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修订版)【新版】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修订版)【新版】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修订版)【新版】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修订版)【新版】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5、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6、及时报告药剂科、护理部。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就地抢救→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药物→送检

临床治疗中一旦发现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原则上应立即停药,并立即值班医生,同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停药期间应观察患者,采取简易的处置方法。根据医嘱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立即抢救。如怀疑药品质量问题,应与药剂科联系,由药学人员、医护人员共同进行相关药物的封存工作。如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标明时间,冷藏备检。

临床科室发现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时报告给药剂科不良反应监督员,并将未填齐项目填写完整。若不良反应症状仍未愈,药学人员将负责继续检测事件发展,并负责与病人沟通进行情况进展登记。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时限不良反应发生后各部门需在一周内上报至药剂科,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员及时到科室调查,并将发生情况按月向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严重不良反应,科室及时上报给药剂科,药品监测员在一周内在线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死亡病例最快速度及时上报。

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给予积极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对患

者的不利影响,向科室主任报告详细情况,按规定时限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将情况分别报告医务科及药剂科。药剂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病历讨论,究其不良反应与可疑药品的相关性,若与药品相关,分析是药品质量、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还是由于患者自身等原因造成,整理总结后通报全院。

药学人员有义务对医师及患者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达和用药安全知识的宣传。

若因一种药物,同剂型、同批号在一周内连续出现3例或以上不良反应,药剂科应立即通知各疗区停用该批号药品,并在临床重点监测已用该药品患者的情况,通知生产厂家,告知其情况,共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若为药品质量原因,药剂科将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提请处理意见。

药剂科负责定期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及院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报临床医护人员。

医务人员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当班护士即刻停药即刻通知当班医生

报告护士长科主任

执行医嘱,积极抢救

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实施各种对症护理措施,及时记录各种表单

告知安抚患者、家属

收集资料,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调查、分析,在线报告

追踪随访

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1.用药前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

2.临床出现不良事件,首先应进行诊断,明确是否由药物还是疾病本身所致,如果一旦怀疑或确定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置。

3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如抗休克、抗过敏处理并停药,此后应该再谨慎使用一些主要药物。

4.如果不良反应可能由几种药物引起,应该首先停用那些非主要药物,最好依据反映的严重程度,逐一停用。

5.如果反应可能与剂量相关,则应考虑减少剂量。

6.保留剩余的药液及输液器备检。

二、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医生在为患者用药时,必须询问病人的用药史及过敏史。

2、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遵医嘱正确实施给药,给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病人的反应,特别是使用特殊药物如用化疗药等。

4、加强用药指导,护患沟通。

5、患者一旦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所给药。护士立即报告主管医生、科主任、护士长及药剂科。

6、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必要时请药剂科专职药师到科室指导处理。

7、作好护理记录。

8、作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必要时医患双方封存药物。

9、必要时报护理部、医务科或总值班。

(二)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现患者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所给药→报告主

管医生、科主任、护士长、药剂科→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必要时请药剂科专职药师到科室指导处理→做好护理记录→作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必要时报护理部、医务科或总值班。

三、突发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总则

(一)目的:为我院各科室正确处置药品严重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提供指导,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防止各种药品严重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本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并根据本院具体情况编制。

(三)预案的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安乡县人民医院内突然发生,造成群体健康严重损害的药品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即:同一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通用名称,同一规格,同一生产批号的药品一个月内出现3例以上类似的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严重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四)药品严重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工作实行责任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因玩忽职守、工作不力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领导机构

由主管药学的院领导、医务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临床科室主任组成我院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主管药学的院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我院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三、预警机制及预案启动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各级医务人员一旦发现新的、严重的、罕见的及群

发性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及时上报,或通过电话及时向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报告。对严重的、群发性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在发现后4个小时内通过电话向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报告;其他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在发现后3个工作日内上报。不得瞒报、迟报或授意他人瞒报、迟报。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按规定向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对严重的、群发的药品不良事件应在接到电话报告后4个小时内到临床了解情况,并作出是否属于药品严重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的初步判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还应对接到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便及时发现已经出现的药品严重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一旦作出药品严重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的初步判断,应立即向药学部主任汇报,药剂科主任应立即向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汇报,领导小组组长应在24小时内组织领导小组及相关人员开会,判断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及应对措施,并作出是否启动预案的决定。

