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冶金技术

中国冶金技术

中国冶金技术
中国冶金技术

中国冶金技术

中国史学家说,我们落后于欧洲是最近三百年的事。之前包括冶金在内的几乎一切都一直“遥遥领先”,当然只要稍懂些世界历史就知道这是一种阿Q说法。冶金学上也是如此。

从宋朝煤炼铁开始,中国冶铁已经陷入绝境。到了明朝,随着人口的增长开始明显超过社会财富的增长,中国包括冶铁在内的科技开始向下衰落,开始出现逆淘汰的现象。明显的例子是坩埚炼铁法和擦生法的普及。坩埚炼铁成品的质量,前面已经作了说明。到清末,这种垃圾铁在全中国传统炼钢法中占据了30%以上的份额。足见中国冶铁业已经堕落到了什么程度。如果说坩埚炼铁法可能跟古代关系不大的话,那么擦生可是百分之百的古代发明。最早介绍擦生法的同样是宋应星《天工开物》卷十《锤锻》:“凡治地生物,用锄、鎛之属,熟铁煅成,熔化生铁淋口,入水淬健,即成刚劲。每锹、锄重一斤者,淋生铁三钱为率。少则不坚,多则过刚而折。”根据共和国初期检测,北京昌平农具厂名牌产品——“双枣花”牌锄板刃部金相组织如下:外层为白口生铁熔覆层,厚0.14毫米、向内为高碳钢层,厚0.11毫米、再其次是过共析层,厚0.23毫米、再其次是亚共析层,厚0.15毫米,以下均为熟铁。

够了!难道我们就是靠这些碳份不均匀、含硫含磷都超标、缺少锻炼、不经回火、到最后连钢都算不上,不锻不焊的东西去领先世界?也未免欺民太甚了吧?

那么是不是牺牲了质量就可以换来数量呢?否。明初实行冶铁专营,每年炼铁不过九千余吨,尚且用不完,到了1385年已经积压达一万五千吨,因此停炼8年,直到1393年才恢复冶炼。两年之后积压增加到一万九千吨,于是朱元璋诏令停止国营炼铁,开放人民自由冶炼,只是国家征收十五分之一的产品。此后直到朱瞻基统治的第九年,国家铁收入不过27万7千公斤出头,折合全国记账铁产量不过是4160吨。这些数字,明朝历代皇帝的实录都有,(以上见《明太祖实录》卷一七六、二四二;《明宣宗实录》卷一一五)即使按朱瞻基统治头九年数字逐年上涨(虽然从朱棣统治的第十五年开始中国铁产量上升就十分缓慢了,之后16年间不过上涨了300吨),到1500年,中国不过年产铁一万吨左右。即使未列入收入的民间小炼铁产量跟入账铁产量相当(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全中国铁产量也不过二万吨。而同期欧洲统计铁产量是多少呢?德意志地区三万吨、英法各一万吨。中国人口土地相当德意志六倍(德意志人口按《世界人口历史图集》,中国人口按《中国人口史》估计),而铁产量还不如后者,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欧洲这个时代的铸铁基本上只用于铸炮,并不用煤铸铁,绝大多数钢铁都是用块炼铁法炼出。那时的欧洲军队已经普及钢甲、钢臂弩、传统的剑和矛并未衰落。而民用农工具普遍按铁包钢原则锻造。加上回火的普及,性能远超过中国钢铁。可以说此时中国冶金业已经全面落后于欧洲冶金业。至于冶金理论,对比一下G·阿格里柯拉的《金属论》和上述各明末有关技术的著作,就可以明

白中欧之间的巨大差距(阿格里柯拉还只是文艺复兴时代众多冶金技术作者之一)。

其实中国人自己也早已知道自己的冶铁业不行,从唐朝开始,与汉族政权敌对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冶铁业就不再居于劣势,反而居于优势。辽的宾铁刀、西夏的冷锻甲,都是宋朝难以企及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汉族的锻造和焊接工艺长期没有大的进步,而且还愚蠢的用煤炼铁,造成原有的冶铁优势缩小乃至消失。唐以后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斗争长期处于下风,跟冶金的落后有很大关系。从元朝开始,以重物杠杆式投石机的引进为标志,中国开始大量从西方进口先进武器,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今天。元朝大量从伊朗进口武器,以至于到明朝中国军人的盔甲俨然是西亚的翻版;明初居然要仿制越南火枪,之后又引入土耳其火枪、欧洲火绳枪,最后在清朝用仿制的火绳枪取代了中国早期单兵火器;又从葡萄牙引进了子母炮、从英国引进了加农炮(红夷大炮被认为是威力无敌,其实不过是英国巡洋舰上寻常的加农炮而已,不知道中国人遇到真正的欧洲火药兵器体系会如何)。即使是寻常刀矛,都要从日本大量进口。戚继光苦口婆心的说:“(腰刀)铁要多炼,刃用纯钢。”到公元16世纪中叶,还要由一个不是冶金出身的人提醒造刀工匠铁要加热锻打多次,要用含碳量均匀的钢。可见这样的国家冶铁技术落后到了什么程度。到清初,两千多中国军队,多是强悍的满族人,带足大炮和火枪,面对八百二十六名驻守小而简陋的土木要塞的俄军,居然数月不能攻克。俄国还只是欧洲的落后国家。。。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并不是落后,而是走上了一条歧途。中国人总是害怕锻造,而情愿选择非锻造的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合乎逻辑的,中国青铜时代就走的是一条重铸轻锻的路。但青铜时代中国跟其它大文明的联系还没有打通,落后于世界情有可原,但到了铁器时代,中国跟其它大文明的联系已经畅通,竟然还猛走弯路,这就让人难以原谅了。可以用日本作为中国的最好对比。日本长期是个又小又穷的国家,论闭塞也比中国更加闭塞,但日本人硬是无师自通,走上了一条重视锻造的路,得到了现代冶金史学家的赞美,他们确实是有理由藐视中国冶铁业的。

