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_省略_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_齐文勇
- 格式:pdf
- 大小:89.20 KB
- 文档页数:2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择期行前臂桡侧手术患者4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20例。
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75 mg+右美托咪定1 μg/kg,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75 mg。
观察入室时(T0)、臂丛麻醉后10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①实验组T1、T2时间点MAP[(76±6)、(76±5)mm Hg]低于T0[(82±8)mm Hg],T1~4时间点HR[(72±6)、(72±6)、(75±8)、(75±7)次/min]低于T0[(81±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可缩短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
标签: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超声臂丛神经阻滞为上肢手术常用麻醉方式,近年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阻滞成功率大大提高[1]。
右美托咪定为一种新型的α2受体激动剂[2],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有研究报道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部麻醉药物可延长神经阻滞效果[3-5]。
本实验拟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選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择期行前臂桡侧手术患者4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
·论 著·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肌间沟臂丛阻滞效果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陈小源,瞿 波,郑耀明,于永群,张颖娟(江门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江门529023)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on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d Bispectral IndexCHEN Xiao-yuan, QU Bo, ZHENG Yao-ming, YU Yonqgun, ZHANG Ying-jua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of Jiangmen People's Hospital, Jiangmen 529023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exmedetomidine(DEX)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on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effect and Bispectral Index(BIS). Methods 145 cases of arm surgery patients undergoing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D group (36 cases) were given 0.5% ropivacaine 20ml+placebo.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a mixture of ropivacaine and dexmetomidine.A group (n=36) were given 0.5% ropivacaine 20ml+1ug/kg dexmedetomidine, B group (n=37) were given 0.375% ropivacaine 20ml+1ug/kg dexmedetomidine,and C group (n=36) were given 0.5% ropivacaine 20ml+0.5ug/kg dexmedetomidine. The effect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d BIS were contrasted in the four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D,it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P<0.05) that the onset time of sensory block in group A,B,C and onset time of the motor block in group A,C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nset time of motor block in the group B (P>0.05) though it was shorter. The onset time of the sensory block and the motor block in the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B and C groups (P<0.05).Sensory and motorial recovery time of group A, B and C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f group D (P<0.05), and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in group A was longest.The BIS of group D was above 90 scores withou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1-T5 period,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at T0 in the all groups (P>0.05).Compare with T0, the BIS of T1, T2, T3, T4 and T5 in the A, B and C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group D(P<0.05).At T3, BIS in the A, B, C groups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1 and T2,but at T5,the increase of BIS in the A, B, C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0.05).The BIS of TI-T5 in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and C,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can shorten the onset time of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and prolongs the duration of the block and the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t get sedative effect, but the sedative effect affected by external factors.Keywords:Dexmedetomidine; Ropivacaine;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Bispectral Index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啶(DEX)复合罗哌卡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
2020年3月临床医学临床上肢手术中常见麻醉方法之一为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其阻滞成功率较高[1],应用相对广泛,但由于该术式存在心脏毒性、阻滞不全等相关手术风险,常会对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产生制约性[2]。
为解决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述问题,目前常通过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进行相应麻醉。
罗哌卡因是一种起效较慢,但具有作用时间长、效能强等特点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3]。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具有无呼吸抑制、镇痛、镇静等优点的高选择性琢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4]。
两者联合可在保证患者麻醉质量的同时缩短患者术后镇痛持续时间。
本研究旨在具体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手术中的效果,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12月7日至2018年4月16日收诊的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患者5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慕建荣,贺涛*(榆林市中医医院,陕西榆林,719000)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7日至2018年4月16日收诊的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患者5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
