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77 KB
- 文档页数:7
我国企业出口贸易谈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我国企业在出口贸易谈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国际市场知识:大多数我国企业缺乏国际市场知识,对国际市场行情、贸易规则、法律法规等不熟悉,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
2. 竞争力不足:我国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3. 定价策略不当:我国企业在定价方面缺乏自主性,往往按照对方的要求定价,难以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4.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缺乏保护意识,创新成果容易被他人窃取,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解决对策:
1. 加强国际市场研究:我国企业应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和贸易规则,制定科学的出口贸易谈判策略。
2. 提高竞争力:我国企业应该加强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3. 改进定价策略:我国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实力,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增强定价的自主性。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企业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自己的创新成果被他人窃取。
5. 加强内部管理:我国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与此我国在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稳定发展,也损害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有必要对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一、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的原因1. 供需失衡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失衡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宗商品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供给方面却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国际市场需求的波动也会对我国大宗商品的供应造成一定的压力,导致供需失衡的情况。
2. 国内市场监管不力在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中,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定价权缺失的原因之一。
由于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市场行为不规范,价格操纵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进而影响了定价权的形成。
3. 国际市场影响国际市场对我国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我国大宗商品的定价普遍受制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
1. 地方经济发展受限在我国各地,大宗商品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缺失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价格波动的原因,地方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性。
3. 国内市场秩序失衡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也会对国内市场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价格波动,市场秩序失衡,一些不法商家往往会利用价格波动的机会进行恶意炒作,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
1. 完善市场监管加强对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价格操纵等不法行为,保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2. 加强供给端建设积极推动大宗商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供给能力等措施,缓解供需失衡问题,降低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
3. 提高产业竞争力鼓励大宗商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减轻国际市场对价格的影响。
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引言:国际贸易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问题一: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当前国际贸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和竞争关系复杂,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进口货物或者对外出口商品实施补贴等保护措施,以支持自身产业发展。
然而,这种做法容易引发贸易战、阻碍市场开放和经济全球化。
解决办法:首先,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协商,在多边机制下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分歧。
其次,各国应倡导自由贸易理念,减少非关税壁垒限制,并逐步取消过时的保护措施。
此外,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是必要的。
二、问题二:不平等的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技术优势和品牌溢价占据了国际市场份额,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在全球贸易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这造成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局面。
解决办法:首先,发达国家应提供必要的技术转让和培训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其次,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外,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各国应确保公平、开放的贸易规则,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话语权。
三、问题三:环境与可持续性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国际贸易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因此,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平衡。
解决办法:首先,各国应签署并严格执行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并加强环保监管与执法力度。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例如,在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分享先进技术、经验。
同时,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展绿色产业。
结论:国际贸易的发展既带来了巨大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通过改革创新和全球协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只有在多边合作下,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公平化的进程,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国际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然而,在国际贸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贸易壁垒、不平等竞争条件、知识产权保护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贸易壁垒1.1 问题描述随着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设置了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限制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例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产品进口变得更加昂贵与困难。
1.2 对策建议为解决贸易壁垒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倡导自由贸易:通过积极参与多边或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并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消除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 加强监管合作:加强跨境合作机制与规则制定方面的合作,共同解决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 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设立独立的机构监督市场准入政策,并公开透明相关信息,提供便利通报和申诉渠道。
三、不平等竞争条件2.1 问题描述在国际贸易中,各国面临的法律、标准以及技术规范等因素存在差异。
这导致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成本和竞争条件出现不均衡,给弱势国家带来了困境。
