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是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和遵守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在国家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人权和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工具。
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不断适应国际关系变化的灵活性。
一、国际法的概念与特点国际法是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法是国家间互动的法律准则。
它规范了国家之间的行为,包括各类国际合同、条约、惯例等。
国际法通过确立国家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国家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
其次,国际法是以国际共识为基础的法律体系。
国际法的形成需要得到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承认和接受,以确保国际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第三,国际法的适用是普遍的和具有约束力的。
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涉及到几乎所有国家,而且其规范力量需要国家按照国际法的规定予以履行和尊重。
最后,国际法是一个动态的体系。
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国际法也在不断演进和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社会需求。
二、国际法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国际法的主要来源包括国际惯例、国际合同和一般原则:首先,国际惯例是指在国际社会上普遍接受的一种用法规则。
国际惯例源于国与国之间长期的实践和相应的普遍接受,如外交特权和豁免、领土主权等。
其次,国际合同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合同可通过双边协议或多边条约等形式达成,用于规范国家之间的行为,如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贸易协议等。
第三,一般原则是国际法的重要参考依据,它包括比较广泛的法理原则,如平等原则、国家主权原则以及禁止武力威胁和使用的原则等。
三、国际法的应用领域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多个领域,主要包括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等:国际人权法是保护和促进全人类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体系,如《世界人权宣言》等。
通过国际人权法,国家和国际社会保障了个人的尊严和基本权益。
国际人道法致力于保护受冲突影响的人群,包括战俘、平民和人道救援人员。
它规范战争行为,禁止滥用武力和采取残忍行为。
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是全球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相互建立规则和制度的基础和工具,它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一些解答。
一、国际法的定义和意义国际法的定义国际法是指由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具有普遍、绑定性和强制性的规则体系,以规范全球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行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
国际法的意义国际法是全球范围内实现共同利益、保护国际社会成员权益、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基础和工具。
国际法通过设立国际条约、建立国际法院和人权机构等手段,推动不同国家协商合作,从而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为全球社会构建更加公正、和平、繁荣的国际秩序。
二、国际法的分类国际法可分为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大类,它们的规则与内容不同,具有不同的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稳定的作用。
下面将分别予以解释。
国际公法国际公法是指在不同国家、各类国际组织和非国家参与者之间建立的、具有广泛普遍性和优先适用性的法律规则体系。
在国际公法下,双边之间、多边之间以及国际组织与国家之间的行为均受法律规范的约束。
国际公法主要涉及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人权、环境和国际安全等方面的规范。
国际私法国际私法主要涉及跨国商事活动,即以个人、公司、企业或组织为主体的民事关系。
国际私法主要涉及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
三、国际法的来源国际法的主要来源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实际行为产生的实践法,而另一个是法律文件的形式。
国际法的实践法国际法的实践法是指在国际社会中相互之间的实际行为,真正反映出国际社会成员之间的共同意愿和实际意图。
比如,成文条约、硬性规则、国际习惯等。
法律文件的形式国际法的来源之一是法律文件的形式。
这些文件包括各种国际法合同、国际公约、宣言、议定书等。
这些法律文件是在全球各国通力合作、协调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广泛普遍性和强制性,成为国际公法的一部分。
四、国际法的特点国际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又称为国际公法,是指在国家之间交往中形成的、用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国际法是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间进行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在平等基础上自我约束和相互制约的法律形式;是确立国家及其他国际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基础。
国际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例如:《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原则。
②关于国家或国际法主体本身的一些制度,例如:国际法上的国家和政府、领土、居民、国家的基本权力义务、国家责任、国际争端的解决等。
③国际法各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例如:海洋法、国际航空法、空间法、条约法、外交领事关系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等。
二、国际法的特征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法律关系的主体和调整对象不同。
*国际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关系,故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在某种范围或条件下,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某些特定的政治实体,也可作为国际法关系的主体。
*国内法调整的是国家管理和支配下的个人间以及个人与国家间的关系,故国内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个人。
②制定方式不同。
*国际法是在国家之间交往中形成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法律,是由国家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协议的方式共同制定的,这种协议可以是成文的,也可能是以不成文习惯法的形式表现出来。
由于国际社会没有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国际立法机构来制定规则,故国家订立国际条约表现了国家的明示协议;国家长期的交往实践中确立国际习惯法的原则及制度表现了国家的默示协议。
*国内法是由一国的最高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订的。
③强制方式不同。
*国际法具有强制力,是通过国家本身单独采取强制措施或者通过国家集体采取强制措施来实现的。
在国际社会,没有一个处于各国之上的强制实施国际法的机关,尽管有联合国国际法院和国际仲裁机构,但它们并无管辖权。
*国内法的实施是依靠国家的强制机关(军队、监狱、警察和法院)来强制实施和执行的。
什么是国际法?