那么中国为什么冶铁业走上了如此歧途呢?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一、是青铜时代缺乏锻造经验的后遗症;

二、缺乏与其它大文明的交流,基本上这要怪中国的地理环境;

三、占长期统治地位的儒家不重视,反而鄙视技术,造成国家对技术开发重视不够;

四、儒家歧视工人和商人,由于儒家占据统治地位,国家采取了种种歧视工人和商人的政策,造成他们缺乏积极性;

五、始终没有建立公民社会,人民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六、由于国内长期和平,以及儒家打压军人,军事需求无法转化为国家政策,制约了武器发展,也就进一步造成冶金学发展受到制约(军事是科技发展的最大动力);

七、一味追求人口增殖,宋以后,尤其是明朝以后,人民越来越贫困,无法购买先进复杂的——也就是昂贵的铁器。坩埚铁和擦生技术的出现跟这条有

直接关系。

欧洲则不然,依靠地中海方便的交通,欧洲人长期跟西亚保持密切的往来。青铜时代积了丰富的锻造经验,进入铁器时代以后,始终坚持走表面渗碳+锻打的道路,虽然因为基督教的影响,在中世纪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但由于统治阶级始终重视军事,军事技术带动民用技术,使锻造技术不至于衰落得太厉害;在阿拉伯的影响下,终于摆脱愚昧的统治。这时长期的锻造经验已经使欧洲拥有大量技术熟练的锻工,而市民社会的兴起,使工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由于一夫一妻制、晚婚晚育和农牧结合的农业结构,人口增殖始终在合理范围内,14世纪以后人民富裕,对先进复杂的技术产品有高的购买力;始终跟西亚保持交流,并且不耻向其它文明学习先进冶金技术,比如炼银的场院法就是从极其落后的墨西哥引进的;合理的人口和农牧结合的农业结构使植被保持完好,可以在17世纪以前始终以木炭炼铁;希腊的科学萌芽,在文艺复兴的土壤上发芽,使技术的发展有科学的强有力支持。

中国古代冶金的重大成就如下:冶炼白铜、冶炼金属锌、铸铁、水力鼓风机、炒铁、苏钢、用焦炭炼铁。其中最重要,对世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我认为应该是铸铁和炒铁。前者使欧洲人可以很快发展出真正强大的大炮;后者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冶炼熟铁的方法。如果中国人不是坚持利用铸铁,恐怕世界也很难那么早的出现大炮。

最后仍是对我国冶金史学家表示不满。因为他们没有提供详细的冶金实物资料,尤其是封建时代后期的。考虑到现在是21世纪,我想这可能是一种揣着明白当糊涂,并且他们对古书的宠爱不符合国际潮流。然而对他们对古书的辛苦搜集工作表示感谢。希望我们国家的冶金史学能够尽早跟国际接轨。

到2020年中国冶金科学和技术发展指南

到2020年中国冶金科学和技术发展指南 冶金石灰部分(草稿) 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魏同吴运广2003.12.26 1 现状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2001年中国钢产量为1.50866亿吨。2002年中国钢产量为1.81552亿吨。预见我国2005年铁产量2.45亿吨/年、2010年3.05亿吨/年水平。中长期内,钢铁工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钢铁技术发展进入了全面繁荣新时期,钢铁生产总体上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2年下半年后,由于钢铁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钢铁工业成为前所未有的投资热点,新增从烧结-炼铁-炼钢-轧钢成套生产能力约0.8~1亿吨,将在2004年陆续投产。其中相当大比例是民营大厂投资。 冶金石灰是钢铁冶炼重要辅料,应该努力与之相适应。 预见2003年我国铁、钢产量突破2亿吨,消耗石灰2000万吨,其中炼钢消耗石灰(含轻烧白云石)约1300万吨,烧结消耗石灰630万吨,其他约70万吨。基本上满足了近年来钢铁工业高速增长对石灰数量要求,但是,炼钢需求的优质活性石灰比例低,烧结用石灰靠大量外购土窑石灰,以及石灰石精料等问题仍急待解决。 1.1冶金石灰的产量 历来,将冶金部所属重点钢铁企业石灰厂列为“全国重点冶金石灰企业”,生产报表可信度高。过去钢铁的发展,主要靠重点钢铁企业的推动。 从中国石灰协会整理的2001年~2003年9月前企业生产报表,“全国重点冶金石灰企业生产量”按窑型汇总情况见下表1。 我们将2000年~2002年全国钢产量、烧结矿、石灰产量和石灰消耗列于表2· 2003年我国钢产量可能突破2.3亿吨,1~9月份重点冶金石灰企业上报石灰产量698万吨。预见全年石灰产量可能超过1000万吨,全年炼钢消耗石灰1330万吨。2003年全国烧结矿按3亿吨推算,需要烧结用石灰630万吨。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名录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名单 首钢矿业公司有限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枣庄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梅山矿业有限公司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石膏矿业有限公司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内蒙古大雁煤业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泰富黄金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金地矿业有限公司上海鑫冶铜业有限公司 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友发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轧一钢铁集团 天津市冶金集团公司大港油田集团有限公司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淄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兖州矿业集团公司福建天宝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汇达煤炭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潞安矿业集团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唐山开滦(集团)有限公司鹤岗矿业集团分公司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公司 抚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冶金集团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辽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能集团公司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铁法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能集团公司 内蒙古庆华集团公司山东宏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山西曙光煤焦集团有限公司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山东金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青海金瑞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中元矿业公司 江苏宏安集团有限公司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玉溪矿业(达亚)公司抚顺罕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红河恒昊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大顶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梅山矿业有限公司 淄博华联矿业集团公司四川南江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宝山矿业有限公司辽宁金昌矿业有限公司 北京威克冶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义龙四川会东满银沟矿业集团公司沙河市太行矿业有限公司额济纳旗康达矿业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云南峨山矿冶(集团)有限公司蒙自矿冶有限公司甘肃洛坝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投资集团汇元锰业有限公司山西太师冶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三山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邹平矿业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按姓氏笔画为序,共157名) 丁志云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包钢矿业公司总经理 于宝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矿长 卫志良沙河市冶金行业协会会长 马自强水钢集团白云石矿业分公司经理 马法成太钢(集团)公司矿业分公司经理、党委书记 马维富马钢集团桃冲矿业有限公司经理 亓俊峰莱芜钢铁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春林通钢板石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经理

