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易错知识点(哲学部分) doc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易混易错知识点(哲学部分)易混易错知识点(哲学部分)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22.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23.矛盾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24.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矛盾.25.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26.理性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27.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28.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29.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3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3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3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33.______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3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35.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36.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37.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3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39.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40.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4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42.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43.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永恒不变的.44.人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45.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是能否使客观符合主观.46.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4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48.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49.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效果.50.具体科学知识讲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5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人的意识都是正确的.5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无差别的.53.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和目的.54.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一般哲学概论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3.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方法论是改造世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方法论是改造世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8.哲学属于社会科学。
(哲学不属于具体科学)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0.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1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13.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错)1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5.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7.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建设经验的成果)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错:哲学源于“惊讶”,哲学源于思考或“顿悟”、“灵感”。
2、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错: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错: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错: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所有科学的总合。
5、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错: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7、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8、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错: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9、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错:所有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马克思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实践观点,就在于它全部的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错: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3、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第一单元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4.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5. 哲学可以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方法。
(×)(不能)6. 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8.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的标准(×)(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9.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10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1.任何哲学都是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和总结,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2.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哲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哲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辨析判断(第一单元易错点)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所以哲学是主观的,源于人的主观世界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4、哲学就是智慧5、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7、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也是哲学8、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通、最一般的问题,这也是哲学的研究对象9、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10、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1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1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13、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通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方案1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16、哲学是科学之母17、具体科学可以没有世界观的指导,但不能没有哲学的指导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1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0、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他们是哲学的两大阵营21、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与存在能否相分离的问题22、对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划分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3、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或者半截子的唯物主义27、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思想武器28、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29、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30、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31、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3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33、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34、马哲的诞生要求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35、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细胞学说、万有引力定律和生物进化论36、马哲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结合37、马哲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统一38、马哲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9、马哲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基于马哲的实践观点4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邓、三、科4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4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4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出发点。
202X高考政治哲学知识易错点100个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2X高考政治哲学知识易错点100个,更多高考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202X高考政治哲学知识易错点100个第一单元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哲学生活易错点、易混点第一课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之和”3、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4、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6、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功能第二课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于意识。
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4、唯物主义坚持可知论,唯心主义坚持不可知论。
5、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6、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同等重要。
7、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第三课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哲学≠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出发,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和推动。
第四课1、世界的本质问题(即本原)≠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4、人类可以克隆羊等生物,说明物质是可以创造的。
5、物质的本质属性是运动。
6、物质是可以被创造、消灭和改变的。
7、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一个特性。
8、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五课1、规律是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的。
2、人必须遵循规律,所以,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3、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6、有人脑就有意识。
7、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8、电脑也有意识。
9、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
10、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1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1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
13、宗教观念、对未来的预测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4、鬼神观念是人脑自主产生的。
必修4《哲学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整理1、哲学的基本知识(1)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科学之科学”。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物质(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6)依据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唯心主义承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而唯物主义则否认。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等局限性。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围绕着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展开的/哲学的基本派别(1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2)哲学对社会变革有促进作用。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分别是(1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三个基本特征)(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关于意识:意识是大脑(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抽象的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3、科学理论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4、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社会的客观性集中体现在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6、价值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7、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8、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9、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11、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1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易混易错知识点(哲学部分)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
22、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
23、矛盾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4、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矛盾。
25、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26、理性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27、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
28、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29、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
3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3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3、邓小平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5、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
36、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7、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
3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39、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40、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
4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42、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43、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永恒不变的。
44、人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45、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是能否使客观符合主观。
46、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4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8、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9、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效果。
50、具体科学知识讲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5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人的意识都是正确的。
5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无差别的。
53、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和目的。
54、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