一、国际法的定义
国际法是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体系,它是由主权国家共同承认并遵守的法律规则和原则的集合体。
二、国际法的来源
1. 国际公约和条约:国际公约和条约是国际法中最重要的规范。
2. 国际惯例:它是由国家长期实践形成的规则,得到广泛承认并认为成为法律规范。
3. 国际法理:它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来源,由国际法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推演而成。
三、国际法的种类
1. 国际公法:国际公法是国际间关系中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它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2. 国际私法:国际私法是指规范与私人、企业、组织等私人法律关系相关的规定。
3. 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指国际法与国家内部生效的法律规定之间的关系。
四、国际法的意义
国际法是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与和平的有力法律保障。
它不仅约束着各国,也规范了国际组织的行为,保障了各国主权的权利和利益。
五、国际法的未来
在全球化深入推进和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的趋势下,国际法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国际社会对于国际法的认识和理解也将逐步提升。
同时全球治理结构变革和国家关系的多元化将对国际法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国际法作为一种规范国际行为的法律体系,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化进程和维护各国主权和利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会越来越凸显。
1.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2.国际法相对于国内法的特征:①社会基础②法律主体: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而国内法主要调整一国之内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个人③创制方式:国际法是由国际社会的国家以明示的同意或者默示的同意共同确认的。
而国内法规范是由一个国家单独创制的,由单个国家的专门立法机构予以制定或认可的④实施机制:国际法的执行主要靠国家的自我遵守,而不是靠国家之上的强制执行机关来维护。
而在国内社会,其权力集中于国家,国内法主要依靠有组织的国家强制机关,如军队、警察和法庭等加以维护,并保证国内法的实施3.国际法是否作为法律为各国所遵守①世界各国政府毫无例外地都承认国际法是对国家有拘束力的法律。
②在国际关系中,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事实上总是得到各国的遵守。
③国际法遭到破坏的情况只是少数例外,违反者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还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4.国际法的渊源,一般指国际法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亦指国际法规范的创制方式或表现形式(1)国际习惯,指各国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法律约束力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构成要素:①物质要素——通例之存在: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上的广泛性;方式上的一致性②心理要素:经接受为法律国际习惯的优势和局限优势:普遍适用性局限:形成的缓慢性和内容的不确定性(2)国际条约: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国际法为准则而缔结的、确立其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①一般条约和特别条约②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③制定新的国际法规则的条约和对习惯国际法规则加以编纂的条约(3)一般法律原则:各国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此外,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的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5.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直接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独立参加者。
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是一门涉及不同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学科,其目的是规范国家之间的行为,维护国际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国际法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和自愿性的特点,适用于所有主权国家。
在国际社会中,国际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促进合作和维护人权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法的定义和特点国际法是指规范国家之间行为的法律体系,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际习惯等。
与国内法不同,国际法并没有统一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但其遵守和执行由国际社会共同承担。
国际法的特点包括普遍性、平等性和自愿性,即适用于所有主权国家,国家在国际法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参与国际法的利益都是基于自愿的基础上。
二、国际法的主要来源1.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国家之间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可以是双边条约或多边条约。
例如《联合国宪章》就是一部重要的多边条约,规定了联合国的组织和职能等内容。
2.国际惯例:国际惯例是指国家长期遵循的实行方式,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法律约束力。
例如海洋国际法中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即为国际惯例。
3.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行为形成的一种法律规则。