中国内地冶金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中国内地冶金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冶金工程是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并制成具有 良好加工和使用性能材料的工程技术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 养从事冶金技术及其理论、冶炼过程及控制、冶炼工艺及装备设计、生 产技术改进、冶炼成品性能改进和检测及冶金企业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 人才。下面的文章将盘点中国内地冶金工程专业10 强高校: 一、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University),简称中南,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2011计 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 化部、湖南省三方重点共建大学。 二、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USTB),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 所 高校之一,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国家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此外, 学校还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 计划)”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 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成员高校[1] ,也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成员。 三、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University)简称东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1960 年 确定的全国64 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 建设的高校,并实现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共建。学校是国务院

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主要可分为青铜时代和从早期铁器时代到完全铁器时代两部分。我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的,在早起的文明国家中我们使用金属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由于中国在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青铜冶炼和生铁冶铸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冶金业很快后来居上,跃升为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青铜时代在夏王朝建立时期开始,夏王朝的青铜器冶炼技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开端,也标志着我国古代人民正是告别石器时代走向新文明,在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达到鼎盛时期。而铁冶炼技术开始于从春秋时期,东周、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得以发展,在唐宋元时期达到最高潮,在明清时期又得以扩展,发展了铸造、锻造、有色金属生产和加工技术。 古时期铜或铁制文物,主要为兵器、生产工具、礼器等,如作为国宝级文物的司母戊铜鼎,中山王铁足铜鼎,还有许多古墓中挖掘出的铁制兵器等等,我们可以看出冶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铜器时代还是铁器时代都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近代冶金发展史 早在19世纪中期,西方冶金技术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以钢铁工业发展突出。1832年尼尔松(Neilson)用热风炼铁,大大强化了炼铁生产。增加了高炉炉高,改进了高炉的炉型,使得高炉构造更适于炼铁生产,工艺远比古时期得以优化,也使得19世纪末铁产量较世纪初翻了十几番。1856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转炉炼钢,标志着近代炼钢技术的开端,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平炉炼钢技术的产生,电炉技术的发明,使得钢铁工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冶金技术的面貌。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它的建设标志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联合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本溪、鞍山、上海、阳泉和石景山等地的钢铁工厂也先后起步,使得我国的冶金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世界冶金发展史 自然铜处在新石器时期,人类最早使用的是各类自然存在的金属单质比如自然铜、陨铁、金和铂,这时期并没有称之为冶炼的技术,主要是直接获取单质金属熔化使用。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过程中,逐渐创造了冶金技术。 作为最早被人们冶炼和使用的金属之一,铜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最早被人们冶炼和使用的金属之一,铜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青铜时期前人类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冶炼高纯的同或含有大量砷锑的铜。青铜时代以青铜的使用量来区分,分为早期青铜时代和青铜全盛时代。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0〕12号)精神和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央企创先组发〔2010〕1号)的总体要求,为推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集团)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取得实效,现结合中冶集团实际,就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是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冶集团科学、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实现“三五”再上新台阶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 中冶集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坚持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统筹推进企业党建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负责人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领广大职工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完成集团“二五”发展任务、科学谋划“三五”发展战略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具体要求 中冶集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组织要同舟共济谋发展,众志成城绘新篇,形成合力推动集团科学发展。要结合中冶集团实际,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中冶争创活动品牌,力争走在中央企业的前列。 1.把握“一个主要目标”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把握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主要目标。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集团发展规划和举

我国冶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我国冶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冶金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2010年主要有色金属铜、铝、铅、锌再生利用量达到650万吨的基础上,2020年再生金属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占总量的40%,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显著增强。 未来3年,中国冶金行业在内需的拉动下将出现最佳发展机遇期;而在未来9年内,中国冶金的实际需求增长将保持年均7.57%的增速。预计中南地区将成为未来中国冶金产品需求最具潜力的区域冶金是最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增长的企业。未来5年冶金消费品种将发生变化,建筑行业和资源能源行业的需求所占比例将有所下降,而机械、轻工和汽车等行业需求所占比例将有所上升。 中国应当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冶金工业科技水平。冶金行业安全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安全问题要采用综合性措施,常抓不懈。完善中国冶金行业的标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解决冶金安全的关键,要构建安全标准体系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铜工业是冶金中重要的生产产品,与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较高。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秘鲁、俄罗斯等国。中国拥有一定的铜矿资源储量,铜矿资源开发比较集中,江西、云南、安徽、内蒙古是矿产铜的主要生产地区。 虽然铜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近60年铜工业才得到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铜工业取得辉煌成就,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铜工业生产体系,步入世界上重要铜生产国行列。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而精炼铜产量只占世界的20%左右。更为关键的是我国铜储量只占世界的5.5%,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铜资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国内铜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拓展步伐,加大境外矿产投资,提高我国铜资源的保障能力。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冶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关乎于国家的每一项重视,将冶金行业以及铜行业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将技术做到最好,才是中国冶金工业未来的长远目标。 我国冶金行业发展方向 当前,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影响下,冶金矿山生存确实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冶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冶金行业发展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全球钢铁有效需求不足,产量增幅大幅回落,低成本铁矿石产能释放仍在加速进行,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市场竞争加剧,价格还在震荡下移。未来3到5年不会出现较平稳的反弹,国内绝大部分矿山的资金将会逐渐流失殆尽。

