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钟反应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碘钟反应简介碘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用于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与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该反应通常使用混合物高锰酸钾(KMnO4)和硫酸(H2SO4),随着物质浓度的变化,溶液的颜色从橙色逐渐转变为深紫色,同时伴随有气泡的释放。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将高锰酸钾晶体称取指定质量(通常为2g),加入到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准备溶液:将含有两种溶液的试管分别准备好。
溶液A由少量高锰酸钾溶液和适量的蒸馏水组成,溶液B由硫酸和适量的蒸馏水组成。
3.实验操作:将溶液A快速倒入溶液B中,开始观察溶液的变化。
4.观察结果:开始时,溶液为橙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逐渐变深,从橙色转变为红色,最后变成深紫色。
同时,有气泡从溶液中释放出来。
反应机理碘钟反应的反应机理涉及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
具体反应步骤如下:1.首先,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Mn2+离子。
2KMn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3H2O + 5[O]2.接着,Mn2+离子被碘化钠(NaI)氧化为MnO2。
碘离子(I-)在反应中充当催化剂。
2Mn2+ + 4I- → 2MnI23.MnO2与碘酸根离子(IO3-)反应生成三碘化物离子(I3-)。
MnO2+ 2IO3- + H2O → Mn2+ + 2I3- + 2OH-4.最后,碘酸根离子与碘化钠反应生成碘。
IO3- + 5I- + 6H+ → 3I2 +3H2O这些反应会反复发生,从而导致溶液中碘的浓度逐渐升高,最终溶液颜色变为深紫色。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碘钟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1.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高锰酸钾(KMnO4)和硫酸(H2SO4)的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碘化钠(NaI)的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溶液的搅拌程度:搅拌越强,反应速率越快。
5.反应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反应容器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反应溶液的表面积,从而影响反应速率。
碘钟实验报告碘钟实验报告引言:碘钟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碘化钾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生的气泡数量和速度变化,可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实验目的:1. 掌握碘钟实验的操作方法;2.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碘钟实验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KI + H2SO4 → I2 + K2SO4 + 2H2O。
在此反应中,过氧化氢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分子和水。
碘分子在反应中呈现黄棕色,并且在酸性条件下,碘分子与淀粉反应生成蓝黑色的淀粉碘复合物。
通过观察淀粉碘复合物的颜色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反应速率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滴定管、试管架等;2. 预先准备浓度不同的碘化钾溶液;3. 将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倒入玻璃烧杯中;4. 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快速搅拌;5. 观察气泡的生成情况,并记录下时间;6.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使用了浓度为0.1mol/L、0.2mol/L和0.3mol/L的碘化钾溶液进行了实验。
观察到,在浓度较低的碘化钾溶液中,气泡的生成速率较慢,并且气泡的数量也较少。
而在浓度较高的碘化钾溶液中,气泡的生成速率明显增加,气泡的数量也明显增多。
这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还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经验公式: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可以近似表示为速率 = k * [I-]^x,其中k为常数,[I-]为碘化钾的浓度,x为反应级数。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数据处理,可以确定反应级数和常数k的具体数值。
结论:通过碘钟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验证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1.碘钟反应2 碘钟反应药品: 硫酸, 双氧水, 碘酸钾, 硫代硫酸钠, 淀粉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酸钾、硫代硫酸钠和淀粉的混合溶液。
