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企业就橡胶制品等项目达成深度合作共识
- 格式:pdf
- 大小:695.78 KB
- 文档页数:1
与“德国制造”同频共振宁波与德方探索合作新模式2022-06-01 08:34:19来源:央广网00:00 / 00:30央广网宁波6月1日消息(记者刘欣莹通讯员宋忆涵)5月31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投资中国”系列活动暨宁波(德国)专场投资合作交流会在宁波举行。
本次活动以中德建交50周年为契机,聚焦宁波与德企在先进制造领域的深入对接,拓展双方在新技术领域的合作,邀请参加德国汉诺威工博会的德国企业和宁波市相关领域商协会及民营企业代表线上线下参会,开展云端对话,共谋合作发展。
2022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投资中国”系列活动暨宁波(德国)专场投资合作交流会现场(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德国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强国之一,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经营,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全球营销网络。
宁波作为国内智能制造起步较早的地区,近年来借助智能制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一批制造业企业早已开始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迈进。
据统计,2021年,宁波与德国的贸易额达到507.9亿元,增长20.1%。
截至2021年底,德国在宁波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95家,投资总额6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实际外资列欧洲国家来宁波投资的第一位。
投资的主要行业涉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德马格、博世、大众、林德气体、戴姆勒等知名德企都已落户宁波。
同时,德国也是宁波企业“走出去”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累计在德国投资设立境外企业196家,投资总额达到19.9亿美元。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表示,将全力为德方和宁波搭建好沟通合作的桥梁,助力德方与宁波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共同探索出新的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史蒂芬·阿曼主旨演讲分享《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双赢故事》(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会上,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公司总经理Stefan Amann (史蒂芬·阿曼)在主旨发言环节,还分享了自己亲历的《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双赢故事》,肯定了宁波在产业链等方面在公司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可持续供应链的路径赵丽芳【期刊名称】《《WTO经济导刊》》【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34-35)【作者】赵丽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帮助企业建立新型有效的伙伴关系,打造可持续、负责任的供应链,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第九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举行期间,德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Ecosense)、中德贸易可持续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中德CSR项目)、《WTO经济导刊》联合主办的“责任、可持续和成功的供应链国际研讨会”以及由欧洲对外贸易协会(FTA)-商界社会责任倡议(BSCI)、中德CSR项目联合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支持的第十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都以供应链为核心议题,探讨可持续供应链建设路径。
“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作为商业模式来思考。
可持续性必须成为公司最基本的基因,否则,在实践中执行这一理念将会很难。
”如大众汽车集团供应链经理Julia Schwarzkopf所说,没有在战略层面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实践中执行相关CSR政策时将是“不可持续的”,甚至会很难贯彻。
理念先行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企业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大众汽车,公司有一些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包括商业的伦理道德、人权、工作状况、环境标准,而这些指导原则是针对全部供应商和整个行业的。
“很多社会问题,单靠企业是不能解决的。
所以需要商业协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帮助我们克服这些困难。
”德国奥托集团企业社会责任经理白玛琳说。
在讨论中,诸多嘉宾持有和白玛琳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合作必不可少。
其中,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企业来说,要去帮助供应商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分包商也要意识到所采取的行动应该用一种负责任的方法去开展。
也就是说,从供应链的上游到下游,所有合作伙伴要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责任目标。
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合作成就与展望作者:赵万里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23期【摘要】德国巴伐利亚州是欧洲硅谷,山东省是巴州在中国合作历史最长的省份,这对省州之间的友好合作被公认为中德地方友好关系的典范。
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背景下,鲁巴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关键词】山东;巴伐利亚;友好合作山东省是巴伐利亚州在欧洲地区以外拥有最长合作历史的伙伴省。
1987年7月,山东省政府代表团在副省长马世忠的带领下访问巴州,与巴州州长、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签署了《山东省与巴伐利亚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两省州之间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正式确立。
27年来,两地政府与人民友好往来,彼此成为最重要的伙伴。
鲁巴之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友好关系,已被公认为中德地方友好关系的典范。
纵观山东与巴州友好合作的历程,在政府间密切联系推动下,经贸合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文化教育、卫生医学、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往来与合作也在深化。
巴伐利亚执政党基督教社会联盟附属机构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鲁巴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其中,于尔根·G·维尔克是杰出的使者之一。
一、确立友好关系过程1982年2月,巴伐利亚州经济交通部部长致函中国贸促会,希望在华觅一相应省,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83年3月,山东省政府代表团首次赴巴伐利亚州考察访问,就双方友好交往与经济技术合作相互交换了意见。
同年11月,巴州政府专家代表团首次来山东考察访问,双方就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进行了会谈。
