何分析A0105代数拓扑与微分拓扑低维流形上的拓扑一般拓扑学多复变函数论复动力系统单复变函数论调和分析与小波分析函数逼近论 A0106A0107非线性泛函分析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空间理论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泛函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稳定性理论分支理论与混沌微分动力系统与哈密顿系统拓扑动力系统与遍历论A0108几何、物理和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非线性椭圆和非线性抛物方程A0109A010803 A010804 数学物理A010901 A010902 A011001 A011002 A011003 A011004 数理统计A011101 A011102 A011103 运筹学A011201 A011202 A011203 A011204 A011301 A011302 应用数学方法A011401 A011402 A011403 A011404 A011405 A011501 A011502 A011503 A011504 组合数学 A011601 A011602 A011603 A011701 A011702 A011703 A011704 A011705 A011706 A011707 A011708混合型、退化型偏微分方程非线性发展方程和无穷维动力系统A0110规范场论与超弦理论可积系统及其应用概率论与随机分析A0111马氏过程与遍历论随机分析与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极限理论A0112抽样调查与试验设计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A0113线性与非线性规划组合最优化随机最优化可靠性理论控制论中的数学方法A0114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理论随机系统的控制理论信息论经济数学与金融数学生物数学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分形论及应用数理逻辑公理集合论计算复杂性与符号计算机器证明组合设计图论代数组合与组合矩阵论A0115 数理逻辑和与计算机相关的数学A0116A0117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数值计算一般反问题的计算方法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数值代数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谱方法及高精度数值方法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A0 力学 A0201A011709 A011710 A011711多重网格技术及区域分解自适应方法并行算法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方法A02010A020102A020103 A0202 动力学与控制A020201A020202A02020A020204A02020A020206A020207A020208A020209 A0203 固体力学A020301A020302A020303A020304A020305A020306A020307A020308A020309A020310A020311A020312A020313A020314A020315A020316A020317 A0204 流体力学A020401A020402A020403A020404A020405A020406A020407A020408A020409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物理力学力学中的反问题分析力学动力系统的分岔与混沌运动稳定性及其控制非线性振动及其控制多体系统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弹道力学与飞行力学载运工具动力学及其控制多场耦合与智能结构动力学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损伤与断裂力学疲劳与可靠性本构关系复合材料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超常环境下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微纳米力学接触、摩擦与磨损力学表面、界面与薄膜力学岩体力学和土力学结构力学与结构优化结构振动、噪声与控制流固耦合力学制造工艺力学实验固体力学计算固体力学湍流与流动稳定性水动力学空气动力学非平衡流与稀薄气体流动多相流与渗流非牛顿流与流变学流动噪声与气动声学流动控制和优化环境流体力学A020410 A020411 A020412 工业流体力学微重力流体力学交通流与颗粒流A0205A0206A03 天文学A0301A0302A0303A0304A0305A0306 A020413 电磁与多场耦合流体力学A020414 实验流体力学A020415 计算流体力学生物力学A020501 组织与器官系统力学A020502 细胞、亚细胞、生物大分子力学A020503 仿生、生物材料与运动生物力学爆炸与冲击动力学A020601 爆炸力学A020602冲击动力学宇宙学A030101 宇宙学模型和参数、早期宇宙A030102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及观测宇宙学A030103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星系和类星体A030201 银河系A030202 星系形成、结构和演化A030203星系相互作用和并合;活动星系核恒星与星际物质A030301 恒星结构和演化与恒星大气A030302 变星和激变变星、双星和多星系统A030303恒星形成与早期演化、星际介质和星际分子A030304 晚期演化和致密天体及其相关高能过程A030305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太阳和太阳系A030401 太阳磁场和太阳发电机A030402太阳日冕物质抛射、耀斑、日珥和其他活动A030403 日震学和太阳内部结构;太阳黑子和太阳活动周期变化A030404 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及太阳系中行星、卫星和其他小天体A030405太阳爆发活动对日地空间天气的影响天体中基本物理过程的理论和实验A030501 天文中基本物理过程和天体辐射过程的理论和实验A030502 实验室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A030601 A030602 A030603 A030604天文参考系及星表相对论天体测量天文地球动力学及天体测量学的应用时间与频率A0307A0308天体力学和人造卫星动力学A030701 人造天体、太阳系小天体、行星系统和恒星系统动力学A030702 N体问题、非线性和相对论天体力学天文技术和方法A0309A0310 A04 物理学IA0401A0402A030801 光学、紫外和红外天文技术与方法A030802 射电、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天文技术与方法A030803 高能天体物理技术方法和空间天文技术与方法A030804海量数据处理及数值模拟天文技术与方法中、西方天文学史天文学同其他学科的交叉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A040101 