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材料—传感器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沪科版高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信息的获取——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下面小编带来了沪科版高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信息的获取——传感器,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一、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
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
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
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金属热电阻与热敏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
二、传感器的应用(一)1.光敏电阻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4.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的元件。
5.霍尔元件霍尔元件是将电磁感应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的元件。
外部磁场使运动的载流子受到洛伦兹力,在导体板的一侧聚集,在导体板的另一侧会出现多余的另一种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伦兹力方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伦兹力达到平衡时,导体板左右两例会形成稳定的电压,被称为霍尔电势差或霍尔电压。
三、传感器的应用(二)1.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2.传感器应用: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电饭锅、测温仪光传感器的应用——鼠标器、火灾报警器四、传感器的应用实例:1、光控开关2、温度报警器沪科版高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信息的获取——传感器就整理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本课的知识点!。
《信息的获取——传感器》知识清单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至关重要。
而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关键设备,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智能手机中的各种感应元件,到工业生产中的精密测量仪器,传感器无处不在。
一、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可测量输出信号的装置。
它就像是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温度、压力、光线、声音、位置等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的变化,并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后续的处理系统。
传感器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周围的环境和系统状态,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和采取有效的行动。
例如,在汽车中,传感器可以监测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车速、胎压等,为驾驶员提供重要的行车信息,并确保车辆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二、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被测量的物理量分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常见的有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等。
压力传感器:能够感知压力的变化,如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
位移传感器:测量物体的位置或位移,如光栅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
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物体的运动速度,如光电式速度传感器、霍尔式速度传感器等。
湿度传感器:测量环境中的湿度,常见的有湿敏电阻、湿敏电容等。
2、按照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值随被测量的变化而改变。
电容式传感器:通过电容的变化来反映被测量的变化。
电感式传感器:利用电感的变化来感知物理量的改变。
压电式传感器:基于压电效应,将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
光电式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3、按照输出信号的类型分类模拟式传感器:输出连续的模拟信号,如电压、电流等。
数字式传感器:直接输出数字信号,便于与数字系统接口。
三、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是一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它由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导线组成。
传感器的主要作用及工作原理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并测量外部环境信号的设备,主要用于从物理、化学、光学、电磁、声音、地质等领域中提取信息。
传感器主要作用是将外部现象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并通过与之连接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们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工业生产、农业、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安全等。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根据不同的传感器类型有所不同,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1.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或位置变化。
最常见的位移传感器是电阻式、电容式和感应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利用导电材料的电阻随着位移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电容式传感器是通过测量电容随着位移的变化而改变的原理。
感应式传感器则利用感应线圈中感应的电压或电流随着位移的变化而改变。
2.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变化。
常见的压力传感器有压阻式传感器和压电式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通过测量导电材料的电阻随着压力的变化而改变的原理工作。