略谈中国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

略谈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冶金技术会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下面这篇文章会从冶炼的金属的种类,冶炼火源的燃料来源以及冶炼技术等三方面来略谈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冶金技术的发展的历史,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了生产工具的改进,也就意味着古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够比欧洲早一千年出现封建社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很早得到了比较高度的发展,这和当时中国冶金技术的高度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最迟到春秋晚期已发明生铁冶铸技术,这项发明比欧洲要早一千九百多年,欧洲直到封建社会中期(14世纪)才推行这种技术。中国最迟在战国早期已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已能把生铁铸件经过柔化处理变为可锻铸铁(即韧性铸铁),这又早于欧洲两千三四百年,欧洲要迟至封建社会末期(18世纪中叶)才应用这种技术。当时我国由于生铁冶铸技术的发明,铁的生产率大为提高;又由于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创造,使得白口铁铸造的工具变为韧性铸铁,大大提高了工具的机械性能(就是增强了工具的使用寿命)。中国战国、秦、汉时期,生铁冶炼技术有较快的发展,铸造铁器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也达到了先进水平,因而韧性铸铁的工具特别是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这样当然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少到公元前一世纪西汉前后,中国人民就创造了生铁炒炼成熟铁或钢的技术,这项发明又比欧洲要早两千多年,欧洲要到封建社会末期(18世纪中叶)才创造“炒钢”技术。最迟在公元5——6世纪南北朝时代,我国人民又发明了“灌钢”冶炼法,这种以生铁水灌注熟铁的炼钢方法是中国人民独特的创造,这在世界钢铁冶炼技术发展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到唐宋时代,这种炒钢和灌钢技术以及锻造技术又有进一步发展。汉代开始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到了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做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淬火技术在战国中期就得以运用。供风形式也由自然通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再发展到了东汉初期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的水利鼓风装置—水排。宋代又进一步发明了长方形的木风箱,进一步加大了供风力度,提高了冶炼温度,增强了冶炼的质量。 一、冶炼金属种类的发展与变化 金虽然在化学性质上比铜要更为稳定并且也更易被冶炼,但是中国的金矿储量比较少,所以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铜,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并且易开采和冶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黄铜冶炼技术的文明,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环就是冶炼而成,距今6700年。中国的青铜冶炼掌握的也较早,目前我国最早的冶炼青铜器为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也有5000年。比黄铜更为普遍使用的是青铜,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青铜是加入了锡或铅的铜合金,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铸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周礼·考工记》里明确记载了制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剂)。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齐(剂)。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头)之齐(剂)。金锡半,谓之鉴燧(铜镜)之齐(剂)。青铜的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长期保存。此外,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青铜文化之谜样本

第三章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青铜文化之谜 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 冶金技术是令世界瞩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中的一些主要成就, 并对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之谜作简要解读。 第一节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成就概述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主要包括青铜冶炼技术、铸铁冶炼技术、钢铁冶炼技术以及其它合金的冶炼技术。本节简要介绍前三种冶炼技术的主要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 当前现有史料表明, 中国冶铜技术要比西亚和欧洲晚1000多年。可是, 中国早在夏代, 就已经掌握了红铜的冷锻和铸造技术, 夏末商初时期就能进行青铜冶炼和铸造。商代中期以后就进入了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时期, 这对于同一时期的西亚和欧洲的青铜文化来说就显得相形见绌, 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较。在中国河南的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 其中主要是礼器、兵器、日用器皿和部分生产工具( 包括手工工具和农具) , 浑厚、庄重、质朴的司母戊大方鼎, 是当前所发现的世界上现存的远古时期的最大青铜器( 见图3—1) 。它重875公斤, 高133厘米, 长118厘米, 宽75厘米, 其后发现的司母辛大方鼎( 安阳妇好墓出土) 重805公斤, 是仅次于前者的大方鼎。另外还有四羊尊等青铜器精品( 见图3—2) 。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高峰。冶金工人已经掌握了冶炼青铜的关键技术——铜锡等金属的比例配方和冶炼温度的判定方法。成书于春秋末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对冶炼锡青铜提出了六种不同的配比喻式——即”六齐”之术: ”金有六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 谓之钟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戈戟之齐;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 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之金而锡居二, 谓之削杀矢之齐; 金锡半, 谓之鉴燧之齐。” 这六种配比有两种分析结果, 其一为16.7%, 20%, 25%, 33.3%, 40%, 50%或者为14.3%, 20%, 25%, 28.6%, 33.3%。前一种结果与实际情况要相符合一些。因为含锡量为17%左右的青铜呈橘黄色, 很美观, 声音也很好, 这正是铸造钟鼎之类所需要的双重效果。《考工记》中的记述大致上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 器合金的配比规律, 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

