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2>旅游研究的全面发展旅游学的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旅游研究的中心开始从欧洲转向北美洲和日本,并且在以经济学研究为基础的前提下,跨学科的综合倾向加强,学者们开始从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管理学等不同的学科侧面来研究旅游现象,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基本完成。
3>旅游学研究向经济领域倾斜(20世纪90年代至今):旅游学研究从经济领域向非经济领域的倾斜是旅游学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简述国内旅游学研究的现状。
答:(一):旅游发展实践、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几乎同时起步;(二):旅游学的研究始于经济产业现象的研究并向其他学科扩展;(三):旅游研究重应运,轻理论3.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介(旅游业)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对旅游主体的研究:产生、发展的条件和运动的规律(2):对旅游客体的研究: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3):对旅游媒体的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研究,即首先从旅游企业的个体经济行为着手,进而研究整个产业行为,研究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性(4):对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如何理解旅游学的学科性质?答:边缘性应用学科(多种学科理论和知识交叉)旅游学有哪些研究方法?答:A:田野工作与社区研究; B:文献研究法;C:统计分析法;D:旅游图表法;D:抽样调查法旅游学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地位:专业基础课程作用:旅游学知识是从事和研究旅游行业飞速发展的巨大需求和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的基础第二章作业1.解释概念迁移活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
近代旅游: 1840年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间的旅游活动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绪论 (1)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2)第二章旅游的概念 (5)第三章旅游者 (8)第四章旅游资源 (11)第五章旅游业 (14)第六章旅游组织 (17)第七章旅游市场 (19)第八章旅游的影响 (22)绪论一、名词解释1、旅游学二、判断题( ) 1、旅游是一世界性的社会现象。
三、填空题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并且持久不衰的产业,被誉为20世纪。
2、旅游学概论是各旅游专业都有必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同社会科学中所有其他学科一样,它需要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驿站2、士人漫游3、现代旅游二、是非题( ) 1、从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就可以知道,人类就已经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 ) 2、旅游活动的最初产生是出于消遣目的。
( ) 3、历史表明,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初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 4、欧洲封建社会相当长时期中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它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
( ) 5、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没有直接的关系。
( ) 6、对产业革命时期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铁路运输。
( ) 7、1841年7月5日,英国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单纯的消遣性旅游。
( ) 8、内燃机的出现预示了近代旅游开始向现代旅游的过渡,喷气推进技术在民用航空中的应用则标志了现代旅游的过渡的产生。
( ) 9、1964年,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
( ) 10、1978~8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
第三章《旅游资源赏析》相关习题一、名词解释1.审美:2.旅游审美主体:3.旅游审美客体:二、填空题1.在审美关系构成体系中,必须包括、、和。
其中,与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基本要素;即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即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
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同等重要,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2.中华民族在自身特定的文化系统中,孕育了耐人寻味的儒家、道家与禅宗审美风范。
按照现今的理解,儒家主要倡导“”,道家崇尚“”,而禅宗则追求“”,这在宏观上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三部曲”。
3.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涵盖范围极广,因而所涉及的美学问题也极为广泛,但其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和三种。
4.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
5.旅游资源的美感类型有美、美、美、美、美、美、美、美。
6.旅游景观观赏根据按观赏状态可分为观赏和观赏;根据观赏距离的远近可分为观赏和观赏;按观赏者和观赏对象的角度可分为观赏、观赏;按观赏点的高低可分为观景、观景、观景。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
()2.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3.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
()4.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其核心是对美的享受。
()5.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主要决定于它给人们的美感。
()6.旅游者都有积极主动获取美感的愿望,在旅游活动中,最易直接、生动、形象地接受教育,所以旅游过程又最易提高审美能力。
()7.自然美贵在自然,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
()8.艺术美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因此,艺术美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形象性。
()9.杭州钱塘江的“钱塘观潮”的最佳观赏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到十八,云南大理“蝴蝶会”在农历每年四月底至五月初。
()10.北京的香山红叶的最佳观赏时间在每年的秋季,而与气候有关的哈尔滨冰雕却在冬季。
4. 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5. 有“亚洲盛世之都”美誉的是 A.韩国B.澳门7. “世界花都”指的是(B ) A.英国伦敦B.法国巴黎8. 欧洲最高峰在下列哪国境内(11.下列不属于马来西亚民族节日的是( A A.三王节 B.花卉节 C.收获节14.俄罗斯最古老最盛大的民间节日是( C A.诗歌节B.新年A.畜牧业B. 食品业 C. 米矿业 D. 轻工业、选择题 1.西班牙人的姓名由(D ) 组成。
A.姓+名+母姓 B.母姓+名+父姓 C.名+姓+父姓 D.名+父姓+母姓2.下列不属于新加坡三大民族的是 A.华人 B.印尼人 C.印度人 D.马来人3.泰国国兽是(C )° A.大鹏 B.老虎 C.大象 D.鳄鱼 A.印度B.加拿大C.澳大利亚D.俄罗斯6.“台湾三宝”不包括( A A.樟脑 B.甘蔗 C.茶叶D 冰稻A.德国B.意大利C.法国D.英国9.在英国被誉为 A.啤酒 “液体黄金”的是(B.威士忌B )。