压电式传感器则是利用压电材料在加压条件下产生电荷的特性来测量。
3.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
热敏电阻传感器通过测量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原理工作。
热电偶传感器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连接在一起产生温差时产生电压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4.光传感器:光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线的强度或光线的变化。
常见的光传感器有光电二极管传感器和光敏电阻传感器。
光电二极管传感器通过测量光照射到二极管上产生的电流大小来测量光线的强度。
光敏电阻传感器是利用光敏材料的电阻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原理。
5.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常见的加速度传感器有压电式传感器和运动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是通过测量压电材料在加速度作用下产生的电荷大小来测量加速度。
运动传感器则是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或速度的变化来计算加速度。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它们都是将外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与之连接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2005)对的定义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常见七大传感器全解下面主要为大家介绍下面七大传感器。
传感器一:物理传感器物理传感器物理传感器是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
它是利用某些物理效应,把被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为便于处理的能量形式的信号的装置。
其输出的信号和输入的信号有确定的关系。
《主要的物理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电磁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导纤维传感器等。
《物理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按照其用途分类压力敏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面传感器、能耗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24GHz雷达传感器。
按照其原理分类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按照其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按照其材料分类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所有材料都会作出相应的、具有特征性的反应。
它们中的那些对外界作用最敏感的材料,即那些具有功能特性的材料,被用来制作传感器的敏感元件。
从所应用的材料观点出发可将传感器分成下列几类:(1)按照其所用材料的类别分:金属聚合物、陶瓷混合物(2)按材料的物理性质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磁性材料(3)按材料的晶体结构分:单晶、多晶非晶材料与采用新材料紧密相关的传感器开发工作,可以归纳为下述三个方向:(1)在已知的材料中探索新的现象、效应和反应,然后使它们能在中得到实际使用。
(2)探索新的材料,应用那些已知的现象、效应和反应来改进传感器技术。
(3)在研究新型材料的基础上探索新现象、新效应和反应,并在传感器技术中加以具体实施。
4.3 信息的获取——传感器1.(2分)(多项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可以传播到无限远处B.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C.波长越短的无线电波,越接近直线传播D.挪动是利用无线电波进展通讯的【解析】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被吸收一局部,能量不断减少.雷达和挪动的传输都利用了无线电波,波长越短,传播方式越接近直线传播.故B、C、D均正确.【答案】BCD2.(2分)(多项选择)以下过程属于电磁波接收过程的是()A.调谐B.调频C.检波D.调幅【解析】调频和调幅过程属调制的两种方式,是发射电磁波时必需要进展的,所以B,D不属于接收过程,C中检波是对调幅波解调时的表述方法,所以属于接收过程.【答案】AC3.(3分)(多项选择)电视机在室内接收电视台向空中发射的电磁信号,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当电视机所在处离电视发射塔较近时,用室内天线也可以接收信号,这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B.用室内天线接收时,电视机安放在室内不同位置接收效果不同,这是电磁波在室内反射后产生的干预现象C.离电视发射塔远处要用架设室外天线的方法接收信号,这是由于发送电视信号用的是微波,波长短,根本上是直线传播D.有线电视的信号也是通过电磁波传播【解析】电磁波绕过障碍物进入室内而被电视机天线接收,这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故A正确.室内不同位置,由于电磁波在墙壁和其他器物外表反射,然后叠加,形成有的地方强,有的地方弱的现象是波的干预现象,故B正确.电视信号用的是微波,波长短,根本上是直线传播,在离发射塔较远处,由于微波不能直接传送到电视机天线,就要架设室外天线来接收微波.有线电视通过传输中的振荡电流来传送信号,不通过空中的电磁波传送,故D错误.【答案】ABC4.(3分)江苏人民播送电台的频率是702 kHz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 m/s, 那么江苏台节目的波长是多少米?【解析】由c=λf,得λ=cf=3×108702×103m=427.2 m.【答案】427.2 m1.传感器的特性:是一种能感知和识别信息的装置,能将感知和测量到的非电学量转变为电学量.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的关键性元件,承当着“感知〞和转换外界信息的任务.二、敏感元件的物理特性1.光敏元件能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它利用了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而改变的特性.2.声敏元件是声电转换器件.它能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3.红外测温仪是一种将红外辐射波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装置,能非接触快速测温,又不会造成穿插感染.4.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中的敏感元件叫电荷耦合器件,它能将光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再通过A/D转换器就可转换为数字电信号,以便于计算机处理.5.智能传感器是将传感器和电子计算机组合在一起.6.微型传感器由亚微米至亚毫米范围内的电子元件和机械元件制成,是一种将传感、处理、执行诸功能融为一体的微机电系统.它的优点是尺寸小、集成化程度高,功能强大.一、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1.