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杀菌剂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34.86 KB
- 文档页数:4
工业污水及循环水用杀菌剂的种类及特性1、氧化型杀菌剂(1)氯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根,在PH值6-8时杀菌效果最好。
氯的应用范围广泛,通常是在水源处加入即可使整个系统保持一定浓度从而达到控制细菌数的目的。
杀菌原理: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根;优点:应用范围广泛、高效、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缺点:环境污染,对人有害对形成生物膜的细菌杀菌效果不好。
(2)含氯杀菌剂包括漂白剂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他们比氯气使用方便,操作危险性小,但价格偏高。
但会引入大量钙离子易造成系统结垢。
杀菌原理:水解电离出次氯酸根;优点:杀菌效果与氯气相当,比氯气使用方便,操作危险性小;缺点:易导致结垢问题,价格偏高,比氯气用量大。
(3)二氧化氯是高效氧化型杀菌剂,适用于清洗过程,用于除去有机物、生物粘泥及硫化铁沉积。
二氧化氯受PH值限制小,杀菌效果不受有机物和氨的影响。
因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一般使用在线发生,用次氯酸钠、亚氯酸钠和盐酸经两步反应形成二氧化氯。
首先,15%盐酸和10%次氯酸钠生成6%合成氯,之后再与亚氯酸钠反应形成二氧化氯。
杀菌原理:氧化作用;优点:不受PH值限制,不受有机物影响,对生物粘泥有特效,能溶解硫化铁垢。
缺点:须特殊装置,毒性大,价格高。
(4)氯胺是次氯酸和氨的反应产物,氯胺的杀菌性能比氯气低5%。
但氯胺能穿透微生物膜并杀死细菌,它与生物膜组织不反应,可用于消毒处理。
优点:对生物膜菌种有杀菌活性,杀菌活性持续时间长,对设备腐蚀性小,毒性低。
缺点:耗氨,比单独使用氯价格高。
(5)溴与氯类似,在水中形成次溴酸,电离出次溴酸根,在广泛的PH范围杀菌效果都很好。
溴杀菌剂一般为固体化合物,如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在水中释放次溴酸杀菌。
杀菌原理: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溴酸根;优点:广谱、高效、低毒,适用范围广,杀菌活性比氯高。
缺点:价格高。
强力溴,杀菌速度快,药效持久,安全无毒、环保、不腐蚀、不产生耐药性、耐污染耐氨氮能力强、适合高浓缩倍数、高PH水体。
循环水用得非氧化杀菌剂标准循环水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循环系统不断循环利用的水。
由于循环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此需要使用杀菌剂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确保循环水的质量和安全性。
而对于循环水中的杀菌剂,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其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一、杀菌剂的选择在选择循环水中的杀菌剂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高效性:杀菌剂应具备高效的杀菌能力,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杀灭循环水中的各类微生物。
2.安全性:杀菌剂应对人体和环境无毒、无害,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3.稳定性:杀菌剂在循环水中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保持杀菌效果,并且不易被其他化学物质影响或降解。
二、使用标准与规范循环水中杀菌剂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和规范:1.国家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循环水中杀菌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行业标准:不同行业可能有各自的标准和规范,针对循环水杀菌剂的使用也会有相应的行业标准。
3.环境保护标准:循环水中杀菌剂的使用应符合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对环境影响的控制和限制。
三、安全性评估与监测循环水中杀菌剂的使用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毒理学评估:对杀菌剂的毒性进行评估,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等方面的研究。
2.环境风险评估:评估杀菌剂对水体和土壤等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措施。
3.监测与检测:建立循环水中杀菌剂的监测与检测体系,定期对循环水中的杀菌剂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四、使用操作规程在循环水中使用杀菌剂时,应制定相应的使用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量控制:根据循环水的水质状况、水量和需求,确定适当的杀菌剂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或不足使用。
2.使用方法:根据杀菌剂的特性和要求,采取正确的投加方法和时间,确保杀菌剂均匀分布和有效发挥作用。
循环水中水处理杀菌剂的应用循环冷却水中会包含大量细菌和藻类。
温度的升高会提供细菌和藻类生存所需要的环境,因而对冷却水进行杀菌去藻处理是必要的,此时水处理杀菌剂就是很好的选择。
1氧化性水处理杀菌剂1.1氯气在水处理过程中,氯气由于其具有高效、广谱、廉价、物源广、使用较方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是目前用量最大的水处理杀菌剂。
但经氯气处理水中易产生三氯甲烷致癌物质,同时其半衰期长,易对环境产生危害,因此各国相继出台法规,日益严格控制余氯的排放量。