固体结构和人工微结构A040102 软物质和液体的结构与性质A040103 凝聚态物质的力学、热学性质,相变和晶格动力学A040104 凝聚态物质的(非电子)输运性质A040105 薄膜和纳米结构的形成A040106 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表征和分析A040107 表面、界面、介观系统、纳米系统的非电子性质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A040201 块体材料的电子态A040202 强关联电子系统A040203 电子输运过程:电导、光电导、磁电导A040204 表面、界面和低维系统的电子结构及电学性质A040205 介观系统和人工微结构的电子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A040206 超导电性A040207 磁有序系统A040208 低维、介观和人工微结构的磁性A040209 介电、压电、热电和铁电性质A040210 凝聚态物质的光学和波谱学、物质与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辐射A040211 A040212 A040213 A040214 A040215 原子和分子物理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量子计算中的凝聚态物理问题软物质、有机和生物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理生命现象中的凝聚态物理问题A0403 凝聚态物理中的新效应及其他问题A04030A04030A04030A04030A04030A040306A040307A040308 A0404 光学 A040401A040402A040403A040404A040405A040406A040407A040408A040409A040410A040411 A040412A040413A040414 A0405 声学A040501A040502A040503A040504A040505A040506A040507 A040508A040509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原子、分子、光子相互作用与光谱原子分子碰撞过程及相互作用大分子、团簇与特殊原子分子性质极端条件下的原子分子物理外场中的原子分子性质及其操控量子信息中的原子分子物理问题与原子、分子有关的其他物理问题光的传播和成像信息光学中的物理问题光源、光学器件和光学系统中的物理问题纤维光学和集成光学中的物理问题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超强、超快光物理微纳光学与光子学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非线性光学光学材料中物理问题及固体发光激光光谱学及高分辨高灵敏光谱方法X-射线、红外、THz物理光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光学有关的其他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线性与非线性声学水声和海洋声学及空气动力声学超声学、量子声学和声学效应噪声、噪声效应及其控制生理、心理声学和生物声学语言声学、乐声及声学信号处理声学换能器、声学测量方法和声学材料信息科学中的声学问题建筑声学与电声学与声学有关的其他物理问题和交叉A040510A0 物理学II学科A0501基础物理学A050101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与计算方法A050102经典物理及其唯象学研究A050103量子物理及其应用A050104量子信息学A050105统计物理学与复杂系统A050106 相对论、引力与宇宙学A0502 粒子物理学和场论A050201 场和粒子的一般理论及方法A050202 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和强子物理A050203 电-弱相互作用及其唯象学A050204 非标准模型及其唯象学A050205 弦论、膜论及隐藏的空间维度A050206 非加速器粒子物理A050207 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学A0503 核物理A050301 原子核结构与特性研究A050302 原子核高激发态、高自旋态和超形变A050303 核裂变、核聚变、核衰变A050304 重离子核物理A050305 放射性核束物理、超重元素合成及反应机制A050306 中高能核物理A050307 核天体物理A0504核技术及其应用A050401 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和辐照损伤A050402离子束核分析技术A050403核效应分析技术A050404 中子技术及其应用A050405 加速器质谱技术A050406 离子注入及离子束材料改性A050407 核技术在环境科学、地学和考古中的应用A050408 核技术在工、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A050409 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A0505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方法与技术A050501 束流物理与加速器技术A050502 荷电粒子源、靶站和预加速装置A050503 束流传输和测量技术A050504 反应堆物理与技术A050505 A050506 A050507 A050508 A050509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探测技术和谱仪辐射剂量学和辐射防护实验数据获取与处理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A0506等离子体物理 A050601 A050602 A050603 A050604 A050605 A050606 A050607 A050608 A050609 A050610 A050611 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与特性等离子体产生、加热与约束等离子体中的波与不稳定性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现象等离子体与物质相互作用等离子体诊断强粒子束与辐射源磁约束等离子体惯性约束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及特殊等离子体A0507同步辐射技术及其应用A050701同步辐射光源原理和技术 A050702 A050703自由电子激光原理和技术束线光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代码化学科学部B01无机化学 B0101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B0102B0103B0104B0105B0106B0107B0109B0110B010101 B010102 元素化学B010201 B010202 B010203 B010204 配位化学B010301 B010302 B010303 生物无机化学B010401 B010402 B010403 B010404 固体无机化学B010501 B010502 B010503 B010504 物理无机化学B010601 B010602 B010603 B010604 B010605 无机材料化学B010701 B010702 分离化学B010801 B010802 B010803 