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仅给予罗哌卡因。
比较两组镇痛持续时长、运动阻滞维持时长、感觉阻滞维持时长、运动阻滞起效时长、感觉阻滞起效时长、手术室进入时(T0)、结束麻醉10min(T1)、实施手术时(T2)、开展手术后30min(T3)、结束手术时(T4)的镇静评分、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后的镇痛持续时长、运动阻滞维持时长、感觉阻滞维持时长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长与感觉阻滞起效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T1~T4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且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在这种麻醉方式中,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麻醉效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种联合应用的相关内容。
1. 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的作用机制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通过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的α2受体,来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从而产生镇痛和镇静的效果。
而罗哌卡因则是一种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元的电信号传导,来产生麻木和疼痛缓解的效果。
2. 肌间沟臂丛麻醉的超声引导技术肌间沟臂丛是上肢神经丛的一个重要位置,超声引导技术通过超声波的成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神经丛和相关组织的位置关系,从而提高了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效果。
右美托咪定能够增加罗哌卡因的局部麻醉效果,延长麻醉的持续时间,并且减少了罗哌卡因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
二、临床应用及效果1. 临床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上肢手术的麻醉中,包括手部和前臂的手术。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
2. 效果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中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联合使用还能够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三、临床注意事项1. 剂量控制:使用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联合麻醉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来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以确保麻醉效果的最大化和安全性。
2. 定位准确:在进行肌间沟臂丛麻醉时,需要确保超声引导的准确性,准确定位神经和相关组织的位置,避免对周围组织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3. 术后观察:在患者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了解他们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讨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方法:对照组80例患者单用罗哌卡因,研究组80例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方式。
结果:研究组患者T2、T3及T4阶段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稳定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持续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方式效果较优。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on brachial plexus block under the guidanceof ultrasound. Methods: 8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pivacaine alone, and 8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treated with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Results: the indexes of heart rat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onset time ofanesthesia and duration of anesthesia in T2, T3 and T4 stag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is better.[Key words] Dexmedetomidine; Ropivacaine; Ultrasound guidanc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臂丛神经阻滞属于进行上肢手术的常见麻醉方式,若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该麻醉方式将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效果,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机率,若单纯性给予患者罗哌卡因不仅镇痛时间较短且麻醉见效时间较慢,若采取复合麻醉方式则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右美托咪定多用于麻醉辅助用药,属于受体激动剂,该药物将有效对患者的神经元放电系统进行阻断,以此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1]。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它在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麻醉方式中,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作为常用的镇痛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重点介绍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和作用。
一、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的药理作用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和神经保护作用。
它通过激活中枢和外周的α2肾上腺素受体,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镇痛和镇静的效果。
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的过程,达到麻醉的效果。
它也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常用于术后镇痛和局部麻醉。
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优势肌间沟臂丛麻醉是一种利用超声引导下定位神经解剖结构,准确注射麻醉药物的技术。
它具有定位准确、神经保护性好、镇痛效果好等优势。
超声引导下可以清晰地显示神经结构和周围组织,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因盲目穿刺而导致的误伤神经的风险,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三、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中常常被应用于上肢和下肢的外周神经阻滞。
在手术中,常见的应用包括手术前的镇静和术中的镇痛。
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可以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提高手术的舒适度和成功率。
罗哌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断神经传导,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增强镇痛效果,减少手术期间的疼痛感,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四、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临床上的意义和作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提高手术的舒适度和成功率。
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在手术中可以确保神经结构的完整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赵剑;孙柜刚;周光赞【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68例ASA I~Ⅱ级择期行单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部及上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组(D 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D组注入内含1μg/kg右美托咪啶的0.5%罗哌卡因25ml,C组仅注入0.5%罗哌卡因25ml。