1985年3月,应巴州州长施特劳斯邀请,梁步庭省长率山东政府代表团访问巴州,并正式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意向书》,形成了建立关系的初步模型。
同年,巴伐利亚在青岛举办了工业展览会,大批来自巴州的企业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产品。
施特劳斯为此第四次访华,亲自主持在青岛举办的巴州经济展览会开幕式,促进巴伐利亚和山东的经济合作。
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_国际贸易论文关于《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_国际贸易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勇海口经济学院摘要:近年来,中德两国贸易额总体呈增长态势,往来商品互补性增强,并且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
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进口国,然而,德国出于对本国相关产业的贸易保护,制定了要求严苛的技术标准,使中国商品进入德国市场的难度加大。
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德贸易合作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德;贸易合作;发展现状;前景分析2017年6月初,李克强总理访问了德国,中德双方领导人达成了广泛的合作共识,旨在加快双方在投资、贸易领域的合作发展,并积极推进全球经济的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
目前,中德双边贸易合作已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发展前景广泛,然而,中德双边贸易合作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基于对当前一系列挑战及其应对的分析,也展现了中德贸易合作的良好前景。
一、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一)贸易额与投资金额均呈增长态势现阶段,中德在商品贸易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自2009年以来,中国与德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呈增长态势。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别数据整理得知,2016年中德贸易总额达1626亿美元,与2009年的1056.3亿美元相比,增长53.9%。
其中,中方出口总额为772.9亿美元,较2009年中方出口总额499.2亿美元增长54.8%。
中方进口总额为853.1亿美元,较2009年中方进口总额557.2亿美元增长53.1%。
中德在贸易额增长的同时,两国之间的投资金额也呈增长态势。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直接投资德国金额达29.5亿美元,与2009年的12.3亿美元相比增长139.8%。
以两国贸易与投资金额来看,进出口贸易额和投资金额呈增长态势,为两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国贸易合作前景良好。
增进互信互利共赢作者:路沙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6年第26期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和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的召开,为中德双方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引领下,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
作为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的专场之一——中德合作项目经验分享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将中德双方企业的实际需求、技术应用方向以及合作意向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交流会上,来自博世中国、海尔、航天科工、浙江正泰太阳能、烽火通讯科技、武汉企业园区、青岛生态园区以及英飞凌、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德国机械制造研究会、德国标准化协会等中德双方企业和专家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
英飞凌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Olaf Herzog表示,在中德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双方的优势所在,同时要从灵活性、速度性上进行综合考虑,不止是要考虑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
那么,如何做到着眼未来?“第一要建机制,建立两国政府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
第二要搭平台,搭建像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这样的合作交流平台。
第三要明确重点领域方向。
第四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说到。
另外,海尔集团的代表说道:“工业4.0时代,已经超越了原先简单的项目合作关系或者合同关系,朝着双方深入的战略平衡的方式去开展。
所以说从集团角度来讲,不仅仅是产品或者市场要做到全球化、国际化,同时从资源、合作领域、资源平台整合方面也要做到全球化和国际化。
”目前,航天科工在互联网技术和科技应用上,例如智能工厂建设、智能产品互联等诸多领域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而在与德国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开放互联、资源共享,航天科工的代表说到。
谈到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烽火通讯科技的代表也深有感触。
他表示,在智能制造的大形势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要立足现在,提升整体竞争能力;另一个就是要落实创新机制,依托创新实现产业和技术变革。
世界两大橡胶组织开展合作
邓海燕
【期刊名称】《橡胶科技》
【年(卷),期】2005(000)015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邓海燕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16.7
【相关文献】
1.德国两大公司合作生产橡胶制品 [J], 谢立
2.德国两大公司合作生产橡胶制品 [J], 谢立;
3.天然橡胶产业机制创新的成效与经验--从海南福岛橡胶合作社的经验看橡胶合作化的重要性 [J], 蒙绪儒
4.德国两大公司合作生产橡胶制品 [J], 谢立
5.世界两大模具软件提供商缔结合作关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文章属性•【缔约国】德国•【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14.10.10•【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柏林正文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2014年10月10日柏林)2014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
磋商在十分友好、合作的气氛中举行。
双方决定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此系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德国成功进行国事访问时与默克尔总理达成的共识。
双方认为,近年来,两国互访频繁,合作更趋紧密,中德关系中各层面的交流得到深化。
双方坚信,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增强政治互信和互利。
双方认为,在这一框架下建立的中德创新伙伴关系具有全面性和可持续性,涵盖各个合作领域。
中德两国互为在各自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愿本着平等、互尊、互利的伙伴精神继续拓展双边关系,这也有利于国际合作。
创新伙伴关系在此发挥重要作用。
双方一致认为,政府磋商机制和高层互访对继续发展双边关系、贯彻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具有指导意义。