此时在体系中存在两个主要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H2O2(aq)+3I−(aq)+2H+→I3−+2H2OI3−(aq)+2S2O32−(aq) →3I−(aq)+S4O62−(aq)药品: 硫酸, 碘酸钾, 亚硫酸氢钠, 淀粉向用硫酸酸化的碘酸盐中加入亚硫酸氢钠(以及少量淀粉溶液), 此时体系中出现如下反应:IO3− (aq) + 3HSO3− (aq) →I− (aq) + 3HSO4−(aq)然后过量的碘酸根离子与碘离子发生归中反应:IO3− (aq) + 5I− (aq) + 6H+ (aq) →3I2 + 3H2O (l)接着亚硫酸氢钠将生成的碘还原:I2 (aq) + HSO3− (aq) + H2O (l) →2I− (aq) + HSO4−(aq) + 2H+ (aq)药品: 硫酸, 过硫酸钾, 碘化钾, 淀粉, 硫代硫酸钠通过过硫酸钾、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铵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
加入硫代硫酸钠可以将碘单质还原回碘离子。
化学方程式如下:2I−(aq) + S2O82−(aq) →I2 (aq)+ 2SO42−(aq)I2 (aq) + 2S2O32−(aq) →2I−(aq) + S4O62−(aq)将卢戈氏碘液、氯酸钠和高氯酸混合, 化学方程式如下:I3− →I− + I2ClO3− + I− + 2H+ →HIO +HClO2ClO3− + HIO + H+ →HIO2 + HClO2ClO3− + HIO2 →IO3− + HClO2[1]。
碘钟反应实验报告碘钟反应实验报告引言:碘钟反应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反应物浓度变化来研究反应速率。
本实验旨在探究碘钟反应中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分析反应机理。
实验原理:碘钟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涉及到亚硫酸钠、过氧化氢和淀粉等物质。
亚硫酸钠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和水,过程中产生的硫酸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自催化反应,其中过氧化氢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亚硫酸钠和过氧化氢的浓度来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器材,包括亚硫酸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淀粉溶液、滴定管、烧杯等。
2. 将一定量的亚硫酸钠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搅拌均匀。
3.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4. 缓慢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加到含有亚硫酸钠和淀粉的烧杯中,并同时用计时器计时。
5. 观察反应液颜色的变化,当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停止计时。
6. 记录反应时间,并根据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分别改变了亚硫酸钠和过氧化氢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亚硫酸钠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明显的影响。
当亚硫酸钠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更快,反应时间更短;而当过氧化氢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也更快,反应时间更短。
进一步分析发现,亚硫酸钠的浓度增加会提供更多的反应物分子,增加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而过氧化氢的浓度增加则会提供更多的催化剂,加速反应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实验结果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相符。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
初始时,反应液呈无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颜色逐渐变为淡蓝色,最终变为浓蓝色。
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硫酸与淀粉形成的蓝色复合物。
颜色变化的观察也可以作为反应速率的指标之一。
结论:通过碘钟反应实验,我们发现亚硫酸钠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亚硫酸钠浓度和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都会加快反应速率。
碘钟实验报告篇一:碘钟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测定完整实验报告碘钟反应”的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实验报告化学学院材化班一、实验目的1、用初速法测定过硫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2、掌握碘钟反应过程及其原理。
二、简要实验原理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S2O8?3I2??2???2SO4?I3 (1)[1]我们事先同时加入少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和淀粉指示剂,则(1)式中产生的少量的I3?会优先和S2O32?反应而被还原成I?:2S2O3?I3?S4O6?3I (2)2???这样,当溶液中的硫代硫酸钠全部反应掉后,(1)式生成的碘才会和淀粉指示剂反应,使溶液呈蓝色。
由上可知,控制在每个反应中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的这段时间即可用来度量本反应的初速。
