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测评网八年级物理竞赛辅导训练题 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5
图 2 图3 八级物理竞赛辅导训练题一姓名1. 下列四种情况中:速大小最接近20米/秒的是 ( )(A)员工上下班骑自行车的速 (B)内环线高架快车道的限速(C)沪宁高速公路快车道的限速 (D)磁悬浮列车正常行驶的速2. 建筑工地需要长1.0米:宽0.5米:高0.3米的花岗岩350块:现用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卡车去加工厂运回:则共需要运几次方可运完 ( )(A)28 (B)29 (C)30 (D)313. 实验室测量油膜分子的大小:取待测油1毫升:滴入容量瓶中:再向容量瓶中倒入某有机溶剂直至总体积达到500毫升。
用滴定管取1/25毫升滴入水槽中。
由于该有机溶剂与水的结合力远大于油:故水面最终留下了一层油膜:测出其面积约500厘米2:则该油膜分子的直径约为( )(A)1.6×10—9米 (B)1.6×10—10米 (C)3.2×10—9米 (D)3.2×10—10米 4. 如图2所示一位魔术师现场表演“点燃手指”的魔术:有以下三步过程(1)手指在酒精中浸一下:(2)手指在水中浸一下:(3)“点燃”手指。
请判断下列哪组操作顺序是最合理的 ( )(A)(1)(2)(3) (B)(1)(3)(2)(C)(2)(1)(3) (D)(2)(3)(1)5. 室温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用密封细管相连:右边烧瓶内装满水:左边烧瓶内充满空气:如图3所示。
现将装置浸没在热水中:则气、液界面O 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 )(A)向右 (B)向左 (C)不动 (D)无法确定 6. 在油锅倒入一份醋和两份油:进行加热:不一会儿:锅里的油和醋就会上下翻滚:此时:一位表演者将手放入锅内:却没有受到损伤:这是因为 ( )(A)表演者长期练功:能够忍受沸油的高温(B)醋能在手的表面产生保护层:避免表演者被烫伤(C)由于对流:醋能很快将沸油的温降低(D)虽然锅里的油和醋上下翻滚:但沸腾的只是醋而不是油7. 下列各种现象中:能说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就越快的是 ( )(A)把木材放在烘房里要比放在露天里干得快(B)晴天把洗好的衣服凉出来要比在阴天的时候干得快(C)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图5 (D)洗脸后将毛巾挂在毛巾架上要比把毛巾团放在脸盆内要干得快8.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
物理竞赛初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3×10^5 km/sC. 3×10^7 m/sD. 3×10^6 km/s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重力是:A. 18.8NB. 19.6NC. 20ND. 21.2N3.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运动?A.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B. 地球绕太阳转动C. 植物的生长D. 卫星绕地球旋转4.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是10N,那么它受到的拉力至少是:A. 5NB. 10NC. 15ND. 20N5. 以下哪个单位是功率的单位?A. 米B. 牛顿C. 焦耳D. 瓦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光年是______的单位。
7.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
8.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成正比。
9.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______。
10.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2. 什么是惯性?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²的加速度加速运动,求在第3秒末的速度。
14.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10米高的平台上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五、实验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并说明实验步骤和所需器材。
六、结束语本次物理竞赛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竞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 B5. D二、填空题6. 距离7. F=ma8. 压力9. P=W/t10. 340m/s三、简答题1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八年级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电学部分)1.有二只灯泡,分别标有“220V15W”和“220V100W”的字样。
如将它们串联接在电压为380伏的动力电源上,则A.15W的灯泡烧坏,100W的灯泡完好 B.100W的灯泡烧坏,15W的灯泡完好C.二只灯泡均被烧坏 D.二只灯泡均完好2.在电学实验中遇到断路时,常常用伏特表来检测。
某同学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键闭合后,电灯不亮,安培表无指示。
这时用伏特表测得a、b两点间和b、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零,而a、d间和b、d间的电压均不为零,这说明A.电源接线柱接触不良 B.电键的触片或接线柱接触不良C.安培表接线柱接触不良 D.灯泡灯丝断了或灯座接触不良3.李军在检修一只1000瓦的电炉时,发现电炉丝断了一小截,他用一段较细一些但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电炉丝将残缺部分补接至原长,这样再接入原电路中使用时,其实际发热功率将A.大于1000瓦B.等于1000瓦 C.小于1000瓦 D.无法判断4.小明做实验时把甲乙两只灯泡串联后通过开关接在电源上。
闭合开关后,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乙灯不发光的原因是A.它的电阻大小C.流过乙灯的电流比甲灯小B.它的电阻太大D.乙灯灯丝断了5.图2中四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A.四灯串联 B.四灯并联C.L2、L3、L4并联,再与L1串联 D.L1、L2、L3并联,再与L4串联6.标有“220V,40W”和“220V,60W”的两只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时,两灯泡均发光,实际消耗的功率分别为W1和W2,则:A.W1>W2 B.W1=W2 C.W1<W2 D.无法确定7.某电度表盘上标有“3000R/kWh”,单独开动某一用电器时,电度表的转盘在100秒内转5转,由此可知,该用电器的功率为:A.40瓦 B.60瓦 C.20瓦 D.100瓦8.如图所示,甲灯为“6V,6W”,乙灯为“6V,4W”,用一个输出电压恒为12伏的电源对两灯供电,要使这两个灯能同时正常发光,则应选择电路:9.某人设计了下图所示电路,电路中变阻器的总阻值与电阻R的阻值相同,电源电压恒定,当他将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是A.安培表的示数逐渐变大 B.安培表的示数逐渐变小C.安培表的示数先增大,然后减小到原值D .安培表的示数先减小,然后增大到原值10.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练习安装照明电路,接通电源之前,老师将火线上的保险丝取下,把一个额定电压为220伏的灯泡作为检验灯泡连接在原来安装保险丝的位置,同时要求同学将电路中所有开关都断开。