C.伏特加D.牛奶10.在(A A.新加坡 国,人们忌讳说“恭喜发财” °B.马来西亚C.印度尼西亚D. 泰国15.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是( A.中国 B.美国 C.韩国 D.英国16.西班牙三大支柱产业不包括 A.汽车工业 B.建筑业 D ) ° C.旅游业 D.对外贸易 17.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郁金香盛会在( A.加拿大 B.美国 18. 蒙古经济以(A )为主。
C.澳大利亚 D.中国香港19.被誉为“千岛之国”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 B.澳大利亚 C.德国 D.印度尼西亚20.韩国气候属于(A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大陆性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21.下列香港人不喜欢说的是( B B.新年快乐A.3C.恭喜发财D.8C.日本D.香港C.新加坡市D.澳大利亚悉尼)°D.嘉禾节B )。
12. 在德国,象征丰收的动物是( A.鲤鱼B 潴13. 韩国旅游城市中被誉为“无围墙之博物馆” C.牛 的是( D.公鸡A.庆州B.济州岛C.首尔D.釜山 D.革命节C.谢肉节22.有“爱我就爱我的狗”之说的国家是(23. 在信奉(A )的国家中普遍有“女士优先”的礼俗。
旅游行业认知习题库旅游行业认知练习一一、名词解释旅游游客旅游动机旅游业旅游资源二、填空题2、旅游活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和。
3、旅游活动根据其地理范围,划分为和。
4、影响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要是和。
7、旅游商品具有纪念性、、地方性、等特点。
8、旅游资源依其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和。
9、旅游资源开发遵循、、协调性原则、市场导向原则、。
三、判断正误题1、托马斯?库克是近代旅游业的创始者。
()2、闲暇时间按时间长短可分为两种:周末闲暇时间和假日闲暇时间。
()3、现代旅游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两种。
()4、旅游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具有近距离流动少,远距离流动多的规律。
()5、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和旅游饭店业所组成的行业被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7、现代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包括航空交通、铁路交通和公路交通三个方面。
()10、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简答题1、简述战后现代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2、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五、论述题论旅游业的特点旅游行业认知练习二一、填空题1、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旅游市场是。
4、闲暇时间按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种:每日工作之后的闲暇时间、和。
5、旅游者最普遍的流动规律是从世界各地流向。
6、旅游业是指以为凭借,以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9、旅游资源评价有方法和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的客体是()。
A、旅游者B、旅游业C、旅游市场D、旅游资源2、()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塞扎路?里兹B、托马斯?库克C、乔治?史蒂文森D、斯坦特勒3、以参加国际国内各种会议、会展为主要目的,同时去当地各旅游景点参观游览的属于()旅游动机。
A、观光型B、度假型C、会议型D、特种4、()是世界第一大客源输出国。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5、由于气候、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节假日等的影响,使得旅游业具有()。
旅游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旅游学的定义是:A. 研究旅游相关产业的学科B. 研究旅游行为和旅游经济学的学科C. 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学科D. 研究旅游法规和管理的学科答案:B2. 旅游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旅游需求、旅游运输、旅游住宿、旅游餐饮B. 旅游需求、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娱乐C. 旅游需求、旅游运输、旅游住宿、旅游娱乐D. 旅游需求、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答案:C3.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旅游设施B. 历史遗址、文化传统、旅游设施C. 自然风光、历史遗址、文化传统D. 自然风光、历史遗址、旅游设施答案:C4. 旅游行为的特点主要包括:A. 自愿性、非常规性、优先性B. 自愿性、非常规性、无偿性C. 临时性、非常规性、无偿性D. 临时性、非常规性、优先性答案:A5.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B. 旅游需求、旅游交通、旅游住宿C. 旅游需求、旅游产业链、旅游市场D. 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交通答案:A二、填空题1. 旅游需求主要由 ______ 和______ 两个方面组成。
答案:个人需求、社会需求2.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是指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 ______、______ 和即时的 _____。
答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旅游设施3. 旅游消费主要分为 ______ 和______ 两个方面。
答案:旅游交通消费、旅游非交通消费4. 旅游经济效益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 和______ 三个方面。
答案: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综合经济效益5. 旅游发展要考虑______、______ 和______ 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
答案: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旅游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内容。
答: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行为和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主要包括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项目四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B )1.中山的绝对高度为。
A3500~5000米之间B1000~3500米之间C500~1000米之间D2000~4000米之间( A )2.下列不全属于“佛教名山”的是。
A湖北的武当山和四川的峨眉山B山西的五台山和安徽的九华山C浙江的普陀山和四川的峨眉山D安徽的九华山和浙江的普陀山(C)3.下列不全属于“道教名山”的是。
A四川的青城山和湖北的武当山B江西的龙虎山和青岛的崂山C安徽的九华山和四川的青城山D湖北的武当山和江西的龙虎山( A )4.下列地貌是由沉积岩构成的是。
A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B花岗岩地貌和熔岩地貌C花岗岩地貌和流纹岩地貌D花岗岩地貌和丹霞地貌( B )5.中国三大瀑布是指。
A 大龙湫瀑布、壶口瀑布和吊水楼瀑布B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和吊水楼瀑布C长白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和壶口瀑布D长白山瀑布、壶口瀑布和吊水楼瀑布(A)6.有“泉之精”的美称矿泉是。