四、处理措施

(一)药剂科:

(1)通知全院暂停使用该药品,各药房停止发出该药品,已发出的通知临床科室停止使用,已使用的要求临床科室密切观察。

(2)查找资料,分析判断不良反应的原因、性质和处理方法。

(3)追查药品来源。

(4)向省卫生局和市、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5)按照要求,及时将可疑药品送药检所检验。

(6)保证治疗药品的供应。

(二)医务科:

(1)组织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全力组织诊治。

(2)组织专家进行事件性质认定,责任认定和处理意见。

(三)临床科室:

及时组织全科讨论,明确事件性质,确定治疗方案,全力组织诊治。并将不良

事件的发生情况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

四、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过敏反应应急预案

1、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3、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体温单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4、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d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5、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7、药物过敏试验阴性,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2、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3、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6、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6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三)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做过敏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此药→该药标记、告知家属→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后观察20-30min (四)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平卧→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支气管痉挛→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五、发生输液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及时报告医院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

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家属有异议时封存。

(二)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

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六、发生错误用药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护士取药、摆药、发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对病人的疑问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给病人解释。

3、遵医嘱正确实施给药。

4、给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病人的反应。

5、加强用药指导,护患沟通。

6、一旦发生患者用错药时,立即停止所给药。

7、报告主管医生,并遵医嘱给药,配合医生进行抢救,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必要时报护理部、医务科或总值班。

8、作好护理记录,作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9、患者家属有异议时,按有关程序对药物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现患者用错药时→立即停止所给药→报告主管医生→遵医嘱给药、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必要时报告护理部、医务科或总值班→做好护理记录→作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必要时医患双方封存药物。

七、封存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患者在医院期间进行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治疗时,发生不良后果,要当场将标本保存,注明使用日期、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

2、疑似由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的不良后果时,科室应向医务科(夜间向总值班)

报告。同时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科室医务人员、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需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4、封存标本需在封口处加盖医务科图章,同时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

5、封存的标本由医务科保管,夜间及节假日由总值班保管,次日或节假日后移交医务科。

6、需要进行检验的标本,应当到由医患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检验机构时,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7、对封存标本进行启封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8、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科室要对血液立即进行封存保留,并向医务科汇报,同时通知医院血库,由院方与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联系。

(二)处理程序

发生不良后果→当场将标本保存→向分管部门报告→双方共同在场时现场封存实物→加盖图章→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医务科保管→标本需进行检验时→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或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封存标本启封时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疑似输血反应→封存保留血液→与供血机构联系。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

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药品安全应急预案

SMP-ADR-009 版本:00 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管理规程 一、目的 建立河南仲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安全应急预案,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本公司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造成群体健康损害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法律依据 本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药品召回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 四、预案内容 1.药品安全应急机构与职责 1.1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1.1.1组长:总经理.

1.1.2副组长:质量授权人、销售部总监。 1.1.3组员:质量保证部经理、质量控制部经理、生产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物资部经理、办公室主任。 1.1.4职责: 1.1.4.1负责全面决策、组织、协调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1.4.2指挥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1.4.3上报有关药品安全事件信息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情况; 1.1.4.4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药品召回总结报告。 1.2质量保证部职责:质量保证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建立不良反应事件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按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负责药品召回后处理工作的监督工作。 1.3质量控制部职责:质量控制部协助不良反应事件所涉及批次的检查及汇报,对于检验过程及留样样品进行评估(必要时)。 1.4销售部职责:负责公司药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负责提供公司产品销售记录;负责通知用户及相关单位有关公司药品召回信息。 1.5生产部职责:进行自查,并根据批生产记录讨论生产过程中的情况;负责药品召回后定位管理。 1.6财务部职责:负责做好相关工作的资金保障。 1.7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应对不良反应事件时的后勤保障工作。 1.8物资部职责:负责配合协调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的召回,隔离,并提供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合理的用药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用药错误的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在执行给药时,必须按照书面医嘱执行(除抢救病人外),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加强医护之间沟通。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 4、做过敏试验或注射过敏药物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备肾上腺素一支,注射器一付。 5、对病人提出的疑问,应及时查清,确认无误后向病人解释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6、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 ①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 ②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调节。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输入速度。 ③正确的用药时间及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据病人病情的缓急或病情变化、药物的药理性质、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安排输液顺序,在规定时间给药。 7、主要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病情变化,注重病人主述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特别是对转院、转科、手术回室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 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9、重点人群的管理 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实习护士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操作。