图1八年级上册物理竞赛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寄语:八年级的同学们,希望你在今天的竞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细心哟!祝你好运!1、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从第46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比赛项目中,使用的乒乓球都改用“大球”,这里说的“大球”是把原来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μmB. 2mmC. 2cmD. 2dm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3、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会听到响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响声的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 ) A .声音越来越大 B .声音越来越小 C .音调逐渐升高 D .音调逐渐降低4、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物理学角度看: (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 .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5、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 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 A 、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 、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 、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6、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 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1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 位置时,站在S 点对面一侧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 点;如果水面升至b 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 点,则 ( )A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B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C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D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7、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
八上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在物理学的世界里,竞赛试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八年级物理竞赛试题及其答案,旨在测试学生们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试题一:光的折射现象在清澈的湖水中,我们可以看到湖底的石头。
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到水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请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试题二:杠杆原理的应用小明使用一个杠杆来抬起一块石头。
杠杆的一端是支点,另一端是阻力点,小明施加力的点是动力点。
如果石头的重量是200N,小明施加的力是50N,杠杆的阻力臂是1m,那么动力臂的长度是多少?答案: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即50N * 动力臂 = 200N * 1m,解得动力臂长度为4m。
试题三: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在一个电路中,有两个电阻R1和R2。
如果R1和R2串联,总电阻R总是多少?如果R1和R2并联,总电阻R总又是多少?答案:当R1和R2串联时,总电阻R总等于R1和R2的和,即R总 = R1 + R2。
当R1和R2并联时,总电阻R总等于1/R1 + 1/R2的倒数,即1/R总 = 1/R1 + 1/R2。
试题四:速度和加速度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突然以5m/s²的加速度减速。
请问,汽车在减速后5秒内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案:首先计算汽车减速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由公式v = u + at得,0 = 20m/s - 5m/s² * t,解得t = 4秒。
因为汽车在5秒内已经停止,所以行驶的距离等于4秒内行驶的距离。
根据公式s = ut +0.5at²,代入数值得s = 20m/s * 4s + 0.5 * (-5m/s²) * (4s)²= 40m。
试题五:浮力的计算一个木块的密度为0.6g/cm³,体积为100cm³,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答案:首先计算木块的质量m,由密度ρ和体积V得m = ρV =0.6g/cm³ * 100cm³ = 60g。
八年级物理竞赛辅导训练题二姓名1.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保温瓶内开水没有装满;导致后来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因为( )(A)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太大。
(B)瓶口遇冷收缩了。
(C)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原先塞子塞得太紧。
2.一个初三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于下列选项中的( )(A)5×104厘米3。
(B)5×105厘米3。
(C)5×106厘米3。
(D)5×1O7厘米3。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冬天房间窗户玻璃内表面结有冰花。
(B)冰冻衣服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变干。