例如,在国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主权平等原则就是一种国际习惯。
4.普通法原则:普通法原则是指法院对于类似案例的判决和实践的归纳总结,形成的一种法律规则。
三、国际法的主要领域国际法涵盖的领域广泛,包括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等。
其中,国际人权法旨在保护和促进人权,在《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约》等文件中有具体规定。
国际人道法则是保护不参与武装冲突的平民、红十字会、战俘和受伤人员等的法律规范。
国际经济法则是规范国际贸易、投资等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则。
四、国际法的执行和争端解决国际法的执行是个复杂的过程,没有世界政府和统一的法院,国家依靠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进行治理。
国家之间的争端解决主要通过谈判、调解和仲裁等方式来进行。
例如,在国际刑事法领域,国际刑事法院负责处理个人犯下的战争罪行和危害人类罪行等。
国际法律常识国际法律是指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体系,它涵盖了各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和权利义务。
了解国际法律常识对于保护自身权益、促进国际交往与合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国际法律知识,包括国际法的来源、国际法的主要原则以及国际争端解决方式。
一、国际法的来源国际法的主要来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通行原则和国际司法实践。
国际条约是国家之间达成的双边或多边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际惯例是在国际社会中长期形成并被普遍接受的实践,具有法律效力。
国际通行原则是在国际社会中广泛适用的基本法律原则,如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
国际司法实践是国际法庭或仲裁机构在具体案件中作出的判决和裁决。
二、国际法的主要原则国际法的主要原则包括主权平等、禁止武力威胁或使用、和平解决争端、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等。
主权平等原则是指各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享有同等的主权地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禁止武力威胁或使用原则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禁止国家以武力威胁或使用的方式解决争端。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要求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调停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而不是诉诸武力。
不干涉内政原则要求各个国家尊重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不进行干涉或干预。
合作共赢原则指出各国应该通过合作与互利共赢来实现共同的利益。
三、国际争端解决方式国际争端解决方式包括谈判、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谈判是通过双方当事国进行协商和磋商,以寻求争端解决的方式。
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协助当事国解决争端,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仲裁是指将争端提交给第三方仲裁庭进行裁决,当事国对仲裁结果具有法律约束力。
诉讼是将争端提交至国际法院或其他相关国际司法机构进行法律判决,当事国必须遵守法庭的判决结果。
总结:了解国际法律常识对于维护自身权益、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法律的来源包括条约、通行原则、惯例和司法实践,而国际法律的主要原则则是主权平等、和平解决争端、禁止武力威胁或使用、不干涉内政以及合作共赢。
国际法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国际法的定义与范围2、国际法的主体3、国际法的渊源4、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5、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6、国际人权法7、国际海洋法8、国际空间法9、国际环境法10、国际争端解决机制11 国际法的定义与范围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其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国家主权、领土争端、外交关系、国际贸易、国际人权保护等方面。
111 国际法的特征国际法具有普遍性、平等性、自愿性和约束性等特征。
普遍性意味着国际法适用于所有国家;平等性体现为各国在国际法面前地位平等;自愿性表示国家自愿遵守国际法;约束性则指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
112 国际法的发展历程国际法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等不同阶段。
在古代,已有一些关于国家间交往的规则和惯例。
近代国际法随着欧洲国家体系的形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现代国际法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不断丰富和完善。
12 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法律关系,直接享有国际法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义务的实体。
主要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
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具有独立的主权和完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国际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也被视为国际法主体。
121 国家的构成要素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
主权是国家的核心要素,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122 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国际组织依据其组织章程享有一定的法律人格,能够在国际法律关系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具有不同的职权和法律地位。
