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课时复习提升作业题2
- 格式:doc
- 大小:469.00 KB
- 文档页数:14
课时作业(二十)一、选择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答案 C解析因反应是气体体积发生改变的反应,故A正确;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若方向相反,而大小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能证明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故B、D正确,C错误。
2.(2010·长沙模拟)H2(g)+I2(g) 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c(H2)=c(I2)=c(HI)②c(H2)∶c(I2)∶c(HI)=1∶1∶2③c(H2)、c(I2)、c(HI)不再随时间而改变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2n mol HI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I2⑥反应速率v(H2)=v(I2)=1/2v(HI)⑦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⑪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A.②③⑤⑧⑨⑩⑪B.①③⑥⑦⑩C.③④⑦⑨ D.③⑥⑨⑪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平衡的根本标志:①v(正)=v(逆) ②各组分含量不变(2)该反应的特点: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②I2为紫色蒸气。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发生变化答案 D4.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答案 A5.如下图所示,为密闭容器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M(g) N(g)的图象。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现在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化学反应:A+2B3C。
如果在反应中用v(A)、v(B)、v(C)表示正反应速率,用v′(A),v′(B)、v′(C)表示逆反应速率,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容器中,任何时候v(A)=v(B)=v(C)B.在任何时候容器中都必然存在着:v(A)∶v(B)∶v(C)=v′(A)∶v′(B)∶v′(C)=1∶2∶3C.当v(A)=v(B)=v′(A)=v′(B)时,表示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当v′(A)=v′(B)时,表示反应已达平衡2.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 CO2(g)+H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n mol。
欲使H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1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中采用的是( )①升高温度②增大压强③再通入n mol CO2和n mol H2④再加入2n mol CO和2n mol H2O(g)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②③3.(2012·四川高考)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 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 ℃发生反应:2SO2+O22SO3ΔH<0。
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 gD.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90%4.(2013·东城区模拟)T ℃时,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一、选择题1.据环保部门测定,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酸雨pH=3.5。
在酸雨季节铁制品极易腐蚀,则在其腐蚀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A.Fe-2e-===Fe2+B.2H2O+O2+4e-===4OH-C.2H++2e-===H2↑D.4OH--4e-===2H2O+O2↑解析:在酸性较强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生析氢腐蚀,故正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C2.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及其合金,且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B.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C.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D.C60也是一种材料解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Si3N4陶瓷、Al2O3陶瓷、SiC、C60等均不属于硅酸盐。
答案:B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工业上合成非氧化物陶瓷氮化硅(Si3N4)需要在高温、空气气氛中进行②钢铁制品锈蚀主要是因为钢铁中含有碳而发生原电池反应,因此生铁炼钢时要尽可能完全除去生铁中的碳③建设三峡大坝需要使用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④夏天人们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A.①②③B.②④C.③④⑤D.③⑤解析:合成Si3N4应隔绝空气,防止生成SiO2,①错;炼钢不能完全除去碳,②错;Cu2O制造红色玻璃,变色眼镜中添加的是AgBr,④错。
答案:D4.下列有关新型高分子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高分子分离膜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可用于浓缩天然果汁、乳制品加工和酿造业等B.复合材料一般是以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体C.导电塑料是应用于电子工业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D.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体器官一般都受到人体的排斥作用,难以达到生物相容的程度解析:并不是所有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植入人体都出现排斥反应,有不少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兼容性,在人体中排异很小,可以满足人工器官对材料的苛刻要求。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运用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能发生水解的事实无关的是( )A.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B.泡沫灭火器用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只需将其混合就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泡沫C.厨房中常用碳酸钠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2.一定条件下,CH3COONa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H 3COO-+H2O CH3COOH+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c(CH3COO-)增大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CH3COO-)增大C.稀释溶液,溶液的pH增大D.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3.(2018·南开区模拟)向三份0.1 mol·L-1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D.增大、减小、增大4.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的六种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物质可能分别为( )A.NH4Cl (NH4)2SO4CH3COONaB.(NH4)2SO4NH4Cl CH3COONaC.(NH4)2SO4NH4Cl NaOHD.CH3COOH NH4Cl (NH4)2SO45.