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全面认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1
- 格式:doc
- 大小:288.52 KB
- 文档页数:5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
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
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
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识记知识点:
1、八路军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华中的新四军也迅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2、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后,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
理解知识点:
1.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召开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历史。
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面战场,是指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与日军进行的大规模会战和正面交锋。
在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承担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场会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虽然最终上海沦陷,但展现出了中国军人坚决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南京保卫战,是一场悲壮的战役。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南京最终沦陷,但中国军队的抵抗依然可歌可泣。
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军队密切配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歼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将士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在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由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后期实行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正面战场在一些战役中失利。
敌后战场,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场。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在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的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
评述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
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以后,国民党片面执行抗战路线正面战场的失利以致正面战场出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局面。
共产党建立了敌后战场,以陕甘宁边区为指挥中枢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一直坚持人民战争路线,联合全中国人民抗日。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正面对抗是战争中常见的最普遍的战争形态,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处于战略防御,这是无从选择的。
抗战初期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则不然,它不能自然形成,必须靠战争指导者在知己知彼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去开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开始前后,全面科学地分析中日战争的形势和敌、我、友三方的具体情况,认为:敌强我弱,中国在军事上单靠正面防御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到敌人的后方去发动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敌小我大,日军兵力不足的敌后广大乡村地带必然成为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区域;国民党军装备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且控制全国资源,八路军、新四军等善于做群众工作,长于游击战和运动战,适于担负开辟敌后战场、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
因而,“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怎样评价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1931年9月——1937年6月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发生了9.18事变,东三省沦陷。
此时的国民政府并不愿意向日本开战,采取的是外交调解的不抵抗政策,特别是推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得人心的政策。
而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抗战的最强音,广泛的唤醒民众,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学术观点:关于“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问题
所谓“敌后战场”,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
而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当指日军正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
在这一战场上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所谓“正面战场”,是指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量。
关于这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传统观点认为,作为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持全面抗战路线,采取游击战略,实行人民战争,不断发展和壮大抗日力量,抗击了多数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些年来,如下观点得到不少人认同:当时对日作战的主要战场并非敌后战场,而是“正面战场”,国民党也并非只是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其总体战略方针是“持久消耗战”;即使在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也没有完全放弃正面进攻,在正面战场上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其规模远远超过了敌后战场。
关于“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过去多年来注重于其矛盾与对立方面。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其间的密切联系,认为两个战场之间有着互相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缺少哪个战场,中国抗战都难以坚持,更不能取得最后胜利;两个战场都是在总的持久战方针指导下整体战争的组成部分,不应割裂与对立起来。
1/ 1。
学习笔记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知识讲解,助学助记知识点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
3.徐州会战1938年1—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展开徐州会战。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1)理论指导: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
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结果:10月下旬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5.第三次长沙会战(1)过程:抗战相持阶段中,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
面对10余万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2)结果: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6.抗战大迁徙(1)背景: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
(2)过程:东部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大后方。
影响: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基础。
知识点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过程①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②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2)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沦陷区的抗战:3.百团大战(1)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2)过程: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
全面认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2017-2018学年甘肃武威期末)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著名战役示意图,其所属会战的特点或影响是
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B.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C.敌后战场抗战的重大胜利
D.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B
【参考答案】
【解题必备】全面认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1.区别
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
的主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
战场
2.联系
(1)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
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
猛发展;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3)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
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抗战到底,战略反攻阶段也就不可能迅
速到来。
(4)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
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
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
也都是中共军。
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
”这表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日本在敌后战场损失惨重
D.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
D.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战役,并写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敌后战场,没有体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故A项错误;国民党至始至终都没有放弃抗战,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非说明日军损失惨重,故C项错误;日军与中共作战占了七成五,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其作用非常巨大,故D项正确。
2.【答案】C
3.【答案】(1)估计: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史实: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
百团大战。
(2)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
意义: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斗争;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
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即可从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的角度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再据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方面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战役。
再从百团大战的角度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