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施用缓控释肥、配方肥肥效试验初报
- 格式:pdf
- 大小:218.79 KB
- 文档页数:3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摘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肥效试验探究了小麦缓释肥的效果。
试验设计合理,施肥方案科学。
观察到小麦生长状况明显改善,产量显著提高。
养分利用率分析显示小麦对养分利用更有效。
结论表明,小麦缓释肥在田间实验中表现出良好效果,对小麦生长和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这一结果有望为小麦生产提供新的肥料选择和管理思路,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项研究为小麦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参考,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试验设计、施肥方案、生长状况观察、产量统计、养分利用率分析、小麦生长状况、小麦产量、良好效果、显著改善、明显提高1. 引言1.1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本次试验旨在比较小麦缓释肥和普通化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试验田的施肥方案进行设计,观察生长状况,统计产量数据,并对养分利用率进行分析,以全面评估小麦缓释肥在田间的效果。
小麦缓释肥具有缓释释放养分的特点,可以实现肥料养分的持续供应,减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一次性冲击。
据此,我们猜测小麦缓释肥有可能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改善小麦的生长状况。
通过本次田间肥效试验,我们希望验证这一假设,并为小麦种植提供科学的肥料施用建议。
2. 正文2.1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任何一项科学试验的基础,它的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在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中,我们采取了严谨的试验设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小麦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以保证试验结果的普适性和可比性。
我们在试验设计中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试验区分为缓释肥处理组和常规肥料处理组,以消除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还设置了对照组,并严格控制了各组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我们还利用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对小麦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了实时监测和统计,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一、引言缓释肥料是一种通过特殊技术处理,能够延缓肥料中养分的释放速度,使之与农作物的需求更加协调一致,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小麦生产中使用缓释肥料,不仅能够减少施肥次数和用量,还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农田中进行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试验设计本次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选择了田间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选取了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同关键时期,在试验区域分别设置了传统施肥和缓释肥料施肥的对照组和试验组,以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具体试验设计如下:1. 试验地点:选择了农田小麦生产的高产区和低产区进行试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试验材料:选取了市场上常用的传统氮、磷、钾肥和缓释氮肥、磷肥、钾肥作为试验材料,保证试验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3. 试验方案: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同关键时期,将试验区域分为播种前施肥、苗期追肥、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成熟期追肥等不同处理组,同时设置传统施肥和缓释肥料施肥的对照组和试验组。
4. 试验指标:采用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利用率、氮磷钾残留量、小麦品质等指标进行试验观测和数据采集,以评价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三、试验实施本次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共进行了一整个小麦生长周期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 施肥前的准备工作:提前收集试验地点土壤和小麦的基础信息,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需要确定施肥方案和用量。
2. 施肥过程的操作规范:在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同关键时期,准确计量和正确施用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肥料,并注意施肥的方式和均匀性,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试验中的数据采集: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时采集和记录试验区域的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氮磷钾残留量和小麦品质等数据,为后续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提供充分的依据。