核放射化学B010901 B010902 B010903 B010904 同位素化学合成与制备技术合成化学稀土化学主族元素化学过渡金属化学丰产元素与多酸化学固体配位化学溶液配位化学功能配合物化学金属蛋白(酶)化学生物微量元素化学细胞生物无机化学生物矿化及生物界面化学缺陷化学固相反应化学固体表面与界面化学固体结构化学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理论无机化学无机光化学无机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无机固体功能材料化学仿生材料化学萃取化学分离技术与方法无机膜化学与分离核化学与核燃料化学放射性药物和标记化合物放射分析化学放射性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B0111 B0112 B0113 B0114 B0115 B0116 有机化学 B0201 B0202B0203B0204B0205B0206B0207无机纳米化学无机药物化学无机超分子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原子簇化学应用无机化学有机合成 B020101 有机合成反应与试剂B020102复杂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B020103 选择性有机反应B020104 催化与不对称反应B020105 组合合成金属有机化学B020201 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反应B020202 生物金属有机化学B020203 金属有机材料化学元素有机化学B020301 有机磷化学B020302 有机硅化学B020303 有机硼化学B020304 有机氟化学天然有机化学B020401 甾体及萜类化学B020402 中草药与植物化学B020403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B020404 天然产物合成化学B020405 微生物与真菌化学物理有机化学B020501 活泼中间体化学B020502 有机光化学B020503 立体化学基础B020504 有机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B020505 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B020506 有机超分子与聚集体化学B020507 生物物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B020601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B020602 药物构效关系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有机化学B020701 多肽化学B020702 核酸化学B020703 蛋白质化学B020704糖化学B0 B03B0208B0209B0210 B0211物理化学 B0301B0302B0303B0304B0305B020705 仿生模拟酶与酶化学B020706 生物催化与生物合成有机分析B020801 有机分析方法B020802 手性分离化学B020803 生物有机分析应用有机化学B020901 农用化学品化学B020902 食品化学B020903 香料与染料化学绿色有机化学有机分子功能材料化学B021101 功能有机分子的设计与合成B021102 功能有机分子的组装与性质B021103 生物有机功能材料结构化学B030101 体相结构B030102 表面结构B030103 溶液结构B030104 动态结构B030105 光谱与波谱学B030106 纳米及介观结构B030107 方法与理论理论和计算化学B030201 量子化学B030202 化学统计力学B030203 化学动力学理论B030204 计算模拟方法与应用催化化学B030301 多相催化B030302 均相催化B030303 仿生催化B030304 光催化B030305 催化表征方法与技术化学动力学B030401 宏观动力学B030402 分子动态学B030403 超快动力学B030404 激发态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B030501 表面活性剂B030502分散体系与流变性能B04B0306B0307B0308B0309B0310高分子科学 B0401B030503 表面/界面吸附现象B030504 超细粉和颗粒B030505 分子组装与聚集体B030506 表面/界面表征技术电化学B030601 电极过程动力学B030602 腐蚀电化学B030603 材料电化学B030604 光电化学B030605 界面电化学B030606 电催化B030607 纳米电化学B030608 化学电源光化学和辐射化学B030701 超快光谱学B030702 材料光化学B030703 等离子体化学与应用B030704 辐射化学B030705 感光化学B030706 光化学与光物理过程热力学B030801 化学平衡与热力学参数B030802 溶液化学B030803 量热学B030804 复杂流体B030805 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B030806 统计热力学生物物理化学B030901 结构生物物理化学B030902 生物光电化学与热力学B030903 生命过程动力学B030904 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与技术化学信息学B031001 分子信息学B031002 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的信息学B031003 化学数据库B031004 分子信息处理中的算法高分子合成化学B040101 高分子设计与合成B040102 配位聚合与离子型聚合B040103 高分子光化学与辐射化学B040104生物参与的聚合与降解反应B0402B0403B0404B0405B0406B0407B040105 缩聚反应B040106 自由基聚合高分子化学反应B040201 高分子降解与交联B040202 高分子接枝与嵌段B040203 高分子改性反应与方法功能与智能高分子B040301 吸附与分离功能高分子B040302 高分子催化剂和高分子试剂B040303 医用与药用高分子B040304 生物活性高分子B040305 液晶态高分子B040306 光电磁功能高分子B040307 储能与换能高分子B040308 高分子功能膜B040309仿生高分子天然高分子与生物高分子B040401 基于可再生资源高分子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结构B040501 超分子聚合物B040502 超支化与树形高分子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物理化学B040601 高分子溶液B040602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B040603 高分子转变与相变B040604 高分子形变与取向B040605 高分子纳米微结构及尺寸效应B040606 高分子表面与界面B040607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B040608 高分子测试及表征方法B040609 高分子流变学B040610 聚电解质与高分子凝胶B040611 高分子塑性与黏弹性B040612 高分子统计理论B040613 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应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B040701 