另外,氯气在高pH(>8.5)的条件下杀菌活性差的缺点也表现出来,因此人们开发出氯的替代物,如ClO2、溴类水处理杀菌剂等。
1.2二氧化氯二氧化氯的杀生能力较氯强,约为氯的2.5倍,特别适合合成氨厂替代氯进行杀菌灭藻处理。
国外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将其应用于循环冷却水。
但由于其性能不稳定,不宜运输,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针对这种情况人们采用现场发生ClO2和开发稳定性二氧化氯等措施克服了这一难题。
1.3溴类水处理杀菌剂溴水处理杀菌剂可以弥补氯水处理杀菌剂主要缺点,HOBr比HOCl 杀菌速度快,且适用pH范围广,尤其适用于碱性范围;溴胺和HOCl杀菌作用相当,因而可用于被NH3污染的系统中,且溴胺比氯胺类化合物容易降解,不易引起二次污染;Br2比Cl2不易挥发,杀菌时用量可以减少;Br2比Cl2对铜及铜合金的腐蚀要小。
但Br2比Cl2价格高。
2非氧化性水处理杀菌剂2.1异噻唑啉酮其杀菌性能具有广谱性,同时对粘泥具有剥离作用。
在低浓度下有效,一般有效浓度在0.5mg/L,就能很好地控制细菌的生长。
相溶性好,能与缓蚀剂、阻垢分散剂及大多数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
对环境无害,该药剂在水溶液中降解速度快。
对pH值适用范围广,一般pH值在5.5~9.5均能适用。
同时具有投药间隔时间长,不起泡沫等优点。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也有多家单位研制出类似国外的同类产品,并投入生产。
一、产品简介:
在循环水体中藻类、微生物污染一直是循环水处理存在的一大问题,藻类及生物粘泥的长期存在,会出现悬浮物和沉淀物,从而降低了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增加运行成本。
带来材质的腐蚀及安全隐患。
循环水杀菌剂对循环水中的细菌、真菌及藻类具有较长的抑制藻类滋生的能力。
无毒无害,操作安全性高,不会对循环系统产生腐蚀性;可以不受PH值的影响,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可以使用,使用后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残留。
循环水杀菌剂穿透力强、毒性低,作用快,对由黏泥、油泥、菌藻分泌物及菌藻等组成的粘泥有良好的分解剥离作用
二、技术指标:
三、作用用途:
循环水杀菌剂主要用来杀灭或抑制循环水中的藻类、菌类。
适用于大中型敞开式循环水系统中,广泛用于中央空调、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等循环水,热网水处理、锅炉水处理阻垢缓蚀剂、除氧剂;导热油锅炉、硫化板除油、碳清洗剂等。
四、包装储存:
循环水杀菌剂采用25KG或200KG塑料桶装,或根据客户需求包装。
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避免阳光直射。
常用冷却循环水处理药剂让我们重点了解一下其中几种冷却循环水处理药剂的区别。
一、絮凝剂1、淀粉衍生物絮凝剂近年来淀粉类絮凝剂在印染废水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使菱角粉与丙烯腈接枝共聚,制得的改性淀粉配以助凝剂碱式氯化铝处理印染废水,浊度去除率可以达到70%以上。
在淀粉与丙烯酰胺共聚两步法合成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基础上,进行了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一步法改性阳离子絮凝剂CSGM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用这种絮凝剂处理毛纺厂印染废水取得了较好结果。
利用生产魔芋精粉后的下脚料,以尿素作催化剂,通过磷酸盐酯化制成絮凝剂1号,对含硫化染料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当投药量120mg/L时,COD去除率68.8%,色度去除率达92%。
在等以淀粉为原,合成了阳离子型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并用它对印染等轻工废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物、COD、色度去除率较高且产污泥量少,处理后的废水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2、木质素衍生物自70年代以来,国外已研究了以木质素为原料合成季胺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其处理染料废水获得了良好的絮凝效果。
利用造纸蒸煮废液中木质素合成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木质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脱色率超过90%。
张芝兰等以草浆黑液中提取木质素,作为絮凝剂,并与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木质素处理印染废水的优越性。
雷中方等研究了从厌氧处理前后的碱法草浆黑液中提取木质素作为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雷中方等又研究了木质素絮凝作用机理,证明了木质素絮凝剂是一种对高浊度、酸性废液有特效的水处理剂。
3、其它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宫世国等以天然资源为主要原料,经物理、化学加工后制成两性新型复合混凝脱色剂ASD-Ⅱ对印染厂的还原、硫化、纳夫妥以及阳离子和活性染料的染色废水进行絮凝脱色实验,脱色率平均大于80%,最高达98%以上,COD去除率平均大于60%,最高达80%以上。
新型杀菌剂在循环水中的筛选及杀菌性能的评价摘要:复配了五种类型的复合型杀菌剂,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杀菌率作为判断标准,对某火力发电厂中的冷却循环水中的细菌进行了实验室内杀菌试验,筛选出了两种杀菌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的杀菌剂。
