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6
一、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主要可分为青铜时代和从早期铁器时代到完全铁器时代两部分。
我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的,在早起的文明国家中我们使用金属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由于中国在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青铜冶炼和生铁冶铸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冶金业很快后来居上,跃升为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青铜时代在夏王朝建立时期开始,夏王朝的青铜器冶炼技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开端,也标志着我国古代人民正是告别石器时代走向新文明,在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达到鼎盛时期。
而铁冶炼技术开始于从春秋时期,东周、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得以发展,在唐宋元时期达到最高潮,在明清时期又得以扩展,发展了铸造、锻造、有色金属生产和加工技术。
古时期铜或铁制文物,主要为兵器、生产工具、礼器等,如作为国宝级文物的司母戊铜鼎,中山王铁足铜鼎,还有许多古墓中挖掘出的铁制兵器等等,我们可以看出冶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铜器时代还是铁器时代都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近代冶金发展史早在19世纪中期,西方冶金技术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以钢铁工业发展突出。
1832年尼尔松(Neilson)用热风炼铁,大大强化了炼铁生产。
增加了高炉炉高,改进了高炉的炉型,使得高炉构造更适于炼铁生产,工艺远比古时期得以优化,也使得19世纪末铁产量较世纪初翻了十几番。
1856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转炉炼钢,标志着近代炼钢技术的开端,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平炉炼钢技术的产生,电炉技术的发明,使得钢铁工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冶金技术的面貌。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它的建设标志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联合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本溪、鞍山、上海、阳泉和石景山等地的钢铁工厂也先后起步,使得我国的冶金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冶铁工艺在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冶铁工艺。
冶铁工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人民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冶铁技术,对中国的冶金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历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铜器,而铁器则在青铜器出现以前的早期就已经被发现。
然而,由于古代人们对于冶铁工艺的掌握不够,当时的铁器往往质地较为松散,易于断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摸索到了一种称为“包钢法”的方法,使铁器更加坚固耐用。
到了战国时期,铁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形成了“韧”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冶铁工艺逐渐迈向成熟阶段。
其次,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冶铁工艺以使用木炭为燃料的冶炼方式为主。
人们将生铁、熟铁与木炭混合,再放入铁炉中进行烧炼,通过高温使金属中的杂质熔化,从而得到纯净的铁。
同时,古代冶铁工艺中的冶炼设备也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例如铁炉的形状和炼铁高炉的运用等。
此外,在冶铁过程中,古代冶铁工匠们还注意到了温度控制和陶土内衬等细节问题,使得铁质更加纯净、坚固。
此外,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军事等领域。
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另外,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的热情,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的冶铁工艺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冶铁工艺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铁器出现,到商周时期的铁铸剑、铁制农具,再到战国时期的铁制兵器和铁质的日常生活用具,中国古代冶铁工艺一直在不断进步和演变。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冶铁工艺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情况。
总之,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历程丰富且多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冶金史概况作者:林一挺1冶金技术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因素,冶金技术起源的研究是古代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冶金技术起源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华夏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历程提供重要论据。
一、已有的研究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研究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推进冶金起源研究的深入开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已有的研究基础冶金技术起源是以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为基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余年来,考古发掘的商代以前的早期铜器500余件和一些冶金遗物,为探讨中国冶金技术的起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经老一辈到新一代考古学家和自然科学史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得冶金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研究蓬勃开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经科学鉴定和分析的铜器及冶金遗物260余件,发表的有关论文数十篇。
