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供案)
- 格式:doc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5
2、 3、4城市2. 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目标一:了解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的发展阶段与原因。
目标二: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认识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目标三:理解城市化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分析城市 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目标四:学会利用文字资料、数据、图表分析问题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城市风光图片,学生讨论,什么是城市? 点拨:1、人曰高度集中建筑物高大密集 工商业集中而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点拨:出现剩余农产品社会生产力发展 产生商品生产和交赖 --------- ■集市导致社会分工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产业革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时间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例题:读世界早期城市分布图(图2. 1-2),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城市分布区A B C (2)归纳总结早期城市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转:那城市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阅读课木图2-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学生学习行为改进的目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 城市化城市化学科:高中地理学段:高中年级:高二年级版本:人教版第一部分《城市化》设计思路首先我对本节课的课标进行解读。
然后从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教材的基本结构、知识体系、逻辑顺序、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单元(章节)目标。
在这个三维目标建立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认知程度、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兴趣等。
也就是我们讲的学情。
在课标解读清楚,三维目标的确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形式;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何以视频课程模式,情景创设形式,小组探究合作形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来让学生体验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学生综合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如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给学生渗透学科素养、人地和谐价值观。
这些都是我想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来实现的内容和目标。
第二部分《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注意三维目标基础体系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4.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法。
自主查阅知识,熟悉地理软件的应用。
2.视频播放形式。
掌握什么叫城市化。
3.读图法。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临沂第二十四中学李东英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第一单元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区域,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需要准备的知识有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还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等有关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应用,也是学习城市区位的知识铺垫。
【课程标准】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的发展;
2.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图表资料,能讨论和分析城市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重点、难点】
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特点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12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3教学设计456临沂第二十四中学李东英789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10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112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第一单元世界人13口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区域,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14大的区域。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15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需要16准备的知识有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7还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等有关内容。
本节学习18内容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应用,也是学习城19市区位的知识铺垫。
20【课程标准】21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2【教学目标】23(一)知识与技能241.了解城市的发展;252.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2627运用相关图表资料,能讨论和分析城市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2829(三)情感态度价值观30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31【重点、难点】32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特点33【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3435【教学手段】36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3738。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全册)第一课时:城市与城市化(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
2. 了解城市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掌握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教学内容1. 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
2. 城市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城市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
3. 原因与影响:讲解城市发展的原因和对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4. 问题与挑战:介绍城市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5. 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城市与城市化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1. 视频展示:通过展示不同城市的影像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与讨论: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影像材料:不同城市的照片或视频素材。
2. 教学PPT:包含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原因、影响、问题等内容的PPT。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城市的情况,写一篇短文论述该城市的城市化进程、问题和挑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城市与城市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意识到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另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教学案授课人:马世旺授课时间:2019年3月31日★互动探究3: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预习自测:1.下列关于早期城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量多B.四周建有城墙,形态比较规则C.规模大D.以商业职能为主2.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农业为城市提供的农产品较少B.当时人口少C.城市发展受用地规模的限制D.为了城市便于防护,规模不宜过大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3.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B.乙C.丙D.丁当堂达标: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9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读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与乡村人口比例图,回答3~43、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日本B、美国C、英国D、法国4、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C、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5.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城市化是指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由图可知,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阶段是()A、①B、②C、③D、②③(4)二次大战后,为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迅速?。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比较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今年我国的上海市要举办什么大型活动吗?对,今年上海要举办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大会将于5月1日隆重开幕!大家看屏幕,今天距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多少天呀?好!大家不用算了,我来告诉大家,还有39天!大家知道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口号是什么吗?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信我们大家对城市并不陌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我们早就领略到了一些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如:纽约的富饶,巴黎的浪漫,东京的繁华,伦敦的底蕴;国内的城市我们就更熟悉了,古老的北京、繁华的上海、还有我们天天生活在这里的圣城曲阜,这些城市或大或小各有特点,那么这些城市史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PPT】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讲述】首先,我们来学习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32页图2-1-2,说一说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并思考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共同点。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一会请同学交流一下。
【提问】你说一说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共同点?【PPT】最早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长江和黄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此外还有中美地峡。
前四个分布区恰好是四大文明古国,最后中美地峡也曾养育过玛雅文明。
这些地区主要位于中纬度沿海和大河沿岸地带,气候温暖,光热充足,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耕业发展条件优越。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本条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具体要求: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城市化,而要了解这个概念,就需要了解什么是城市。
城市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这是前提条件。
2、学生应学会运用横向(纵向)比较法,在比较的过程中来理解城市化的特点。
3、学生学习地理的落脚点应落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因此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观。
4、上述三个层次需要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节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从城市的起源入手,阐述了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重点论述了城市化。
城市化的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中第一部分为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是讲第二部分“城市化及其特点”的前提。
第二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一部分的高度归纳和演化,而第三部分则在前两部分基础上的延伸是一种实际影响的体现。
对于第一部分: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以及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并适当了解世界最早发现的城市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主要为下节作铺垫。
对于第二部分:我们可以采用纵向和横向比较法来解决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化的特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本部分在分析时一定要先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城市化的三个标志进行展开分析。
对于第三部分:体现了辨证法的相关知识,城市的合理发展与布局,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要求学生要学会正确分析。
本节地理图形和图表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去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三个阶段。
(2)掌握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2)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5.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1)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的情况是;两类国家相比,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快。
(2)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情况;两类国家相比,
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
(3)由上可知,城市化的三个主要表现是:①;②
③。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