观察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D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持续时间均长于C组(P<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
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前者起效更迅速,维持更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xmedetomidine added to ropivacaine for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ade. Methods Sixty eight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forearm and hand surger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25ml(125mg) of 0.5%ropivacaine+1μg/kg dexmedetomidine(group D, n=34) or 25ml(125mg) of 0.5%ropiva-caine (group C, n=34) for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The nerves in the interscalene were identified using neural stimulator. The onset times of motor and sensory block, block duration, and adverse events after local anesthesia were documented. Results The onset times of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were shorter in group D than those in group C (P<0.05). Thedurations of sensory and motor blockade were longer in group D than those in group C (P<0.05). The incidence of bradycard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D than that in group C(P<0.05). Conclusion Dexmedetomidine added to ropivacaine for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guided by neural stimulator shortens the onset time and prolongsthe duration of the block;however, it may lead to bradycardia.【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575-577)【关键词】右美托咪啶;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刺激仪【作者】赵剑;孙柜刚;周光赞【作者单位】311261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麻醉科;311261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麻醉科;311261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临床上手部及上肢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可以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
用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接受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苏俊宏,崔晓莉*(南通市如皋博爱医院,江苏 南通 226500)[摘要]目的:探讨用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接受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如皋博爱医院接受上肢手术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试验组(n=52)。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加用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
然后,对比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量表的评分、其因绑扎止血带导致疼痛的时间、其对止血带压迫的耐受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进行压迫止血后的30 min及90 min,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VAS的评分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更低,其Ramsay镇静评分量表的评分均更高,其因绑扎止血带导致疼痛的时间更短,其对止血带压迫的耐受时间更长,P<0.05。
结论:用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接受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缩短其因绑扎止血带导致疼痛的时间,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止血带[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24-0041-03为确保对患者进行上肢手术过程中术野的清晰度,临床上常使用止血带控制患者手术创面的出血量。
术中长时间使用止血带易导致患者绑扎止血带的位置出现疼痛的症状,进而使其出现焦虑、躁动不安等现象,严重者可发生高血压或心动过速[1-2]。
为此,临床上需为接受上肢手术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麻醉用药方案,以减轻其绑扎止血带位置的疼痛症状,保证其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接受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组别例数麻醉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对照组观察组P 2323436.27±125.39678.24±147.21<0.0514.34±4.377.64±3.10<0.05435.01±115.34677.02±142.08<0.05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齐文勇王海侠党友(郑州仁济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6例行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
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
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啶。
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8.70%)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95.65%)均优于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34.78%)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69.5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7)06-0112-02一般情况下,临床较常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为上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这种麻醉方法会让患者存在意识,大部分患者会产生紧张以及恐惧等心理反应[1]。
因此,临床常采用麻醉镇痛药物镇痛镇静,不但能够让患者缓解疼痛,而且能够消除患者在手术中的记忆。
右美托咪啶具有无呼吸抑制、易唤醒等特点。
本次,我院对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6例行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
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
对照组有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3.25±1.68)岁。
观察组有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3.64±1.97)岁。
通过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发现,存在可比性,P>0.05。
1.2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啶。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禁食8h,在进入手术室之后,为患者检测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2]。
患者均行仰卧位,将患肢及同侧颈部完全暴露,肩部垫高,头转向对侧。
在消毒之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扫描肌间沟臂丛神经,在仪器的引导下,对神经局部注射麻醉药,如果发现神经未被浸润,可改变麻醉针头。
观察组注入浓度为0.4%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混合液(0.8μg/kg,30mL)。
对照组仅注入30mL浓度为0.4%的罗哌卡因。