结果表明:将氧化型和非氧化型进行复配的杀菌剂,杀菌率高,杀灭效果持续时间长,比单一的杀菌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杀菌剂;杀菌率;性能评价由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给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这些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大量繁殖给冷却水系统带来许多危害,诱导金属腐蚀,结垢。
使系统传热效率降低,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1-2]。
随着循环水浓缩倍率的进一步提高,循环水系统因细菌问题导致的腐蚀结垢事故加剧,因此,研究确定合理的杀菌灭藻工艺成为火电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4]。
1.实验部分试验确定将复配的五种杀菌灭藻剂和循环水系统中常见的异养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典型循环水水质进行研究。
分别进行了药剂实验室的静态杀菌灭藻效果试验,最终确定适合循环水系统使用的杀菌灭藻处理工艺。
1.1 实验原料和仪器实验原料: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异噻唑啉酮、二氧化氯、次氯酸钠、THPS(四羟烷基硫酸磷)、THPC(四羟烷基氯化磷)、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
试验仪器:SPX-150型生化培养箱(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YT-CJ-N 型超净工作台(北京亚泰科隆实验科技开发中心)、YXQ-LS-100SII型蒸汽压力灭菌锅(北京成萌伟业科技有限公司)、SHKA4450-1CE型恒温摇床(上海泰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杀茵效果评价研究方法及原理杀菌剂性能是一项综合指标,主要包括杀菌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复配性能及其它方面的综合性能。
试验围绕杀菌剂杀菌性能展开研究,以GB50050—19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以水中异养菌数小于5×105个/mL为评价基准和DL/T1116-2009,《循环冷却水用杀菌剂性能评价》中的平皿计数法来测定细菌数量,进而计算杀菌率[5-6]。
工业水处理中常用杀菌剂的论述工业水处理是一项涉及到许多领域的复杂过程,其中杀菌剂是至关重要的成分之一,可以保留和维护水的品质,防止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水中繁殖,从而保证水的安全和卫生。
下面我们将对工业水处理中常用的杀菌剂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余氯杀菌剂:余氯是指在自来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的,超过消毒需要的氯的用量,所产生的自由氯,可用于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微生物。
余氯杀菌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杀菌剂之一,具有处理水源、池塘、蓄水区等水系统、消毒器具、水库和水管等用途。
2.次氯酸钠杀菌剂:次氯酸钠是一种常见的杀菌剂,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用于处理循环水、污水等各种水源。
它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真菌、藻类等微生物,同时也能去除水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
3.臭氧杀菌剂:臭氧不仅可以杀菌,还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处理饮用水、工业水、游泳池水等多种水源。
臭氧杀菌能力强,对各种微生物都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同时产生的臭氧可以快速消失,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杀菌剂。
4.紫外线杀菌剂:紫外线杀菌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杀菌剂,具有能够高效杀灭微生物的特点,且对水质没有任何影响。
它对于杀灭细菌、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都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水处理场合中,比如水处理厂、水池、消毒器具、饮水机等。
5.其它杀菌剂: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杀菌剂也被广泛应用到工业水处理领域中,比如过氧化氢、硫酸亚铁、氢氧化钙、过碘酸钾等。
不同杀菌剂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杀菌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综上所述,杀菌剂在工业水处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水的安全、卫生和质量,减少水源感染疾病的风险,对于生产、生活、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杀菌剂时,必须确保安全、环保、高效,保护水质,切实维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循环水更换杀菌剂后使用效果对比分析化肥循环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总碱度、PH值偏低,异氧菌偏高,浊度不稳定,换热器(碳钢材质)因腐蚀堵塞严重,换热效率低。
为改善循环水水质,与2012.3月在循环水系统中添加氧化型杀菌剂,原非氧化型杀菌剂每月1日以冲击性辅助加入系统,现在循环水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一、两种杀菌剂的特点非氧化型杀菌剂:不以氧化作用杀死微生物,而是以致毒剂作用与微生物的特殊部位。