(C)雪在太阳光照射下融化成水。
(D)冬天室外桶里的水结成冰。
4.听声音就能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是( )(A)太阳光照到人身上;在地面上出现了人的影子。
(B)放映机把影片上的画面投影到银幕上。
(C)将筷子插入水中;出现了弯折现象。
(D)中秋夜晚;明月当空。
6.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A)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B)逐渐减小;且总大干入射角。
(C)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7.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O℃。
(B)2℃。
(C)4℃。
(D)6℃。
8.如图1所示是月球的影区分布。
当人随地球运动时;要看到日环食;只有当运动到(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图19.下列各种成像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A)平静的露天池水中有朵朵白云。
(B)清澈的湖水中游动的金鱼。
(C)哈哈镜中自己滑稽的体形。
东北师大附中第二届“理想杯”学科竞赛邀请赛初二年级物理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电流表刻度盘上除零刻度和最大刻度“3安”能辨认外, 其他刻度都已模糊不清,只知道指针从零刻度到最大刻度之间转过的角度是120°.现将一只电阻R1,与这只电流表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电源电压恒定),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是96°;若在电路中再串联一只R2=3欧的电阻,电流表偏转的角度是64°.则R1的阻值是[ ]A.6欧B.18欧 C.4.5欧D.2欧2.王小明家里控制100瓦白炽灯泡的拉线开关处在断开状态.他分别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的两个接头去接触开关内的两个接线柱.这时出现的现象是[ ] A.用电压表接触后,表的读数为220伏,同时电灯发光B.用电压表接触后,表的读数为零,电灯不发光C.用电流表接触后,表的读数为0.45安,电灯不发光D.用电流表接触后,表的读数为0.45安,同时电灯发光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A为圆柱形,容器B为圆锥形,两容器本身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后,再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木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B.放入木块前,由于A容器中的水多于B容器,所以A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大于B容器C.放入木块后,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相等D.放入木块后,B′容器底受水的压力大于A′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4.某电度表盘上标有“3000R/kWh”,单独开动某一用电器时,电度表的转盘在100秒内转5转,由此可知,该用电器的功率为:[ ]A.40瓦B.60瓦C.20瓦D.100瓦5.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电路,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与电阻R的阻值相同,电源电压恒定,当他将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是:[ ] A.安培表的示数逐渐变大B.安培表的示数逐渐变小C.安培表的示数先增大,然后减小到原值D.安培表的示数先减小,然后增大到原值6.河中有甲、乙两只船,甲在河中某漂浮物的上游200米处,乙在该漂浮物的下游2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的划行速度去打捞.则[ ]A.甲船先赶到B.乙船先赶到C.两船同时赶到D.无法判断谁先到7.如图所示,在水中有一支试管处于悬浮状态。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一、填空题:1.下列物体中:A .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 .被拉开的弹簧门;C .空中飞行的小鸟;D .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 .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跳的是 .只具有势能的是 .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2.鸽子和麻雀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具有的动能相等,那么鸽子比麻雀飞得______;如果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那么鸽子比麻雀飞得_____。
(选填“快”或“慢”、“高”或“低”)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如图1所示,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弓的 能转化为箭的 能。
二.选择题:4.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载人舱于2003年10月16日顺利地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舱在下落到地面附近的某一高度时,由于空气阻力的 作用使其匀速运动,在匀速下落过程中,载人舱( )A.重力势能增大B.重力势能减小C.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增大 5.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 .汽车沿斜坡向下运动 B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C .投出的篮球在向上运动 D .热气球匀速向上运动 6.若甲物体比乙物体速度大,则:( )A、甲的动能一定比乙大; B 、乙的动能一定比甲大; C 、动能一定相等; D 、缺少条件,无法比较。
7.如图2所示,滚摆在下降的过程中越转越快,它在下降的过程中( ) A.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B.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C.动能不变,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势能增加8.跳水运动员从跳板上跳起到落入水中这一过程中能的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跳起时,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B .跳起时,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C .跳起时,跳板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D .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重力势能与跳水运动员落水前的动能大小相等。