四、试验结果通过对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的实施和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1. 小麦产量:与传统施肥相比,使用缓释肥料施肥的小麦产量相对较高,尤其在追肥期的产量表现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
小麦缓释肥是一种能够逐渐释放肥料,促进作物生长的肥料,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生长
速度和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次试验旨在探究小麦缓释肥对田间肥效的影响。
试验选取位于大田镇的一块大小为2000平方米的小麦种植区域。
首先在试验区域内
进行土壤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土质为中性土壤,pH值为6.8,有机质含量为1.2%,全氮含量为0.08%,全磷含量为0.05%,全钾含量为0.25%。
试验设计分为两组。
其中实验组使用小麦缓释肥,对照组使用普通复合肥。
两组均按
照种植要求进行撒施,喷灌水分,保证同样的生长环境。
试验期间对两组小麦进行了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测量小麦株高、叶片数、茎粗等
指标,发现实验组小麦的生长状态十分良好,株高高于对照组,叶片也比对照组稍多一些,茎粗也比对照组稍大。
同时在成熟期的产量方面,实验组的收成要高于对照组。
此外进行土壤测试,发现小麦缓释肥能够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等养
分浓度都要高于对照组。
表明小麦缓释肥是有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肥料对小麦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索小麦缓释肥的施用效果,我们进行了田间肥效试验。
试验地点选择在我国北方的农田,土壤类型为黄土壤,是小麦生长的理想土壤之一。
试验选用的小麦品种为当地常见的冬小麦品种。
试验共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是常规施肥处理(对照组)、缓释型尿素处理、缓释型磷酸氢二铵处理和缓释型钾肥处理。
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总共12个试验单位。
试验前,我们对试验地进行了基础肥的施用,保证各处理间土壤养分的一致性。
试验中,常规施肥处理组使用传统肥料施肥,而缓释肥处理组使用缓释肥料进行施肥。
试验过程中,我们对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茎秆粗细、根系发育情况等。
同时还对小麦的生物量、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缓释肥处理组的小麦植株生长更为健壮,株高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组。
叶片颜色鲜绿,茎秆更为粗壮,根系发育更加发达。
在生物量和产量方面,缓释肥处理组的小麦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组。
缓释肥处理可以提供持久的营养供给,促进小麦的养分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缓释肥处理还对小麦的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试验结果显示,缓释肥处理组的小麦籽粒较大,色泽饱满且黄度更高,口感更好。
小麦缓释肥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缓释肥处理可以提供持久的营养供给,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小麦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在农田生产中,适当使用小麦缓释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农民种植农作物时常常需要使用肥料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不仅会导致土壤污染,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研发一种高效、环保的肥料显得尤为重要。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小麦产量的增加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许多农民都采取了增加肥料投入的方式。
由于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污染,还导致了农作物品质的下降。
研究一种高效、环保的肥料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缓释肥是一种逐渐释放养分的肥料,它能够供应持续的养分给作物,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
本次试验旨在探究缓释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我们在一个小麦田中设置了三个处理:不施肥(对照组)、化学肥料施用组和缓释肥料施用组。
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我们分别对三个处理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测量。
我们对小麦植株的株高进行了测量。
结果显示,施用化学肥料和缓释肥料的小麦植株株高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
尤其是施用缓释肥料的小麦植株,其株高要明显高于施用化学肥料的植株。
这说明施用缓释肥料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料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
相比之下,传统的化学肥料对提高小麦产量的效果不如缓释肥料明显。
推广使用缓释肥料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也应该继续研究缓释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施用量,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稳定。
