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伯特兰模型(一)
- 格式:pptx
- 大小:212.42 KB
- 文档页数:10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12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的产生: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垄断竞争市场指那种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具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组织。
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具有两个关键特征:①厂商之间通过销售有差别的产品进行竞争,这些产品相互之间是高度可替代的但不是完全可替代的。
(换句话说,需求的交叉弹性是大的但不是无穷大。
)②自由进出——新厂商带着这种产品的新品牌进入市场和已有厂商在它们的产品已无利可图时退出都比较容易。
(2)短期和长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的均衡条件,这一调整不同于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仅仅能调整产量)。
M R SM C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一定存在着一个主观需求曲线和客观需求曲线的交点,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
同样在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 R LM C SM C AR LAC SA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
这一条件表明: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即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主观需求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
因为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厂商,其他厂商的进入将使得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图12-1(a)反映了短期均衡,图12-1(b)反映了长期均衡。
图12-1 短期和长期中的垄断竞争厂商(3)垄断竞争和经济效率垄断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高于完全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垄断竞争下的产量则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
伯特兰德(Bertrand )价格竞争模型伯特兰德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约瑟夫·伯特兰德(Joseph Bertrand )于1883年提出的一个竞争模型。
它是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价格竞争的模型,这与古诺竞争模型是不同的。
古诺模型是把产量作为企业决策的变量,是一种产量竞争模型。
实际上,在企业的实际竞争过程中,定价是企业决策更基本的战略,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消费者需求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其定价。
特别是当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较少时,企业在定价策略上的差异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影响更为明显。
因此,伯特兰德模型对于研究寡头垄断企业的价格竞争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一、生产同质产品的伯特兰德竞争模型假定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企业1和企业2,双方同时定价,它们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即同质),寡头企业的成本函数也完全相同: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单位成本c ,且假设不存在固定成本。
市场需求函数()P D 是线性函数,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由于两个寡头垄断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因而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所以两个企业中定价低者将获得所有需求,而定价高者将失去整个市场;如果两个企业定价相同,则他们将平分市场。
即若有企业1、企业2两企业,若企业1的定价1P 低于企业2的定价2P ,则企业1获得的需求)(1P D 将是整个市场的需求,而企业2的市场需求则为零;若双方定价相同,1P =2P =P ,则双方将平分市场,都将获得相当于整个市场需求量的一半,即21()P D 。
在上述情况下,两个企业中每一个企业的最优定价战略取决于其对另一家企业定价的推测。
(1)假设企业1预计企业2的定价将高于垄断价格,那么企业1的最优战略是按照垄断水平定价,此时它将获得所有的需求和垄断利润(即可能的最大利润)。
(2)假如企业1预计企业2的定价低于垄断水平,但高于边际成本,那么企业1的最优战略是定价略低于企业2,价格制定得偏高会导致零需求和零利润,而价格制定得略低将使企业1获得所有的需求,但利润要少一些。
伯特兰德模型什么是伯特兰德模型伯特兰德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约瑟夫·伯特兰德(Joseph Bertrand)于1883年建立的。
古诺模型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都是把厂商的产量作为竞争手段,是一种产量竞争模型,而伯特兰德模型是价格竞争模型,伯特兰德模型的假设为:(1)各寡头厂商通过选择价格进行竞争;(2)各寡头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3)寡头厂商之间也没有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伯特兰德模型的前提假定伯特兰德模型假定,当企业制定其价格时,认为其他企业的价格不会因它的决策而改变,并且n个(为简化,取n=2)寡头企业的产品是完全替代品。
A、B两个企业的价格分别为P1、P2 ,边际成本都等于C。
伯特兰德模型的推导和分析根据模型的假定,由于A、B两个企业的产品是完全替代品,所以消费者的选择就是价格较低的企业的产品;如果A、B的价格相等,则两个企业平分需求。
于是,每一个企业的需求函数为:因此,两个企业会竞相削价以争取更多的顾客。
当价格降到P1=P2=C时,达到均衡,即伯特兰德均衡。
结论:只要有一个竞争对手存在,企业的行为就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一样,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经济分析工具埃奇沃斯盒状图埃奇沃斯模型伯特兰德模型巴斯塔布尔标准纯生产率效应彩票选择实验ELES模型方差比率检验古诺模型国际卡特尔霍特林模型货币先行模型价格领导模型价格卡特尔均衡分析法经济系统工程经济控制论模型卡特尔模型肯普标准穆勒标准偏好诱导实验70规则斯威齐模型斯塔克尔伯格模型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社会核算矩阵讨价还价模型消费者剩余希尔施模型演化经济学方法论滞后变量模型自动估值模型伯特兰德均衡及伯特兰德悖论根据伯特兰德模型,谁的价格低谁就将赢得整个市场,而谁的价格高谁就将失去整个市场,因此寡头之间会相互削价,直至价格等于各自的边际成本为止,即均衡解为:根据伯特兰德均衡可以得到两个结论:1.寡头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MC;2.寡头的长期经济利润为0。