中国古代的铜冶金技术

中国古代的铜冶金技术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华觉明研究员 那么今天要讲的呢就是中国古代矿冶技术。中国古代曾经冶炼和使用的金属有八种,就是铜、金、锡、铅、铁、银、汞、锌,也许还有锑。因为中国的湖南兴化是世界上著名的锑的产地,储量很大。那么根据文献记载在明朝就在这开采过,当然开采的是锑。但是当时的人不认识锑,以为是锡,所以就取了个名字叫锡矿山。现在在湖南兴化还有锡矿山,有水口山的矿务局。那么当时应该是已经冶炼过锑,但是有没有用,开采的规模怎么样,都不是太清楚。所以现在我们还是讲,中国古代冶炼和使用的金属有八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凡金,皆金之属也”。这是“金属”这个名词的由来。那么这八种金属当中,铜和铁是最重要的。我写过一本书,名字叫《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副标题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也就是说铜和铁这两种金属在中国文明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那么青铜彝器铸作和两千年的铁水长流,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就是说铜和铁,青的铜和黑的铁各领风骚两千年,创建了世所公认的灿烂的商周青铜文明以及长期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辉煌的钢铁文明。那么在我们所要讨论的就是说在古代中国,铜是怎么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铜和铁怎样造就又造就了怎样的文明?它们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这样的文明现在是不是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回顾这一段历史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我想就是这是我们想要探讨的一些主要问题。下面讲第一个大问题,中国矿冶史的分期。中国矿冶史的分期大概是分成四个时期,它的跨度长达四五千年。那么第一个时期就是金属技术的萌生期。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最早的中国的金属遗物是陕西临潼姜寨这个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管,那是属于仰韶时期的。这个左边的图,就是一个残破的黄铜的片,经过检测,是属于铸造而成型的。这右边的是一个管状的遗物,它是用铜片把它卷起来形成的。那么这个遗址大概是在公元前3000年到3500年左右,也就是距离现在5000年以至5500年左右。那么这一个原始的这个经过检测,这两件东西是含锌的原始黄铜。含锌量还相当大,大概25%左右。那么就是,除了这两件东西以外,还有比它稍微晚一点的,有山西榆次出土的一个坩埚的残片。在坩埚残片上有铜渣,那么也是冶炼生成的应该说是。那么在陕西渭南,也出了一个原始的黄铜。所以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得到一个什么印象呢?就是从仰韶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早期,就是说离开现在大概4500年到5000年甚至于更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原和边缘地区的金属遗物是旋生旋灭,时断时续,看来都是一种偶然得到的东西。这就是说反映了金属技术萌生时期的一种特点。创业维艰,当时的人对这种技术还缺乏规律性的掌握,有时候炼出原始的黄铜来了,有时候又失传了。同时这也是冶金技术必经的这样一个阶段。第二个时期就是铜石并用时代。也就是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日常所说的龙山文化以及齐家文化这一段时期,大概离现在4500年到5000年。这一段时期这个金属,出土的金属遗物就是比较的多了。比如说河南、河北、山东、甘肃、青海、辽宁、内蒙这些地区都有出土。那么出土的是些什么东西呢?比如砖,砖头、凿子、小刀、小斧子,这样一些小型的工具也有耳环,发髻这样一类装饰用品。那所用的金属是既有红铜又有原始的青铜和原始的黄铜,是多种材质并用。而加工工艺也是锻造跟铸造并用的。第三个时期就是青铜时代。我们现在认为是夏代到春秋时期是属于中国的青铜时代。那么古籍上讲,“国之大事,唯祀与戍(戎)”,也就是说当时的上层统治者是把祭祀跟武备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青铜时代是以礼、乐、兵、车这些器物为主的。也就是以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的制作作为重点。当然还有一些生活用具,比如青铜的盘、匜等等。那么实际上青铜工具的作用是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的。但是先前一般的人对它并不是很重视,这我在下面还要讲到。那么第四个时期,就是铁器时代。从战国一直到清代都属于铁器时代。那么李约瑟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讲:在公元15世纪之前,只有中国才拥有如此丰足的钢铁。他的说法是很对的。那么我们看到这个沧州铁狮子是五代铸造的,也就是北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铸造的。这是中国特大型铸铁件的代表作,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能够做铸铁件的一个代表作。这个铁狮子长5.3米,高5.4米,宽3米,重大概是40吨左右,是用四百多块泥范铸成的,这是铁器时代的代表作。那么这个四个时期简单做一个交待。下面我们讲第二个大问题铜冶金。铜冶金首先要讲一个问题就是采铜冶铜。那么谈到采铜冶铜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商周时期铜料的来源。那么大家知道,从夏代到战国,中国的青铜时代历时17个世纪。这用铜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说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曾侯乙编钟,