在国内、外引起对中国冶金起源问题的学术讨论,为深入开展中国冶金技术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在当前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的课题中,要推进冶金起源的研究,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中原地区早期冶金技术的研究已分析检测的样品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以外的北方和西北地区,中原地区陕西、山西、河南的早期铜器及冶金遗物被检测的样品数目仅有61件,这无疑是探索华夏文明起源的一大缺环。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二里头文化铜器和冶铸遗物的研究对搞清我国夏代冶金技术水平以及与周边地区冶金技术的关系,进而探索夏文化的起源和早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检测的样品数量较少,早期所做的分析有些需要重新考察,炉壁、炉渣和陶范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开展。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人们发掘出各种各样的矿物,进而为了利用这些矿物,发展出了一门技术——冶金技术。
中国的冶金技术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而且这门技术一直发展到今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先秦时期的铜铁冶金技术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已经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
同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也逐渐发展出两个分支:铁技术和铜技术。
这两种技术在先秦时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铜冶炼技术是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早期,由于铜的原矿比较稀缺,所以人们主要从矿床或旧铜器中提取铜。
后来,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铜冶炼技术开始有了明显的进展,人们利用更高的炉温和更大的熔化窑来加强冶炼技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冶炼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口钩法和黄池法。
这两种技术都是在当时以精湛的技术成为代表工艺的。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中国的铜器在雕刻和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简单的箭头和勾玉,到复杂的鼎、觥、爵等,中国的铜器工艺达到了极致。
铁冶炼技术在中国也开始于先秦时期。
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人们就开始了铁冶炼的生产。
在铁冶炼过程中,人们探索出了使用多种金属和矿物质的方法,用来在铁器上制造出各种优秀的艺术痕迹。
而且,先秦时期铁冶炼技术的成熟也奠定了中国冶金技术的基础,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冶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朝时期的青铜器和铁器汉朝时期,冶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青铜器和铁器的冶炼技术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青铜器的制作,除了铜冶炼和铜合金的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熟化技术、壳牌美学、精湛的琢磨衬嵌技术,以及不同于其他器物做法的文学审美特质。
这些技术的应用,让青铜器成为了汉代时期的代表之一,也在原有的民族生活方式中增添了新的特色。
铁器方面,时间在思考如何将铁冶炼技术发挥到更高的层次。
时代在这一需求下,诞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铁器。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中国冶金强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史诗般的历程。
这一过程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和变革,它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骨骼精奇的奋斗。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冶金产业不断壮大,从产品规格到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变革,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之一。
明代以前,中国的冶金技术较为落后,主要以手工坑炉、大炮火炉进行冶炼,产出的铁种类单一,冶炼效率也比较低下。
直到元代以后,中国的冶金技术逐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炼铁、炼钢的过程得到了改进和优化。
在明朝时期,中国铁器规格提高,炼铁技术也有所创新。
在清朝时期,随着采矿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机械化轨道的进步,中国冶金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品种、规格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20世纪初期,中国冶金产业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工业化改革,真正进入到了现代化的阶段。
1920年代至1930年代,煤铁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先后形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国钢铁巨头——沙钢、包钢、鞍钢等也在这一时期创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冶金产业得到全面的改革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大力加强冶金生产的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拓展钢铁生产线,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了当时全球冶金产业的领头羊。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国际钢材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随着国际化经营和产业升级,中国产钢规模进一步扩大,设备先进化程度不断提高,钢铁工艺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高档钢铁的生产品种蓬勃兴起。
到2019年,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的新全球形势下,中国冶金产业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冶金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中国钢铁巨头功不可没。
这些企业不仅集成了中国铁矿石采选、炼钢、轧钢等生产线,还推出了各种创新产品和工艺技术。
例如,包头钢铁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无需浸泡处理的环保电镀钢卷,极大改善了环保问题,提高钢的质量并降低了成本。
同样,鞍钢等品牌也推出了大量创新型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
中国钢铁冶炼简史春秋战国钢铁的冶炼春秋时代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阶段。
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商代用陨铁制作了铁刃铜钺,说明对铁的性质和锻打嵌铸的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当时尚不知人工炼铁。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
