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18F—FDG PET显像及与MRI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370.11 KB
- 文档页数:3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赵晋华;王椿;何之彦;王凤琴;车文军【期刊名称】《中华核医学杂志》【年(卷),期】2004(24)1【摘要】目的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在淋巴瘤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方法对病理检查证实的 5 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18F FDG 显像 ,并与同期CT、MRI或B超等影像检查结果 (CI)进行对比分析。
5 6例患者中治疗前 9例 ,化疗中 2 1例 ,放化疗后 10例 ,术后复查16例。
结果① 9例治疗前患者中 7例18F FDG显像阳性 ,8例CI检查阳性。
18F FDG显像与CI显示的病灶部位基本一致。
② 2 1例化疗患者中 12例18F FDG显像阳性 ,15例CI阳性 ,有 3例患者CT示有肿大淋巴结 ,但FDG摄取未见异常。
③对 16例淋巴瘤术后患者行18F FDG显像寻找术后残余病灶 ,发现 3例FDG异常摄取。
④ 10例放化疗后患者中 4例FDG摄取异常 (纵隔 2例 ,骨 2例 )。
⑤对 7例同期行18F FDG显像与骨显像的患者进行分析 ,发现两者所示骨病灶部位不尽一致。
结论18F FDG显像是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及时发现手术后肿瘤残余、复发。
18F FDG显像与骨显像相互补充 ,可提高诊断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灵敏度。
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能帮助定位肿瘤。
【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恶性淋巴瘤;诊断;疗效判断;临床应用【作者】赵晋华;王椿;何之彦;王凤琴;车文军【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20008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008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2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相关文献】1.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J], 赵晋华;王椿;何之彦;王凤琴;车文军2.18 F-FDG符合线路代谢显像在肺部病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潘云雷;陈峰;林天增3.^(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J], 李多;张卫红;李亚威;王萌;吕平欣4.^(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原发性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J], 朱旭生;邹德环;梁培炎;李群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肺癌诊断以及疗效判断中的作用 [J], 杨吉刚;李春林;邹兰芳;张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ET-MR与PET-CT显像中不同器官18F-FDG阳性病变SUV max的比较李灿,徐白萱,刘家金,富丽萍*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北京100853;*通讯作者富丽萍 flp39@【摘要】目的探讨PET-MR与PET-CT在不同器官部位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的差异,评价PET-MR SUV max对不同器官18F-脱氧葡萄糖(18F-FDG)阳性病变定量诊断的能力。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肿瘤相关主诉就诊,且同一天先后接受PET-CT和PET-MR检查的150例患者,两种检查时间间隔25~45 min。
选取18F-FDG阳性病灶最大层面手动勾画感兴趣区,获得采用PET-MR测得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_MRI)与采用PET-CT测得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_CT),将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18F-FDG阳性病灶分为6组(头颈部、肺部、肝脏、胰腺、胃肠道和骨骼)。
分析2个成像系统SUV max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结果纳入6组的112个18F-FDG阳性病灶,分布于头颈部(15例)、肺部(15例)、肝脏(31例)、胰腺(21例)、胃肠道(11例)、骨骼(19例)。
6组数据SUV max_MRI与SUV max_CT均呈高度正相关(r=0.96、0.97、0.96、0.95、0.94、0.91,P<0.05)。
SUV max_MRI与SUV max_CT之间,数据最大变异出现在肺部(0.16),其次为头颈部(0.13),其他变异依次为胃肠道(0.11)、肝脏(0.08)、骨骼(0.03)和胰腺(0.02)。
结论18F-FDG PET-MR可提供可靠的定量诊断信息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评估。
但SUV max数据间最大的差异出现在肺部病变,临床工作中对于肺部病灶定量分析仍需谨慎。
【关键词】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氟脱氧葡萄糖F18【中图分类号】R73;R445.6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19.05.015Comparison of SUVmax Between 18F-FDG Positive Lesion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PET-MR and PET-CT ImagingLI Can, XU Baixuan, LIU Jiajin, FU Liping*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FU Liping; E-mail: flp39@【Abstract】Purpos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maximum SUV (SUV max) of lesions between PET-MR and PET-CT in different organs, and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PET-MR SUV max to quantitatively diagnose 18F-deoxyglucose (18F-FDG) positive lesions in different organs. Materials and Methods150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tumor-associated chief complaint and successively underwent PET-CT and PET-MR examinations on the same da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examinations was 25 to 45 minutes. 