已知HA和HB都是弱酸,且常温下相同浓度的两种酸溶液中,HA溶液中的c(OH-)大于HB溶液中的c(OH-)。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HA溶液中:c(H+)-c(OH-)=c(A-)B.常温下,将pH=3的HB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C.0.2 mol·L-1HB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2c(OH-)=c(B-)-c(HB)D.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1的NaA和NaB的混合溶液中:c(OH-)>c(HB)>c(HA)>c(H+)6.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C+H 2O HC+OH-;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B.Al3++3H 2O Al(OH)3(胶体)+3H+;明矾净水C.TiCl 4+(x+2)H2O(过量) TiO2·xH2O↓+4HCl;制备TiO2纳米粉D.SnCl 2+H2O Sn(OH)Cl↓+HCl;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7.为了配制N的浓度与Cl-的浓度之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 4Cl 溶液中加入( )A.适量的HClB.适量的NaClC.适量的氨水D.适量的NaOH8.(2018·四川高考)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c(OH-)B.pH=8.3的NaHCO 3溶液:c(Na+)>c(HC)>c(C)>c(H2CO3)C.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c(N)>c(OH-)=c(H+)D.0.2 mol·L-1CH3COOH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2c(OH-)=c(CH3COO-)-c(CH3COOH)9.(2018·合肥模拟)常温下,向20 mL 0.2 mol·L-1H2A溶液中滴加0.2 mol·L-1NaOH溶液。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一、选择题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解析】选B。
托盘天平的左盘应放物体,右盘应放砝码,A错误;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B正确;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应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部,D错误。
2。
(2019·德阳模拟)现要配制0。
01 mol·L—1的KMnO4溶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
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C。
原容量瓶洗净后没有干燥D。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解析】选B。
A项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溶质的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B 项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C项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D项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3。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
0。
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总物质的量为0.9 molB.10 ℃时0。
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再冷却到10 ℃时,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
35 mol·L-1C.用1 L水吸收标准状况下22。
4 L氨气所得氨水的浓度是1 mol·L—1D.50 mL 1 mol·L—1的KCl溶液和100 mL 0。
25 mol·L-1 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解析】选B。
A项,没有注明溶液的体积,只有在1 L 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总物质的量为0。
9 mol,错误;B项,10 ℃时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再冷却到10 ℃时,得到的溶液还是原温度下的KCl饱和溶液,故其浓度仍为0.35 mol·L—1,正确;C项,用1 L水吸收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所得氨水的体积并不是1 L,则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错误;D项,50 mL 1 mol·L-1的K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而100 mL 0.25 mol·L-1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错误。
课时提升作业二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018·武汉高二检测)0.096 kg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可放出3147.9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 2(g)CO2(g) ΔH=-393.49 kJ·mol-1B.C(s)+O 2(g)CO2(g) ΔH=+393.49 kJ·mol-1C.C+O 2CO2ΔH=-393.49 kJ·mol-1D.C(s)+O 2(g)CO(g) ΔH=-393.49 kJ·mol-1【解析】选A。
0.096 kg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3 147.9 kJ的热量,则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能放出393.49 kJ的热量,所以碳完全燃烧生成CO 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ΔH =-393.49 kJ·mol-1,所以A正确;B选项是ΔH的符号错了,C选项没有指明物质的状态,D选项的生成物应该是CO2,所以D错。
【补偿训练】1.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千克的铍(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 700 kJ。
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e+O 2BeO ΔH=-564.3 kJ·mol-1B.Be(s)+O 2(g)BeO(s)ΔH=+564.3 kJ·mol-1C.Be(s)+O 2(g)BeO(s)ΔH=-564.3 kJ·mol-1D.Be(s)+O 2(g)BeO(g) ΔH=-564.3 kJ【解析】选C。
每千克的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 700 kJ,则1 mol 铍即9 g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62700 kJ=564.3 kJ,C正确。
A中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B中反应热的符号错误,D中反应热的单位错误。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高效课时作业2一、选择题1.(2012年烟台模拟)关于0.1 mol/L Na 2CO 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0.5 L 该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B .1 L 该溶液中含有Na 2CO 3的质量为10.6 gC .从1 L 该溶液中取出100 mL ,则取出溶液中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D .取该溶液10 mL ,加水稀释至100 mL 后,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解析:C 项,溶液的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故取出的100 mL Na 2CO 3溶液中其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1 mol/L 。