这类杀菌剂的特点是药效长,对沉积物或粘泥有渗透、剥离的作用,硫化氢、氨等还原物质的影响较小,受水的PH值影响较小等。
缺点是:价格高、毒性大,微生物易产生抗药性,有的与某些阻垢剂、缓蚀剂不相容。
氧化型杀菌剂:具有强烈氧化性的杀生药剂,通常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杀菌灭藻速度快、广谱性和处理费用较低等优点。
缺点是受水中有机物和具有还原性物质影响较大,药效时间短,受水中PH值影响较大,分散渗透性差,低剂量时剥离粘泥效果差等。
二、指标对比分析当循环水的PH值升高可以促进换热设备表面生成溶解度非常小的氢氧化亚铁保护膜,加入少量缓蚀剂可使金属表面处于钝化状态,PH越高越不适宜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如果PH可以达到10以上,水的硬度大为降低,减少结垢,当PH值升高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粘泥剥离剂的用量减少,大大减轻污水处理的负担。
自采用氧化性杀菌剂后,循环水PH、总碱度(以碳酸钙计)值较之前有所提高、异氧菌数量大大降低,可以更好的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表一 2012年循环水水质分析从表一可以看出自三月份逐渐加入氧化型杀菌剂次氯酸钠后,PH值由原7.71上升至8.5,总碱度随之增长,由原不足100mg/l上升至282.2mg/l,溶液对换热设备的腐蚀率降低,异氧菌数量由8.3*105个/ml,下降至最低6.9*104,表中没有提到的五月最高异氧菌含量为8.1*105个/ml,因冬季和夏季异氧菌含量指标不同(夏季为冬季的五倍),五月气温高,异氧菌繁殖快,数量增加,与一、二月对比,数量虽然相同,但是实质上杀菌效果要比原单纯使用非氧化型杀菌剂要好。
火力发电循环水杀菌剂标准火力发电厂是能源转化和利用的重要设施,其循环水系统对于维持设备正常运行和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循环水系统中常常出现细菌和真菌滋生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维护。
因此,使用杀菌剂成为循环水系统中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围绕火力发电循环水杀菌剂标准展开,分别从杀菌效率、浓度控制、安全性、稳定性和生态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杀菌效率杀菌效率是衡量火力发电循环水杀菌剂效果的重要指标。
高效的杀菌剂能够在短时间内杀灭循环水中的细菌和真菌,减少生物污垢的形成,提高设备的热效率。
为了确保杀菌效果,应选择具有快速杀菌效果的广谱杀菌剂。
同时,考虑到循环水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杀菌剂应具有较低的腐蚀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二、浓度控制杀菌剂的浓度控制对于其发挥效用和节约成本都至关重要。
过高的浓度会导致浪费和增加运行成本,而浓度不足则可能导致杀菌效果不佳。
因此,应制定合理的浓度控制标准,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杀菌剂的投加量。
同时,为了实现精准控制,可以采用在线监测仪器对循环水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杀菌剂的投加量。
三、安全性火力发电循环水杀菌剂的安全性对于保障操作人员健康和维护设备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杀菌剂应无毒或低毒,避免操作人员接触后产生不良反应。
其次,杀菌剂的化学性质应稳定,不易分解成有害物质,同时应避免与系统中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导致水质恶化。
最后,为了确保安全性,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稳定性火力发电循环水杀菌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其使用效果和设备维护。
稳定的杀菌剂能够在循环水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性,减少因分解而造成的失效问题。
此外,杀菌剂的稳定性还可以降低因腐蚀和结垢等副反应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为了确保稳定性,应选择经过严格质量检验的合格产品,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和维护。
五、生态影响火力发电循环水杀菌剂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强氯精和优氯净与稳定性二氧化氯在循环水中应用比较在循环水杀菌灭藻处理中,氧化性杀生剂除了氯气较广泛地应用之外,强氯精、优氯净、稳定性二氧化氯等也大量应用。
但它们在不同企业中的使用效果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水场不同时期效果也有差异。
笔者根据这几年该公司循环水场应用这几种药剂情况,对其总结、比较,为今后应用提供一些经验。
1 强氯精与优氯净的应用情况1.1 两种药剂应用的优点 两种药剂应用的优点相对于氯气、ClO2来说,在水中有效氯可达5~10mg/L以上,一般投加量在10~30mg/L,有效氯比较高。
除了能杀灭微生物以外,对粘泥、藻类有一定的剥离作用。
当两种药剂投加量达50mg/L以上时,剥泥去藻效果明显。
同时由于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氯可以达到较高水平,水中少量的还原性物质对杀菌效果影响不大。
在水体受到一定污染时能保持较好地杀菌性能。
1.2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投加强氯精和优氯净作杀菌灭藻剂时,对系统pH影响大。
强氯精1mol能水解出1mol异氰尿酸,3mol次氯酸,1%水溶液pH在2.8~3.2之间,说明有较强的酸性。
优氯净1%水溶液pH在5.5~6.5〔1〕,也有一定的酸性。
1997年我公司全年应用优氯净、强氯精,水中pH仅为7.56,碱度为110.36mg/L,仅为新鲜水的1.58倍,而同期浓缩倍数为3.36。