而肥料是保障小麦高产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缓释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延长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时间,减少农田对环境的污染。
开展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对于探索最佳施肥模式,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验证小麦缓释肥在田间的肥效表现,优化小麦的施肥方案;
2.探索小麦缓释肥与常规肥料施用的对比效果;
3.评估小麦缓释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二、试验地点和时间
本次试验选取了位于农业大区的小麦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试验时间定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进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试验设计和方法
1.试验方案设计
本次试验设置了小麦缓释肥施用组和常规肥料施用组两个处理,以对照组为基准,比较小麦缓释肥与常规肥料在田间的肥效表现。
2.施肥方法
小麦缓释肥施用组选用了市场上常见的小麦缓释肥产品,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施肥,保证每亩地的施肥量相同。
而常规肥料施用组则按照传统的施肥方法进行施肥。
3.试验指标
试验过程中将对小麦的生长状况、叶片颜色、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进行观测和记录,以评估小麦缓释肥和常规肥料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四、试验预期结果
五、试验意义
通过这次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可以充分验证小麦缓释肥在田间的肥效表现,为小麦的肥料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小麦高产高质提供技术支撑,为提高我国小麦产量和品质做出贡献。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
本试验旨在比较小麦缓释肥与普通肥料在田间的施用效果。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20个小区,每个小区大小为10平方米。
每个处理组包括以下处理:
处理1:控制组,施用普通化肥,每亩用量为200公斤
试验种植的小麦品种为“青春8号”,在秋季进行了田间试验。
试验前,对试验区进行了充分的耕作和灌溉,土壤性质为黄壤。
试验中,每个处理组对应不同的肥料施用方案,并在整个生长季中持续给予小麦种植区肥料补充。
测定了小麦种植区的产量、株高、茎粗、有效穗数、千粒重等指标。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缓释肥能够增加小麦的产量。
施用100公斤/亩的小麦缓释肥可以增加小麦产量约3.5%;施用150公斤/亩的小麦缓释肥可以增加小麦产量约5.7%;施用200公斤/亩的小麦缓释肥可以增加小麦产量约7.5%。
此外,与控制组相比,施用小麦缓释肥也可以增加小麦茎粗和高度。
小麦茎粗平均增加幅度约为3-6%,株高平均增加幅度约为2-4%。
总体来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缓释肥能够增加小麦产量和质量,并且具有更好的肥料效果和经济效益。
顺应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应该鼓励农民使用小麦缓释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小麦缓释肥是一种通过脱硫磷酸钙等缓释肥料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的肥料。
相比于传统的化肥,小麦缓释肥能够更长时间地释放养分,减少肥料的浪费,增加养分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验证小麦缓释肥的效果,我们进行了田间肥效试验。
试验选取了广东省某农场的小麦田作为试验区域,将试验区域划分为6个不同的处理,分别是:1. 传统化肥处理,施用常规的氮、磷、钾复合肥;2. 缓释肥处理1,施用脱硫磷酸钙缓释肥料;3. 缓释肥处理2,施用其他类型的缓释肥料;4. 无肥料处理,不施肥;5. 缓释肥+无机肥处理,既施用缓释肥料又施用传统化肥;6. 缓释肥+有机肥处理,施用缓释肥料和有机肥。
在试验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土壤采样和分析,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环境状况。
然后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施肥方案。
在播种前,根据各处理的施肥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施肥操作。
播种后,我们定期进行了生长观察和样品采集。
观察了小麦的生长状况、叶片颜色、根系发育等指标,并采集了植株样品进行生物学分析。
我们还进行了土壤采样和分析,以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变化情况。
试验的进行时间为一个生育季,期间我们进行了多次观察和采样。
最终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处理的效果。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使用小麦缓释肥的处理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相比于传统化肥处理,小麦缓释肥处理能够提供更持久的养分供应,使小麦植株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养分。
小麦缓释肥处理也能够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除了小麦的生长情况,我们还观察到了土壤的改善。
使用小麦缓释肥的处理在试验期间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保持养分的能力。
小麦缓释肥在田间肥效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它能够提供持久的养分供应,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肥力。