A氡泉B碳酸泉C硫化氢泉D氯化钠泉(B )7.“岁寒三友”是指。
A松、竹、兰B松、竹、梅C竹、梅、兰D松、梅、兰(C)8.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只能在内进行。
A绝对保护区和缓冲过渡区B绝对保护区和试验区C缓冲过渡区和试验区D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和过渡区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地貌旅游资源分为山岳旅游资源、平原旅游资源、高原旅游资源和盆地旅游资源,其中以山岳旅游资源最丰富独特。
(√)2.球状风化是花岗岩最普遍最典型的景观现象,也是花岗岩构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
(√)3. 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以堆叠假山或作为独立观赏对象,其孤峰以“瘦、漏、透、皱、丑”为佳。
(×)4.决定瀑布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水量和宽度。
(√)5.按水质,湖泊可分为淡水湖(矿化度小于1克/升)、咸水湖(矿化度在1—35克/升)和盐湖(矿化度大于35克/升)。
(×)6.位于西藏的森里错是世界最高的湖泊,海拔5386米,是内陆咸水湖。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及答案(一)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奇特性、规模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
2、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速变性、季节性、配置性等特点。
3、人文旅游资源独有的特性有人为性、时代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等。
4、我国古典园林根据其所处的区域,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四类。
5、根据产生的根源,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盲目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修复不当三种。
6、旅游资源调查应遵循双重身份原则、真实可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筛选性原则等。
7、自然旅游资源除了一般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天然性、地带性、季节性与时限性等独有的特性。
8、旅游资源按照增长情况可分为可再生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可更新旅游资源三类。
9、水体旅游资源具有审美功能、疗养功能、调节气候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多种旅游功能。
10、根据植物的美学特征,可将植物旅游资源分为树木、草原与草甸、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四大类。
11、根据产生的根源,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客源条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评价。
1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给人们形成雄、奇、险、幽、旷等多种形态美的感受。
14、社会风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丰富性、历史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15、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是______。
16、我国的陶俑文物遗存丰富,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奇葩之一。
其中秦代陶俑的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17、我国古代建筑中级别最高、技艺最精湛的建筑类型是宫殿。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章旅游资源概述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请说明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答,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在英文中又被称为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其本身既包含能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因素,又包含决定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能否实现的一系列中介条件,是一个内涵极为广泛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如下,? 旅游资源具有客观存在性,? 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动机的吸引性, ? 旅游资源具有动态发展性, ? 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效益性。
2,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旅游资源的特点如下,? 吸引性,? 区域性,? 多样性和综合性,? 季节性和时代性,? 永续性,? 萌生性。
3,旅游资源的分类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应遵循下述原则,,1,同质性原则,,2,差异性原则,,3,递次性原则,,4,简明实用性原则。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4,旅游资源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答,由于旅游资源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分类标准有,,1,成因指旅游资源的基本成因与形成过程。
,2,属性指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等。
,3,功能指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求的功用与效能。
,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5,其他例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都可作为不同目的与要求的分类标准。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1,人文旅游资源古典园林,故宫,,文学艺术,相声,,文物古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饮食与购物,王府井,,民族风情,四合院,,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2,自然旅游资源生物景观,香山红叶,第2章自然旅游资源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基本类型如下,,1,地质地貌景观旅游资源,,2,水域风光旅游资源,,3,大气与太空景观旅游资源,,4,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2,试说明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含义和成因。