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
晋国用铁铸刑鼎,铸鼎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可见晋国民间铁已不少。
在江苏六合县程桥、湖南长沙龙洞坡等地出土了春秋时的铁器。
战国初或稍早已发明铸铁技术,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冶金技术的重大贡献,比外国早一千八百年左右。
河北兴隆县寿王坟出土了大量战国时的铁范,其中有较复杂的复合范和双型腔,还采用了难度较大的金属型芯,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已有较高水平。
战国时发明的用柔化退火制造可锻铸件的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是冶金技术的重要成就,比欧洲早二千年左右。
战国时还掌握了块炼铁固态渗碳制钢的方法和淬火技术。
块炼铁的方法也就是“固体还原法”。
由于块炼铁是铁矿石在较低温度下从固体状态被木炭还原的产物,所以质地疏松,还夹杂有许多来自矿石的氧化物,例如氧化亚铁和硅酸盐。
这种块炼铁在一定温度下若经过反复锻打,便可将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机械性能就改善了。
从江苏六合县程桥东周墓出土的铁条,就是块炼铁的产品。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一些锻造铁器也是以块炼铁为材料。
在反复锻打块炼铁的实践中,人们又总结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
从河北易县武阳台村的燕下都遗址44 号墓中曾出土79 件铁器,经分析鉴定,它们的大部分都是由块炼钢锻成的,这证明至迟在战国后期块炼渗碳钢的技术已在应用,块炼铁质柔不坚,块炼钢虽经渗碳处理,变得较坚硬,但在生产上仍嫌不足。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又摸索出块炼钢的淬火工艺,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块炼钢的机械性能。
中国冶金业历史悠久,冶金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尤其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冶金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古代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既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又是生产力进步的标志。
第三,官营冶金业不断进步。
我国青铜器的生产流行于新石器晚期到秦汉时期,以商周时代的器物最为精美,青铜铸造业在此时进入了繁荣时期。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和饰物;夏代开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朝中期,品种最为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物类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为后人留下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建议教师从制作工艺、艺术性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随后,青铜器胎体变薄,纹饰逐渐简化;而春秋至秦汉,一方面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铸造青铜器,另一方面,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铜器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青铜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制造业,是我们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无论是从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媲美。
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
第四,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
中国开始和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考古发现的人工冶炼的最早铁器属于春秋时期,目前已知有大约二十件左右,有凹型锄刃、梯形锛刃、削、刮刀、剑、鼎等,经金相核验,多数属固态还原的块炼铁(指不含碳的铁)。
战国时期,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军事创造了技术条件。
铁器的出现既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标志,又是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
,认识铁农具的推广与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冶铁时所需要的燃料与动力,是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
中国冶金技术的历史分析自古以来,冶金技术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冶金技术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虽然漫长曲折,但是总的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
1. 先秦时期的冶金技术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主要是铜冶炼和铁冶炼。
铜冶炼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
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则为中国的自然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的中国,一些贵族阶层和富商们拥有着铜器和铁器,这些器具被用来充当一种权力象征。
这种情况引起了部分士人阶层的不满,进而促进了文字的诞生,为中国文明史的发展打下了巨大基础。
2. 隋唐时期的冶金技术隋唐时期,冶金技术得到了大幅发展。
唐朝时期,工匠们开始研究将铁水注入漏斗的方法,推动了钢铁制造的发展。
随着农业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对铁制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此时期,中国的冶金科技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因其高质量的钢铁制品而声名远扬。
不仅赢得了不少小国的尊重和信任,而且不少外国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冶铁技术。
3. 元明清时期的冶金技术元代时期,蒙古人开始兴建大规模的钢铁冶炼工厂,并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使冶铁科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代时期,因为世界上第一批钢铁工厂的建立,导致冶铁水平大幅提高,从而推动了中国的商业繁荣。
清代时期,中国的冶金科技受官府的保护,加上市场的需求,大规模的冶铁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中国的钢铁产量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峰。