2.2 对策建议为解决不平等竞争条件所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技术合作与转让: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与转移,推动技术能力的提升,使得所有参与贸易的国家都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 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通过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和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减小差距。
-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制定并遵守公正、透明和一致的法律和规则,在全球范围内确保公平竞争,防止不合理的竞争行为。
四、知识产权保护3.1 问题描述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但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国家未能有效保护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影响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3.2 对策建议为解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法律与执法机构建设: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制度,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来提高侵权成本。
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1. 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国际贸易主要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型产品出口,而高技术产品和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较低。
这导致我国贸易依赖性较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难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实行贸易壁垒政策,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我国商品实施不合理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加剧了我国出口负担。
3. 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研发能力相对欠缺,大部分创新成果只停留在技术成果阶段,未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限制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
4. 受制于关键技术:一些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受制于他国,我国国际贸易存在技术依赖性。
国内半导体产业仍然依赖进口,限制了我国在高科技产品贸易中的地位。
5. 贸易配套服务不完善:我国贸易配套服务包括物流、金融、法律、认证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贸易流程繁琐、费用较高,影响了贸易效率。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2. 加强多边、双边合作:积极参与并推动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开放、公平、透明的贸易环境。
3. 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支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4.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增加对关键技术的投入,加强科技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对外技术依赖。
要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调整贸易结构,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改善贸易配套服务,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贸易效益。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打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国际金融话语权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是我国首次将焦点聚集在了国际金融话语权这个当代国际金融秩序的核心问题上。
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研究并提升我国国际金融话语权成为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标签:金融话语权;信用评级;人民币国际化一、我国国际金融话语权存在的突出问题1.国际市场上缺失金融定价权金融定价权主要包括基准的利率定价权、国际信用评级定价权和国际大宗商品的货币定价权。
在经济开放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拥有市场定价权的国家能轻易把风险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在众多经济变量中,利率、汇率以及资本市场的相关指数如股票指数、期货指数等都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直接决定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势、安全与稳定。
虽然中国银行在世界十大银行中已占据三席,但在世界最重要的基准利率定价机制的18家报价银行中,中国的银行却成了旁观者和局外人。
中国只能单方面承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长久以来,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着全球信用评级市场,而美国凭借三大评级机构掌握着全球信用评级话语权的命门,根据其政治经济利益需求,设立双重标准,影响他国金融安全与发展。
没有良好的信用评级,任何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无法进入国际债券市场,而中国评级市场基本被外资垄断,金融主权难以维护。
另外,在现有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定价机制下,不管是大宗进口商品的石油、铁矿石、大豆等还是大宗出口的稀土、原煤等,我国都是国际上的大买家或大卖家,而定价权依然全部旁落。
在主要以西方期货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下,我国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最大受害者已是不争事实。
2.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缺少标价权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与国外的大量的经济交易还必须通过美元等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迫使我国政府和进出口企业必须面对外币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在全球经济贸易中人民币虽然“戏份”和“角色”越来越重,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但市场份额只有2.79%,占比仍然很低。
中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国间贸易不断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我国在大宗产品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严重缺失,国内、国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
主要是由于我国行业管理的缺位,行业集中度低,从而导致无序竞争;加之我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发育尚不成熟;对国际市场的过分依赖;国有企业处于垄而不断的地位;此外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抵御外国资本炒作的风险机制等。
在国际方面主要是经济大国的强势地位以及国外期货市场相当成熟等,这些因素会对我国有一定的冲击。
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包括整顿、完善期货市场;加强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实施进口渠道多元化;妥善处理长期协议贸易与现货贸易的关系;打破国内市场垄断,建立谈判协同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竞争力等。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国际市场定价权缺失的现状。
第三部分系统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第四部分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影响因素策略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pricing power about the bulk of produc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 Through the diagnosi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viewpoint that our pricing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s flawed grisliness. The phenomenon above is the result of the affect which are caused by many factors together in and out of China. Why dose such condition appear? There are seven factors in the gross: The lost of administration in some industry; The malignant competitions because of the low degree of industry all-together. Moreover, the market of futures developed lately and the egregious lean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state company can not forestall positively. In addition, our country has not established the risk mechanism which can resists the foreign capital gamble and so on. As far as the international factors, mainly about the formidable statu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y and the mature futures market comparatively. Those factors have some concussion towards our market.In this foundation, proposes practical strategy, including reorganization and perfect the futures market actively; Strengthens the conformity of some profession.