10、一旦出现用药错误,启用《用药失误应急预案》。 (一)处理程序: (二)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用药,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轻由于给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配合医生抢救。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口服者清除胃内容物。 4、作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用错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途径、反应时间、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处理经过。 5、作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护士在处理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不安情绪,已取得患者的合作。 6、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24-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7、 妥善保管发生用药错误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保留输液器和药物送检,以备鉴定。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5、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6、及时报告药剂科、护理部。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就地抢救→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药物→送检 临床治疗中一旦发现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原则上应立即停药,并立即值班医生,同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停药期间应观察患者,采取简易的处置方法。根据医嘱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立即抢救。如怀疑药品质量问题,应与药剂科联系,由药学人员、医护人员共同进行相关药物的封存工作。如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标明时间,冷藏备检。 临床科室发现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时报告给药剂科不良反应监督员,并将未填齐项目填写完整。若不良反应症状仍未愈,药学人员将负责

继续检测事件发展,并负责与病人沟通进行情况进展登记。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时限不良反应发生后各部门需在一周内上报至药剂科,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员及时到科室调查,并将发生情况按月向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严重不良反应,科室及时上报给药剂科,药品监测员在一周内在线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死亡病例最快速度及时上报。 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给予积极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向科室主任报告详细情况,按规定时限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将情况分别报告医务科及药剂科。药剂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病历讨论,究其不良反应与可疑药品的相关性,若与药品相关,分析是药品质量、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还是由于患者自身等原因造成,整理总结后通报全院。 药学人员有义务对医师及患者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达和用药安全知识的宣传。 若因一种药物,同剂型、同批号在一周内连续出现3例或以上不良反应,药剂科应立即通知各疗区停用该批号药品,并在临床重点监测已用该药品患者的情况,通知生产厂家,告知其情况,共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若为药品质量原因,药剂科将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提请处理意见。 药剂科负责定期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及院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报临床医护人员。 医务人员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当班护士即刻停药即刻通知当班医生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摘要:药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此,在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上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破坏的加重,越来越多的人们 身上出现了健康危机,同时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不良报道的增加,如何安全、 有效、合理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 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合理用药是指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诊断 系统知识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问题。 一:导致不良反应的常见因素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有资料表明, 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2]。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 了严重的后果。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 无药可用;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因此, 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3]。 2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 (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 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 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3 患者自身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 多 (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 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 (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 的反应也不同 (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4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不同种药品合用,其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也是各不相同的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由此可见,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排除在外,只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的情况不同。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 以实现。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 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 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范本.docx

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症状轻微,患者能耐受,减慢滴速或者减少口服剂量, 并配以能减轻副作用的药物,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严重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 色苍白、皮疹、发热等,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管床医师及时报告药学部、医务科。 二、处理流程 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就地抢救观察患者 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 三、临床科室发现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时报告给临床 药学室,并将未填写项目填写完整。若不良反应症状仍未愈,药学人员 继续监测事件发展,并负责与病人沟通进行情况进展登记。 四、若因一种药物,同剂型、同批号在一周内连续出现 3 例或以上不良反应, 药剂科应立即通知各科室停用该批号药品,并在临床重点监测已用该药品 患者的情况,通知生产厂家,告知其情况共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 因。

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救治药品目录 序号药品通用名称序号药品通用名称1肾上腺注射液1750%葡萄糖针2阿托品注射液180.9%生理盐水3利多卡因注射液19速效救心丸 4尼可刹米注射液20碳酸氢钠注射液5洛贝林注射液 6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 7呋塞米注射液 8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9地西泮注射液 10多巴胺注射液 11硝酸甘油注射液 12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13盐酸异丙嗪注射液 14氨茶碱注射液 15山莨胆碱注射液 16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4.18. 5.5 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C】 1.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 7 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 100%。 2.输血科(血库)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 3.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浅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