第一章旅游概述练习题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2.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和的古代旅游活动3.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4.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5. 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二、单项选择题1.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的迁移和集散A定居性 B团体性 C季节性 D规律性2.“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由行为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3、采猎生产活动受〔〕的影响最直接A社会生活 B自然环境 C经济条件 D人类意识4.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的产生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5、〔〕开创了旅行的先河A农民 B手工业者 C牧民 D商人6、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A原始社会的初期 B原始社会的末期C世界的文明古国 D原始社会的中期三、多项选择题1.早期人类远途迁徙的主要原因有〔〕A气候的变化 B自然灾害 C采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 D战争2.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 )出现A古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古印度四、判断题1、〔〕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产生的2、〔〕商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一、填空题1、萌芽产生发展2、旅游意义本质特征3、文化意识经济条件4、享乐旅行5、经商二、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D 6B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D四、判断题1错 2错一、填空题1、旅游是以“”为主,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2、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功能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二、名词解释旅游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旅游的有〔〕A远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2、旅游的前提是〔〕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3、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4、“会议旅游”也属于旅游,说明旅游概念具有〔〕A异地性 B非功利性 C包容性 D广泛性四、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内容包括〔〕等活动A游览 B旅行 C娱乐、餐饮 D购物、住宿2、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A人身的自由感 B精神上的解放感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D人生的幸福感3、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A就业 B商贸活动 C求学 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4、在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内,存在着或者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欣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如〔〕A会议旅游 B探亲旅游 C公务旅游 D商务旅游五、判断正误1、〔〕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固定统一的定义2、〔 )“商务旅游”属于旅游3、〔〕安徽民工到上海打工属于旅游1、小张、小李、小王均定居广州。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对文物修缮、保养及迁移时,应严格遵守的一条法定原则是()。
A、“两利”方针B、归口管理C、法定机关批准D、不改变原状2、一切考古发掘工作,都必须履行()。
A、申报制度B、申请手续C、保护职责D、报批手续3、下列自然保护区的区域构成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的区域是()A 核心区 B中心区 C 缓冲区 D 实验区4、旅游区质量等级共分为()级A 4级B 5级C 6级D 3级5、某外国考古旅行团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作,在河北某地进行古墓葬发掘,须经()A、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省政府特别许可B、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报省政府特别许可C、国家建设部门报国务院特别许可D、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特别许可6、()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C、国务院D、国家旅游局7、在自然保护区内只准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是()A、实验区B、缓冲区C、核心区D、边缘区8、我国文物级别划分的依据是()A、文物的观赏、历史、文化价值B、文物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C、文物的科学、文化、艺术价值D、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9、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年。
A 10B 15C 20D 2510、()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繁殖培育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A、实验区B、缓冲区C、核心区D、边缘区11.一渔民在南沙群岛附近捕鱼时,打捞到一箱古董,内有不少的瓷器和玉器,经行家鉴定是我国宋代宫中的酒器。
该渔民正确做法是( )A.是捕鱼所得,个人收藏B.上缴国家C.是珍贵文物,卖给古玩店D.卖给外国人,获取高价回报12.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或利用的时候,必须遵守( )的原则。
A.不改变原状B.修旧如新C.量力而行D.有价值13.某国旅游者在中国旅游期间,得知某工地在施工中发现珍贵历史文物,欲前往进行考古调查并希望参与发掘工作被拒绝。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旅行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A、生产力水品低下,生活物资匮乏,人类被迫迁移B、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资料的相互交换产生旅行C、社会财富的集中,使得有部分人可以外出游玩2.简要叙述一下世界古代旅行的发展概况。
答:A、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 年至公元476 年》B、中世纪黑暗时期《公元500 -1400 年》C、7.8世纪阿拉伯帝国旅行家苏莱曼D、11世纪起的十字军东征,促成欧洲基督徒从事非军事行为的旅行商业或朝圣E、依斯兰教的兴起促发了亚太地区的朝圣旅游(如印尼到麦加)F、13世纪(1271-1295)的马可波罗G、15世纪中叶地中海贸易受阻西欧国家另寻出路促成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H、16 世纪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3.简述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答:A、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B、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C、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4.简述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答:中国近代旅游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人数进一步增加,范围更加广泛,中国旅游业也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1923年8月15日,著名爱国资本家陈光甫先生在上海创立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投资创办的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后改名中国旅行社)。