1996年4月份用强氯精时pH为7.98,而3月份未用时pH为8.17。
1997年7月~1998年2月水的腐蚀倾向见表1。
(2)增加腐蚀性氯离子,投加到水中有效氯的浓度14mg/L(平时使用的浓度),可增加7mg/L氯离子,而经过浓缩后,水中氯离子一般提高20~25mg/L,而对不锈钢冷却器缓蚀不利,对碳钢冷却器也增加腐蚀倾向。
根据阴离子腐蚀判断公式RL=(〔Cl-〕+〔SO42-〕)/〔碱〕〔2〕,当碱度为250mg/L左右时,可以使RL上升0.1。
(3)对以防腐蚀为主的水来说,强氯精、优氯净腐蚀速度超过其他杀生剂,除了由于pH碱度以及阴离子增加可增加腐蚀外,由于它们是靠游离出的HClO、ClO-来杀菌,其本身也是强氧化剂,浓度甚至超过水中溶解氧。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有机附着物的形成要紧由微生物的滋长所致,因为微生物在成长和繁衍进程中放出的粘液会成为媒介物,将水中的粘泥和植物残骸等一路粘附在冷却水通道中。
避免凝汽器铜管内产生有机附着物的要紧方式是杀死冷却水中的微生物,使其丧失附着在管壁上的能力。
杀死微生物的方式主若是投加杀菌剂。
由于生长在循环冷却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冷却水的杀菌问题比较复杂。
依照循环水水质特点及杀菌剂的价钱等方面综合考虑,目前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经常使用的杀菌处置方式是加液氯或次氯酸钠,有些电厂还中断地配合利用有机胺类杀菌剂,以避免微生物对经常使用杀菌剂产生抗击力,增强系统的杀菌成效。
本文对杀菌剂的种类和经常使用的杀菌处置系统进行简介。
1 杀菌剂的种类a.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破坏细菌、真菌及藻类的酶系,是冷却水系统经常使用的广谱性杀菌剂。
具有价钱低廉、杀菌力强、工艺简单、利用方便等优势。
其缺点是有侵蚀性,杀菌作用缺乏持久性,与非氧化型杀菌剂配合利用成效会更好。
另外,当冷却水中的余氯量为~1mg/L时,氯不能穿透粘泥层,因此,余氯量操纵超级严格。
b.次氯酸钠其杀菌机理和氯是相同的。
c.二氧化氯与水中有机物接触,能分解残留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起到避免或除去粘泥的作用。
它具有剂量小、作用快、杀菌力强等特点。
缺点是沸点较低(11℃),气体或液体均不能运输,必需配专门的发生器在现场制作和利用。
2 经常使用的杀菌处置系统加液氯系统2.1.1 系统简介本系统由液氯钢瓶、气液汇流排组件、液压秤、自动压力切换器、液氯蒸发器、真空加氯机、加氯扩散器等组成。
液氯钢瓶中的液氯通过汇流排的液氯管进入液氯蒸发器,蒸发的氯气通过氯气过滤器直接进入真空加氯机,氯气通过加氯机中的射水器加入循环冷却水系统中。
2.1.2 系统特点氯的用品是装在钢瓶中的液态氯,为维持液态,钢瓶中需维持较高的压力,利历时将液态氯蒸发为气态。
氯气是有毒的,常温下是气体,在利用进程中应幸免泄漏到大气中。
发电厂循环水杀菌灭藻常用灭藻剂及其性能特点浅析一、概述在发电厂循环水系统,控制水体中菌藻的生长,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循环水中,菌藻的过度繁殖会降低传热效率,使设备加快腐蚀。
因此必须通过人为的手段控制各种水体中的菌藻含量,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水处理用杀菌剂。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和研究中人们发现含氯消毒剂(有机氯)可杀灭所有类型的微生物,而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传统的含氯消毒剂(有机氯)易受有机物及酸碱度的影响,能漂白腐蚀物品,有的种类不够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而且新近报道有机氯毒性危害程度比无机氯、溴、臭氧要大,且有致癌作用,故此开发利用新的杀菌效率更高、毒性和环境残留更小的含氯消毒剂成为新的热点。
近几年来卤化海因在工业、水产、农业等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得各种复方的溴氯制剂大有取代传统氯制剂的趋势。
二、氯制消毒剂氯制消毒剂是指消毒剂中起消毒作用的是含氯的离子、自由基、分子等。
氯化剂型消毒剂是其中的一种,其特征是溶于水时能产生次氯酸(根),并且在消毒过程中与有机分子发生氯化作用(氯代、加成等)。
含氯消毒剂中还有二氧化氯和氯氨。
氯化剂型消毒剂广泛用于饮水、工业水处理、水产养殖、食品加工、加工设备消毒、医院、卫生、防疫等领域。
氯化剂型消毒剂可分为:无机氯制剂:液氯、漂白粉、漂粉精、次氯酸钠(钙)有机氯制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胺有效氯的计算方法有效氯是指某化合物中所含可被释放的氯量,其中氯气的有效氯含量被定义为100%。
有效氯的含量可通过下式来计算:有效氯=有效成分中的氯量/有效成分分子量×抗菌剂的纯度部分无机氯抗菌剂的有效氯含量,%(重量)有效氯仅表示该化合物所具有的氯杀菌的潜力,并不能直接反映该化合物的杀菌能力。
一般情况下,化合物有效氯含量越高,其杀菌能力也越强。
三、表面活性剂与消毒剂的复配技术在消毒剂中复配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消毒剂的增效作用。
作用原理:①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消毒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使消毒液更加容易扩散,提高杀菌效果。
电厂补给水和循环水杀菌除藻中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的比较河北乾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一、简述在火力发电厂补给水、循环水等水处理过程中,杀菌除藻是主要措施之一。
在90年代以前液氯作为主要的杀菌除藻剂广泛应用于电厂水处理,主要加氯设备为加氯机。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次氯酸钠发生器开始进入电厂水处理领域,并广泛推广应用。
本世纪初二氧化氯作为新一代杀菌剂开始应用于电厂水处理。
二氧化氯作为新一代杀菌剂与次氯酸钠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为了使二氧化氯这一新技术在电厂尽快推广,下面就以DH系列二氧化氯发生装置和次氯酸钠发生器在技术性能上、运行方式上和经济性诸方面进行比较。