18F-FDG positive lesion with maximum area was opted to manually delineate ROI, and the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 max_MRI) measured by PET-MR and that (SUV max_CT) measured by PET-CT were obtained. Pathologically or clinically diagnosed 18F-FDG positive lesions were divided into 6 groups (head and neck, lung, liver, pancrea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bone). The correlation and consistency of SUV max of the two imaging systems were analyzed. Results112 18F-FDG positive lesions of the 6 group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head and neck (15 cases), lung (15 cases), liver (31 cases), pancreas (21 case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11 cases), and bone (19 cases). The SUV max_MRI and SUV max_CT in the 6 groups of data were highly correlated (r=0.96, 0.97, 0.96, 0.95, 0.94 and 0.91, respectively, P<0.05). The largest data variability, as compared between the SUV max_MRI and SUV max_CT, occurred in the lungs (0.16), followed by the head and neck (0.13), the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0.11), livers (0.08), bone (0.03) and pancreas (0.02). Conclusion18F-FDG PET-MR provides reliable quantitative diagnostic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cancer patients. However,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V max data lay in the lung lesions, suggesting tha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ung lesions remains to be a cautious practice in clinic.【Key words】Neoplasms;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luorodeoxyglucose F18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9, 27 (5): 379-384PET-CT成功应用于肿瘤领域20余年以来,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及监测提供了可靠、精确的信息[1]。
Feb. 202IVol. 42 No. I202I 年 2月第42卷第1期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doi : 10. 3969/j, issn 1006-7795. 2021. 01. 004 ]・核医学基础与临床*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I958) $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Wa (8207I958).* CowespondWg author , E-mail :xbx30I@ I63. com网络出版时间:202I -0I -I9 I3:23 网络出版地址:ht m s ://k*s• cnkl. nemkcms/detaii/II. 3662. R.202I0II9. I000.006. html眼附属器淋巴瘤18F-BDG PET/CT 的代谢特征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王观筠V 杨晖1陈佳欣2肖文田X 李灿1姚树林1王瑞民1徐白萱"(I.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核医学科,北京I00853; 2.解放军医学院,北京I00853; 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北京 I00853)$摘要】 目的 分析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 adnexal lymphomas , OAL )氟38-脱氧葡萄糖(I F-Puwodewyg/lcwe , I8F-FDG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 /W w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 PET/CT )的代谢参数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OAL 之间代谢参数的差异。
方法 将20I2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核医学科行i 8F-PDG PET/CT 检查并由病理诊断为OAL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淋巴瘤骨髓浸润的^(18)F-FDG PET显像研究李培勇;张立颖;江旭峰;郭万华;王辉;管樑;陈刚;朱承谟【期刊名称】《中华核医学杂志》【年(卷),期】2002(22)2【摘要】目的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研究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
方法恶性淋巴瘤患者 30例 ,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2 0例、霍奇金病 (HD)10例 ,进行全身18F FDGPET显像。
局灶性边缘清楚的淋巴结相应区域18F FDG 浓聚视为恶性淋巴结显影。
利用灰度色标 ,视觉分析骨髓及肝脏内18F FDG浓聚情况。
骨髓的18F FDG分布不均 ,摄取高于肝脏 ,判断为骨髓18F FDG摄取异常 ;骨髓的18F FDG分布均匀,摄取低于或等于肝脏,判断为骨髓18F FDG摄取正常。
所有患者均行髂棘的骨髓活组织检查。
结果 30例中 18例有淋巴结摄取18F FDG ;12例淋巴结摄取18F FDG阴性患者中 ,8例NHL ,4例HD。
有 2 6例患者的骨髓18F FDG摄取情况与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致 ,其中骨髓有淋巴细胞浸润 7例 ,无淋巴细胞浸润 19例。
有 3例骨髓组织学检查阴性的患者 ,18F FDGPET示骨髓18F FDG摄取异常、骨髓有淋巴细胞浸润 ;1例NHL患者 ,骨髓组织学检查阳性但18F FDGPET示骨髓18F FDG摄取正常。
结论18F FDGPET全身显像能正确评价骨髓淋巴细胞浸润情况。
【总页数】2页(P106-107)【关键词】骨髓浸润;^18F-FDG;PET显像;淋巴瘤;肿瘤分期;^18F-脱氧葡萄糖PET 显像【作者】李培勇;张立颖;江旭峰;郭万华;王辉;管樑;陈刚;朱承谟【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相关文献】1.淋巴瘤骨髓浸润的18F-FDG PET显像研究 [J], 李培勇;张立颖;江旭峰;郭万华;王辉;管梁;陈刚;朱承谟2.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18 F-FDG PET-CT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价值[J], 李莹;刘芯;张还珠3.无骨髓浸润淋巴瘤患者PET/CT显像中骨髓18 F-FDG均匀性摄取增高的影响因素 [J], 严娟娟;肖欢;孙雯;黄莹4.肺浸润性腺癌不同预后病理亚型的^(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特点的比较[J], 张利卜;朱磊;朱湘;马文超;翟淑丹;徐文贵5.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J], 李旭;陈聪霞;姚稚明;秦嵩;郭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8ffdgpetct显像原理18ffdgpetct显像是一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获得人体内部的高清图像。