物料节约类无形效益描述一、引言物料节约是指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管理,减少物料消耗,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物料节约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无形效益。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物料节约类无形效益的描述。
二、环境保护效益物料节约可以减少资源的开采和消耗,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具体而言,物料节约可以带来以下环境保护效益: 1. 减少能源消耗:物料节约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对化石燃料等有限能源的依赖,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2. 减少水资源消耗:物料节约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减少水资源的开采和消耗,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减少土壤污染:物料节约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三、经济效益物料节约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而言,物料节约可以带来以下经济效益: 1. 降低原材料成本:物料节约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2. 减少废品损失:物料节约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降低废品处理和处置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3. 提高生产效率:物料节约可以优化生产过程,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社会效益物料节约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而言,物料节约可以带来以下社会效益: 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物料节约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物料节约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3. 增加就业机会:物料节约可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五、企业形象效益物料节约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具体而言,物料节约可以带来以下企业形象效益: 1. 绿色品牌形象:物料节约可以使企业的产品更加环保和可持续,提升企业的绿色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初二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玻璃C. 金属D. 陶瓷答案:C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00,000 km/sB. 299,792 km/sC. 299,792 km/sD. 299,792 km/s答案:B3.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温度单位?A. 摄氏度(°C)B. 华氏度(°F)C. 开尔文(K)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力的单位?A. 牛顿(N)B. 帕斯卡(Pa)C. 焦耳(J)D. 瓦特(W)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能量单位?A. 焦耳(J)B. 牛顿(N)C. 瓦特(W)D. 帕斯卡(Pa)答案:A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功率单位?A. 焦耳(J)B. 牛顿(N)C. 瓦特(W)D. 帕斯卡(Pa)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频率单位?A. 赫兹(Hz)C. 牛顿(N)D. 瓦特(W)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压单位?A. 伏特(V)B. 安培(A)C. 欧姆(Ω)D. 焦耳(J)答案:A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阻单位?A. 欧姆(Ω)B. 伏特(V)C. 安培(A)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流单位?A. 欧姆(Ω)B. 伏特(V)C. 安培(A)D. 焦耳(J)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光年是天文学上用来表示________的单位。
答案:距离1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m/s。
13. 1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__Pa。
答案:10132514. 1度电等于________焦耳。
答案:3.6×10^615. 1牛顿大约等于________千克力。
答案:0.116. 1瓦特等于________焦耳/秒。
答案:117. 1赫兹等于________周期/秒。
答案:118. 1伏特等于________焦耳/库仑。
八年级物理竞赛辅导训练题二姓名
1.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保温瓶内开水没有装满,导致后来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因为( )
(A)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太大。
(B)瓶口遇冷收缩了。
(C)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原先塞子塞得太紧。
2.一个初三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于下列选项中的( )
(A)5×104厘米3。
(B)5×105厘米3。
(C)5×106厘米3。
(D)5×1O7厘米3。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冬天房间窗户玻璃内表面结有冰花。
(B)冰冻衣服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变干。
(C)雪在太阳光照射下融化成水。
(D)冬天室外桶里的水结成冰。
4.听声音就能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是( )
(A)太阳光照到人身上,在地面上出现了人的影子。
(B)放映机把影片上的画面投影到银幕上。
(C)将筷子插入水中,出现了弯折现象。
(D)中秋夜晚,明月当空。
6.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 )
(A)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B)逐渐减小,且总大干入射角。
