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42
数学专题一数论考点扫描数论知识包括数的奇偶性、质数、合数、数的整除、余数的性质、数位的含义、平均数、分解因数、平方数、倍数与因数。
1.数的奇偶性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偶数(只要式子中含有偶数,那么相乘结果就是偶数)2.数的整除,常见的数的整除特征(1)2:个位是偶数;(2)3: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3)5:个位是 0或5;(4)4、25:后两位可以被4(25)整除;(5)8、125:后三位可以被8(125)整除;(6)9:各个数位之和是9的倍数;(7)7: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差是7的倍数。
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8)11: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以大减小)是11的倍数;(9)13:一个多位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可以被13整除即可被13整除;(10)17: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
3.余数的性质(1)余数的可加性: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2)余数的可减性:差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差;(3)余数的可乘性:积得余数等于余数的积;(4)同余的性质:对于同一个余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一样,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对于同一个除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一样,那么它们的乘方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数。
抛砖引玉[例1]下列各数中,()同时是3和5的倍数.A.18 B.102 C.45[解析]同时是3和5的倍数必须满足:末尾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进而得出结论.18个位上是8,不是5的倍数,102个位上是2,不是5的倍数,45是5的倍数,4+5=9,是3的倍数。
2014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要点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要点,希望您读后有所收获!(一)整数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例如33=32(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14.归一、归总问题知识要点梳理一、归一问题1.归一问题来历:我国珠算除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为归除法,除数是几,就称几归;除数是8,就称为8归。
而归一的意思,就是用除法求出单一量,这就是归一的说法。
在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先找出“单一量”,然后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根据其他条件求出结果。
用这种解题思路解答的应用题,称为归一问题。
所谓“单一量”是指单位时间的工作量、物品的单价、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所走的路程等。
2.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如下:先求单一量再一次归一:一步求单一量归正归一:求几个单一量一是多少(乘)二次归一:两步求单一量问题反归一:先求单一量再求包含几个单一量(除)3.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是:第二步正归一是乘法,反归一是除法。
二、归总问题与归一问题类似的是归总问题,归一问题是找出“单一量”,而归总问题是先找出“总量”,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量”是指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亩地上的总产量、总路程、总产量、工作总量、物品的总价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考点精讲分析典例精讲考点1 正归一问题【例1】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速度1小时爬行多少米?【精析】为了求出蜗牛1小时爬多少米,必须先求出1分钟爬多少分米单一量(一次归一)即蜗牛的速度,然后以单一量为依据按要求算出结果。
【答案】①小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分米?12÷6=2(分米)②1小时爬几米?1小时=60分2×60=120(分米)=12(米)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第二步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
【例2】王奶奶家养了5头奶牛,7天产牛奶630千克,照这样计算,8头奶牛15天可产牛奶多少千克?【精析】第一步先算1头奶牛7天产的牛奶为单一量一次归一,再算1头奶牛1天产的牛奶为单一量二次归一,最后8头奶牛15天可产牛奶多少千克。
2、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a ∶b =( )÷( )=( )( )34根据比例尺中三种量的关系,已知其中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量。
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56、一些常见的正反比例总价(一定)单价数量=⨯ 数量(一定)单价总价= 单价(一定)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时间(一定)速度路程= 速度(一定)时间路程=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一定)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在三角形中: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底一定,面积和高成正比例;高一定,面积和底成正比例。
练习:1、(1)把1g 药放入100g 水中,药和药水的比是( )(2)32:6的比值是( )。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
(3)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它们的比值是( )。
(4)如果a ×3=b ×5,那么a :b =( ):( )。
如果a :4= 0.2:7,那么a=( )。
2、我是计算小能手。
(1)求比值:141:4324 :16 2.4 :1.6(2)化简比: 2米:4厘米2513 : 40390.12 :56(3)解比例:98:x =272:2 8.949.0=X 16 X :43=12:813、智力大比拼。
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在森林里相遇,蚂蚁说:“我的体重是30毫克,但我能举起9000毫克的重量。
我的力气大。
”大象说:“我的体重是3吨,但我能举起4.5吨的重量。
我的力气大。
”究竟谁的力气大?说出你的理由。
一、填空。
1.将2、5、8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2.把0.5×80=4×10改写成一个比例是( )。
3.A 除以B 的商是2.5,A 与B 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整理版]2014年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大全(6)
小升初数学知识总结:利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
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小升初数学知识总结: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大全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2014年小升初知识汇总一、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比和比例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014小升初数学考试知识点必备何谓数、行、形、算,也就是数论,行程,图形、计算四个问题。
数论难在它的抽象,这是区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关键;行程问题复杂就在其应用,孩子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求的不仅是其思维,还有其表述;图形问题(几何问题)杂而难,重点要求的是面积的计算,这是中学教育的开始;计算是基础,是孩子取得高分的必要保障。
由于这四个问题,学生容易入门,但不易熟练,时常犯错误,因此成为近年来重点中学考试的热点,据了解,苏州重点中学近年来的这几大问题的考题占据全部了80%左右,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也十分偏重,而数论和行程问题的考察更是重中之重,往往占到一张试卷的50%。
知识体系:约数倍数:(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小升初常考内容)质数合数:(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余数问题:(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3)中国剩余定理奇偶问题:(1)奇偶与四则运算;(2)奇偶性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1)完全平方数的判断和性质(2)完全平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整除问题:(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小升初分班常考内容)(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这四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从近几年的小升初来看,虽然一些重点中学对以上的几个问题考察较多,但是难度通常不大,中等难度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通常在60%以上,因此我们的同学只要夯实基础,对于这样的一张小升初分班试卷的完成应该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对此,酷学网给出小升初学生建议: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是要搞竞赛,只是为了进入重点中学,中等题的掌握绝对是我们的重点,不能盲目追求难度,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上文是小升初数学考试知识点,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一)方程和方程的解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