高分子加工原理与新方法B040702 高性能聚合物B040703高分子多相与多组分复合体系B040704 B040705 B040706聚合反应动力学及聚合反应过程控制杂化高分子高分子循环利用B05分析化学B0501色谱分析B0502B0503B0504B0505B0506B050101气相色谱B050102液相色谱B050103离子色谱与薄层色谱B050104毛细管电泳及电色谱B050105微流控系统与芯片分析B050106 色谱柱固定相与填料电化学分析B050201伏安法B050202生物电分析化学B050203化学修饰电极B050204微电极与超微电极B050205光谱电化学分析B050206电化学传感器B050207电致化学发光光谱分析B050301原子发射与吸收光谱B050302原子荧光与X-射线荧光光谱B050303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B050304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B050305紫外与可见光谱B050306红外与拉曼光谱B050307光声光谱B050308共振光谱波谱分析与成像分析分析仪器与试剂B06B0507B0508B0509B0510B0511B0512B0513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 B0601 B0602B0603B050601联用技术B050602分析仪器关键部件、配件研制B050603 分析仪器微型化B050604极端条件下分析技术热分析与能谱分析放射分析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B050901单分子、单细胞分析B050902纳米生物化学分析方法B050903药物与临床分析B050904 细胞与病毒分析免疫分析化学B050906生物分析芯片活体与复杂样品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信息学表面、形态与形貌分析B051301表面、界面分析B051302微区分析B051303形态分析B051304扫描探针形貌分析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B060101 状态方程与溶液理论B060102 相平衡B060103 化学平衡B060104 热力学理论及计算机模拟B060105 化工基础数据传递过程B060201 化工流体力学和传递性质B060202 传热过程及设备B060203 传质过程B060204 颗粒学B060205 非常规条件下的传递过程分离过程B060301 蒸馏蒸发与结晶B060302 干燥与吸收B060303 萃取B060304 吸附与离子交换B060305 机械分离过程B060306 膜分离B060307非常规分离技术B0604B0605B0606B0607B0608B0609B0610 B0611化学反应工程B060401 化学反应动力学B060402 反应器原理及传递特性B060403 反应器的模型化和优化B060404 流态化技术和多相流反应工程B060405 固定床反应工程B060406 聚合反应工程B060407 电化学反应工程B060408 生化反应工程B060409 催化剂工程化工系统工程B060501 化学过程的控制与模拟B060502 化工系统的优化无机化工B060601 基础无机化工B060602 工业电化学B060603 精细无机化工B060604 核化工与放射化工有机化工B060701 基础有机化工B060702 精细有机化工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B060801 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B060802 生化分离工程B060803 生化过程的优化与控制B060804 生物催化过程B060805 天然产物及农产品的化学改性B060806 生物医药工程B060807 绿色食品工程与技术能源化工B060901 煤化工B060902 石油化工B060903 燃料电池B060904 天然气及碳--化工B060905 生物质能源化工化工冶金环境化工B061101 环境治理中的物理化学原理B061102 三废治理技术中的化工过程B061103 环境友好的化工过程B061104可持续发展环境化工的新概念B0612环境化学 B0701B0702B0703B0704B0705B0706B0707资源化工B061201 资源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B061202 材料制备的化工基础环境分析化学B070101无机污染物分离分析B070102 有机污染物分离分析B070103 污染物代谢产物分析B070104 污染物形态分离分析环境污染化学B070201 大气污染化学B070202 水污染化学B070203 土壤污染化学B070204 固体废弃物污染化学B070205 放射污染化学B070206 纳米材料污染化学B070207 复合污染化学污染控制化学B070301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B070302 水污染控制化学B070303 土壤污染控制化学B070304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化学污染生态化学B070401 污染物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B070402 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B070403 污染物的生态毒性和毒理理论环境化学B070501 污染化学动力学B070502 污染物构效关系B070503 化学计量学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B070504 环境污染模式与预测区域环境化学B070601 化学污染物的源汇识别B070602 污染物的区域环境化学过程B070603污染物输送中的化学机制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B070701环境污染的生物标志物B070702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B070703人居环境与健康B070704环境暴露与毒理学B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代码生命科学部C01微生物学 C0101C0102C0103C0104 C0105C0106C0107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学C010101 细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C010102 放线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3 真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4 病毒资源与分类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学C010201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 C010202 微生物生物化学微生物遗传育种学C010301 微生物功能基因 C010302 微生物遗传育种微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环境微生物学C010501 陆生环境微生物学C010502 水生环境微生物学C010503 