(C)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D)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7.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
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
(A)O℃。
(B)2℃。
(C)4℃。
(D)6℃。
8.如图1所示是月球的影区分布。
当人随地球运动时,要看到日环食,只有当运动到(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图1
9.下列各种成像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
(A)平静的露天池水中有朵朵白云。
(B)清澈的湖水中游动的金鱼。
(C)哈哈镜中自己滑稽的体形。
(D)观后镜中“后退”的树木。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若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
立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厘米。
(B)6厘米。
(C)8厘米。
(D)15厘米。
11.某旅客在火车车厢内以1.5米/秒的速度行走。
当车厢静止时,他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需要20
秒,当火车以10米/秒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时,则他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所需要的时间和站在地面上的人看见旅客通过的路程分别是( )
(A)20秒,200米。
(B)10秒,200米。
(C)20秒,170米。
(D)15秒,170米。
12.已知一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成一虚像S',则在图2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图2
13.如图3所示,在一块玻璃砖上挖去—块半圆形的玻璃,如有一条通过圆心的光线射到该玻璃砖
上,则正确的光路图为( )
图3
14.甲、乙、丙三人并排站在鱼塘边同时正对着前方水下的鱼瞄准射击,结果甲未击中鱼。
射在
鱼的上方;乙也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下方;丙刚好射中鱼,由此可以推断( )
(A)甲、乙均未瞄准鱼。
(B)乙、丙均未瞄准鱼。
(C)甲、丙均未瞄准鱼。
(D)只有丙一个人瞄准了鱼。
15.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一段时间。
先取出甲决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
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O℃。
再取出甲块,立即将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O℃。
若不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 )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的比热容跟乙相等。
(D)无法确定比热容大小。
16.如图4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
管中的水( ) (A)很快就会结成冰。
(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
(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
(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
17.把温度为-5℃的冰块,投入到盛有0℃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后的温度仍为0℃,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A)冰的质量减少。
(B)冰的质量增加。
(C)冰的质量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18.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 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
得。
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的图线。
在图5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是(
)
图5
19.地处祖国边疆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压较低,当地居民煮饭时( )
(A)由于水的沸点较高,水容易烧开,饭不易烧熟。
(B)由于水的沸点较低,水不易烧开,饭容易烧熟。
(C)由于水的沸点较高,水不易烧开,饭容易烧熟。
(D)由于水的沸点较低,水容易烧开,饭不易烧熟。
20.某高校每天早上都派小汽车准时接刘教授上班。
一次,刘教授为了早一点赶到学校,比平时
提前半小时出发步行去学校,走了27分钟时遇到来接他的小汽车,他上车后小汽车立即掉头前进。
设刘教授步行速度恒定为v ,小汽车来回速度大小恒定为u ,刘教授上车以及小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可判断( )
(A)刘教授将会提前3分钟到校,且v :u =1:10。
(B)刘教授将会提前6分钟到校,且v :u =1:10。
(C)刘教授将会提前3分钟到校,且v :u =1:9。
(D)刘教授将会提前6分钟到校,且v :u =1:9。
21.把加热到100℃的某铁块投入m 1克20℃的水中,混合温度为40℃;把加热到100℃的该铁块投
入m 2克20℃的水中,混合温度为60℃;如果把同样加热到100℃的该铁块投入(m 1+m 2)克20℃的水中,混合温度为
( )
图4
(A)50℃。
(B)48℃。
(C)36℃。
(D)32℃。
22.如图6所示,两平面镜镜面夹角为α(锐角),点光源S 位于两平面镜之
间,在S 发出的所有光线中( )
(A)只有一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 点。
(B)只有两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 点。
(C)有两条以上的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 点。
(D)以上情况由S 所处的位置决定。
23.如图7所示,MN 为平面镜,CD 为光屏。
它们均竖直放置,在离平面镜N 端正前方,位于MN 、CD
中点处有一激光源s 。
现s 点发出一束光线向镜面投射,当光线的入射点从N 点单向移动到M 点时,测得反射光在光屏CD 上的移动速度是3米/秒,则入射光的入射点沿镜面移动的速度是 米/秒。
24.用质量均为1千克的水和甲液体(甲液体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配制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的乙液体。
则最多能配成乙液体多少千克?
25.如图8所示,从A 点出发经过平面MN 上的一点到达B 点有多种路径可走。
有人提出:在所走的
多种路径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的一条路径是最短的。
这一提法是否正确?并证明。
图6
图
8
参考答案: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