伯特兰德(Bertra nd)价格竞争模型伯特兰德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约瑟夫·伯特兰德(J os eph Bertrand)于1883年提出的一个竞争模型。
它是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价格竞争的模型,这与古诺竞争模型是不同的。
古诺模型是把产量作为企业决策的变量,是一种产量竞争模型。
实际上,在企业的实际竞争过程中,定价是企业决策更基本的战略,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消费者需求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其定价。
特别是当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较少时,企业在定价策略上的差异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影响更为明显。
因此,伯特兰德模型对于研究寡头垄断企业的价格竞争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一、生产同质产品的伯特兰德竞争模型假定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企业1和企业2,双方同时定价,它们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即同质),寡头企业的成本函数也完全相同: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单位成本c ,且假设不存在固定成本。
市场需求函数()P D 是线性函数,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由于两个寡头垄断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因而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所以两个企业中定价低者将获得所有需求,而定价高者将失去整个市场;如果两个企业定价相同,则他们将平分市场。
即若有企业1、企业2两企业,若企业1的定价1P 低于企业2的定价2P ,则企业1获得的需求)(1P D 将是整个市场的需求,而企业2的市场需求则为零;若双方定价相同,1P =2P =P,则双方将平分市场,都将获得相当于整个市场需求量的一半,即21()P D 。
在上述情况下,两个企业中每一个企业的最优定价战略取决于其对另一家企业定价的推测。
(1)假设企业1预计企业2的定价将高于垄断价格,那么企业1的最优战略是按照垄断水平定价,此时它将获得所有的需求和垄断利润(即可能的最大利润)。
(2)假如企业1预计企业2的定价低于垄断水平,但高于边际成本,那么企业1的最优战略是定价略低于企业2,价格制定得偏高会导致零需求和零利润,而价格制定得略低将使企业1获得所有的需求,但利润要少一些。
价格领导模型(Price Leadership Model)是指产业内一家企业先变动价格,然后其他企业就跟着定价的竞争格局。
寡头厂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串谋,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种串谋可以是公开的、正式的,也可以是秘密的、非正式的。
在大多数国家中,寡头厂商之间的公开、正式的串谋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
因此,寡头厂商往往采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在非正式的串谋行为中,价格领导模式是常见的一种模式。
价格领导指一个行业中由某一家厂商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随后以该“领导者”的价格为基准决定各自的价格。
通过暗中默契的共谋(合作)行为。
即由一个领袖企业制订和调整价格,其他企业则主动跟随。
避免价格竞争,又可躲过反垄断法对公开勾结的限制。
1、大厂商价格领导或称支配型企业的领导行业中如果有一家厂商的规模很大,其余都是较小的厂商,那么大厂商可以确定一个市场价格,既使自己利润最大,又使其他厂商能够销售他们能希望销售的产量。
其它小厂商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宁愿接受大厂商所订的价格,并像一个完全竞争者一样行事。
按照既定价格确定自己的生产和销售数量。
所有小厂商按自己确定的数量销售后留下的市场,则全部归大厂商拥有。
图(1)中DD'(直线)为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MCB为有支配力大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曲线是其他各小厂商的边际成本之和。
由于小厂商是价格接受者。
和完全竞争情况相同。
总是在MC=P处生产,所以它们平均变动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即可代表它们的供给曲线。
假如小厂商的数目为10个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成本状况。
当每个小厂商的产量为4个单位时平均变动成本最低为4元,那么4元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即为小厂商供给曲线。
根据已有市场需求曲线和全体小厂商的供给曲线,便可推出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曲线HMGD’正是有支配能力的大厂商的需求曲线。
大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根据各个价格下整个市场需求量减去小厂商供给量之剩余所形成的。
当价格为12元时,整个市场需求120个单位,此时小厂商的供给量正是120单位,即市场所需全部产品都由小厂商供给,市场对大厂商的需求量为零。
伯特兰模型的纳什均衡结果伯特兰模型是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价格竞争模型,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中企业的定价行为和竞争策略。
在伯特兰模型中,我们假设市场中有两家企业(A和B)生产并销售完全相同的商品,且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时,只会根据商品的价格来决定。
根据纳什均衡理论,企业A和B在伯特兰模型中将会追求最大利润,并且在竞争中形成均衡的价格水平。
在竞争过程中,企业将竭尽全力降低自己的价格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过低的价格也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
在伯特兰模型中,当企业A与B的成本相同时,它们的价格将会相等,并且存在一个平衡价格P*,使得两家企业在该价格下的利润最大化。
此时,企业A和B的市场份额也将趋于均衡。
然而,当企业A和B的成本存在差异时,情况会有所不同。
企业A 如果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商品,那么它将有动力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以此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企业B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也会被迫降低自己的价格。