所有患者给予面罩吸氧,手术后行无镇痛干预。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我院本次进行的研究主要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2检验计数资料,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通过表1可知,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x±s)(min)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表2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8.7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34.7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60,P<0.05。
表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n/%)2.3对比两组麻醉满意度:通过表3可知,观察组麻醉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满意度(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P<0.05。
表3对比两组麻醉满意度(n/%)3讨论相对而言,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右美托咪啶属于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产生作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对于人体的中枢神经作用相对显著,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3~4]。
右美托咪啶能够通过降低人体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量,起到抑制神经纤维动作的效果,能够快速起到镇痛的效果,与此同时,能够减少中枢神经元释放伤害性疼痛通路P 物质,从而能够激活α2肾上腺受体[5~6]。
我院通过采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发现,能够让患者在深度麻醉的情况下,不出现呼吸抑制。
相对而言,它能够有效降低因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易被唤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对麻醉的满意度。
由此可知,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8.7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34.7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60,P<0.05;观察组麻醉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P<0.05。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张恩军.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组别例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照组观察组X2P23234(17.39)2(8.70)3(13.04)0(0.00)1(4.35)0(0.00)8(34.78)2(8.70)4.600.03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麻醉满意度对照组观察组X2P23237(30.43)10(43.48)9(39.14)12(52.17)7(30.43)1(4.35)16(69.57)22(95.65)5.450.02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因热耐受力下降,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造成的急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1],属于中医学“伤暑”“暑厥”范畴,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烦躁、皮肤干燥、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恶心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衰、肝肾功能衰竭等,中暑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后果严重。
笔者采用新加香薷饮合安宫牛黄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中暑,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科就诊的急性中暑患者150例,所选病例年龄20~40岁,符合中暑诊断标准,患者或其家属自愿签署中医治疗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75例,其中女性30例,男性45例,平均年龄(32.15±4.86岁),治疗组75例,其中女性35例,男性40例,平均年龄(31.65±5.26)岁。
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监护生命体征、吸氧、采用酒精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温处理,并予药物降温氯丙嗪25~50mg静脉滴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给予监护生命体征、吸氧,安宫牛黄丸3g碾末,用新加香薷饮加减送服:香薷10g、藿香15g、厚朴10g、扁豆花12g、金银花10g、连翘10g,昏迷者鼻饲安宫牛黄丸粉末,若脉虚弱,舌苔薄净,加西洋参12g、麦冬15g、五味子10g养阴益气,无汗、身大热,香薷加至15g,石膏30g。
并立即行刺络放血。
操作:穴位皮肤用碘伏消毒后,每处夹脊穴采用华佗夹脊穴梅花针叩刺4~8次,至扣刺处皮肤潮红出血。
十宣穴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量每穴1滴为宜。
血渍用消毒棉球擦净后,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选穴:先行十宣放血,后取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胆俞刺络放血。
两组治疗7d后观察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暑的疗效标准。
治愈: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无反复,症状、体征消失。
好转:发热减轻或反复,症状、体征减轻。
无效:发热未减轻或有反复,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所统计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计量数据对照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对照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2治疗结果两组治疗7d后,疗效对比显示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 4.2623,P=0.045<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7d后疗效对比(例%)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夏季酷暑难耐,室外工作人员常见中暑,随着现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每食冰水、冰棒或游泳、入空调房以快速缓解暑热,中暑患者越来越多[3],“暑必夹湿”,体表受暑湿侵袭,当以汗出排暑、湿、热为宜,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强调“暑当以汗出勿止”,大部分人为图一时凉爽,进食大量冰水以暂解暑热,殊不知此举使里之气机被寒湿压抑郁闭,里气影响表气,表气不得宣发,腠理闭,暑、湿、热被结于体内不得透,形成外感暑湿内伤生冷之病机,体内寒湿被暑、湿、热闭阻,汗不得出,郁久化生邪热,暑热又助热,同气相求,故常高热无汗,“暑伤阴津”又邪热久羁出现烦渴,湿邪困重故常出现体倦乏力,表气不通导致厥阴之里气闭,热扰厥阴可出现谵妄,意识不清。
治疗需要外清暑解表,里清热化湿,对意识不清、昏迷患者先鼻饲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开心包之闭,新加香薷饮特别适合现代人的中暑[3],方中香薷、藿香解表清暑、芳香透湿,厚朴、扁豆花醒脾去湿,金银花、连翘清营分之热,若脉虚弱,舌苔薄净,为气阴耗伤较甚,加西洋参12g、麦冬15g、五味子10g养阴益气,无汗、身大热,为表闭及里热较甚,香薷加至15g,另加石膏30g观察[J].江西医药,2014,49(5):449-451.[2]杨川,贾绍茂,陈贤华,等.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3):238-240.[3]赵剑,孙柜刚,周光赞.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4(7):575-577.[4]瞿波,于永群,关睿聪,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515-517.[5]孙承毅,王华,卢波,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30-131.[6]杨川,贾绍茂,何丽云,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4):118-120.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7542198692%对照组753115121777.33%新加香薷饮合安宫牛黄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中暑的临床研究程非洲1叶红2(1.武警江西总队九江市支队卫生队综合内科九江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健科九江332000)摘要:目的:观察新加香薷饮合安宫牛黄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中暑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