二、药剂杀菌除藻效果比较1、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系统杀菌除藻要求:杀菌效果强于传统的杀菌除藻剂;杀菌除藻效果不受PH值的影响;具有较长的维持杀菌消毒能力的时间;无毒无害,操作安全性高;2、杀菌机理与性能比较次氯酸钠溶液为淡黄色或无色液体,分子式为NaClO,有效氯含量为0.953。
其杀菌原理是在酸性或微酸性环境下,次氯酸钠在水中以次氯酸分子的形态存在,次氯酸分子极易穿透微生物细胞,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次氯酸钠的杀菌过程以氯代反应为主。
二氧化氯溶液为黄色或淡黄色液体,分子式为ClO2,有效氯含量为2.63。
二氧化氯以分子态在水中存在,其分子以对微生物细胞的高穿透力和强氧化性迅速杀灭微生物。
二氧化氯作为第四代高效、广谱杀菌剂,杀菌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杀菌速率快,杀菌效果是次氯酸钠的4~5倍。
3、环境对杀菌效果影响次氯酸钠杀菌效果受PH值的影响很大,在碱性环境下NaClO以次氯酸根的形态存在,杀菌效果大幅度下降。
而电厂水处理水质一般均呈碱性,次氯酸钠杀菌效果较差已成为共识。
以分子态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氯,其杀菌效果基本不受水质PH值的影响。
在水质较差微生物含量较高或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由于次氯酸钠杀菌速率较慢,杀菌效果也很差。
而二氧化氯由于氧化性强杀菌速度快,在水质差的情况下更凸现其杀菌的高效性能。
循环水处理剂是保证循环水正常使用的前提,如不处理循环水,其使用寿命有限。
一般的循环水处理药剂如下1、缓蚀剂我国缓蚀剂有很多种,如磷酸盐、铬酸盐和硝酸盐。
其中,铬酸盐因其毒性大而被淘汰,而磷酸盐占有重要地位。
磷酸盐解决了冷却水系统中碳酸钙污染的问题,但是有机聚膦酸不能有效抑制磷酸钙垢、锌垢等在磷和锌水处理配方中产生的垢。
同时,随着世界对污水磷排放的规定,它也限制了其使用。
2、絮凝剂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关键的功效。
可用于降低水浊度、颜色等感官指标,去除各种高分子有机物、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低分子无机盐类絮凝剂主要是铝和铁盐。
与传统的铁盐相比,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絮凝性好、絮凝形成快、密度大、沉降速度快等优点。
3、杀生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80种循环冷却水消毒剂,分为氧化型和非氧化型两大类。
氧化杀菌剂主要有氯、溴、臭氧等。
长期以来,氯作为杀菌剂占主导地位,但由于氯在水体中使用ph条件的限制和国家对剩余氯排放的控制,氯的使用受到限制。
4、阻垢分散剂第一种阻垢剂是聚丙烯酸钠,对碳酸钙有很好的阻垢作用,但对磷酸钙沉积的阻垢作用很小。
这种聚羧酸阻垢剂不仅凝结和分散,而且在生长过程中引起晶格畸变,阻碍了金属传热表面结垢层的固相沉积。
结果表明,丙烯酸共聚物对二者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逐渐取代聚丙烯酸(钠)。
5、其他辅助剂为了充分发挥水处理剂的作用,采用了清洗剂、消泡剂、还原剂、含油浮选剂、预膜剂等一系列药剂。
这种改性剂大多数是繁杂的物质,与水处理药剂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循环水处理剂的运用,提升了循环水体的资源再生率,给生产制造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便捷。
节约用水,降低生产成本。
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对循环水进行杀菌
处理方案对比
一.对比依据
1.火力发电厂循环水量36000t/h
2.循环时间(周期)6h
3.系统浓缩倍率 3.5
4.补充水量590t/h
5.源水COD 3.5mg/l
二.设备型号选择
依据所提供的参数,对设备的型号选择如下
1.二氧化氯发生器的产气量要求为4800g/h,因而选择QL—7000二氧化氯发生器。
2.要求次氯酸钠发生器有效氯产量为13000g/h,因此选择有效氯产量为1000g/h的次氯酸钠发生器13台。
三.设备对比表
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的主要设备
四.消毒剂价格估算(以产生1kg有效氯为基准)
五.使用中的优缺点
1.次氯酸钠发生器目前一般单台有效氯产量为1000克/小时,势必选择多台设备,增加管理难度,而二氧化氯发生器仅用一台即可满足要求。
2.次氯酸钠在消毒、杀菌时易产生卤代烃类有害物质,而采用二氧化氯相对要安全得多。
3.QL—7000二氧化氯发生器采用双控双温系统及双参数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原料有效氯转化率85%以上,二氧化氯转化率达75%以上,原料利用率高。
4.循环水中,二氧化氯仅需保持ClO2:0.2mg/l即可达到次氯酸钠活性氯保持Cl:1.1mg/l消毒、杀菌效果。
循环冷却水用杀菌剂综述由于循环冷却水系统具有的特殊生态环境导致微生物在其中很容易繁殖。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给冷却水系统带来许多危害,使系统传热效率降低,诱导金属腐蚀,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管道堵塞。
在实际运行系统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投加杀菌剂控制系统中的微生物。
1杀菌剂的现状1.1氧化性杀菌剂1.1.1氯气。
在水处理中,氯由于其具有高效、快速广谱、经济、物源广、使用较方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是目前用量最大的杀菌剂。
但经氯气处理,水中易产生三氯甲烷,它是一种致癌物质,同时其半衰期时间长,易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各国相继出台法规,日益严格控制余氯的排放量[1]。
另外,随着水处理配方逐渐向碱性水处理方案的过渡,氯气在高pH(>8.5)的条件下杀生活性差的缺点也显现出来屈此人们开发出一些氯的替代物,如ClO2、溴类杀生剂、臭氧等。