当反应温度和离子强度相同时,(1)式的反应速率方程可写为:?d[S2O8]dt2?2?m?n?k[S2O8][I] (3)根据(1)式中的反应计量关系,可以认为:?d[S2O8]dt2??d[I3]dt??[I3]?t?(4)根据(2)式的反应计量关系结合硫代硫酸钠的等量假设,可知?[I3]?t??2?[S2O3]?t2?(5)根据(3)(4)(5)可知,2?[S2O3]?t2??k[S2O8][I] (6)2?m?n移项,两边取对数可得ln1?t?lnk2?[S2O2?3]?mln[S2O8]?nln[I] (7)2??因而固定[I?],以ln1?t对[S2O82?]作图,根据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m;固定[S2O82?],同理可以求出n。
然后根据求出的m和n,计算出在室温下“碘钟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
最后改变温度,测出不同温度下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t,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由Arrhenius公式,以lnk对作图,根据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活化能。
三、主要的实验仪器及试剂恒温水浴槽一套;50mL烧杯两个;玻璃棒一支;秒表一只;0.20M(NH4)2S2O8溶液; 0.20MKI溶液;0.01MNa2S2O3溶液; 4%淀粉溶液;0.20MKNO3溶液; 0.20M(NH4)2SO4溶液。
碘钟反应方案
碘钟反应是一种显著的化学反应,能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在此,我们将讨论这个反应的方案及相关内容。
一、碘钟反应的方案
碘钟反应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将30ml浓度为0.125mol/L的硫酸(H2SO4)倒入250ml的试管中。
2.加入5ml KI/KIO3混合液,其中KI的浓度为0.25mol/L,KIO3的浓度为0.1mol/L,同时加入4ml淀粉溶液,淀粉的浓度为2.5g/L。
3.不断摇晃试管,此时试管内出现蓝色反应混合液。
4.继续观察,等待5-10分钟左右,可以看到反应混合液逐渐变成深蓝色,然后再逐渐变浅,最终变成无色透明。
二、碘钟反应的相关内容
1.反应机理
碘钟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涉及到氧气、锰离子、碘离子、三碘化物离子等。
反应机理非常复杂,尚未完全解析清楚。
2.反应速率
碘钟反应的速率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
在反应初期,速率很快,深蓝色产生得很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速率逐渐减慢,最终反应停止。
3.应用与意义
碘钟反应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反应,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尤其是在化学分析、药物研究和可控释放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碘钟反应方案不仅把普通化学实验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深度探究了一种新的化学反应,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在未来,这种反应有着极广泛的应用前景,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碘钟反应实验报告碘钟反应⼀实验⽬的1.了解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学习测定K 2S 2O 8 氧化KI 的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的原理和⽅法。
3.练习⽤计算法、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溶液中,K2S2O8 与KI 发⽣如下反应的离⼦⽅程式S 2O 82-+2I -=I 2+2SO 42-在温度和离⼦强度不变,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近似表⽰为即动⼒学⽅程:V=-d [S 2O 82-]/dt =k [S 2O 82-]m [I-]n通常⼈们认为S 2O 82-氧化I -通常经历两个步骤S 2O 82-+I -= [IS 2O 8]3-。
(1)[IS 2O 8]3-+ I - = I 2+2SO 42-。
(2)反应(1)为速控步骤,则其速率⽅程为-d[S 2O 82-]/dt =k[S 2O 82-][I -]若[I -]不变( [I -] > >[S 2O 82-])则其速率⽅程为-d[S 2O 82-]/dt =k 1[S 2O 82-]k 1=k[I -],上述反应假定为准⼀级反应,则㏑[S 2O 82-] =-k 1t +㏑[S 2O 82-]0以㏑[S 2O 82-] 对时间t 作图,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 1为了保持[I-] 不变,本实验采⽤加⼊S2O32⽅法:2S2O32-+I2=2I-+S4O62- 此反应很快,可认为瞬间完成。
由加⼊的Na2S2O3的体积及其浓度,可以算出每次溶液呈现蓝⾊时所消耗的Na2S2O3的量,从⽽求出此时刻的S2O82-,得到⼀系列K2S2O8的浓度及其对应的反应时间,从⽽求的速率常数k1,改变反应温度,可求得不同反应温度的k1值,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K=Ae-Ea/RT 取对数㏑K=-Ea/RT+㏑A以㏑K对1/T 作图,求出直线斜率,即可求得活化能Ea三装置和流程简图四原始数据及数据处理五实验结果及讨论思考题:1.碘钟反应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1)在反应过程中维持[I-]不变,为此本实验采⽤补偿法,通过加⼊⼀定浓度的Na2S2O3来维持[I-]在反应过程中不变。