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ntrance channel, reduce the lean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rocesses the long-term agreement trade and the on-hand merchandise trade relations Properly; Breaks the domestic market monopoly, establishes the negotiation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transformation economy growth way, enhances the product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so on.The text altogeth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elabo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pricing power laconicly.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 the condition of our international pricing power. The third part use the systems analysis to give the answer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last part propose the answer strategy.【Key Words】Bulk of Product;International market;pricing power;influencing factors;strategy目录 (4)1.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意义 (4)1.1定价权关乎经济发展的全局 (4)1.2定价权会影响投资者信心 (4)1.3定价权会左右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 (4)1.4定价权关系到一国的国际地位 (5)2.我国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现状 (5)2.1我国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严重缺失2.2定价权缺失的主要表现 (5)3.影响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因素分析 (7)3.1国内因素 (7)3.2国际因素 (9)4.我国争取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对策 (10)4.1整顿、规范、完善期货市场 (10)4.2加强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10)4.3降低国际市场依赖度,实施进口渠道多元化 (11)4.5打破国内市场垄断,建立谈判协同机制 (12)4.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3)小结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影响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因素及对策分析争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融入世界的前提,它不仅在政治、文化等领域意义非凡,而且在经济领域,尤其在对外贸易方面,重要性尤为突出。
中国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面临着许多与贸易相关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一些问题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压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外部环境带来的问题1. 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加剧。
很多国家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商品,给中国出口造成了困扰。
这包括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设立非关税壁垒以及采取歧视性贸易做法等。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需要通过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推动自由贸易理念,并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持续升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出口形成了很大压力。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从而降低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内部结构性问题1. 重工业占比过高中国经济发展相对依赖于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这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居于较低端环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并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2. 对外贸易结构偏单一中国过去主要侧重于对一些大宗商品的需求,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然而,在全球供需变化和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种单一化的贸易结构容易导致风险集中。
因此,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多样化贸易合作,并扩大对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行业等领域的开放。
3. 质量与安全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出口产品中频频暴露出质量和安全问题。
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声誉,并导致海外市场的遏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应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高产品标准,并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
三、实施的对策1. 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应积极推动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争取与更多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实现双赢合作。
同时,在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时,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中国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针对这一特殊怪局,本文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定价权;大宗商品1 前言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2010年5月16日直言,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
姚坚做出如此激烈表态的最大依据就是连年落败的铁矿石谈判。
铁矿石谈判由年度定价转为季度定价后,以现价结算,中国钢企按2009年进口量全年要多付700多亿美元。
在2010年5月16日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商务发展论坛上,姚坚算了这样一笔账。
从2002年至今,进口铁矿石价格已经由不足30美元涨到150美元,而钢材价格仅由2000元左右涨至目前的4400多元。
在国际市场中,虽然我国占65%的铁矿石进口量,但是没有发言权。
姚坚表示,事实上,不仅是铁矿石,石油、铜、粮食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也面临类似局面: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海外收购遭遇阻力,对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只能被动适应。
进入21世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渐渐出现了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的怪现象。
虽然我国进口量非常大,但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定价权已经几乎全面崩溃。
由于缺少定价权,中国在买的方面不得不多付钱;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在卖的方面也是屡现肥水外流。
稀土便是最好的例子。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道出了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不过这一资源优势并未被利用,反而遭遇了贱卖。
我国拥有超过全球50%的稀土资源储量,并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但1990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近10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
中国因素成为世界市场的热点,但这显然是尴尬的被热点。