1.1.2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的杀生能力较氯强,约为氯的2.5倍左右,特别适合应用于合成氨厂替代氯进行杀菌灭藻处理。
国外于70年代中期开始将其应用于循环冷却水。
但由于二氧化氯产品不稳定,运输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针对这种情况人们采取现场发生ClO2、开发稳定性二氧化氯等措施,克服了这一难题。
目前国内采用的现场ClO2发生装置主要有电解ClO2发生装置和化学法ClO2发生装置两类[2]。
70年代美国百合兴国际化学有限公司开发出稳定性二氧化氯(BC—9 8)。
我国也于80年代后期开发出了这一产品。
1.1.3臭氧。
80年代末,臭氧作为一种杀菌剂应用于冷却水系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于臭氧所具有的一些优越性是传统的化学药剂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国外已将臭氧广泛地应用于冷却水处理中。
使用结果表明,采用臭氧处理的系统可在高浓缩倍数下,甚至在零排污下运行。
处理成本低于传统的化学处理法。
在这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1.1.4过氧化物。
近些年来过氧化氢作为工业水处理的杀菌剂引起人们注意。
循环水杀菌剂比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水处理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是腐蚀、结垢、微生物三大问题。
这三大问题相互关联,它们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冷却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中微生物的影响面更大。
在碱性水处理技术(系统自然浓缩,不调pH,一般pH值在7.5~9.0之间)中,尤其是含氨冷却水中,氯类杀生剂的杀菌速度和效果大大降低,需要维持系统有效的余氯浓度所需要投加的氯类杀生剂剂量相应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次氯酸在pH为6~8.5时,就发生电离,pH值在8.5以上时,氯基本以氯酸根的形式存在,由于氯酸根带有负电荷,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相斥,故不易接近细胞,次氯酸根的杀生作用只有次氯酸的1%~2%,从而使之杀菌能力大幅减弱或丧失。
当水中含有氨时,由于氯类杀菌剂的强腐蚀性和易被氨、氮消耗以及残留余氯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等不利因素,使氯类杀生剂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水处理技术的需求。
目前被广泛用于循环水处理的氧化型杀菌剂氯气等氯类杀菌剂产品,由于不适用于碱性配方及众所周知的危险性,对环境的污染、对金属设备的腐蚀等缺点,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杀菌剂来代替。
优氯净、强氯精等氧化型杀菌剂虽然使用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但由于气味刺鼻难闻,投加时易产生粉尘,给使用带来不便。
次氯酸钠杀菌活性低,用量大,碱度大。
随着水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环保标准日益严格,人们致力于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
溴类杀生剂的杀菌机理与氯类杀生剂相似,但杀生效果快速,应用条件及环保因素等方面均优于氯类杀生剂,是氯类杀生剂的良好替代品,因此溴类杀生剂的开发研究势头迅猛。
国外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开发溴类杀生剂,目前已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广泛应用于工业冷却水系统及游泳池、戏水乐园等场所的杀菌处理。
其主要产品有氯化溴、溴氯化合物、二溴氮氚丙酰胺、溴氯海因类产品。
国际知名的化学品公司美国的NALCO、DOW、日本的栗田等均有自己的产品,目前溴类杀生剂市场成长已超过氯类杀生剂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平稳增长。
我国目前在溴类杀生剂开发应用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先后有相关科研院所及生产厂家开发并应用了部分溴类杀生剂品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抚顺精诚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具活力专业水处理公司,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的技术,开发生产并应用了BROM 408/410溴基液体杀菌剂,该杀菌剂是结合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杀菌剂,它克服了现有杀菌剂的不足,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快速、使用方便等特点,并在稳定性和实现无味,有效降低循环水中的浊度,可以实现液体连续计量投加方面取得突破,加上良好的性能价格优势,将成为日后溴类杀生剂的代表产品,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氧化性杀菌剂应用较早,在冷却水中已用了半个多世纪了,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了。
这类杀菌剂通常是一些强氧化剂,如卤素中的氯、溴和碘,还有氯的化合物、臭氧等。
大体可分为五大类:氯基杀菌剂、溴基杀菌剂、二氧化氯、过氧化物和臭氧。
(1)氯基杀菌剂。
这类杀菌剂的主要品种有氯气、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胺丁、二氯及三氯异氰尿酸、二氯二甲基海因(DCDMH)等。