其他环境微生物学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C010601植物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 C010602动物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 C010603人类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病原真菌学C010701植物病原真菌学 C010702动物病原真菌学C010703人类病原真菌学病毒学 C010801C0108植物病毒学C010802动物病毒学 C010803人类病毒学 C010804 噬菌体C0109C02 植物学C0201C0202C0203C0204C0205C0206C0207支原体、立克次体与衣原体C010901 支原体C010902立克次体、衣原体等植物结构学C020101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C020102 植物形态与发生植物分类学C020201 种子植物分类 C020202 孢子植物分类 C020203 植物地理学植物进化生物学C020301 植物系统发育 C020302 古植物学与孢粉学 C020303 植物进化与发育植物生理与生化C020401 光合作用C020402 生物固氮C020403 呼吸作用C020404 矿质元素与代谢C020405 有机物质合成与运输C020406 水分生理C020407 抗性生理C020408 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C020409 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C020410 种子生理植物生殖生物学C020501 植物配子体发生与受精 C020502 植物胚胎发生植物资源学C020601 植物资源评价 C020602 植物引种驯化 C020603 植物种质C020604 植物化学C020605 水生植物与资源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 C0生态学 C0301分子与进化生态学C030101 C030102 行为生态学C030201 C030202 生理生态学C030301 C030302 种群生态学C030401 C030402 C030403 群落生态学C030501 C030502 C030601 C030602 C030603 C030604 C030701 C030702 C030801 C030802 微生物生态学污染生态学C031001 C031002 土壤生态学C031101 C031102 C031201 C031202 C031203 生态安全评价 C031301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污染生态学毒理生态学群落结构与动态物种间相互作用农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地与荒漠生态水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昆虫行为生态学其他动物行为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动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种群生态学昆虫种群生态学其他动物种群生态学C0302C0303C0304C0305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C0307景观与区域生态学C0308全球变化生态学C0309 C0310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C0311C0312土壤生态系统水分、养分循环土壤生物与土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保护生物学与恢复生态学C0313安全性评价C031302 外来物种的入侵与生态安全性评价C0 C031303生态工程评价林学 C0401 C0402森林资源学森林资源信息学C040201 C040202森林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森林灾害监测的理论与方法C0403 木材物理学C040301 C040302 C040303 林产化学C040401 C040402 森林生物学 C040501 C040502 C040503 森林土壤学森林培育学 C040701 C040702 C040703 C040704 森林经理学C040801 C040802 森林健康 C040901 C040902 C040903 C041001 C041002 C041003 经济林学 C041101经济林重要形状森林病理森林害虫森林防火林木种质资源林木遗传改良林木育种理论与方法森林可持续发展森林分类经营人工林培育种苗学复合农林业树木生长发育树木抗逆生理学树木繁殖生物学树木化学成分分析造纸与制浆材性及其改良木材加工学人工复合木材C0404C0405C0406 C0407森林植被恢复与保持C0408C0409C0410林木遗传育种学C0411形成及调控C041102 经济林栽培生理C041103 林木果实采后生物学C041104 茶学C0412 园林学C041201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C041202 城市园林与功能C041203 园林规划和景观设计C0413 荒漠化与水土保持C041301 防护林学C041302 森林植被与水土保持C041303 植被与荒漠化C0414 林业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C05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C0501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C050101 生物大分子结构计算与理论预测C050102 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测定C050103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C0502 生物化学C050201 蛋白质与多肽生物化学C050202 核酸生物化学C050203 酶学C050204 糖生物学C050205 无机生物化学C0503 蛋白质组学C0504 膜生物化学与膜生物物理学C050401 生物膜结构与功能C050402 跨膜信号转导C050403 物质跨膜转运C050404 其他膜生物化学与膜生物物理学C0505 系统生物学C0506 环境生物物理C050601 电磁辐射生物物理C050602 声生物物理C050603 光生物物理C050604 电离辐射生物物理与放射生物学C050605 自由基生物学C0507 空间生物学C0508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技术C06 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C0601 植物遗传学C060101 C060102 C060103 动物遗传学C060201 C060202 C060203 微生物遗传学 C060301 C060302 人类遗传学 C060401 C060402 C060403 C060404 医学遗传学 C060501 C060502 C060503 C060504 C060505 C060506 基因组学 C060601 C060602 C060603 C060701 C060702 C060703 C060704 C060705 