5.世界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A、战后国际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战后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C、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D、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空距离。
E、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激发了人们的旅游动机F、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G、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H、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使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坚强的后盾。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基础知识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北京大学的李教授应邀赴上海复旦大学讲课一周的活动是旅游活动。
2.上海的陈先生到北京来联系业务的行为属于旅游。
3.人们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必须具有旅游动机、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
4.目的地人民的好客态度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5.停靠在天津港的维多利亚号邮轮上的外国游客纷纷上岸游览,对天津来说,他们都是旅游者。
6.张某夫妇与其10岁的儿子上午去八达岭长城游览,下午又去了定陵,张某一家三口属于国内旅游者。
7.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共同特点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从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角度说,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客源市场。
9.中国旅游日是在2012年国务院一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确定的。
10.总部设在我国的第一个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
二、单选题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旅游活动的是()。
A.出外度假B.出外经商C.出外打工D.出外开会2.人们普遍认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这反映出旅游资源具有()的特点。
A.多样性B.无形性C.有形性D.关联性3.下列人们出外的活动中,属于旅游范畴的是()。
A.因公出差B.移居他乡C.外出讲课D.长驻某地4.一项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客观上表现为该项旅游资源()。
A.特色与众不同的程度B.吸引旅游投资的数量C.吸引游客来访的数量D.对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5.将旅游业的构成划分为行、游、住、食、购、娱六大部分的依据是()。
A.旅游产品的供给特点B.游客需求涉及的领域C.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D.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6.下列关于商务旅游者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商务旅游者()。
A.旅游频率高B.文化水平高C.消费水平高D.对服务要求高7.旅游活动的客体指的是()。
A.旅游产品B.旅游服务C.旅游资源D.旅游设施8.对旅游者来说,旅游六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旅游资源最核心的功能是()。
A吸引功能B效益功能C审美功能D娱乐功能2、旅游资源的两大功能为()。
A吸引功能B效益功能C审美功能D娱乐功能3、自然旅游资源的独立特征是()。
A 精神文化性B 时间变化性C 可创造性D 不可再造性4、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立特征是()。
A精神文化性B时间变化性C可创造性D历史社会性5、山地旅游资源的独立特征()。
A精神文化性B时间变化性C可创造性D历史社会性6、气象旅游资源的特点有()。
A多变性B背景和借景性C地域性D传承性7、按园林的风格对其分类,可分为()。
A东方园林B西方园林C少数民族园林D中西混合式园林8、中国园林的成熟时期是()。
A 春秋战国B 魏晋南北朝C 隋唐D 明清9、云南“泼水节”的特点()。
A民族性B地域性C历史性D传承性10、下列属于中国特色民居的有()。
A蒙古包B窑洞C土楼D四合院11、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A全面系统B效益估算C力求定量D客观实际12、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有()。
A 一般经验评价B 美感质量评价C “三三六”评价D 单因子评价13、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A生态的可持续B社会的可持续C文化的可持续D经济的可持续14、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本底是()。
A.地球圈层结构 B.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C.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 D.地球的水文特征15、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旅游资源具有()。
A.文化性 B.组合性 C.观赏性 D.区域性16、下列名胜古迹全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一组是()。
A.庐山、武夷山、青城山--都江堰 B.泰山、庐山、黄山C.泰山、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D.黄山、黄龙、长城17、中国园林、国画、烹饪和()并称为“中国文化四绝” 。
A.书法 B.京剧 C.青铜器 D.历法18、“天下第一奇观”是()。
A.长江三峡 B.吉林树挂 C.路南石林 D.桂林山水19.被誉为我国“火山地貌博物馆”的景观是()。
旅游资源学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本底是()。
A.地球圈层结构B.地质构造作用
C.地域组合规律 D.地域分异规律
2.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A.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B.纬度地带性因素和经度地带性因素
C.纬度地带性因素和垂直地带性因素 D.经度地带性因素和垂直地带性因素
3.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旅游资源具有()。
A.文化性B.组合性
C.观赏性D.区域性
4.下列名胜古迹全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一组是()。
A.庐山、武夷山、青城山——都江堰B.泰山、庐山、黄山
C.泰山、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D.黄山、黄龙、长城
5.旅游资源的核心功能是()。
A.效益功能B.美学功能
C.吸引功能D.经济功能
二、填空题
1.()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
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3.根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将旅游资源分为()和()。
4.地理环境的()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5.地球的()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地壳的运动可分为()运动和()运动两种。
三、简答题
1.说出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
2.为什么说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3.简述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4.简述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5.旅游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