这种竞争将持续下去,直到两家企业的价格达到成本的水平。
伯特兰模型的纳什均衡结果表明,在存在完全相同的商品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将不会形成垄断地位,而是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
伯特兰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竞争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伯特兰模型也存在一些假设和限制。
首先,它假设企业之间只通过价格来竞争,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竞争策略,如产品差异化、品牌宣传和市场定位等。
此外,伯特兰模型也没有考虑到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博弈情况,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可能不适用。
总的来说,伯特兰模型的纳什均衡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价格竞争的基本规律。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一模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竞争的经济现象,从而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可以用伯特兰德模型解释的现象
伯特兰德模型是一种价格竞争模型,用于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行为。
该模型假设寡头厂商通过选择价格进行竞争,产品是同质的,并且没有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以下是可以用伯特兰德模型解释的一些现象:
1. 寡头市场的价格竞争:伯特兰德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寡头市场的价格竞争现象。
在寡头市场上,两个或多个寡头企业生产同质的产品,他们需要通过竞争来获得市场份额。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通常会降低价格以增加销售量。
2. 市场份额决策:伯特兰德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寡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决策。
在寡头市场上,企业需要通过竞争来确定市场份额。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通常会采取价格竞争策略,以增加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3. 价格领导行为:伯特兰德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价格领导行为。
在价格领导模型中,一家企业通常会采取价格降低策略,以刺激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其他企业通常会跟随这家企业的价格降低策略,以保持市场份额和增加销售量。
4. 垄断竞争市场:伯特兰德模型也可以用来解释垄断竞争市场。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选择价格进行竞争。
由于市场存在多个企业,企业需要通过竞争来确定市场份额和价格水平。
5. 寡头市场的长期收益:伯特兰德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寡头市场的长期收益。
在寡头市场上,企业的长期收益通常取决于他们的市场
价格和边际成本。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通常会采取价格竞争策略,以增加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需求变化:其它不变,本身价格影响变化。
需求量变化:本身价格不变,其它变化引起变化。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为达到个人消费使用目的而购买某种商品服务的个人。
消费者剩余(CS):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一)效用Utility理论概述效用U:消费者满足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特点:主观性;相对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消费的目的和福利观:趋利避害,非餍足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萨缪尔森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欲望:是指人们的需求,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欲望。
(特点:多种多样;无穷无尽)效用:序数效用: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可以比较,无法加总)基数效用:用1,2,3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可以比较,可以加总)总效用: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TU=f(Q)=aq2+bq+c,a<0,b>0 MR=边际收入边际效用:消费数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变动的满足程度。
MU=2aq+b(单调递减)例外: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的MU)注:仅仅是理论研究。
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定义: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条件:货币收入不变;消费偏好不变;市场价格既定。
预算线:一定条件下(偏好不变;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花光所有收入消费各类商品的组合曲线。
1.预算约束线上所有点表示全部收入花完所能够实现的商品数量组合。
预算约束性上方的点表示当下收入无法实现;下方的点表示收入仍有剩余。
2.3.预算约束线与纵横轴围成面积表示消费者可选择的集合,也代表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4.如果x价格下降,则纵截距不变,横截距变大。
偏好易变: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精神病患者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Px=Mu Y/Py=λ(常数)(持有货币的边际效用)(最后一单位货币效用相等)Mu X/Px=Mu Y/Py→Mu X/Mu Y=Px/Py(效用之比等于价格之比)最后1单位货币,不管用于购买哪种商品,所得来的边际效用都必须相等,且等于单位货币效用。
伯特兰模型计算题同质产品伯特兰模型是一种用于计算市场上两个竞争对手之间的均衡价格的经济学模型。
在伯特兰模型中,两个竞争对手的产品是同质的,这意味着它们具有相同的品质、功能和其他特征。