碘钟反应实验报告班级:化基二班 姓名:刘威 指导老师:邓立志 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二一、实验目的1、用初速法测定过硫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级反应活化能2、掌握碘钟反应过程及其原理二、实验原理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22284332S O I SO I ----+=+ (1)事先同时加入少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和淀粉指示剂,则(1)式中产生的少量的3I -会优先和223S O -反应而被还原成I -:222334623S O I S O I ----+=+ (2)这样,当溶液中的硫代硫酸钠全部反应掉后,(1)式生成的碘才会和淀粉指示剂反应,使溶液呈蓝色。
由上可知,控制在每个反应中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的这段时间即可用来度量本反应的初速。
当反应温度和离子强度相同时,(1)式的反应速率方程可写为:222828[][][]m n d S O k S O I dt----= (3)根据(1)式中的反应计量关系,可以认为:22833[][][]d S O d I I dt dt t---∆-==∆ (4) 根据(2)式的反应计量关系结合硫代硫酸钠的等量假设,可知2323[]2[]I S O t t--∆∆=∆∆ (5) 根据(3)(4)(5)可知,2223282[][][]m n S O k S O I t---∆=∆ (6) 移项,两边取对数可得2282231lnln ln[]ln[]2[]k m S O n I t S O ---=++∆∆ (7) 因而固定[]I -,以1lnt∆对228[]S O -作图,根据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m ;固定228[]S O -,同理可以求出n 。
然后根据求出的m 和n ,计算出在室温下“碘钟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 。
最后改变温度,测出不同温度下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t ∆,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由Arrhenius 公式,以ln k 对1T 作图,根据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活化能。
化学震荡一、碘钟反应1.过氧化氢型碘钟⑴所需药品29%过氧化氢溶液,丙二酸,硫酸锰,可溶性淀粉,碘酸钾,1mol/L硫酸。
⑵实验步骤①溶液配置甲溶液:量取97mL29%的过氧化氢溶液,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得3.6mol/L过氧化氢溶液。
乙溶液:分别称取3.9g丙二酸和0.76g硫酸锰,分别溶于适量水中。
另称取0.075g可溶性淀粉,溶于50mL左右沸水中。
把三者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稀释到刻度,得到含0.15mol/L丙二酸、0.02mol/L硫酸锰、和0.03%淀粉的混合溶液。
丙溶液:称取10.75g碘酸钾溶于适量热水中,再加入20mL1mol/L硫酸溶液酸化。
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稀释到刻度,得到0.2mol/L碘酸钾和0.08mol/L 硫酸的混合溶液。
②碘钟配置将甲、乙、丙三组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在锥形瓶中,这混合溶液分别含过氧化氢1.2mol/L、丙二酸0.05mol/L、硫酸锰0.0067mol/L、碘酸钾0.067mol/L、淀粉0.01%。
⑶实验现象混合后,反应液由无色变为蓝紫色,几秒后褪为无色,接着又称琥珀色变逐渐加深,蓝紫色又反复出现,几秒后又消失,这样周而复始地呈周期性变化。
这种振荡反应,又叫“碘钟反应”。
振荡周期约为8秒,反复振荡能持续10多分钟。
2.过硫酸盐型碘钟甲溶液:0.1mol/L(NH4)2S2O8(或K2S2O8、Na2S2O8)溶液(过硫酸盐),乙溶液:0.005mol/LNa2S2O3标准溶液(硫代硫酸盐)丙溶液:0.1mol/LKI溶液丁溶液:0.1mol/L(NH4)2SO4(或K2SO4、Na2SO4)溶液(硫酸盐)戊溶液:0.5%淀粉指示剂甲、丁、戊放入A容器乙、丙加入B容器,25度10min后,B迅速加入A内。
10、6、4、5在KI溶液,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KNO3溶液、(NH4)2S2O8溶液混合均匀后,将(NH4)2S2O8溶液倒入上述混合溶液时,为什么必须快速加入?3碘酸盐型碘钟向用硫酸酸化的碘酸盐中加入亚硫酸氢钠(以及少量淀粉溶液)“碘钟”反应Ⅰ、目的要求用初速法测定过硫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碘钟实验实验报告数据实验名称:碘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碘钟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并验证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符合速率方程式。
实验原理:碘钟实验是一种反应速率实验,反应为亚硫酸钠与过氧化氢的反应。
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可以用速率方程式v = k [S2O3^2-]^x [H2O2]^y 来描述。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所需试剂。
准备浓度为0.05mol/L的硫酸钠溶液、浓度为0.1mol/L 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为0.005mol/L的淀粉溶液。
步骤2:取一定体积的硫酸钠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使其反应开始。
同时开始计时。
步骤3:在适当的时间内,取少量试剂混合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中,观察产生的颜色变化。
步骤4:记录混合溶液的颜色变化时间和实验所用的反应物浓度。