传感器能像人的感觉器官那样感受外界信息,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把这些信息转换成可用输出信息的器件或装置,就叫传感器.【深化探究】人如何感知信息?提示:人是通过下面五种感觉(如图)接收外界信息的,因此人本身就是高级传感器.2.组成: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局部组成.非电学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电学量(1)敏感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局部,它是利用材料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特性制成的.常用的敏感元件有:双金属片、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声敏电阻等.(2)转换元件的作用是把敏感元件输出的与被测物理量满足一定关系的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元件.(3)转换电路的作用是将转换元件转换的电信号转换成易于传播或测量的电学量输出.3.作用: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感受到的非电学量如力、热、光、声、化学、生物等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学量或信号.二、常用传感器1.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利用两片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两片金属伸长或缩短量不同而弯曲,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应用:电熨斗、恒温箱等.2.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利用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特点,在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应用:空调、电冰箱、微波炉、消毒柜等.3.光敏电阻传感器:利用光敏电阻器的电阻值随光照的强度变化而改变的特点.无光照时,光敏电阻器的电阻值很大,有光照时,光敏电阻器的电阻值变小,从而引起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应用:工业自动化控制、光电计数器,楼道灯开关等.4.红外线传感器:接收携带信息的红外线,转换成电信号,从而获得红外线辐射源的相关信息.应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遥测、自动门、红外线测温仪、防盗防火警报器、家用电器遥控器等.5.另外还有压力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气味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多项选择)关于传感器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电视机遥控器就是一个传感器B.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检测装置C.传感器是实现信息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器件D.无人管理的自动灌溉系统是温度传感器在农业消费中的应用【导析】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原理及应用来分析.【解析】电视机的遥控器是一种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装置,不是传感器,故A错;自动灌溉系统是一种利用湿度传感器判断农田水分蒸发情况、自动决定供水和停水的装置,故D错.应选B、C.【答案】BC对传感器的理解传感器是一种感受外部信息,并将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是实现信息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唱卡拉OK用的话筒内有传感器,其中有一种是动圈式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膜片后面粘接一个轻小的金属线圈,线圈处于永磁体的磁场中,当声波使膜片前后振动时,就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传感器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进展工作的B.该传感器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进展工作的C.膜片振动时,穿过金属线圈的磁通量不变D.膜片振动时,金属线圈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解析】当声波使膜片前后振动时,膜片后的线圈就跟着振动,从而使处于永磁体磁场的线圈切割磁感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可见这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故只有B正确.【答案】 B1.随着生活质量的进步,自动干手机已经进入家庭.洗手后,将湿手靠近自动干手机,机内的传感器便驱动电热器加热,有热空气从机内喷出,将手烘干.手靠近自动干手机能使传感器工作,是因为()A.改变了湿度B.改变了温度C.改变了磁场D.改变了电容【解析】自动干手机内的传感器应用的是电容原理,当手靠近传感器时,相当于在电容器间增加了一个电介质,改变了电容的大小,使自动干手机开场工作.【答案】 D2.(多项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热敏电阻和热电阻都是温度敏感元件,二者具有一样的电阻—温度特性B.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处理电路及辅助电源组成的装置C.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外部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装置D.向空调传递室内温度信息的设备是一种湿度传感器【解析】热敏电阻和热电阻具有不同的电阻—温度特性.热敏电阻的特性是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热电阻的特性是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错,向空调传递室内温度信息的是一种温度传感器,故D错,B、C选项正确.【答案】BC3.如图4-3-1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L为小灯泡,当温度降低时()【导学号:17592049】图4-3-1A.R1两端的电压增大B.电流表的示数增大C.小灯泡的亮度变强D.小灯泡的亮度变弱【解析】R2与灯L并联后与R1串联,与电源构成闭合电路,当热敏电阻温度降低时,电阻R2增大,外电路电阻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灯L两端电压增大,灯泡亮度变强,R1两端电压减小,故C正确.【答案】 C4.完成人类的五种感觉与有关传感器的对应关系(连线).味觉光传感器听觉气味传感器触觉声音传感器视觉味觉传感器嗅觉压力传感器【解析】光传感器(视觉),气味传感器(嗅觉),声音传感器(听觉),味觉传感器(味觉),压力传感器(触觉).【答案】见解析。
遥感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术一、引言遥感信息获取是指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得地球表面的信息。