行动纲要应适时进行复核和修订。
此纲要符合《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精神,两者相互促进,并有利于建设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一、平等互信:更紧密的政治合作与共同责任中德两国视对方为战略伙伴,对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共同承担重要责任。
两国商定,加强双边、中欧框架内和国际组织中的合作,并愿为国际热点问题寻求创新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鉴此,双方将继续加强协调,特别是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框架下的协调。
双方致力于按照《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国际法和平解决地区和国际争端和冲突。
中德两国高度重视进一步深化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欢迎双方加强政治对话。
双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继续开展在安全政策领域和在法治国家建设等法律领域的成功合作。
政治合作1.认为两国高层保持经常接触对促进两国关系至关重要,同意继续保持高层互访频繁势头,利用双边互访及多边场合、热线通话等方式保持两国领导人间的经常性沟通。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中德工业4.0合作论坛在义乌举行
11月30日下午,工业4.0与中德合作论坛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来自中德两国的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共4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共话工业4.0时代新蓝图,共谋中德合作新思路。
我国经济联络中心主任胡延新,德国前国防部长、德国RSBK有限公司董事长鲁道夫•沙尔平出席论坛并先后致辞,市长盛秋平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小颖参加论坛。
目前,义乌正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我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背景下,义乌在生产、市场、研发、教育等领域都蕴含着丰富机遇,真诚希望与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深化合作,互利共赢。
论坛上,与会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围绕从制造到智造德国工业4.0的实践和战略互联网+对工业创新的影响等进行了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分享了彼此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成功经验,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达成诸多共识。
中欧(义乌)智造园举行推介会
12月1日上午,中欧(义乌)智造园推介会在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我国经济联络中心主任胡延新、中机电协会副会长王贵清出席会议,德国前国防部长、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鲁道夫-沙尔平带领10多名德国企业家参加推介活动,并认真听取了关于中欧(义乌)智造园的介绍。
会议对中欧(义乌)智造园的规划、功能布局、主导产业、政策服务、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并诚挚邀请更多的企业家来义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同打造中欧合作的创业传奇。
据悉,中欧(义乌)智造园总投资约400亿元人民币,规划面积6.92平方公里。
27《广东橡胶》2017年 第12期
山东化工100强
入围10家橡胶轮胎企业
海内外动态
前不久,2017(第六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化工 安全发展对接需求 转型升级 协同创新”。
会上,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和山东省化工信息中心公布“2017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100强”。
评选依据为近两年该省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数据。
中国橡胶网发现,10家轮胎橡胶企业出现在这份名单中。
其中,山东万达宝通轮胎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在第2位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兴源轮胎集团有限公司、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市方兴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成山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皓宇橡胶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轮胎制造商,也都入选了100强企业。
除上述9家轮胎企业外,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橡胶)也入围了100强榜单。
除山东石化工业企业100强榜单外,论坛同期还揭晓了“2016-2017山东化工行业明星单位”和“2016-2017山东化工年度精英人物”两份名单。
威海市润通橡胶有限公司和山东斯递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运宏分别入选这两个榜单。
《中国橡胶网》
中德企业就橡胶制品等
项目达成深度合作共识
11月8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委书记王克华会见德国赫巴赫列有限公司负责人赫列约翰。
双方就橡胶制品等项目的深度合作,达成共识。
王克华表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以及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集聚区所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王克华希望,该公司能与丰县在污水、污泥处理和橡胶制品轮胎制造项目上,进行合作。
对此,赫列约翰回应称, 赫巴赫列公司会进一步加强与丰县的合作,共同做好项目建设,助力丰县发展。
据介绍,赫巴赫列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拥有先进的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技术。
作为环保科技企业,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生产沼气,是赫巴赫列公司的强项。
《中国橡胶网》
橡胶行业智能制造 标准须先行
11月8日,中国轮胎智能制造与标准化联盟在青岛举行成立仪式,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据介绍,联盟在2017年底之前将完成《轮胎行业智能制造术语》等9项标准初稿的编写工作。
联盟的宗旨是倡导“智能制造、标准先行”理念,凝聚各成员的共识,按照“协同创新、规范标准、引领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发展思路,以促进我国轮胎智能制造规范性发展,进而实现橡胶轮胎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打造轮胎行业智能制造基础共性类、关键技术类、行业应用类等系列标准,推动轮胎智能制造标准的制修订、推广及应用,并以此来指引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轮胎产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提升中国轮胎智能制造水平。
据了解,联盟由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橡胶塑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多个科研院所、橡胶轮胎行业优势企业共同参与。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当选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浙江大学等25家单位为理事单位。
会议推选中国工程院咨询服务中心教授董景辰为首席顾问,全国轮胎轮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