中国冶金简史

中国冶金概况 埃及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时开始利用自然铜,公元前40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爱琴海地区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印度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8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而中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的。 在早期的文明国度和地区中,中国使用铜、铁等金属的年代相对说来是较晚的。但是,由于中国在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使中国的冶金业很快就后来居上,跃升于世界的前列,并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技术进步带动生产发展,并进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典型范例。 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铸造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铸造既作为成形工艺而存在,又成为冶炼工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到了“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地步。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是冶铸并称,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常用词汇“模范”、“范围”、“陶冶”、“就范”等,都是由冶铸技术衍生而来的。这种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冶金传统,是古代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夏王朝时期 中国冶金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采石和烧陶发展起来的。采石时不断发现各种金属矿石,烧陶窑为金属的冶铸准备了高温炉和在炉内还原条件下冶炼矿石的技术。在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的青铜刀,以及在其他一些新石器晚期遗址中相继发现的早期铜器和铜渣等,标志着中国冶金业的诞生。《左传》等古文献中关于夏代铸九鼎的记载和这时期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物,说明随着夏王朝的建立,青铜冶铸业有了初步发展。 商周青铜冶铸的兴盛 历年出土的商周青铜工具有锄、铲、 、锛、斧、凿、钻、刀、削、锯等,青铜武器有戈、矛、钺、戟、剑、镞等,礼乐器有鼎、簋、盘、盂、钟等。青铜工具以超过木石工具的优良性能提高了整个社会生产力,青铜武器则成为维护奴隶制国家的物质力量。为数众多而花纹精细、造型复杂的青铜礼乐器珍品更显示出青铜业发展的精湛工艺,反映了当时社会文明的水平。 商周青铜冶铸作坊和矿山遗址的发掘,反映了青铜冶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距今约3600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遗址,出土有陶范、化铜炉残壁和铜渣。郑州商代前期都城周围的作坊遗址,仅南关外一处铸铜遗址面积就有1000平方米以上,出土大量陶范、大块炼渣、熔铜炉壁。安阳殷墟在今苗圃北地和孝民屯都发现有较大规模的铸铜作坊遗址,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残留有1.2 米长的大陶范。湖北盘龙城商代遗址出土各种熔炉多座,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石范,说明在商代,不仅黄河两岸而且长江两岸青铜冶铸业也有较大发展。洛阳北郊西周青铜冶铸遗址面积达 9万~12万平方米。在试掘的 200平方米中出土了很多铜生产工具、上万块陶范、大量炉壁残块和大块炼渣。山西侯马发掘出东周时晋国铸铜遗址,河南新郑发现有韩国铸铜遗址多处。这些遗址所反映的铸铜业在规模上、技术上、产品上都有新的发展。 商周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铸造出世界罕见的青铜文物。如商代精美的四羊尊、重875 公斤的司母戊青铜鼎及东周曾侯乙墓出土的音调准确的大型成套编钟等。②掌握了先进的古代铸造技术。铸造工艺有范铸法、分铸法、镶铸法、失蜡法等;制范材料有石范、泥范、陶范、铁范;铸造型范结构有单面范、双面范、复合范、叠铸范等。 ③总结了最早的青铜合金配比和性能、用途关系的规律,即《考工记》所载的“六齐”。④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纯铜-砷铜-青铜”发展历程,至今尚未发现中国有砷铜阶段。 与青铜冶铸一起兴起的是锡、铅的开采与利用。金、银工艺也有相应的发展。东周时青铜表面加工的鎏、贴、错等技术已甚精致,并用金铸造货币。东周时出现鉴别青铜剑质量的相剑术,实际是一种靠肉眼观察鉴定金属质量的金相学。 东周、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冶铁业的发展

古代冶金史

━━━━━━━━━━━━━━━━━━━━━━━━ 铜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 早期对天然金属(铜、金、陨铁)的使用 最早冶金 中国的早期冶金 青铜时代 中国商代以前的青铜器 商周青铜铸造 其他金属的使用 铁器时代 铁的发现和应用 中国冶铁 中国铸铁的发明和发展 中国的生铁炼钢 中国钢铁生产设备、燃料和辅助材料 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罗马帝国时期的欧洲炼铁技术 中国古代冶金的其他成就 铸造技术 金属表面装饰技术 其他金属及其合金 中国古代冶金发展的特点 近代冶金技术的发展 ━━━━━━━━━━━━━━━━━━━━━━━━ 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开始使用金属,经历了铜─青铜(包括铜砷、铜锡、铜铅和铜锌合金,见铜合金─铁(包括块炼铁、生铁、熟铁或钢)几个时代。世界各地进入铜器、铁器时代的时间各不相同,技术发展的道路也各有特色。冶金技术和金属的使用同人类的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新石器时期的制陶技术(用高温和还原气氛烧制黑陶)促进了冶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冶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用青铜、铁等金属及各种合金材料制造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武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中国、印度、北非和西亚地区冶金技术的进步是同那里的古代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6世纪以后,生铁冶炼技术向西欧各地传播,导致了以用煤冶铁为基础的冶金技术的发展,这一发展后来又和物理、化学、力学的成就相结合,增进了对冶金和金属的了解,逐渐形成了冶金学,进一步促进了近代冶金技术的发展。

铜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天然金属。此后逐渐以矿石为原料冶铸铜器。此时以使用石器为主,也使用少量小件铜器,被称为铜器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 早期对天然金属(铜、金、陨铁)的使用在现在伊朗西部艾利库什(Ali Kosh)地区发现公元前七、八千纪用天然铜片卷成的铜珠。在伊朗中部纳马克湖南部泰佩锡亚勒克(Tepe Sialk)发现了公元前五千纪的铜针。在克尔曼(Kerman)之南的叶海亚(Yahya)地区发现了公元前五千纪后期天然铜制成的铜器。 天然金虽然容易发现,但一般块金尺寸较小,数量较少。砂金的利用则有待冶金方法的出现,所以出现较晚。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金制品最早的为公元前五千年。南美最早使用的金属则为天然金。在秘鲁,对金的加工始于公元前1500年,而用铜和铜银合金则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11~14世纪的金人反映了印第安文化。(见彩图) 陨铁不如天然铜、金容易识别.,使用较晚。目前最早的陨铁器是公元前四千纪的铁珠和匕首(含镍~%),出土于尼罗河流域的格泽(Gerzeh)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乌尔(Ur)地方。 中国的最早陨铁文物是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3世纪中叶)的藁城铁刃铜钺。(见彩图) 最早冶金天然金属的资源有限,要获得更多的金属,只能依靠冶炼矿石制取金属。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创造了冶金技术。 矿石炼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最先使用的是氧化铜矿(如孔雀石),将氧化矿石与木炭混合加热还原得到金属铜。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铜器出土于伊朗叶海亚(Yahya)地区(约当公元前3800年前),含有少量砷(~%),其中有的经过铸造、冷加工和退火。与此同时,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使用含镍或含砷铜器。碱性砷酸铜矿与孔雀石相似,用它或硫砷铜矿冶炼砷青铜比较容易,镍则往往与铜共生,容易炼成镍铜。砷铜和镍铜的使用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中东的炼铜技术在公元前三千纪向欧洲和印度传播,保持了含镍和用砷的特点;在较晚的铜器中,如印度河流域哈拉帕(Harappa)文化,在公元前2500~前2000年也有含砷或镍的锡青铜。已知的最早含锡青铜器,产于现伊拉克地方的乌尔第一王朝(公元前2800年),含锡 8~10%。 中国的早期冶金中国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刀(含锡6~10%),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物;约当公元前三千纪初期,与乌尔青铜同时。此外,马厂文化的青铜刀约当公元前三千纪后期相当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发展锡青铜的时代,和东南亚泰国北部嫩诺塔(Nor Nok Tha)出土的锡青铜时代。锡青铜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与两河流域的历史相当,而早于东南亚。而且,中国早期没有出现砷铜和含镍铜合金的阶