浅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药物不良反应一般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对人体有害的或意外的反应。但由用药不当所引起的反应,如用错药物及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等不包括在内。但由用药不当所引起的反应,如用错药物及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等不包括在内。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致畸作用。药品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人类对药物毒性认识的局限性。对一种药物,尤其是一种化合物或者多种化合物的聚合体会产生什么样的毒性很难预料,当没有了解到的这种药品的毒性被患者使用,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其次是药品临床实验的有限性造成的,在投入市场后也就很有可能出现临床中没有预料到的结果。再次,人体的个体差异也能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出现。第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药品本身在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及机械力的作用,可能发生分解、降解等异常的、不能预料的变化。比如,消毒灭菌没做好,或者因为保管不当出现变质等等,从而使患者使用后出现不适应。第五,药品使用方法不当,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比如点滴速度过快。第六,改变剂型也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出现。比如将肌肉注射改为静脉注射,就可能造成不良反应。我们公众要理性、科学的看待药物和药物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了解药物的疗效、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要认识到不良反应是因人而异的,与年龄、性别、身体健康、心态等都有关系。服用药物时,

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遵从医师指导以实现安全用药。正确判断药物不良反应,才能提高药品的安全有效性、用药后一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要权衡利弊,区别对待,如果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而药物治疗很重要,可继续用药。如果药物不良反应很严重或虽不严重但无法耐受,这时无论其治疗作用是否重要,都要立即停药,并尽快就诊,请大夫更改治疗方案。

浅谈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 管理·教育·教学 ? 247 浅谈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徐 斌 (新疆克拉玛依市昆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合理用药与合理治疗相伴行,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药物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讨论非常多。有报道显示,全球因不合理用药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的1/7。我国有关部门统计,在住院患者中约有1/5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25%是抗生素导致,因此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定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临床上的用药要求不单针对疾病的治疗,也广泛要求到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之中。【关键词】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抗生素;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05-0247-02 药物不良反应一般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对人体有害的或意外的反应。药物有它的两重性:用药可改善人体状况或抵抗病原体,这是治疗作用;用药产生的毒副作用而危害人体,这是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是很严重的,可造成很大的痛苦,还可致残,甚至致命,必须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是副作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合理用药的前提是合法用药,根据病情、患者体质和药物的药理、药性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1] 。注意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在疗效相同的药物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价格适当的药品。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用药。现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浅谈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合理用药措施。1 不合理用药现状 以抗生素的使用为例,在我国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0%、80%、90%,导致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甚至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的后果。大部分医师对抗生素的了解很少,在选择种类、剂量方面很盲目又或者不同抗菌药同时使用,导致耐药菌大量产生,使其感染越来越多,费用也突飞猛长,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所致。如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是因病菌引起,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病菌的抗药性,致使患者身体从根本上造成药源性损害[2]。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各种不同的菌群,它们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使用抗生素就会对某种菌群造成破坏,相对的菌群过多而导致感染严重的甚至死亡)而导致这些用药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医师缺乏对抗菌药物知识的了解,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而造成的。不仅如此,患者也已经把抗生素作为常备药,稍有不适就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孰不知会造成浪费和病菌抗药的出现。由此看出,合理用药需要医师、患者、要是及药物管理部门的共同合作2 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医务人员和患者作为药物的使用和接受人群,共同导致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就医务人员方面而言:给药途径、给药方法以及用药剂量、用药时长等错误均会导致不良反应出现,如忽视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不恰当停药或减量会导致反跳现象出现。而庆大霉素如果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使得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会导致呼吸抑制。就患者方面而言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以及患者的病理和营养状态[3]。①年龄:不同年龄人群因其代谢能力差异,对相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老年人和儿童因其代谢和排泄功能相对相差,发生药物不良 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青年人群,如粒细胞减少症和药物性皮炎;②性别:由于男女的生理发育过程和功能的不同,所以对药物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妊娠期和月经期妇女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远高于男性,此时不慎重用药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③个体差异:在同等条件和状态下不同个体对相同药物相同剂量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其中遗传也是造成个体差异的中药因素。④病理状态:不同患者具有其独特的特异性,以点概面的药品使用方法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效果。很多药物在具有治疗效果的同时,会对具有肝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产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加剧肝肾功能的损伤。⑤营养状态:不同营养状态的患者,其使用药物的效果不尽相同,如维生素缺乏的患者使用异烟肼时更易出现神经损伤,甚至损伤程度高于维生素非缺乏人群[4]。3 解决方式不合理用药的方式 3.1 医务人员方面:增强合理用药知识,减少滥用药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导致ADR 的原因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等,要做到合理用药需要首先要了解药物本身的药性和毒性,最低限度的减少因治病而引起的二次伤害,其次在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要知道药物间会不会发生药物的药性减弱或是产生其他毒性而危害机体,再次配制药物时,对药物制剂的全面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根据机体的情况不同要选择适当的剂量、合适的剂型和保证药物的质量[5]。 3.2 患者方面:①不轻信、不迷信:对广告中的药品广告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有些药品广告一味夸大药品的有效性,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造成患者对药品的错误认识。对所谓的新药、贵药和进口药保持谨慎的态度,改变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的观点,不要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②不盲目: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对药品剂量不随意更改。很多人认为药物或者常用药物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导致不利用药持续存在。③注意观察自身反应:开始服药后注意观察自身有无不良反应,一旦出现立即停药并就诊。同时需注意不要随便的给可疑不良反应下结论,需要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价。4 小 结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讲关注点放在健康与保健方面,随着药品使用的透明化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们越发注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该本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总结