生物信息学C060801 C060802 C060803 C060804 发育生物学C061001 C061002生物数据分析基因组结构与分析比较基因组与进化基因组信息学组蛋白修饰及意义 DNA修饰及意义染色体重塑及意义原核微生物遗传真核微生物遗传植物分子遗传植物细胞遗传植物数量遗传动物分子遗传动物细胞遗传动物数量遗传C0602C0603C0604C0605人类遗传的多样性人类起源与进化人类行为的遗传基础人类表型性状与遗传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基础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基础线粒体与疾病染色体异常与疾病肿瘤遗传遗传病模型C0606C0607基因表达调控与表观遗传学非编码RNA调控与功能转录与调控C0608C0609 C0610生物信息算法及工具生物信息挖掘生物系统网络模型遗传学研究新方法性器官与性细胞发育精卵识别与受精C07 细胞生物学C061003 C061004 C061005 C061006 C061007 C061008 C061009 C061010胚胎早期发育组织、器官的形成与发育组织、器官的维持与再生细胞的分化与发育核质互作与重编程干细胞及定向分化基础模式生物与发育发育研究新方法与体系C070C070C070C070C070C0706C0707C0708C0709C0710C0711。
关于受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申请的通告尊敬的各位申请单位领导及全体申请人: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依托单位,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高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近日开展了2024年度依托单位注册申请工作。
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申请范围本次受理的依托单位注册申请面向全国各类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科研机构。
申请单位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科学研究基础,能够承担和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承担单位。
二、申请条件1. 申请单位需具备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能够保障基金项目的顺利实施;2. 申请单位需拥有完善的科研设施和条件,能够满足基金项目的需求;3. 申请单位需具备一定的科研人员队伍,包括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4. 申请单位需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
三、申请材料1. 申请单位基本信息登记表;2. 申请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3. 申请单位章程或管理规定复印件;4. 申请单位近三年的财务审计报告;5. 申请单位的科研基础设施照片或图纸;6. 申请单位近三年科研成果目录及代表性成果介绍。
四、申请流程1. 申请单位填写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经过初审合格后,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 基金委会组织专家评审,对申请单位的科研实力、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定;3. 审定通过的申请单位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依托单位资格,并列入基金项目的承担单位库。
五、材料提交申请单位应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邮箱,并在规定时间内寄送纸质材料至基金委会办公地址。
六、申请截止时间本次注册申请的截止时间为XX年XX月XX日,逾期申请将不予受理。
七、联系方式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详情,请及时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系,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X电子邮箱:******************最后,衷心感谢各位单位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与配合,希望各单位能够认真遵守申请规定,积极参与注册申请工作,共同推动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和国家财政财务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项目资金,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规定,用于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财政部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金需求和国家财力可能,将项目资金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并负责宏观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法负责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并对项目资金进行具体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依托单位是项目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项目资金管理体制和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依托单位应当落实项目承诺的自筹资金及其他配套条件,对项目组织实施提供条件保障.第六条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
项目负责人应当依法据实编制项目预算和决算,并按照项目批复预算、计划书和相关管理制度使用资金,接受上级和本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般实行定额补助资助方式。
对于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研究目标明确,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应当按项目实际需要予以保障的项目,实行成本补偿资助方式。
第二章项目资金开支范围第八条项目资金支出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由项目资金支付的各项费用支出。