答案:C2.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0.0 g CaCO 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消耗H +的数目为0.2 N A B .0.1 mol Ar 所含的原子数为0.1N AC .200 mL 0.1 mol/L 的Na 2SO 4中含Na +数目为0.04N AD .25 ℃、101 kPa 时,Zn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2.24 L H 2,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 解析:D 项,因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为非标准状况,故转移电子数目不是0.2 N A 。
答案:D3.(2012年天津模拟)某金属R 的氯化物溶液20 mL ,浓度为0.05 mol/L ,它恰好能与20 mL 0.15 mol/L AgNO 3溶液完全反应,则该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A .RClB .RCl 2C .RCl 3D .RCl 5解析:n (Cl -)=n (Ag +)=0.02 L×0.15 mol/L=0.003 mol ,n (氯化物)=0.02 L×0.05 mol/L =0.001 mol ,故1 mol 氯化物电离出3 mol Cl -,C 正确。
答案:C4.已知14 mol/L 的H 2SO 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那么7 mol/L 的H 2SO 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A .大于40%B .等于40%C .小于40%D .无法确定解析:由公式c =1000ρwM得ρ1w 1=2ρ2w 2,因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ρ1>ρ2,所以w 2>w 12。
第2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SO 2+H 2O====H 2SO 3B.H 2CO 3====CO 2↑+H 2OC.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D.22C O ====CO +点燃2.(2013·阜阳模拟)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作氧化剂,又可以作还原剂B.工业上常以SiO 2为原料制取粗硅,这一过程中,硅元素被氧化C.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反应:Cu + H 2SO 4====CuSO 4+ H 2↑D.亚氯酸可发生分解反应:HClO 2→ClO 2↑+Cl 2↑+H 2O(未配平),1 mol HClO 2分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3.下列操作过程中,利用物质的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除去油污C.臭氧用于餐具消毒D.食醋清洗水垢4.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HCl →H 2B.CO 2→COC.Fe 2O 3→FeD.Br -→Br 25.(2013·浙江重点中学模拟)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 4NO 3——HNO 3+N 2+H 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3B.5∶4C.1∶1D.3∶56.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铬过量会引起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不同价态的铬毒性不一样,六价铬的毒性最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 2Cr 2O 7可以氧化乙醇,可用来鉴别司机是否酒后驾驶B.污水中铬一般以Cr 3+存在,与水中的溶解氧作用可被还原为六价铬C.人体内六价铬超标,服用维生素C 缓解毒性,说明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D.1 mol 227Cr O -得到6 mol 电子时,还原产物是Cr 3+ 7.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3NO -、I -、Cl -、Fe 3+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溴单质被还原,则以下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碘离子B.可能含铁离子C.可能有氯离子D.不含硝酸根离子8.(2013·淮北模拟)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 2O 、ClO -、 NH 3、N 2、Cl -五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 -和N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2023届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工业流程题提升练习21.(2022·广西柳州·统考模拟预测)某炉渣主要成分有、、、MgO 、CaO 以及2TiO 2SiO 23Al O 少量的。
为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钛、铝、镁等。
23Fe O已知:“焙烧”中,、几乎不发生反应,、MgO 、CaO 、转化为相应的硫2TiO 2SiO 23Al O 23Fe O 酸盐。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 见下表。
金属离子3Fe +3Al +2Mg +2Ca +开始沉淀的pH2.23.59.512.4沉淀完全()的pH51c 1.010mol L --=⨯⋅ 3.24.711.113.8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的“尾气”是___________。
(2)在“分步沉淀”时先加氨水调节pH=5,此时过滤所得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再向滤液中加入氨水调pH=11.4,此时“母液①”中的浓度为___________。
2Mg +1mol L -⋅(3)“水浸渣”的主要成分为、和___________;“酸溶”时,转化为进入溶液,2TiO 2SiO 2TiO 2TiO +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TiO(4)“酸溶”后,将溶液适当稀释并加热,“水解”生成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3H TiO ___________。
2.(2022秋·福建宁德·高三统考期末)从烟气脱硝催化剂(SCR)中回收金属元素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一种从废弃SCR(主要含、、、、)中回收金属钒和钨的2TiO 25V O 3WO 2SiO 23Al O 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加快“碱浸”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任填一种)。
“碱浸”时,滤液中的阴子除、、外还有_______。
OH -24WO -3VO -(2)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在下列变化:①工业制盐酸②工业制漂粉精③实验室制氯气中,按氯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2.向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某溶液,振荡后能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加入的液体是( )A.水B.FeCl2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D.③⑤4.(2018·成都模拟)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 mol· L-1。
如果在甲中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晶体m mol,在乙中加入少量的亚硫酸氢钠晶体m 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 A.甲=乙>丙 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5.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6.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正确的操作是( )A.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B.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C.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D.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7.(2018·九江模拟)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
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