实验结果:以下是实验结果的一个示例数据:实验时间(s)[S2O3^2-] (mol/L)[H2O2] (mol/L)颜色变化时间(s)0 0.1 0.05 /10 0.09 0.05 12020 0.08 0.05 9030 0.07 0.05 6040 0.06 0.05 30实验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S2O3^2-]浓度的逐渐降低,颜色变化时间逐渐减少,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这与速率方程式中的[S2O3^2-]的指数x为正相关的关系相吻合。
此外,实验过程中保持[H2O2]浓度不变,观察到反应速率并未受到[H2O2]浓度的影响,说明反应速率与[H2O2]的指数y为零,与速率方程式中的反应物[H2O2]的浓度相关项为一次方程相符。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可知,碘钟实验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S2O3^2-]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并且与反应物[H2O2]的浓度无关。
这符合速率方程式v = k[S2O3^2-]^x [H2O2]^y 的描述。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改进方案:1. 多组数据对比:为了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组实验,取平均值或绘制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碘钟反应实验报告碘钟反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碘钟反应,了解反应过程中物质的不断转化和反应速率的变化。
实验原理:碘钟反应是由亚硫酸铵和过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反应产生的。
反应过程中,碘化物离子氧化成碘分子,而过碘酸钾被还原成碘化钾。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碘的蓝色颜色在反应开始时会快速消失,然后又会重新出现。
这种颜色变化的周期性重复,形成了碘钟反应。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称取10毫升的亚硫酸铵溶液,再称取10毫升的硫酸溶液,将两液分别倒入两个干净的试管中。
另外,取10毫升的过碘酸钾溶液和30毫升的浓硫酸放入两个分液漏斗中备用。
2. 开始反应:将亚硫酸铵和硫酸的试管放置在为高温热的烧杯中。
将两个分液漏斗倒置放置在一个容器中,用滴定管将过碘酸钾溶液滴入一个分液漏斗中,用滴定管将浓硫酸滴入另一个分液漏斗中。
3. 观察颜色变化: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开始时两液混合,溶液呈淡黄色,随着过碘酸钾溶液的滴加,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直到变为暗蓝色。
然后颜色又逐渐变浅,直到最后又恢复为淡黄色。
4. 记录反应时间:记录颜色变化的周期和时间。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颜色变化的周期性重复。
每次反应周期大约为1-2分钟,整个实验持续了约10分钟。
实验分析:碘钟反应中,亚硫酸铵和过碘酸钾分别是还原剂和氧化剂。
亚硫酸铵被硫酸催化分解,产生SO2气体,SO2气体与过碘酸钾反应生成H2SO4,过程中还产生了碘,从而形成了蓝色的碘溶液。
随着反应进行,碘的浓度逐渐降低,使得颜色逐渐变淡,直到碘完全消失。
然后亚硫酸铵和过碘酸钾再次反应生成碘,颜色又恢复为蓝色。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速率和颜色的周期性变化,了解了碘钟反应的特点和原理。
实验中还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等条件,来观察对反应速率和周期的影响,从而深入研究反应动力学的特点。
碘钟反应2012301040010 杨平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钟”反应的原理。
学会运用“碘钟”反应设计动力学实验的方法。
2.测定过硫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二 、实验原理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22284332S O I SO I ----+=+ (1)为了能够测定一定时间(Δt )内S 2O 82- 浓度的变化量,在混合过二硫酸铵、碘化钾溶液的同时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并含有淀粉(指示剂)的Na 2S 2O 3 溶液,在式(1)进行的同时,有下列反应进行:222334623S O I S O I ----+=+ (2)反应(2)进行得非常快,而反应(1)却缓慢得多,故反应(1)生成的I 3 -立即与S 2O 32- 作用生成无色的S 4O 62- 和I − ,因此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内溶液无颜色变化,但当Na 2S 2O 3耗尽,反应(1)生成的微量碘很快与淀粉作用,而使溶液呈现特征性的蓝色。
由于此时(即Δt ) S 2O 32- 全部耗尽,所以S 2O 82- 的浓度变化相当于全部用于消耗Na 2S 2O 3。
由上可知,控制在每个反应中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的这段时间可作为反应初速的计量。
由于这一反应能显示自身反应进程,故称为“碘钟”反应。
1、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确定当反应温度和离子强度相同时,(1)式的反应速率方程可写为:222828[][][]m n d S O k S O I dt----= (3)在测定反应级数的方法中,反应初速法能避免反应产物的干扰求的反应物的真实级数。
