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参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粒粒皆辛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了解他们的种植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态度目标:1.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了解他们的种植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教学难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
教学方法:交流探究、搜集资料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通过上网、查图书、问长辈读报刊等途径,访问身边的农民,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都从事哪些劳动,是怎样劳动的。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
教师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食物,大家看是什么?(课件出示方便面)二、新授(一)利用图片,提出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的食物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是怎么来的?”(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探讨小麦的来历1.老师引导:小麦是怎样种出来的呢?课前同学们采访了身边的农民,肯定收获很大。
把你们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吧!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小麦种植要经过翻地、播种、管理、收获的过程。
在播种之前,农民还要选种,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教师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是怎样劳动的呢?谁能说给大家听?4.学生自由发言。
5.总结: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农民确实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遇到干旱和大风等自然灾害,农民的劳动更辛苦。
(三)田间劳动体验1.组织学生演一演农民是怎样给麦苗松土、施肥、浇水的?(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让多名学生上台表演,表演时间要足够长,以使学生感觉到“累”为止,教师相机纠正学生的动作,以使其能切实体验农民的劳作。
《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及反思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了解水稻、小麦、高粱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2)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如讨论交流、资料调查、讲故事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农作物的习惯。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通过体验交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学习难点: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培养节俭的良好品质。
3、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视频《粮食的生产过程》,古诗《悯农》。
学生准备:(1)实物:稻谷、玉米、红薯、黄豆、土豆等。
(2)收集有关粮食的资料(图片和文字)。
4、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认识几种主要的粮食(1)、猜谜语:(1)、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白饭喷鼻香。
(打一粮食作物:水稻)(2)、奇怪奇怪真奇怪,头顶长出胡子来; 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打一粮食作物:玉米)(2)、实物展示几种粮食:花生、小麦、稻谷、玉米、红薯、黄豆。
师:猜完谜语,我们接着来,认识的就热情地跟它打打招呼,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3)了解其丰富的用途。
(全班介绍交流)花生:大家好,我是花生,又叫长生果,我的营养价值可高了。
我的种子可以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点,还可以制花生酱。
我还是一味中药,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簌痰喘等症。
我的叶子、壳、油等,都可以作为药用。
可以说我的浑身都是宝。
玉米:大家好,我是玉米。
我的用途可多了,我可以做成多种玉米食品,如玉米饼,玉米粥,玉米膨化食品等,另外我还是比较理想的啤酒生产原料。
大米:大家好,我是大米。
我的主要用途是饭食。
另外我的米粒磨成粉后,可制各种粉条、汤圆、米粉糕、年糕等,并可制各种饼干,各种点心。
工业上我还可制酒精、营养剂、淀粉、葡萄糖。
红薯:大家好,我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
一、教案主题: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教案-粒粒皆辛苦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农民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四、教学内容:1.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和意义。
2.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挑战。
3. 农民劳动的辛勤与付出。
4.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实践行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粮食浪费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粮食问题的关注,引出世界粮食日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挑战,让学生认识到粮食问题的紧迫性。
4. 农民劳动的认识: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展示农民劳动的辛勤与付出,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5. 节约粮食的行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提出具体的实践行动,如:合理安排饮食、剩菜打包等。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中落实节约粮食的行动,并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班会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粮食浪费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8. 课后实践: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饮食计划,落实节约粮食的行动。
9. 板书设计:世界粮食日粒粒皆辛苦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实践情况的反馈,评价学生在粮食节约方面的表现,以此检验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视频资料:关于粮食浪费的短视频。
2. 图片资料:展示农民劳动的图片。
3. 故事素材:关于农民辛勤劳动的故事。
4. 实践作业:制定饮食计划,落实节约粮食的行动。
七、教学方法:1. 视频播放:通过观看短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
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资料,直观地展示农民劳动的场景。
3.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故事,引发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粒粒皆辛苦》教案及反思教案及反思:《粒粒皆辛苦》教案:目标:1.通过阅读《粒粒皆辛苦》这个故事,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3.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阅读《粒粒皆辛苦》这个故事。
2.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3.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4.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
5.组织学生共同做一些劳动,如校园清洁、植树等。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劳动的定义和相关的知识。
2.阅读故事(10分钟)给学生分发《粒粒皆辛苦》这个故事的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默读故事。
3.讨论故事(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然后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分析故事(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例如:“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在故事中看到了什么?”等。
5.小组讨论(15分钟)给学生准备好话题,让他们分享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并讨论他们从劳动中学到了什么。