该技术采用放射性药物注射到人体内部,然后使用PET和CT两种成像方式,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反映在影像上,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18ffdgpetct显像的基础是PET和CT两种成像技术。
PET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药物,利用其发出的正电子与电子碰撞产生的两个光子,来探测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代谢情况,进而生成图像。
而CT即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X线成像技术,通过多次旋转扫描,将被扫描的对象切割成一系列的小块,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高清图像。
在18ffdgpetct显像中,注射的药物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这是一种放射性药物,可以通过PET成像反映出人体内部的葡萄糖代谢情况。
当18F-FDG注射到人体内部后,它会被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吸收和代谢,其中代谢活跃的组织和器官会吸收更多的18F-FDG,从而在PET成像上显示出更高的信号强度,形成亮点。
而CT成像则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各个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和形态,从而将PET成像的亮点和组织器官对应起来,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18ffdgpetct显像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获得PET和CT两种成像方式的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人体内部的情况。
它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同时,18ffdgpetct显像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手术和放疗等医疗工作,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18ffdgpetct显像技术是一种高端的医疗成像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将会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8F-FDGPET脑显像葡萄糖是脑组织的唯一能量来源,18F-FDG(2-18F-2-脱氧-D-葡萄糖)为葡萄糖的类似物,静脉注入人体后进入脑组织,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生成6-磷酸-FDG,后者不能进一步代谢,而滞留于脑细胞。
通过FDGPET显像,可反映大脑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葡萄糖代谢情况,应用动态采集,还可获得糖代谢的各种速率常数、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等定量参数。
另外PET可以借助各种生理性刺激或药物介入完成神经活动状态的检测,在判定药物作用、评价药效、预测副作用等新药研制和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证1.灶的定位诊断与术前评价。
2.痴呆的诊断(包括早期诊断和痴呆严重程度评价)及鉴别诊断。
3.脑肿瘤恶性程度分级判断、术前脑功能及预后评价;治疗后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或纤维化的鉴别诊断;转移性脑肿瘤的诊断(全身显像有助于寻找肿瘤原发灶和颅外转移灶)。
4.脑外伤、脑血管性病变、精神疾病、脑感染性病变(AIDS、弓形体病等)、药物成瘾及滥用、酗酒等有关脑功能的评价。
5.锥体外系疾病如Parkinson病、Huntington病等诊断与病情评价。
6.脑认知功能的研究。
二、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1.熟悉病情、采集相关病史,并了解是否存在影响FDG摄取的因素,其中包括:近期化疗、放疗、手术及其它用药情况(如激素等);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是否有糖尿病病史;癫痫病人的发作情况、抗癫痫药物治疗情况、脑电图资料等。
2.确认PET仪器质量控制测试结果合格。
3.注射FDG前禁食4~6小时。
4.检查者保持安静,戴黑眼罩和耳塞,避免声光刺激。
5.建立静脉通道,2D模式采集时,注射18F-FDG3.7~6.66MBq(0.10~0.18mCi)/kg (3D模式采集时,18F-FDG注射剂量要减少,剂量范围在1.85~3.7MBq(0.05~0.10mCi)/kg。
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通道。
1、常规显像宜在注射后30min进行。
^(18)F-FDG显像对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的价值王全师;吴湖炳;王明芳;郭晓君【期刊名称】《中华核医学杂志》【年(卷),期】2004(24)1【摘要】目的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和PET/CT显像在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 10 7例淋巴瘤或淋巴瘤疑似患者行18F FDGPET或PET/CT显像 ,其中 16例多次行PET或PET/CT显像。
所有患者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随访时间 >6个月。
结果淋巴瘤 31例 ,PET显像阳性 30例(96 .8%) ,7例淋巴结转移癌及活动性淋巴结结核PET显像均为阳性 ,淋巴瘤与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及活动性淋巴结结核难以鉴别。
37%(10 / 2 7例 )初诊淋巴瘤PET显像多发现恶性病灶而提高临床分期。
16例淋巴瘤行多次PET显像 ,发现 8例治疗后病灶消失 ,2例缓解 ,1例肿瘤复发 ,5例无瘤生存 ,皆与临床相符。
5 3例淋巴瘤治疗后行PET显像 ,其中 8例临床确认有肿瘤复发或明显残余 ,PET显像均为阳性 ;4 5例临床疗效为完全缓解 (CR)和部分缓解 (PR)的患者中 ,PET显像阳性者 18例 ,3例肿瘤处于活跃状态 ,15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12例 ,霍奇金淋巴瘤3例 )处于抑制状态 ,PET显像后改变了进一步临床治疗方案。
结论18F FDGPET 显像对检测淋巴瘤的体内分布及分期灵敏、准确、全面 ,但难以与活动性淋巴结结核、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相鉴别。
18F FDGPE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检出淋巴瘤复发及残余病灶 ,对疗效评价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总页数】4页(P8-10)【关键词】^18F—FDG显像;淋巴瘤;分期;疗效评价【作者】王全师;吴湖炳;王明芳;郭晓君【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PET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相关文献】1.18 F-FDG PET/CT 显像在霍奇金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的应用 [J], 谭宜军;丁重阳2.18 F-FDG PET/CT显像在评价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方面的价值 [J], 何延辉;徐慧琴;汪会;余文静;赵学峰;余永强3.18 F-FDG PET/CT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J], 王亮;孙永凯;曹阳;张旭;车万福;陈镜任4.^(18)F-FDG PET与^(67)Ga全身显像对淋巴瘤分期的临床价值 [J], 王辉;江旭峰;王超;李彪;李培勇;朱承谟5.^(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J], 肖鹏;庞长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