全国冶金行业各类事故情况汇总

全国冶金行业各类事故情况汇总 A、甘肃西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喷炉灼烫事故 一、2007年9月9日上午8时35分,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工业园区的甘肃西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脉公司)矿冶分公司铅冶炼厂在粗铅冶炼建设项目试生产调试期间发生一起喷炉灼烫事故,造成8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重伤3人。 二、事故发生经过 事故发生前,该装置尚处于试生产调试阶段。9月9日凌晨在试车中曾从加料口喷出炉渣,将加料皮带烧坏,6时20分开始采用人工加料。8时35分,调试现场指挥打开观察孔向炉内观察,之后指挥控制工下枪,并在观察富氧空气输送喷枪架刻度后,再次指挥控制工下枪,随后又一次观察喷枪刻度,并给出提枪信号,喷枪尚未动作,即从加料口喷出一股白烟,此时,10余吨温度高达1150℃的炉渣将炉顶盖的西面掀开,直接喷向控制室方向,摧毁了控制室及设施,造成现场9人中6人当场死亡,3人从三楼跳窗坠地后重伤,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炉渣喷出控制室后,将距炉体47米的原料厂房玻璃击碎,造成其他人员受伤。本次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 三、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分析?通过专家现场勘察、初步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一)直接原因:生产调试现场指挥人员对熔炼炉产生的“泡沫渣”可能带来的危险认识不足,出现异常情况时违章指挥,未能采取正确处理措施。在事故发生前已发生过两次喷渣,其中一次烧毁了加料皮带,但未按规程要求采取调整渣型等措施,而是采取人工加料的方式继续生产。由于炉内长期处于不正常的过氧化状态,造成渣中四氧化三铁达到正常值的 3.3倍,炉渣粘度增大。而现场指挥却判断错误,违章指挥两次下枪,未断风、断氧,使进入熔体的气体和产生的烟气无法顺利排出,炉内产生大量“泡沫渣”,气体带动熔体迅速上涨,造成熔体急剧膨胀,高温的熔体及气流瞬间将炉顶盖掀开,并从裂口处高速喷射而出,引发了事故。?(二)重要原因

我国古代几种冶炼技术的浅释

我国古代几种冶炼技术的浅释 高中教材对我国冶铁技术的发展作了部分记述:①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②西汉时,有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还发明了淬火技术;③东汉时,低温炼钢技术发明并得到推广。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又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大多数同学们对这几个冶炼方面的专有名词不甚了解,致使理解记忆出现困难。现在我就以上几种技术做点简单的解释,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本专题有所帮助。 1、铸铁柔化技术:早期的铸铁是白口铁,质地脆而硬,容易折断,不耐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铁柔化技术。它分为两种工艺:一种是在氧化气氛下对白口铸铁件进行退火脱碳处理,使之成为白心可锻铸铁;另一种是在中性或弱氧化气氛下,对白口铸铁件进行长时间高温退火处理,使之成为黑心可锻铸铁。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它得到的可锻铸铁,既有较高的硬度,又有较好的韧性,这使生铁广泛用作生产工具成为可能。 2、高炉炼铁技术:也叫竖炉炼铁技术,竖炉炼铁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炼铁方法,从上边装料,下部鼓风,形成炉料下降,和煤气上升的相对运动。燃烧产生的高温煤气穿过料层上升把热量传给炉料。其中所含一氧化碳同时对氧化铁起还原作用。这样燃烧的热能和化学能同时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下层的炉料被逐渐还原以至溶化,上层的炉料便从炉顶徐徐下降,炉料被预热而能达到更高的温度。中国是世界最早使用竖炉炼铁的国家。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竖炉冶铸生铁了,开始一般采用木炭用原料。汉代可能使用煤炭作治铁燃料,然而用煤冶炼缺点很多,容易堵塞炉硝,并把煤中硫、磷等杂质带入铁中。16世纪时我国发明了炼焦技术,焦炭炼铁不仅解决了燃料问题,而且焦炭质地坚硬,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使炉子能够加高、增大,产量大幅度增长。焦炭又是多孔的,有利于炼铁过程中化学反应进行,所以是极为理想的燃料和还原剂,自那时起一直使用至今。 3、炒钢技术:炒钢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好像炒菜一样而得名。炒钢的原料是生铁,操作要点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炒钢的产品多是低碳钢和熟铁,但是如果控制得好,也可以得到中碳钢和高碳钢。炒钢的优点是成分可适当控制,生产率比较高,质量也比较好。在现代,人们常把由矿石直接制钢的工艺叫一步冶炼或直接冶炼,而把先由矿石冶炼成生铁、然后再由生铁炼钢的工艺叫两步冶炼或间接冶炼。炒钢的生产过程也分两步:先炼生铁,后炼钢。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炒钢的出现便是两步炼钢的开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古代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炒钢冶金技术,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发明和广泛应用了。十八世纪中叶,英国发明了炒钢法,在产业革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4、淬火技术:西汉时期,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 5、低温炼钢法:炉温不超过1000℃,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温炼钢法,能炼出品质纯良的好钢。不过高温炼出的钢材较软,易打造成形,而低温炼出的钢材较硬,较难打造较费人工。 6、百炼钢技术:我国在春秋时就有了炼钢生产,而最初的钢都是海绵铁。炼钢时,把海绵铁放入炉内,让它在受热中渗碳。到一定温度后拿出来煅打,这就是最早炼