13 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条约是国家之间以书面形式缔结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协议。
国际法的概念名词解释国际法是指规范国家和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体系,它涉及了国家主权、国际关系、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下面将对国际法的一些重要概念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
1. 主权(Sovereignty)主权是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不受其他国家干涉的实体的权力。
国际法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即每个国家拥有进行国内事务的独立权力,其他国家不能干涉其内政。
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石,同时也是国家平等和自决的体现。
2.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国际组织之间建立的各种联系和互动。
国际法作为规范国际关系的体系,包括战争与和平、国界与领土、外交与条约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需要遵循国际法的准则来协调各国的利益和解决争端。
3. 主体性(Subjectivity)国际法的主体性是指那些能够在国际法上发生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主体。
一般来说,只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才能成为国际法上的主体。
主体性是国际法适用范围的重要标志,它决定了国际法的主体之间是否产生法律关系以及其法律地位。
4. 条约(Treaty)条约是国际法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它是国家之间就特定事项达成的协议和约定。
条约可以对各方产生法律约束力,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国际法中的条约种类繁多,如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贸易和投资的国际经济法等。
条约的缔结、履行和解释对于国际法的发展至关重要。
5. 国际法的适用(Applicability)国际法在适用上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基本特点。
普遍性包括国际法适用于全体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原则,国际法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便于各国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
特殊性则是依据具体合同、共同实践和上下文解释等因素,对特定情况作出有针对性和具体化的规则和准则。
6. 国际责任(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国际责任是指国家对其行为负担法律后果的原则。
《国际法》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被选答案中,有1个或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甲乙两国以黑河为界,根据国际法的一般规则,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一般国际法的是()A.黑河沿岸及水域分属甲乙两国,且两国对分属本国部分享有领土主权B.甲乙两国对黑河有共同的使用权,但不得损害对方国家的利益C.两国渔民可以在黑河上自由捕鱼,任何一国不得限制对方渔民到本国一侧捕鱼D.两国船舶只要有明显的国籍标志,即可在黑河上平等自由地航行,但一般不能到对岸港口停靠2.甲乙两国均为1982年《海洋法公约》缔约国。
甲国与乙国就某岛屿的归属长期争执不下,甲国渔民在该岛屿附近捕鱼时,经常遭到乙国军舰的驱逐。
在最近一次类似事件中,乙国军舰使用高压水枪将两名甲国渔民冲至海中身亡。
为彻底解决该岛屿归属,甲国与乙国拟将该争端通过国际司法途径加以解决。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双方可以选择将该争端提交国际法院或国际海洋法法庭B.如国际法院的法官中有一人为甲国人,则为确保公平审理,该法官必须回避C.由于海洋法庭可以受理自然人或法人为当事方的案件,因此甲国受害渔民家属可向海洋法法庭起诉乙国要求赔偿D.甲国在国际法院起诉乙国解决岛屿归属问题时,甲国受害渔民家属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参与案件的审理3.下列关于大陆架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B.国家对其大陆架的资源具有主权权利及相应的管辖权,但它又不属于国家的领土,国家对其大陆架不具有领土的完整主权,大陆架上仍允许他国保持某些权利,且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C.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但这种权利不是专属的D.大陆架不仅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在其领海之外的延伸,而且是该国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域4.甲国公民A在乙国故意杀害丙国公民B,后A逃往丁国,甲乙丙三国都向丁国要求引渡则丁国应把A引渡给哪个国家()A.甲国,是罪犯本人所属国 B.乙国,是犯罪行为发生地国C.丙国,是受害人所属国 D.由丁国决定把罪犯引渡给上述国家之一5.甲国与乙国之间不存在有关引渡的国际条约,现甲国公民丙某在甲国犯罪,后偷渡到乙国,甲国要求引渡丙某,乙国拒绝,乙国不予引渡的理由不正确的是()A.乙国认为丙某是政治犯,政治犯不引渡B 丙某的行为在乙国不认为是犯罪C.乙国引渡法规定对于丙某在甲国的犯罪行为不予引渡,应在乙国起诉D.乙国认为甲国是专制国家,其司法程序不正当,不能有效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权6.差别待遇作为给予外国人的一种特殊待遇,在国际法上的适用是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的,以下哪种情形是为国际法所禁止的差别待遇?()A.基于地理的原因给予的差别待遇B.基于宗教的原因给予的差别待遇C.基于历史的原因给予的差别待遇D.基于民族的原因给予的差别待遇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我国还没有加入的有关外空方面的国际条约?()A.《外空条约》 B.《营救协定》C.《月球协定》 D.《责任公约》8. 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和相关实践,对于国际条约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地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凡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都可以在国内作为国内法直接适用。