如果两个竞争对手的产品是同质的,那么消费者在两种产品之间进行选择的唯一因素就是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伯特兰模型可以用来计算两个竞争对手之间的均衡价格。
在伯特兰模型中,企业的需求函数是线性的,即价格越高,需求就越低。
此外,假设市场需求是恒定的,也就是说,不管价格如何,市场需求都是固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伯特兰模型来计算两个竞争对手之间的均衡价格。
具体步骤如下:1. 定义市场需求函数:M = 常数 * (P1 - PC)其中,M 是市场需求,PC 是产品成本。
常数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大小。
2. 定义两个企业的成本函数:C1(P1) = PC + 常数 * (P1 - PC)其中,C1 是企业 1 的成本,PC 是企业 1 的成本曲线。
3. 定义两个企业的需求函数:D1(P1) = M - C1(P1)其中,D1 是产品 1 的需求函数,C1 是企业 1 的成本函数。
4. 计算两个企业的均衡价格:P1e = 最大化 D1(P1) - D1(0) 的P1 值其中,D1(0) 是产品 1 在价格为 0 时的需求函数。
5. 计算两个企业的利润率:利润率 = (均衡价格 - 产品成本) / 产品成本其中,利润率是产品 1 在均衡价格时的利润率。
尽管伯特兰模型可以用来计算同质产品之间的均衡价格,但实际上,同质产品之间的竞争通常不会简单地归结为价格竞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应用伯特兰模型。
伯特兰双寡头模型计算伯特兰双寡头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中存在两个垄断性企业竞争的情况。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上的寡头垄断现象,并提供了一种分析和预测市场行为的方法。
在伯特兰双寡头模型中,存在两个垄断性企业,它们是市场上唯一的供应商。
这两个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存在竞争,但它们的产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换句话说,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其中一个企业的产品,也可以选择购买另一个企业的产品。
在这个模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定价来进行的。
每个企业都希望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
然而,由于存在替代关系,如果一个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另一个企业也会跟随降价,以保持竞争力。
因此,这两个企业最终可能会陷入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伯特兰双寡头模型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最终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
在这个模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推动产品价格向边际成本接近的水平靠拢,从而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
然而,伯特兰双寡头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假设。
首先,这个模型假设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完全理性的,即企业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利益来制定定价策略。
其次,这个模型还假设市场上只存在两个企业,并且它们的规模和技术能力相同。
这些假设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总是成立,因此我们在应用这个模型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
伯特兰双寡头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中存在的垄断现象和寡头竞争行为。
通过分析企业之间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均衡,我们可以预测和解释市场行为,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市场调控的建议。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个模型的局限性,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
伯特兰德(Bertrand )价格竞争模型伯特兰德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约瑟夫·伯特兰德(Joseph Bertrand )于1883年提出的一个竞争模型。
它是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价格竞争的模型,这与古诺竞争模型是不同的。
古诺模型是把产量作为企业决策的变量,是一种产量竞争模型。
实际上,在企业的实际竞争过程中,定价是企业决策更基本的战略,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消费者需求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其定价。
特别是当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较少时,企业在定价策略上的差异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影响更为明显。
因此,伯特兰德模型对于研究寡头垄断企业的价格竞争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一、生产同质产品的伯特兰德竞争模型假定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企业1和企业2,双方同时定价,它们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即同质),寡头企业的成本函数也完全相同: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单位成本c ,且假设不存在固定成本。
市场需求函数()P D 是线性函数,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由于两个寡头垄断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因而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所以两个企业中定价低者将获得所有需求,而定价高者将失去整个市场;如果两个企业定价相同,则他们将平分市场。
即若有企业1、企业2两企业,若企业1的定价1P 低于企业2的定价2P ,则企业1获得的需求)(1P D 将是整个市场的需求,而企业2的市场需求则为零;若双方定价相同,1P =2P =P ,则双方将平分市场,都将获得相当于整个市场需求量的一半,即21()P D 。
在上述情况下,两个企业中每一个企业的最优定价战略取决于其对另一家企业定价的推测。
(1)假设企业1预计企业2的定价将高于垄断价格,那么企业1的最优战略是按照垄断水平定价,此时它将获得所有的需求和垄断利润(即可能的最大利润)。
(2)假如企业1预计企业2的定价低于垄断水平,但高于边际成本,那么企业1的最优战略是定价略低于企业2,价格制定得偏高会导致零需求和零利润,而价格制定得略低将使企业1获得所有的需求,但利润要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