这一试验结果对于小麦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小麦缓释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河南农业2019年第12期(上)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主办一、试验目的缓控释肥是一种主要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需求而释放养分的新型肥料,具有控制肥料养分释放、肥效周期长等特点。
但是,在缓控释肥的发展和施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真正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笔者进行了本试验,对预测和指导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为平安8号,供试缓控释肥由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养分质量分数为45%,其配合式N :P 2O 5:K 2O 为20-12-13。
配方肥和常规肥(农民习惯性施肥)由南阳市配肥站配制、供应。
(二)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南阳市卧龙区王楼乡英庄村。
土壤为黄褐土,肥力水平中等。
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580 kg/667 m 2。
试验地基础地力状况见表1。
(三)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66.7 m 2。
每个处理间留有0.5 m 走道,周边有1 m 保护行,长宽比为2:1。
处理1:每667 m 2底施N20P12K13金正大缓控释肥60 kg。
处理2:配方施肥,每缓控释肥在小麦上的研究结果初报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彭继伟667 m 2底施纯N 为 5kg、P 2O 5 为9kg、K 2O 为6kg,春季每667 m 2追施纯N 为7kg。
处理3:习惯施肥,每667 m 2底施纯N 为10kg、P 2O 5 为7kg、K 2O 为7kg,春季每667 m 2追施纯N 为10kg。
(四)分析测试方法土壤养分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
有机碳:H 2SO 4-K 2Cr 2O 7外加热法。
全氮:半微量凯氏定氮法。
全磷:氢氧化钠碱熔-钼锑抗比色法。
全钾:氢氧化钠碱熔-火焰光度法。
水解氮:碱解扩散法。
速效磷: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速效钾:醋酸氨浸提-火焰光度法。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P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配方肥在春小麦上肥效试验初报1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肥效试验示范,进一步验证配方肥在塔城市小麦上施用的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基本情况2,1供试土壤2009年4月-8月在塔城市二工镇头工村王映琪责任田进行。
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小麦,产量360kg/667m2。
历年施肥量二铵15kg/667m2、尿素20kg/667m2,连续三年未用过农家肥。
试验前土壤有机质44.72g/kg,碱解氮2.39mg/kg,有效磷14.3mg/kg,速效钾252.63mg/kg。
2,2供试作物春小麦。
品种为新春11号。
2,3试验设计本试验大田对比,配方肥2(667m2),当地常规施肥8(667m2)。
配方肥:播种前,基施配方肥(小麦玉米专用肥)20kg/667m2。
追施尿素13.3kg/667m2。
肥料成本为92.6元/667m2。
当地常规施肥(CK):用后稷复混肥14kg/667m2+有机钾肥6kg/667m2+锌0.8kg/667m2+尿素30kg/667m2。
后稷价格3.5元/kg,钾肥价格4.05元/kg,尿素2元/kg,肥料成本为132.86元/667m2。
2,4田间管理小麦4月6日播种,播种量20kg/667m2。
4月17日出苗。
5月15日灌头水,整个生育期灌水4次。
5月15日对照追施尿素30kg/667m2。
8月8日收获。
3试验结果与分析3,1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配方肥对春小麦生育期无明显影响,各阶段生育进程、生育性状与对照基本一致。
3,2对小麦生育性状的影响通过对田间观测记录和室内考种的主要数据可以看出,配方肥对春小麦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叶色正常,长势健壮,单株小穗数和粒数均有增加。
3,3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对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施用配方肥对春小麦产量均有提高,平均产量为402.48kg/667m2,较对照增产9.8%。
从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在小麦开展田间肥效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撑,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与推荐配方施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缓释肥与推荐配方施肥间无显著差异,缓释肥(推荐配方施肥)与农户习惯施肥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小麦作物上开展缓释肥田间肥效,评价产品的增产增收、节肥增效、省工省时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一、供试材料及方法1、供试材料习惯施肥45%(15-15-15)、46%缓释肥(22-8-16)、配方肥40%(22-8-10)、尿素(含氮量≥46%)、氯化钾供试小麦品种平安11。
2、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设置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
处理1:习惯施肥;处理2:缓释肥,在返青期追施尿素9kg/亩;处理3:配方肥+氯化钾4kg/亩作为基肥施用,在返青期、拔节期追施尿素各为4kg/亩、5kg/亩。
基肥施用均为40kg/亩。
3、试验地点试验位于石塘镇阚东村试验田面积1.5亩,经纬度坐标北纬:31°54′26″,东经:117°37′40″。
前茬为杂交水稻,亩产520kg/亩。
4、试验概况先用旋耕机旋耕深约0.2m ,后划分各小区面积均为20m 2(10.0*2m ),2017年11月9日人工条播,播种量为12kg/亩,播前一天按试验方案将各小区所要施的肥料称好,施入对应的小区,2018年2月26日施用返青肥、3月20日追施拔节肥。
