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40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40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的。
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其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科学管理研究科学管理是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国家影响最大、推广最普遍的一种管理理论,也被称作泰勒制(Taylorism)。
泰勒制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逐渐要求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另一方面,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不完全到完全也要求改进企业管理的方法。
泰勒认为,当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工人每天的实际产量只为他们劳动能力的1/3,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盈利,必须从二(一)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改进操作方法•操作好动作玲动素(二)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给,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付给。
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标准得到报酬,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劳动。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二、一般管理研究(一)经营与管理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二)管理的原则1 .劳动分工2 .权力和责任3 .纪律4 .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 .人员的报酬8 .集中9 .等级制度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稳定13 .首创精神14 .人员的团结(三)管理要素三、科层组织研究(一)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科层组织或科层制度,通常亦被译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 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管理学形成后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与美国的古利克,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加剧和工人觉悟与需求层次的提高,过去泰罗等人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为依据的古典管理理论和由此而制定的以“物质奖励与惩罚”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已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以新的“社会人”假设为依据的行为科学理论便应运而生。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
数量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该管理学理论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
其主要目标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在美国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在德国有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20年代以后出现了行为科学。
二战以来,管理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
这本书讲述了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使管理从经验变为科学。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科学管理的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雇主和工人共同达到繁荣的基础。
它能使较高的工资和较低的成本结合起来,从而使雇主得到最大的利蕴,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资。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3)科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3、科学管理的内容(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首先,从从事同一工种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把他的工作分解为多个动作,测量并记录完成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去除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把最经济、效率最高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
其次,实行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
例如,1899年泰罗进行铲铁实验,确定了以每一铲重量为21磅效果最好,过重或过轻都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然后,根据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每一个动作的标准时间,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工作量。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泰罗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工人用科学作业方法进行训练,要他们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搬运生铁试验,使每人每天的搬运量从12.5吨,提高到47.5吨;铲铁试验,使每人每天的搬运量从16吨,提高到50吨。
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管理的思想自古有之,但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因此,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一些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一、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人类社会最初阶段的管理思想,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具有很大的猜测成分。
人类的管理实践,大约已超过6000年的历史。
素以世界奇迹著称的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古城和中国的万里长城,其宏伟的建筑规模足以证明人类的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
建于公元前2800年的埃及齐阿普斯金字塔,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石头约重两吨半。
始建于公元前200多年的中国万里长城,服役者40多万人,全长6700公里。
这在当时的建筑条件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但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孔子为代表的追求“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追求“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追求“法治天下”的法家思想;以孙子为代表的追求“兵法经营”的兵家思想。
在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经理的必用书籍。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是这些管理思想大都属于认识性的和经验的积累,并且比较零星分散,而且,管理理论最早却是先出现于西方。
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理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巴比伦、古埃及以及古罗马人在管理方面都有过重要贡献。
在历史上,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
希伯莱(今以色列)人的领袖摩西在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的过程中,他的岳父叶忒罗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走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他说:“你这种做事的方法不对头,你会累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