六运湖农场医院 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总结 2015年,我院不断加大措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督导,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作出了积极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为了加强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顺利的开展,经我院院务会决定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院长秦梅担任组长,小组办公室设在本院,以此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报工作。 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年初就联合召开了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切实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培训和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推动监测报告工作广泛、深入、扎实的展开。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院根据师市ADR监测中心的工作部署和领导要求,为确保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三项措施,促进了全院ADR 监测工作正常运转,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成

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点);明确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具体负责本院与师市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联系沟通工作,实行月报制度和督报制度,规定每月的26日为报送日,各科室在规定日期集中报送监测信息,杜绝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二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员库,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延伸到团场零售药房。各信息员要做到反馈灵敏、报告及时,形成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良好局面,使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培训,我院派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收集工作的同志参加了师市药监局组织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会议,同时又多次组织我院工作人员在全院大会上学习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法规和ADR相关知识,明确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做好监测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截止2015年11月,我院共上报不良反应检测病例15例,其中12例药品不良反应,3例器械不良反应,完成了2015年任务,同时,对各个监测站、点的信息上报情况进行了认真审核,未发生一起漏报、瞒报、迟报现象,上报率达100%,做到了准确、科学、及时,而且不断提高了监测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以上是我们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采取的几点做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 用药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合理的用药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

药品安全应急预案

009 版本:00 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管理规程 一、目的 建立河南仲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安全应急预案,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本公司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造成群体健康损害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法律依据 本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药品召回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 四、预案内容 1.药品安全应急机构与职责 1.1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1.1.1组长:总经理. 1.1.2副组长:质量授权人、销售部总监。 1.1.3组员:质量保证部经理、质量控制部经理、生产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物资部经理、办公室主任。 1.1.4职责: 1.1.4.1负责全面决策、组织、协调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1.4.2指挥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1.4.3上报有关药品安全事件信息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情况; 1.1.4.4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药品召回总结报告。 1.2质量保证部职责:质量保证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建立不良反应事件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按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负责药品召回后处理工作的监督工作。 1.3质量控制部职责:质量控制部协助不良反应事件所涉及批次的检查及汇报,对于检验过程及留样样品进行评估(必要时)。 1.4销售部职责:负责公司药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负责提供公司产品销售记录;负责通知用户及相关单位有关公司药品召回信息。 1.5生产部职责:进行自查,并根据批生产记录讨论生产过程中的情况;负责药品召回后定位管理。 1.6财务部职责:负责做好相关工作的资金保障。 1.7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应对不良反应事件时的后勤保障工作。