如何破解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的怪局,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已经成为再也无法回避的事实。
2 国际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2.1 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病一是决策机制老化。
国有企业传统的风险管理体制已严重不适应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考验。
二是行业管理缺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稀土就被列为我国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还设立了国家稀土办公室。
但是,实际情况是稀土的采矿权归国土资源部管理,而出口配额归属于商务部,部门衔接的不顺畅造成了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另外,配额发放的倾斜和局部不公,再加上个别地方乱采滥挖,造成了中国是世界稀土供应的垄断者,却在国际市场定价问题上失语的局面。
三是政府各部门缺乏协调。
我国政府各部门和进口企业没有形成统一对外的格局,出现了多家采购、内部竞争、互相抬价、外商获利的局面。
同时也造成了进口企业只知道到国际市场购买商品,缺乏参与和调控国际价格的主动权和积极性。
2.2 行业集中度低导致无序竞争行业集中度低是当前影响我国原料市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贸易主体过多、平均规模较小,企业在谈判能力方面很难与国际大集团形成对抗。
以铁矿石为例,我国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与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个主要跨国集团形成同一级别的对话。
同样由于经营主体过多,厂家之间不惜低价竞销,使我国无法掌握定价权。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我国的焦炭等行业。
因此,商务部提出通过行业协会整合行业集中度,再辅以国家扶持,形成行业龙头,从长远来看非常必要。
2.3 信息不对称目前中国在大宗商品的谈判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急需解决,那就是中方的意向常常暴露在商家尤其是国际炒家的眼下,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机制和信息,他们对我们却是一清二楚。
2004 年的大豆风波即是如此,当年,在得知中国大豆采购代表团即将前往美国采购250 万吨大豆后,国际炒家联手将CBOT 大豆期货价格从220 美元/吨力推到391 美元/吨;但合同签署完毕后,期价最高下跌了125 美元/吨,最终造成了国内一半大豆压榨企业的倒闭。
2.4 产能弹性缺失运转产能弹性的缺失并非仅限于钢铁行业。
作为稀土资源大国,中国在稀土领域定价权的旁落同样受制于产能弹性不足。
2009年,国际稀土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国内各媒体纷纷指责国内资源型企业的稀土贱卖。
在国际需求大减之际,国内稀土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非但没有及时减产、停产,反而提出国家收储以维持企业运转。
大型央企五矿集团也正是在此时南下江西,收编了两家稀土分离企业,并在金融危机全程满负荷运转。
好在全球经济迅速走出低迷,稀土价格在2010年快速攀升,否则,真不知五矿要如何面对满负荷生产出的库存。
无论作为资源需方或是供方,中国企业在产能运转率方面似乎都缺乏一定的弹性。
这就直接造成了在市场向好时,企业快速扩产满负荷生产,过度竞争造成全行业利润微薄;市场一旦下滑甚至持续低迷时,企业只能适量减产,却慎言停产,必要时借助政府之力拉动需求。
正是这样缺乏弹性的工业产能,让中国无论作为供方还是需方都面临相对于交易对手的过剩问题。
解决之道,恐怕绝非将100家企业整合为2~3家、在国内建立期货市场这般简单。
因为,即便国内只有1家钢厂,7亿吨产能如不能弹性运转,面对市场的变化,三大矿仍有底气漫天要价;即便上期所开设了铜、铝、铅、锌、钢铁等所有的金属期货,具有反映和放大供需关系的期货价格仍然不能反映中国的利益。
2.5 期货市场发育不完全,缺乏国际定价中心在现代市场体系中,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风险转移和提高市场流动性三大职能。
目前,我国有3家期货交易所,只有10个交易品种,而美国商品期货市场则有多达 348个交易品种。
交易品种稀少、市场规模小、市场开放度不高、市场参与者有限等因素制约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使之难以发挥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作用。
目前,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基本上掌握在几大期货交易所手里,国际石油价格的确定主要由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期货价格决定,国际农产品价格主要以美国芝加哥期货价格作为参考,国际金属价格主要参照英国伦敦期货价格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外国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或预测我国的库存状况及采购时间、品种和数量,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炒作,抬高价格,赚取巨额价差。
此外,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国内期货市场进行价格风险规避,这就使我国企业进口面临的价格风险绝大部分由自己承担。
3 积极争取国际定价权的对策目前,针对供求之外的不确定因素,我国在大宗能源类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各种看似非理性的溢价或折价,我国应在更高的理性层面采取相应对策。
3.1 改革我国大宗商品流通体制大力推进我国大宗商品的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打破流通行业的行政垄断,鼓励市场竞争,尽快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增强企业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
尽量减少行政干预,逐步让大宗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来形成,进出口决策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灵活决定。
鼓励民营企业到国外低价购买大宗商品,然后进口到国内。
政府从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灵活管理和调控市场。
当前要完善市场法律体系,特别要建立反暴利、反垄断等法律法规,保护市场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2 尽快建立和完善期货市场目前在上海、大连、郑州三大期货交易所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类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市场,发展避险工具,通过远期合同化解价格风险。
要尽快把期货品种上市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理顺期货品种上市程序,适度扩大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使期货市场能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推出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的石油、铁矿砂、钢材、农产品等大宗期货品种,并适时推出国债、外汇等金融期。
货品种,有效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增强我国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发言权,力争使我国成为某些大宗进口商品的全球定价中心。
3.3 加强政府的有效协调与指导尽快成立专门机构,或通过行业协会,收集国际市场信息,跟踪国际利益集团与国际炒家的动态,消除我国进出口贸易信息不对称问题。
建议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加强对大宗商品国际采购的宏观指导。
要协调好国内各大进口商的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联手采购影响和压低国际价格,使得我国获得与进口需求相匹配的国际价格的参与权重。
政府应重视对重要资源性商品信息的开发并服务于国内企业,努力消除国内企业在参与大宗能源类商品国际市场定价过程中的信息劣势。
3.4 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并建立战略储备国家应帮助和引导企业及时根据国内需求和国际价格行情的变化,自主、灵活地确定进出口数量。
在采购过程中,既要避免分散采购导致内部竞争使外商获利,也要避免集中采购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引起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升。
对大宗买卖,必须在高度保密情况下统一策划,采用灵活多样的采购模式与具体策略,特别是要把现货与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组合买卖,规避市场风险。
要积极通过国际投资等方式,参与大宗商品国际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保证大宗商品的安全供应。
3.5 实施企业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从整体上看,中国在某些大宗产品上是国际大买家,但由于有太多企业从事这方面的国际贸易,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统一定价的联盟,国内单个企业的声音很容易被湮没。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价格卡特尔体系,是规避国际大宗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和保卫中国经济安全的有利武器。
大宗商品实施集中采购是在海外建立价格卡特尔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以使行业内各个企业统一协调和自律,团结起来进行联合议价,打破各企业在国际市场各自为政的格局,避免由于相互竞争而竞相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实现利用数量上的优势来换取在价格等方面的谈判优势,并最终规避进口价格波动风险。
中国作为需求和消费大国,更需要由几家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建立一个联盟,由这个联盟负责海外集体采购原料。
价格卡特尔是一种有效的规避价格风险的行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考虑其合法性问题,不能与国内外的反垄断法等约束竞争行为的法规相冲突。
可主要通过行业协调、企业自律来实现,尽量避免行政力量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