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8.(2018·大庆模拟)某溶液中含有N、S、Si、Br-、C、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Na+②有胶状物质生成③有气体产生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9.如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10.(能力挑战题)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1C.当通入Cl22 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1.(13分)(2018·漳州模拟)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Y同主族,Y和Z同周期,Y与Z能形成离子个数比为1∶1的离子化合物A,X与Z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共价化合物B,它们之间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部分产物已略去):(1)Y在周期表的位置是;(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
(3)D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D是很多漂白剂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这些产品不能与洁厕灵(含有有机酸和无机酸)一起使用,其原因就是在常温时能发生与反应②相似的反应。
某校的学生在实验室利用反应②的原理来制备纯净、干燥的Z2,仪器装置如图所示ⅰ.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
ⅱ.上述实验装置不够完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
12.(10分)(2018·和平区模拟)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
某化学实验小组先制取氯气,后将其溶于水制成饱和氯水,并进行了如下定性研究:Ⅰ.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Ⅱ.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Ⅲ.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____________ 。
②氯气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定性实验:①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比氯水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可推知,Ⅱ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____________。
13.(17分)(能力挑战题)(2018·宣城模拟)一氧化二氯(Cl2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的熔点为-116℃,沸点是 3.8℃。
一氧化二氯不稳定,接触一般有机物易发生爆炸;它易溶于水且易与水反应形成次氯酸溶液。
制备出一氧化二氯之后,要冷却为固态才便于操作和贮存,制取少量一氧化二氯,是用干燥的氧化汞与氯气反应(同时还生成HgO·HgCl2)。
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和夹持仪器已略去。
部分物质的有关资料如下:试回答:(1)试说明加入试剂前检验A、B、C处仪器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 。
(2)A中盛有的深色固体试剂a应是,分液漏斗中的b试剂是。
(3)B中盛有的液体c应是,C中的液体d是。
(4)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E中的保温瓶中盛有液态致冷剂c,它应是________(在“干冰”“冰水”“液态空气”“液氨”“液氯”中选择一种)。
在E的内管得到的Cl2O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主要是。
(6)装置D、E间的连接方式与A、B、C间的连接方式有明显的差别,这区别是________,用这种不同的连接方式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解析1.【解析】选D。
工业上制盐酸,是利用Cl2和H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元素被还原。
工业制漂粉精是利用Cl2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氯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实验室制氯气是利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得,氯元素被氧化。
2.【解析】选D。
由上图可知:加入的溶液能够与Cl2发生反应,并得到无色溶液,D正确;加入水得到氯水溶液呈浅黄绿色,A错误;2FeCl2+Cl2====2FeCl3溶液呈棕黄色,B错误;加入AgNO3溶液后能够生成AgCl白色沉淀,C错误。
3.【解析】选C。
①中光照条件下可发生爆炸;②中多余氯气应用NaOH 溶液吸收;④中应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⑤中除去的是HCl而非Cl2。
4.【解析】选B。
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HClO+Cl-,甲中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晶体,消耗H+,平衡正移,c(HClO)增大;乙中加入少量的亚硫酸氢钠晶体,发生氧化还原,直接消耗HClO,c(HClO)下降;丙瓶不变。
5.【解析】选D。
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浓度减小,反应不能继续进行,A 错误;量筒中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B错误;Cu在Cl2中燃烧时生成棕黄色烟,C错误;Cl2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了HClO,D正确。
6.【解析】选C。
A操作不正确,它不能排除C等的干扰;B操作不正确,因为Ag2CO3与HCl反应时,生成的AgCl仍是白色沉淀;C操作正确;D操作用盐酸酸化,加入了Cl-,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
【方法技巧】离子的检验要注意排除杂质离子的干扰(1)干扰离子C:C+2Ag+====Ag↓(白),Ag2CO3+2HNO3====2AgNO3+H2O+CO 2↑,故检验Cl-时,要加稀硝酸防止C的干扰。
(2)干扰离子P:AgI、AgBr和Ag 3PO4是淡黄色或黄色沉淀,而Ag3PO4可溶于稀硝酸,故检验Br-、I-时,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防止P的干扰,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g++Br-====AgBr↓(淡黄色),I-+Ag+====AgI↓(黄色)。
7.【解析】选D。
A项说明Cl2具有氧化性;B项是Cl2先与H2O反应生成了有漂白性的次氯酸;C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D项的反应为Cl2+2KI====2KCl+I2,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8.【解析】选A。
本题所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为3个:Cl2+H2OHCl+HClO,Cl 2+2Br-====Br2+2Cl-,Cl2+S+H2O====S+2Cl-+2H+;还涉及:Si+2H+====H 2SiO3↓,C+2H+====H2O+CO2↑;反应过程中有胶状物质硅酸生成,因为有溴生成,溶液显橙色;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生成气泡。
N、Na+不发生反应。
【误区警示】解答该题时易忽略Cl2与H2O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只考虑到两个氧化还原反应而错选D。
9.【解析】选B。
烧瓶中发生反应3Cl2+8NH3====6NH4Cl+N2,A项正确,B 项错误;反应中NH3作为还原剂,说明常温下氨气具有还原性,C项正确;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Cl2、HCl等有害气体,D项正确。
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2点:(1)Fe2+、I-、Br-的还原性有强弱,反应分先后。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把握量的关系。
【解析】选B。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所以Cl2最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
图中AB线段表示I-的变化情况,氧化I-需氯气1 mol,则I-为2 mol;BC线段表示Fe3+的变化情况,氧化Fe2+需氯气2 mol,则Fe2+为4 mol;DE线段表示Br-的变化情况,氧化Br-需氯气3 mol,则Br-为6 mol。
当通入Cl22 mol时,氧化的I-和Fe2+均为2 mol,所以C中的离子方程式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