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不良反应

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 不良反应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合理用药与药物的不良反应 【摘要】: 药物具有双重性,既具有防病治病的药理作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与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仅可以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不仅要研制更多有效的药物,而且应当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让其发挥应有的生物医学效益、社会效益和效益。根据近年来相关的报道,笔者对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以引起有关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加强,药物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药物治疗的重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已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的出现ADR。根据WHO报道,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七分之一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20%,四分之一是抗菌药物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有关,浅谈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的前提是合法用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就是合理用药。 1.1安全性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药物性损害现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药物性损害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药物的安全性日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药物不良反应浅析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药物不良反应浅析 【摘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诱发因素的探讨,制定一系列可以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减少其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预防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治病的同时又有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反应,轻者造成身心的痛苦,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药物不良反应事件频发是造成药物对人体损害的一个主要因素,近年来,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越来越关注,国家出台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有效的制止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意见。 一药品不良反应类型(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两类:a型和b型。 a型药物不良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常和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如苯二氮卓类引起的瞌睡,抗血凝药所致出血等,特点是可以预测,与剂量有关,发生效率较高,但死亡率很低。 b型不良反应(质变性异常)是与药物药理作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很难预测,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亦难以发现,发生率虽低,但死亡率高①。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药物因素和非药物因素。 (一)药物因素主要是由于药物质量问题,不合理用药,甚至是用药不规范引起。 1 黑龙家齐齐哈尔药业的“齐二药”事件,在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业用二甘醇,导致多名患者死亡!安徽华源的欣弗事件是也是由于药物质量不合格引起。 2 中药制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如2006年发生的鱼腥草叫停事件,致使许多病人由于使用鱼腥草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的双黄连引起的严重的过敏反应。 3 抗生素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占50%以上,主要表现为 3.1 没有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病毒感染的疾病滥用抗生素,如流感,病毒性肺炎等。 3.2 联合用药,没有掌握好配伍禁忌,如头孢类抗生素不宜与氨基糖甙类混合静滴;任相成报道了6例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应用出现不良反应,而分开静滴未发生不良反应② 。 3.3 食物影响,头孢哌酮用药后饮酒或是食用含有乙醇的食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影响乙醇代谢,可能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3.4儿童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剂量用药、

临床输血应急预案

临床输血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临床输血应急预案 (第A/0版) 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输血应急领导小组 2009年3月16日 1目的 为保障严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伤事件等紧急情况下临床血液能快速安全输注于患者,特制定本应急工作预案。 2编制依据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质量管理手册》 《艾滋病防治条例》 3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院范围内紧急输血与抢救。 4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输血应急工作实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5组织及职责 5.1为做好临床输血应急工作,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临床输血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院长:张学东 副组长:检验科主任:邹福利

成员:安树全白桂英陈宇东敖美玉刘建平郝小娜董晓慧 临床输血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医务科长任办公室主任。 5.2职责 5.2.1主管院长统一协调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5.2.2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5.2.3检验科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 5.2.4其他各科主任具体负责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6预案分级与应急措施 按临床应急输血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不良反应分为三级。 三级(黄色)警戒:自然灾害等事件所造成的伤害,人数在5人以内,用血量在20000ml时为三级,由检验科完成请血及配血工作。二级(橙色)警戒:自然灾害等事件所造成伤亡人数在10人以内,用血量在40000ml时为二级,由检验科完成请血及配血工作,并向供血单位求助(医务科协助此工作)。 一级(红色)警戒:自然灾害等事件造成10人以上伤亡人数时,不管需有多少血液都视为一级警戒。 7预案启动与停止 应急响应

药品不良反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药品不良反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加强医院对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假劣药品对社会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制定本预案。 1. 工作原则 1.1 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把保障公众身份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事发前要采取防范措施,事发后要及时开展抢救事故病员应急行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准确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1.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商、按照药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 1.3 严密监测,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自救互救能力。 1.4 依靠科技,有效处置。发挥先进科技和专家作用,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发挥专家在重大药品安全事故中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应急抢险、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妥善处理应急措施与常规管理的关系,合理把握非常措施的运用范围和实施力度,使应对重大药品安全事故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2. 组织机构 2.1 成立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药品安全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护理、门诊、药剂科长为成员。 2.2 职责 2.2.1 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2.2 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2.2.3 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2.2.4 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2.5检查督促全院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3. 事故分级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能或已经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将药品不良反应突发事件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指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应用范围广,影响大,并可能存在蔓延趋势,同时已经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残疾,及其他群体性的特别严重的后果; 二级指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应用范围较广,影响较大,已造成多人重伤或残疾,及其他群体性的较严重的后果; 三级指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应用范围较局限,影响不大,无人员死亡及残疾。 4. 预警与报告: 4.1 各科室发现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药剂科,药剂科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教质控科,并在1小时内核清涉案药品的名称、批号(编号)、标识的生产厂家、数量、使用等情况,并向药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4.2 药品安全领导小组接到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报告后,应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立即停用疑似药品,组织专家进行抢救、事件分析评估等,并指定专人24小时值守通信网络,接听电话和传真,并明确联系人,随时向上级汇报调查处理情况。 4.3 涉案药品应按规定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出协查函,同时上报县卫生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