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6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以下简称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根据《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和《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等,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资助经费是指用于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经费管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第四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专项项目等.第五条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六条根据项目类型、规模以及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行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两种资助方式.对于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资助方式。
对于除重大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实行定额补助式资助方式。
第七条项目负责人应按照本办法规定,本着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编制切合实际的项目资助经费预算.项目依托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项目资助经费预算,签署意见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
第八条项目资助经费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用于项目研究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具体包括从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的资助、从项目依托单位获得的资助和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助。
支出预算包括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具体如下:(一)研究经费是指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
包括:1.科研业务费:测试、计算、分析费,动力、能源费,差旅费,调研和学术会议费,资料、论文版面和印刷费,文献检索、入网等信息通讯费,学术刊物订阅费.2.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物、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 3.仪器设备费: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运输、安装费和修理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购置费和加工费.4.实验室改装费:为改善资助项目研究的实验条件,对实验室进行改装所开支的费用。
【发布单位】国务院【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487号【发布日期】2007-02-24 【生效日期】2007-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 (国务院令第487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已经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使用效益,促进基础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资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的基础研究。
第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
国家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捐资。
中央财政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列入预算。
第四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方针。
第五条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下简称基金资助项目),应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采取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机制。
第六条国务院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基金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
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依法进行宏观管理、统筹协调。
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法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预算、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
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使用与管理进行监督。
第二章组织与规划第七条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定基金发展规划和年度基金项目指南。
基金发展规划应当明确优先发展的领域,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应当规定优先支持的项目范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才。
基金管理机构制定基金发展规划和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应当广泛听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有关国家机关、企业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
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应当在受理基金资助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和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基础研究的公益性机构,可以在基金管理机构注册为依托单位。
本条例施行前的依托单位要求注册为依托单位的,基金管理机构应当予以注册。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公布注册的依托单位名称。
第九条依托单位在基金资助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