播后苗前用麦草必净可湿性粉封闭处理;返青期用世玛+先正达大能防除小麦田杂草,花期用戊唑醇、吡蚜酮、咪鲜胺防治小麦赤霉病一次,使用方法按说明书进行,5月14日理论测产,收获时各小区单打单收。
二、试验期间气候及各种自然灾害2017年11月份以晴天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偏低,特别11月17日寒潮的到来,气温普降8℃,2018年元月3日、24日,肥东县遭遇暴雪天气,降雪后10天左右最低气温持续在零度以下,4月份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收获后期出现间歇性降雨。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1、土壤理化性状分析与基础样相比,施肥后土壤pH 值均下降,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均得到提升,数据同时显示,处理2全氮、速效钾含量较处理1、处理3高,说明缓释肥肥效释放缓慢,处理2与处理3间有机质含量可以说明缓释肥与推荐配方肥间效果相当。
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
而小麦的肥料施用一直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探究小麦缓释肥在田间的肥效表现,我们展开了一项小麦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试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以期为小麦肥料施用提供参考。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价小麦缓释肥在田间的肥效表现,了解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肥料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试验,我们希望能够探究小麦缓释肥的缓释效果、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为小麦的养分供应和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试验方法1. 试验地点和时间:本次试验选择了位于农村的一个小麦种植场地作为试验地点,试验时间为小麦生长发育的整个生长季节。
2. 施肥方案:本次试验采用了小麦缓释肥和传统化肥两种施肥方案。
小麦缓释肥施肥量为标准推荐量的80%和100%,传统化肥施肥量按照当地的农业标准推荐用量施肥。
每种施肥方案均设有三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3. 观测指标:试验期间,我们对小麦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其苗势、茎秆高度、叶片颜色、坐褥数等情况,以及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情况。
我们还对土壤进行了抽样分析,了解肥料的施用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季的试验,我们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果。
小麦缓释肥和传统化肥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苗势、茎秆高度、叶片颜色和坐褥数等方面,小麦缓释肥处理组的表现均明显优于传统化肥处理组,小麦的生长情况更加健壮和旺盛。
小麦缓释肥在产量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在小麦缓释肥施肥量为标准推荐量的80%和100%时,小麦的产量分别比传统化肥处理组增产了5%和10%左右。
这表明小麦缓释肥在提高小麦产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从土壤肥力方面来看,小麦缓释肥的施用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改善效果。
经过试验期间的土壤抽样分析,我们发现小麦缓释肥处理组的土壤养分含量更加丰富,土壤pH值更加稳定,土壤结构也更加松散和透气。
河南农业2017年第3期(上)25162 0435700.563.04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供试肥料。
供试缓释肥为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5%缓释肥用量为40 kg/667 m 次性施用。
2.供试地块。
供试试验地安排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卞路口乡肖为40 kg/667 m 2,均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
处理2(习惯施肥):按当地施肥量和施用方法进行。
每667 m 2基施尿素30 kg ,过磷酸钙50 kg , 氯化钾5 kg。
试验地小麦于2015年10月5日整地,10月11日播种,每667 m 2 播种量14 kg,2016年2月初化学除草, 5月上旬防治蚜虫1次。
小麦生育期间降雨8次,降雨量156.5 mm。
于5月28日收获,收获时试验田和对照田各随机取3个40 m 2进行实收记产。
试验除按方案要求的施肥缓释肥料在小麦上的肥效试验报告表4 氮肥利用率2383注:氮素表观利用率%=[施氮区植株总吸氮量-无氮区植株总吸氮量]/氮肥施用量×100,植株吸氮量=该时期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植株含氮率0.4 cm,旗叶长增加5%。
同时改善了可看出:施用缓释肥与习惯施肥相比,亩穗数穗粒数增加1.7粒,0.1 g。
说明施用缓释肥与习惯施肥相比表现出了提高小麦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
(一)底施缓释肥与习惯施肥相比,对小麦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对小麦生物学性状有明显影响,株高、旗叶长、穗长、结实率都有明显增加。
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增加,三因素更加协调,产量提高,增长率为5.4%,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
(二)与习惯施肥相比,缓释肥氮素表观利用率有所提高,习惯施肥氮肥利用率为38%;而缓释肥中氮肥利用率为39%,提高1%。
(三)施用缓释肥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缓释肥节肥、增效显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