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平面图形1、长方形(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2(a+b)s=ab2、正方形(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4as=a23、三角形(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3)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s=ah5、梯形(1)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s=(a+b)h/2=mh201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讲义一年级上册①数一数②比一比③1~~5的认识和加减法④认识物体和图形⑤分类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⑦11~~20各数的认识⑧认识钟表⑨20以内的进位加法⑩总复习一年级下册①位置②20以内的退位减法③图形的拼组④100以内数的认识⑤认识人民币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⑦认识时间⑧找规律⑨统计⑩总复习二年级上册①长度单位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③角的初步认识④表内乘法(一)⑤观察物体⑥表内乘法(二)⑦统计⑧数学广角⑨总复习二年级下册①解决问题②表内除法(一)③图形与变换④表内除法(二)⑤万以内数的认识⑥克与千克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⑧统计⑨找规律⑩总复习三年级上册①测量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③四边形④有余数的除法⑤时、分、秒⑥多位数乘一位数⑦分数的初步认识⑧可能性⑨数学广角⑩总复习三年级下册①位置与方向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③统计④年、月、日⑤两位数乘两位数⑥面积⑦小数的初步认识⑧解决问题⑨数学广角⑩总复习四年级上册①大数的认识②角的度量③三位数乘两位数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⑥统计⑦数学广角⑧总复习四年级下册①四则运算②位置与方向③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⑤三角形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⑦统计⑧数学广角⑨总复习五年级上册①小数乘法②小数除法③观察物体④简易方程⑤多边形的面积⑥统计与可能性⑦数学广角⑧总复习五年级下册①图形的变换②因数与倍数③长方体和正方体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⑤分数的加法和减法⑥统计⑦数学广角⑧总复习六年级上册①位置②分数乘法③分数除法④圆⑤百分数⑥统计⑦数学广角⑧总复习六年级下册①负数②圆柱与圆锥③比例④统计⑤数学广角⑥数与代数⑦空间与图形⑧统计与概率⑨综合应用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三年级上复习内容:※列竖式,要牢记,数位要对齐,符号要看清,加法式子里,满10要进1,减法式子里,不够减时向前借。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 1小时=60分 1分钟=60秒★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钟。
★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走一圈是()分钟,也就是()小时。
※ 0乘任何数都得0三年级下复习内容: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注:要知道八个方位,能根据给出的示意图描述出地点的位置。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0乘任何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乘除法的估算必须会。
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57×89;能准确计算出除数一位数的除法,如:417÷4,并会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6、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7、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用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有变化。
8、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
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9、、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10、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1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1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1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14、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15、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
用2008-1949=59周年注:要正确区分平年和闰年,知道4月一闰,整百年份是400年一闰。
会求经过的时间。
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16、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17、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18、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9、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0、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21、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2、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23、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2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2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8、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9、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0、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1、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33、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
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34、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
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
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与比较小数的大小,基本和整数的比较大小相同。
四年级上复习内容:一、数与计算整数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看表说一说:如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
3、308 4000 0860是由3个百一、8个亿、4个千万、8个百、6个十组成;也可以说是由308个亿、4000个万、860个一组成。
4、“四舍五入”法:4、3、2、1、0舍去;5、6、7、8、9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5、用“=”和“≈”的区别:7580000=758万 7508000≈751万9000000000=90亿 9420000000≈94亿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0不能作除数。
比如: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又如: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7、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商也变大。
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反而变小。
二、空间与图形1、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锐角:小于900直角=900钝角:大于900而小于1800平角=1800 周角=36003、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5、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图。
8、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4个直角。
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相等,4个直角。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
三、熟记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四年级下复习内容:(一)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