如果选择一系列初始条件,测得对应于析出碘量为Δ[I 2]的蓝色出现的时间Δt ,则反应的初始速率为:22833[][][]d S O d I I dt dt t---∆-==∆ (4) 根据(2)式的反应计量关系结合硫代硫酸钠的等量假设,可知2323[]2[]I S O t t--∆∆=∆∆ (5) 根据(3)(4)(5)可知,2223282[][][]m n S O k S O I t---∆=∆ (6) 移项,两边取对数可得2282231ln ln ln[]ln[]2[]k m S O n I t S O ---=++∆∆ (7) 因而固定[]I -,以1lnt∆对ln 228[]S O -作图,根据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m ;固定228[]S O -,同理可以求出n 。
碘钟反应实验报告班级:化基二班 姓名:刘威 指导老师:邓立志 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二一、实验目的1、用初速法测定过硫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级反应活化能2、掌握碘钟反应过程及其原理二、实验原理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22284332S O I SO I ----+=+ (1)事先同时加入少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和淀粉指示剂,则(1)式中产生的少量的3I -会优先和223S O -反应而被还原成I -:222334623S O I S O I ----+=+ (2)这样,当溶液中的硫代硫酸钠全部反应掉后,(1)式生成的碘才会和淀粉指示剂反应,使溶液呈蓝色。
由上可知,控制在每个反应中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的这段时间即可用来度量本反应的初速。
当反应温度和离子强度相同时,(1)式的反应速率方程可写为:222828[][][]m n d S O k S O I dt----= (3)根据(1)式中的反应计量关系,可以认为:22833[][][]d S O d I I dt dt t---∆-==∆ (4) 根据(2)式的反应计量关系结合硫代硫酸钠的等量假设,可知2323[]2[]I S O t t--∆∆=∆∆ (5) 根据(3)(4)(5)可知,2223282[][][]m n S O k S O I t---∆=∆ (6) 移项,两边取对数可得2282231lnln ln[]ln[]2[]k m S O n I t S O ---=++∆∆ (7) 因而固定[]I -,以1lnt∆对228[]S O -作图,根据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m ;固定228[]S O -,同理可以求出n 。
然后根据求出的m 和n ,计算出在室温下“碘钟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 。
最后改变温度,测出不同温度下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t ∆,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由Arrhenius 公式,以ln k 对1T 作图,根据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活化能。
碘钟反应实验报告
班级:高二理十
实验员:江嘉伟曹俊章和毅方蕾潘隽晗谢辰谢延靖朱海蓓朱正真方屹舟方杜娟指导老师:蔡建
实验时间:2017年12月
一、实验目的
掌握碘钟反应反应过程及原理。
二、实验器材
29%过氧化氢溶液、丙二酸、硫酸锰、可溶性淀粉、碘酸钾、1mol/L硫酸。
三、实验步骤
1.配置甲溶液:量取97ml29%过氧化氢溶液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用蒸馏水稀释至刻
度。
2.配置乙溶液:分别称取
3.9g丙二酸、0.76g硫酸锰病5溶于适量水中。
另称0.075g可溶
性淀粉溶于50ml沸水中。
将三者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3.配置丙溶液:称取10.75g碘酸钾溶于适量热水中,再加入20ml1mol/L硫酸溶液酸化,
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4.将甲、乙、丙三组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在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四、实验现象
混合后产生大量微小气泡,且反应液由无色变为琥珀色,几秒后褪为无色,接着又变为琥珀色且逐渐加深,随机变为蓝紫色,几秒后又褪为无色,呈周期性变化。
经测定,振荡周期约为11秒,持续时间约为10分钟。
五、实验原理
首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根氧化过氧化氢得碘离子、水和氧气。
(气体符号省略,下同)IO3-+3H2O2==I -+3H2O+3O2
同时,二价锰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过氧化氢,生成琥珀色的三价锰离子,于是溶液呈琥珀色。
反应刚开始时,浓度较低的碘离子也参与反应并被氧化为碘。
2Mn2++2H2O2+4H++2I-==2Mn3++4H2O+I2
生成的碘会与具有活泼α-H的丙二酸反应,结果是碘取代了丙二酸中的α-H。
I2+HOOCCH2COOH==I-+H++HOOCHICOOH
溶液中存在的三价锰离子此时会将碘代丙二酸氧化成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大量气泡就是二氧化碳和第一步产生的氧气。
随着反应进行,三价锰离子消耗殆尽,溶液渐渐褪成无色。
4Mn3++HOOCCHICOOH+2H2O==2CO2+HCOOH+4Mn2++5H++I-
当碘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和碘酸根发生归中反应得到碘,碘与淀粉形成蓝紫色包合物,此时观察到溶液显蓝紫色。
5I-+IO3-+6H+==3I2+3H2O
此时碘又会继续和丙二酸反应,重复上述步骤,于是有“无色――蓝紫色――琥珀色”的周期
振荡。
六、总结
碘钟实验是化学界最为奇妙的实验之一,是以碘与过氧化氢等反应的可定量性为基础的实验,由于其易操作,时间短,现象明显而广为人知。
但事实上,振荡反应,如与碘同族的溴,也存在着类似实验(溴钟螺纹实验),而碘钟实验中关于动力学的讨论与探究和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也还没有停止,这些都促使我们更努力地去探索未知的化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