广东兴宁电厂使用的是固态的氯锭或NaCLO溶液,它们对水中的微生物有优良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但是它们的杀菌作用受水中的PH值影响很大,PH值越高,杀菌作用就越差,同时ClO-会与B30铜管中的镍反应,使B30铜管产生腐蚀,故高浓缩倍率循环水高PH值情况下,一般不使用Cl2及次氯酸盐。
因此,在杀菌剂市场对氯气的限制使溴、臭氧和二氧化氯等受到广泛关注。
(2)溴基杀菌剂。
这类杀菌剂的主要品种有溴化钠/氯气、次氯酸钠、臭氧、溴/氯溴、稳定性溴溶液、卤化海因 (BCDMH—溴氯二甲基海因、BCMEH—溴氯甲乙基海因、 DBDMH—二溴二甲基海因),溴化钠/氯化异氰尿酸等。
有机溴杀菌剂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杀菌剂,它在国外最初是作为一种粘泥抑制剂,主要用于控制冷却塔上的塔泥增长,后来发现它具有优异的杀菌灭藻性能,又将它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杀
菌剂。
但有机溴能降低循环水中的总磷值,造成总磷异常,在含有有机磷盐的循环水中则不宜使用此类
杀菌剂,另外溴化物较昂贵,到目前为止,这一致命的经济因素使得用溴的系统还是少于用氯的系统。
(3)二氧化氯。
ClO2在近几年电厂的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多,它与水中有机物接触,能分解残留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起到防止和除去粘泥的作用,不但适合PH范围广,抑制微生的能力也比Cl2强,同时
还具有剥离性能,它具有剂量小、作用快、杀菌力强等特点。
然而,缺点是沸点较低(11℃),气体或液体均不能运输,必须配专门的发生器到现场制作和使用。
(4)过氧化物。
这类杀菌剂的主要品种有过氧化氢与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它不会形
成有害的分解产物,它的分解产物主要是氧和水,但多年来在冷却水系统中没能推广应用,其原因是它在低温和低浓度下活性较低,可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分解,并未被美国环保局(EPA)注册认可。
过氧乙酸是一种强有力的广谱杀菌剂,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酵母菌、霉菌、厌氧菌和产孢子菌以及藻类均有效,且分解产物无毒、对环境友好,已通过了美国环保局注册认可,过氧乙酸还可与冷却水中的
一些常用的阻垢缓蚀剂有很好的相容性,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杀菌剂。
(5)臭氧。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可降低细菌总数,从而减少粘泥附着,由于
臭氧能氧化水中的生物体等有机物,因此,可明显降低水的浊度、悬浮物、COD等,大大改善了循环水
水质,减少了排污,提高了浓缩倍数。
但臭氧对藻类控制效果差,冷却塔暴露处有青苔,另外向水中大
量投加臭氧的同时也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的腐蚀也是循环水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臭氧的氧化性太强,对水中有机物有分解作用,使得其它的缓蚀阻垢剂几乎无法与之匹配,臭氧在水中的溶解
度小,又必须现场发生,导致成本过高。
目前冷却水处理中单独用臭氧作杀菌剂并不普遍。
钙锭:
又名高效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还含有氯化钙或氯化钠及氢氧化钙等成分,其有效氯含量大于60%。
漂粉精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净化和漂白作用,在洗毛、纺织、地毯、造纸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是由次氯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由次
氯酸消除污渍.
别称:次氯酸钙;高效漂白粉;三次氯酸钙合二氢氧化钙[1]
化学式:3Ca(ClO)2·2Ca(OH)2
分子量:577.0
CAS:7778-54-3
性状:白色粉末或颗粒。
有强烈氯臭。
具有腐蚀性和较强的氧化性。
易溶于冷水。
在热水和乙醇中分解。
加热会急剧分解而引起爆炸。
与酸作用放出氯气,与有机物及油类反应能引起燃烧,遇光也易发生爆炸和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棉织物、麻织物、纸浆等的漂白。
利用其消毒杀菌作用广泛用于饮水、游泳池水净化、养蚕等方面。
还用于制造化学毒气和放射性的消毒剂。
此外,也用于医药工业等。
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密封保存在阴暗处
密封保存的原因:因为漂粉精主要是Ca(ClO)2,CaCl2,有用成分是Ca(ClO)2,起作用的是HCLO
如果不密封会发生Ca(ClO)2+H2O+CO2→CaCO3+2HClO 2HClO→2HCl+O2 ↑
放于阴暗是因为HCLO光照会分解2HClO→2HCl+O2 ↑
通常用做消毒杀菌及做水处理,化学毒剂、放射性物质的消毒。
稳定性特别好,在常温下,可保存较长时间,有效氯含量损失较少,溶解度高,极易溶于水形成高浓度漂白液,不溶物少,含量60%-70%.
漂粉精用途:
用于漂白木桨、丝、布、纤维、消毒杀菌及做水处理。
化学毒剂,放射性物质的消毒剂。
本品是一种外用
广谱消毒、杀菌除臭剂。
广泛用于饮用水消毒、宾馆、饭店、医院的消毒杀菌。
用于浴池、游泳池消毒。
用于食品加工厂、牛奶场的消毒。
适用于传染病,作为常规消毒预防性消毒及各种公共场所的环境消毒。
可用于养蚕、家畜禽、鱼类饲养消毒,还可用于羊毛防缩整理,纺织工业漂白,工业循环水除藻、橡胶氯化剂。
漂粉精使用方法
1、 100Kg 65%漂粉精加入1吨水中,可配制成有效氯含量为6.5%漂白液。
2、1吨水中加入1.7克漂粉精即可配成含有效氯为百万分之一的消毒水。
漂粉精有如下优点:
1、有效氯含量高。
2、稳定性特别好,在常温下,可保存较长时间,有效氯含量损失较少。
3、溶解度高,极易溶于水形成高浓度漂白液,不溶物少。
使用注意事项
1、存放于通风良好的场所,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接曝晒。
2、运输中不得曝晒、受热、受潮不得与有机物、油类、酸类物质接触。
3、包装破损及散漏时处理方法:应及时收集、密封。
4、皮肤灼伤用清水或稀氨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