4. 当代中国的冶金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冶金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冶金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今的中国,先进的冶金技术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不仅增强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国本身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的冶金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例如新材料、新技术等,都在冶金产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冶金工业是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历程充满艰辛和辉煌。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介绍中国冶金强国的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阶段丰富的资源储备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冶炼铁器的历史,表明中国冶金工艺的悠久历史。
随着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冶金工业开始迈向现代化。
技术引进与合作在建国初期,中国冶金工业欠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为了迅速发展,中国积极引进国外的冶金技术,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交流。
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短期内的技术跃迁,还为中国冶金工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冶金企业的兴起随着国家对冶金工业的重视,一批大型冶金企业相继建立。
例如,首钢集团、宝钢集团等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冶金工业的代表。
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中国冶金强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与突破近年来,中国冶金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中国的冶金装备和工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质增效与环境保护为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冶金工业积极推进提质增效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中国冶金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国际合作与走出去战略中国冶金工业逐渐开展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冶金组织和论坛。
同时,中国冶金企业也积极投资海外资源,推进“走出去”战略。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冶金工业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中国冶金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冶金生产过程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冶金工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中华冶金发展历程
中华冶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和发展冶金技术。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这也是中国冶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古代中国冶金工艺主要包括炼铜、炼铁以及炼金等,这些技术都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冶金技术逐渐发展和创新。
在汉代,中国冶金工艺有了重大突破,包括炼铁技术的改进和钢铁的制造。
钢铁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和军事实力,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在近代,中国冶金发展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
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冶金设备和技术,并在山西、辽宁和河北等地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冶金企业,如柳林铁厂、新民铁厂和天津钢铁公司等。
这些企业的建设推动了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冶金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中国加大了对冶金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中国的冶金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同时,中国冶金产业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挑战,推动了绿色发展和创新技术的应用。
至今,中国的冶金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冶金技术和产品也在国
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未来,中国冶金企业将继续努力,不断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冶金产业的更大发展。
浅谈中国冶金技术的起源本文主要结合一些历史资料和相关专业教材,探讨了我们国家冶金技术的起源问题,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另一项伟大的发明,以提高对冶金专业的学习和从业兴趣。
标签:冶金技术;起源;炼丹术;火法;水法一、冶金技术诞生的标志中国冶金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采石和烧陶发展起来的。
由于人们已经能利用近千度高温的陶窑烧制陶器,同时也对木炭的性能逐渐熟悉,因此具备了熔铸、锻打和冶金的基本条件。
采石时不断发现各种金属矿石!烧陶窑为金属的冶铸准备了高温炉和炉内冶炼矿石的技术。
在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约五千年的青铜刀!以及在其他一些新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的早期铜器和铜渣等都是冶金技术诞生的标志。
二、冶炼技术的起源中国冶炼技术的起源和中国一门古老的技艺炼丹术有很大的渊源,炼丹术是封建时期帝王和贵族所追求的,因此当时很多的炼丹术士也就是道士很受封建统治者的賞识。
而道士的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或发财致富,这迎合了一些帝王、贵族的欲望,从而得到他们的鼓励和资助。
我们现在将古代的炼丹术和现代的冶金技术做一个比较,就可以发现这个一直被人们冠以迷信色彩的封建社会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竟然使我们国家成为了历史上最早掌握冶炼技术的国家。
首先,从原料上讲,炼丹术所用的原料是某些金属和非金属矿物,金属冶炼用的原料也是金属的矿物,不同之处就是现在用来冶炼金属的矿物我们都是通过了一系列的采矿选矿操作,来提高矿石的品味,以获得质量更好的金属,所以从原料上来讲,古代的炼丹术和现代的冶金技术基本上是一致的。
其次,从冶炼工艺上讲,古代的炼丹术在术士们的不断总结发展后,也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术语,据记载,炼丹分「火法」与「水法」两种。
(1)火法包括段、炼、炙、熔、抽、飞、伏;(2)水法包括化、淋、封、煮、熬、养、浇、渍。
炼丹术中的火法和水法技术刚好和我们现在的冶金技术中的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相对应,火法冶金是指在高温下应用冶金炉把有价金属和精矿中的大量脉石分离开的各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