(冶金行业)全国大中型矿业集团简介

(冶金行业)全国大中型矿 业集团简介

全国大中型矿业集团简介 壹、华北地区: 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X公司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国资委和11个市国资委出资,在原省煤炭运销总X公司的基础上重组改制,组建的以煤炭生产、运销为主业,辅之于煤炭加工转化、煤化工、发电等为壹体的现代大型煤炭产业集团,于2007年7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新组建的山西煤销集团注册资本101.56亿元人民币,总资产406亿元,集团X公司下设11个市分X公司,98个县区X公司,25个控股企业,有员工4万多名。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山西煤销集团已建成遍及全省各地的煤炭生产、储运和行销全国26个主要省市的煤炭销售网络,年产运销煤炭近3亿吨。且和交通、光大、民生等银行,国家五大电力集团,中国神华、中煤集团和铁路、港口等国内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截止目前,集团X公司已累计销售煤炭31亿吨,实现利税270亿元,上缴煤炭专项基金750亿元,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运销专业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列第92位,连续4年位居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3名,山西省100强企业第2名,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优秀诚信企业”,被列入全省“十壹五”期间企业优先发展的“第壹方阵”,省重点扶持的年产5000万吨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之壹。下属煤矿:晋神能源有限X公司、山西三元煤业X公司、下霍煤业X公司 2、山西焦煤

山西焦煤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焦煤企业,是集煤炭开采加工、电力、焦炭化工、商贸服务等产业于壹体的多元化大型集团,同时也是是中国最大的优质炼焦煤生产基地,X公司下辖西山煤电、汾西矿业、霍州煤电、山西焦化、华晋焦煤等九家子X公司,其中有俩家为上市X公司。山西焦煤总部设在山西太原市,X公司地跨省内7个市的26个县(市区)。现有34座煤矿和24座洗煤厂,年产原煤量8821万吨,洗煤厂的年入洗总能力为6825万吨,企业资产总额达825亿元,职工16万人。其中西山煤电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汾西矿业集团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山西工业100强第24位,霍州煤电是全国少有的低硫焦煤基地之壹,山西焦化集团为国务院确定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山西省重点保护的优势企业之壹。山西焦煤集团X公司主要开采西山、霍西、河东、沁水、宁武五大煤田的煤炭资源,煤炭保有储量503亿吨,现有焦煤、肥煤、瘦煤、气肥煤、贫煤等多个煤种,以及被誉为“世界瑰宝”的优质强粘煤。古交电厂-全国最大的燃用洗中煤坑口电厂,规划装机容量装机容量3000MW,到2010年煤炭产能达到1.5亿吨之上,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下属X公司:西山煤电(旗下有10对生产矿井和壹对年产3000万吨的基建矿井)、汾西矿业、霍州煤电、山西焦化、华晋焦煤。 3、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X公司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X公司的前身为阳泉矿务局,成立于1950年1月。经过60年的发展,阳煤集团已经成长为以煤炭和煤炭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铝电、建筑房地产、机械电气、贸易服务多元化强盛发展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积累了数量超过800亿元的X公司资产和丰厚的精神财富,拥有包括国阳新能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2史料解读:古代中国高超的冶金技术

古代中国高超的冶金技术 1.早期的青铜器 〔材料一〕(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铜器)锥1件。器身细长,横剖面方形,一端平刃,一端尖刃。两头均可使用,长8.2厘米。 斧一件,顶端已残,宽刃,近顶端有凸棱一周,残长4厘米。刃宽4.2厘米。 杯两件。圆形,均残,系锤击成。饰物2件。红铜片制。一椭圆形,一端已残,另一端穿一小孔,长2.5厘米。一残存一半,长约2.6厘米。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工作队《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考古学报》1975年第2期 〔材料二〕在(陕西临潼)姜村出土遗物中,最珍贵的是一个铜片,经化验,铜占65%,锌占25%,余为少量的锡、铅、硫、碳等。属于铜锡合金杂质较多的黄铜。 ──《陕西日报》1980年5月28日 【解读】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的青铜器。以上材料显示了这方面的情况。此外,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过质地不纯的黄铜片。冶金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人们在长期制造石器的过程中,通过开采、选择石料学会辨认自然铜或含有一定铜质的矿石;通过烧制陶器,学会了选择燃料、造型材料、掌握造型技术和高温技术,为冶铜术的出现在知识与技术上奠定了一定基础。青铜器性脆而坚硬,用途比较广泛。由于当时冶炼技术不高,早期青铜制品多为刀、锥等小件器物。 2.夏代的青铜器 〔材料一〕禹穴①之时,以铜为兵。 ──〔东汉〕袁康《越绝书》卷十一 〔材料二〕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②,贡金九牧③,铸鼎象物④。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解读】《越绝书》原书二十五卷,现存十五卷。记载春秋吴越二国历史、地理和人物的史书,多采传闻异说,对研究春秋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