6.实践劳动(30分钟)组织学生一起参与一些劳动活动,如校园清洁、植树等。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7.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听取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发言。
3.学生个人的劳动心得和总结。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故事的内容理解能力有所欠缺。
他们只是单纯地通过朗读故事来了解故事的情节,而没有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和寓意。
在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的回答比较简单,缺乏深度。
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的观点。
另外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践劳动的环节。
尽管我组织了学生进行一些劳动活动,但时间安排比较紧凑,每个小组只有30分钟的时间去完成。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成果,这也影响了他们对劳动的理解。
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教案-粒粒皆辛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粮食日的来历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珍惜食物的意识和行为。
3. 提高学生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世界粮食日的意义。
2. 节约粮食、珍惜食物的方法。
3. 粮食安全问题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节约粮食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麦穗,提问:“你们知道这颗麦穗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粮食的来之不易。
2. 学习世界粮食日:教师介绍世界粮食日的来历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3. 讨论节约粮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粮食,如:合理安排饮食、剩菜打包等。
4. 分享粮食安全知识:学生分享所了解的粮食安全知识,如:粮食浪费的危害、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等。
5. 观看粮食生产视频:教师播放粮食生产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
6. 讨论珍惜粮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珍惜粮食,如:不浪费食物、感恩粮食等。
7. 制定节约粮食计划: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本组的节约粮食计划,并在全班分享。
8.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并反思自己在节约粮食方面的不足。
9. 布置作业:10. 课后跟进:教师在课后关注学生践行节约粮食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粮食节约宣传活动。
2. 开展“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剩菜剩饭捐赠活动、粮食种植体验活动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世界粮食日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节约粮食的行动及效果。
3. 学生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节约粮食方法。
《粒粒皆辛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源和种植过程,认识到粮食的珍贵。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学会节约粮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2)增强学生节约粮食、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
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从而自觉节约粮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粮食种植、加工的资料,准备种植工具,安排农田实践环节。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粮食种植的基本知识,准备农田实践所需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颗麦穗,引导学生观察麦穗的结构。
(2)提问:你们知道这颗麦穗是怎么来的吗?2. 讲解粮食种植过程:(1)教师利用图片和资料,讲解粮食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粮食种植知识。
3. 农田实践:(1)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农田,分组进行种植实践。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种植粮食作物。
4. 总结体验:(1)学生分享农田实践的感悟,讨论粮食的珍贵。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粒粒皆辛苦,要节约粮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2)学生是否在实践中培养了节约粮食的意识?2. 学生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是否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2)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将如何做到节约粮食?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粮食的种植过程,体会到粮食的珍贵。
在实践中,学生学会了节约粮食,培养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节约粮食的行动力。
六、教学拓展:1. 观看粮食种植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粮食种植、收获的纪录片,进一步了解粮食生产的艰辛过程。
悯农原文及教案悯农原文及教案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农夫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夫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一、素养教育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熟悉“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力量教学点:通过学习古诗,培育同学的口语表达力量,在学习生字时,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学会看图,培育观看力量和想象力量〔三〕德育渗透点:使同学懂得农夫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育同学喜爱劳动人民,疼惜粮食。
实践和创新力量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方法:老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同学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支配:2课时四、同学活动设计学习生字时,先让同学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伴侣的嬉戏。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夫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其次句讲看到农夫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夫的艰辛苦动之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夫伯伯种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农夫伯伯是怎样种田的。
〔板书课题:4悯农〕〔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投影1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2、出示投影2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做什么?3、借助拼音让同学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全诗读正确,读熟。
粒粒皆辛苦教案教案标题:粒粒皆辛苦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粒粒皆辛苦”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的努力和毅力,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不懈。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2. 学生练习册或复印纸3. 笔和纸4. 成语卡片或图片(可选)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粒粒皆辛苦”这个成语,并与学生一起读音和解释。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成语的含义,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相关的例子,如种子发芽、学习新知识等。
讲解:1. 解释“粒粒皆辛苦”这个成语的意思,即每一个小细节都需要付出努力和艰辛才能取得成功。