B.在民法涉及的范围内,我国为当事国的条约规定与国内法的规定不同时,适用条约的规定,但我国缔结该条约时做出保留的条款除外。
C.我国作为当事国的任何条约的规定,若与国内法的规定冲突时,在国内法院都直接并优先适用这些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缔结该条约时做出保留的条款除外。
D.由于WTO协议的复杂性,在国内的实施方面,我国采用直接适用的方式。
9.战争的定义包含三个重要内容:( )A.战争是国家之间的行为B.武装冲突就是战争C.战争是武装冲突的结果D.战争是一种法律状态10.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 )A.断绝外交关系 B.断绝领事关系C.交战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关系变化 D.处于敌国领土上的人员地位变化11.下列关于国际法在我国国内的适用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条约在国内的适用和地位,目前我国宪法没有作出统一的规定B.在民商法范围内,我国缔结的条约与国内法有抵触的部分,在国内可以直接适用条约的规定,但我国提出保留的除外C.民商事以外的条约,能否在中国直接适用要结合具体情况确定D.民事范围内,我国法和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但该惯例违背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12.下列有关外交保护的发生情况,符合国际法规定的是哪些?()A.甲国公民比尔在乙国经商,并加入乙国国籍,后比尔被乙国警察非法逮捕并长期非法关押,甲国应比尔要求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B.丙国公民瓦特与乙国人发生斗殴,被乙国警察非法逮捕,丙国在瓦特用尽乙国救济手段无效后提出外交保护C.丁国公民杰克逊在乙国的房产被政府征收,且未得到任何补偿,杰克逊在乙国投诉无门,申请丁国要求外交保护D.戊国公民汤某在乙国经营的店铺遭遇抢劫,汤某立即申请戊国进行外交保护13.甲国的巡逻军舰在正常航行过程中,发现乙国一油船在甲国领海违法排污,随即要求其停船检查,乙国油船立即向公海驶去,请问甲国军舰的哪些紧追行为是合乎国际法规则的()。
A.在甲国专属经济区继续紧追B.甲国军舰一直追入了公海仍未停止紧追C.乙国油船驶入了丙国领海,甲国军舰仍连续不断地实施紧追D.乙国油船驶入了丙国领海,甲国军舰立即停止了紧追14.下列哪些是现代国际法上领土变更的方式?()A.1956年英属多哥通过民族自决的方式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B.1969年西伊里安经过全民投票与印度尼西亚统一C.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1961年印度以武力方式收回被葡萄牙占领的果阿地区15.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司法机关,也是当今最普遍最重要的国际司法机构,是以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机构。
国际法院有诉讼管辖和咨询管辖两项职权,其中诉讼管辖权涉及对人管辖和对事管辖两个方面。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下列可以作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的有:()A.非联合国的会员国但为《国际法院规约》当事国的甲国B.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既非联合国会员国也非《国际法院规约》当事国,但根据安理会决定的条件,预先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一份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法院管辖、保证执行法律判决及履行相关其他义务的国家D.联合国会员国丙国的国家元首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简述国际法的性质与特征。
2、简述难民的定义及待遇。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1、在国家管辖权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各国应当怎样协调冲突、避免纷争?2、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原则。
《国际法》作业答案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参考答案:1.C2.A3.A4.D5.D6 B 7C 8. B 9ACD 10.ABD11. ABCD 12. BC 13. ABD 14. ABCD 15. AC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简述国际法的性质与特征。
答案要点:国际法是法律,是国家间的法律。
国际法是法,与国内法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法律主体不同。
(2)法律的制定方式不同。
(3)法律的强制实施手段不同。
2、简述难民的定义及待遇。
答案要点:第一,难民的概念。
第二,难民的待遇:(1)缔约国境内的任何难民在宗教自由、缺销产品的定额供应、初等教育、行政协助的费用、任何捐税或费用的财政征收等方面与本国国民享有相同的待遇;(2)缔约国境内合法居留的难民在公共救济和救助以及劳动立法和社会安全等方面与本国国民享有相同的待遇;(3)缔约国境内经常居住的难民艺术权利和工业财产的保护以及出席法院等方面与本国国民享有相同的待遇。
(4)在动产、不动产以及从事自由职业和行动自由等方面(5)此外,难民有获得身份证件的权利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1、如何理解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答案要点:协调管辖权的冲突,既具有各国国内法的方法,也具有国际间的协调方法。
具体方法和措施主要有:(1)国内法中采用混合管辖制(2)通过国际公约规定优先管辖权(3)通过国际公约规定专属管辖权(4)冲突国家间的友好协商(5)提交仲裁或进行司法解决2、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原则。
答案要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3条规定的“协商原则”该条规定:(1)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界限,应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
(2)有关国家如在合理期间内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应诉诸《国际法院规约》第15部分所规定的程序。
(3)在达成协议以前,有关各国应基于谅解和合作的精神,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并在此过渡期间内,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的达成。
这种安排应不妨害最后界限的划定。
(4)如果有关国家存在现行有效的协定,关于划定大陆架界限的问题,应按照该协定的规定加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