2. 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个成语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上,每天坚持练习才能提高成绩;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3. 通过实际例子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活动:1. 分发成语卡片或展示成语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释每个成语的意思。
2.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说明“粒粒皆辛苦”这个成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如何通过努力和毅力取得成功的经历。
总结:1. 回顾“粒粒皆辛苦”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强调坚持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持之以恒。
3. 提醒学生在写作时运用成语来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或自习室内寻找更多的成语,并写下它们的意思和用法。
2.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成语,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 组织一个成语接龙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编写的短文,包括语言表达和对“粒粒皆辛苦”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案反思:在教案中,我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和写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粒粒皆辛苦”这个成语。
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教案-粒粒皆辛苦一、教案简介班会主题: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主题释义:粒粒皆辛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粮食日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珍惜食物的意识和行为。
3. 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认识。
教学重点:1. 了解世界粮食日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行为。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节约粮食的行动。
2. 如何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教具:1. PPT课件2. 视频资料3. 宣传海报4. 活动道具(如粮食模型等)场地:教室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班主任宣布班会主题:“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粒粒皆辛苦”。
1.2 学生观看与粮食相关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粮食的思考。
2. 学习世界粮食日知识(10分钟)2.1 学生通过PPT了解世界粮食日的背景和意义。
2.2 学生分享自己对粮食的认识和感悟。
3. 讨论节约粮食的重要性(10分钟)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节约粮食的方法和经验。
3.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4.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10分钟)4.1 学生通过PPT了解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基本知识。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认识。
5. 发起节约粮食倡议(5分钟)5.1 学生代表宣读节约粮食倡议书。
5.2 全体学生签名承诺,践行节约粮食的行动。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6.1 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
6.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关于节约粮食的手抄报。
2. 写一篇关于节约粮食的日记。
3. 拍摄一段宣传节约粮食的视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世界粮食日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节约粮食的认识和行为。
3. 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认识。
4. 学生参与班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活动实施1. 课前准备: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收集关于粮食浪费的数据、新闻报道等资料,并制作成PPT。
《粒粒皆辛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
2、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农民运用了哪些科学技术种田,体会农民伯伯的勤劳和智慧。
3、引导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知道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引导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农产品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的农产品是什么?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处、农民要付出哪些劳动。
学生自由汇报。
二、教学活动:一粒种子的旅行。
活动设计一:背诵李绅的《悯农》。
1、自由背诵这首诗并且说一下诗的意思。
(同桌背诵并检查)
2、下面我来采访大家,通过背诵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汇报)
活动设计二:讲一讲,演一演。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我们吃的馒头、面包等都是用小麦加工制作成的,你想知道小麦的生长过程吗?看教材中的图画,把它们变成童话。
先小组表演,最后让一组在全班表演。
课下我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农产品,现在你们知道他们的生长过程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活动设计三:自己体会。
1、让学生谈一下农产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看课本中小麦资料的介绍。
4、粮食是靠农民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请同学们一起背诵《悯农》。
三、活动总结:
上完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感受到什么?
第二课时
活动设计一:再谈对农产品生长过程的感受。
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交流,现在再谈谈你对农产品生长过程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农民伯伯过去种地很辛苦,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农业生产运用了越来越多的新科技。
农民伯伯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让我们一起走进农村看一看那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设计二:看图画谈感受。
1、现在我们知道了农民伯伯种田运用了许多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种田节时节力节约能量。
现在人们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水果的品种繁多,营养价值极高。
这都是农民和科学家们的劳动成果。
你想对科学家们和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设计三:读故事,受启发。
1、你们发觉没有,有些时候我们吃的大米,很不好吃,原因是大米的品种很差,为了让我们吃上香喷喷的大米,很多科学家在研究水稻的品种,袁隆平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位,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试验成功了一种新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产量极高口感又好。
他被人们称为“水稻之父”。
想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知道农民伯伯种田还运用了哪些新技术?他们除了种田还干什么?
活动设计四: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我们日益丰富的餐桌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但是生活中浪费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1、看课文插图,谈自己的感受。
(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浪费食物的现象,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4、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收获。
)
老师小结:我们要尊重劳动者,不浪费粮食,并教育身边的人。
板书设计:
粒粒皆辛苦
小麦的生产过程农田里的新科技珍惜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