遥感技术以其高效、快捷、非接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农业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遥感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术。
二、遥感信息获取的方法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遥感信息获取的核心技术之一。
传感器能够接收地面反射、散射或发射的电磁辐射,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遥感传感器根据其接收的波段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光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
不同的传感器可以获取不同波段的信息,从而实现不同的应用。
2. 数据采集和处理遥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遥感信息获取的重要环节。
通过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载体,可以采集到大量的遥感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去噪、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处理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影像解译遥感影像解译是将遥感数据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影像解译可以通过目视解译、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法来实现。
目视解译是通过人眼对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地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分类。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则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训练,让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分类地物。
三、遥感信息获取的技术1.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是指可以获取地面细节信息的遥感技术。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更精细的地物边界、纹理和形态信息,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主要包括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和无人机遥感等。
2. 多光谱遥感技术多光谱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获取地面不同波段的辐射能量来分析地物特征的遥感技术。
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可以用于植被监测、环境污染分析等。
多光谱遥感技术主要包括光谱成像和高光谱遥感等。
3. 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雷达波束合成高分辨率图像的遥感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不受天气和光照条件的限制,可以在白天和夜晚、晴天和阴天获取到地面的雷达回波信号。
信息获取材料—传感器
传感器是重要的信息获取材料。
传感器的作用相当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它利用材料所具有的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制成对光、声、磁、电、力、温度、湿度、气体等敏感的器件,它既是信息获取、感知和转换所必需的元件,也是自动控制、遥感技术的关键。
它对材料的要求近乎苛刻,必须具有高敏感性、高选择性、工作温度低、稳定性好等特性。
敏感材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半导体、陶瓷、有机膜及金属间充化合物等。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光敏、声敏、磁敏、电敏、热敏、湿敏、气敏、力敏传感器等。
光敏传感器指对紫外到红外的光敏感,并将光能量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
当光照到两端接上电源的半导体材料时,这些材料(又称光电晶体)将吸收光能而产生电子一空穴对,电子向正极,空穴向负极移动,从而产生光电流。
通常,随着入射光的增强,半导体的电阻减小,光电流增大,这种光电流信号可引出进行测量。
这就是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在光电晶体中,硫化镉对可见光敏感,砷化镓和锗对红外光敏感,而硫化锌对紫外光敏感。
因此,根据所需感知的光的波长,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来制成光敏传感器。
由光敏电阻器制成的光敏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日趋广泛。
例如,能白天自动关灯,晚上自动开灯的路灯控制器、施工警灯;也可制成报警器、防盗器等。
声敏传感器是声波振动所产生的压力在压电导体中与自由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对)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压电效应的器件。
大部分声敏传感器采用硫化镉、氧化锌等制成。
目前也常用压电陶瓷(如锆钛酸铅陶瓷,统称PZT)、压电晶体(石英等)以及新发展起来的压电高聚物(聚偏二氯乙烯等)来感知声的振动。
磁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的磁电阻率随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加大的特性制成的器件。
常用材料是在锑化铟中加1%镍而得到的锑化铟与锑化镍的共晶,以及砷化铟等材料。
电敏传感器是利用一种伏安特性为非线性的电阻元件制成的器件。
当这种传感器的两端施加的电压增加到某一特定值时,其电阻值就会急剧变小。
碳化硅金属氧化物、钛酸钡、硒化镉等材料都具有这种特性。
热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值对温度极为敏感的电阻元件而制成的器件。
例如,用钛酸钡半导体陶瓷加微量稀土元素可制成正温度系数热敏半导体;用多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或硅、锗、玻璃等半导体材料可制成负温度系数热敏半导体。
这种传感器应用广泛,涉及从温度测量(超低温至高温)、温度控制、火灾报警、气象探空、过荷保护一直到空间技术、火箭导弹等军事技术。
湿敏传感器是由感湿层、基片以及感湿层上的两个电极组成的。
当吸湿程度变化时会导致电阻率的改变。
感湿层以氧化物性能最佳。
例如,碱金属氧化物加五氧化二钒加硅粉、三氧化二铬、氧化锡及氧化锑等。
气敏传感器一般是利用半导体表面吸收某种气体分子后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引起导电性能变化而制成的器件。
采用三氧化二铟、氧化锌、二氧化锡、二氧化钛、五氧化二矾等的N型半导体,遇还原性气体时电阻减小,可检出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采用氧化亚镍、三氧化二铬、氯化亚铜等的P型气敏半导体,遇氧化性气体时电阻减小,可检出氧、氯、二氧化氮等气体。
例如,煤气泄漏及取暖器不完全燃烧时会释放出危险的一氧化碳气体,用二氧化锡、催化剂钯和金电极制成的薄膜型气敏传感器,其厚度仅0.6毫米左右,在室温至100 C时对一氧化碳气体极为敏感。
力敏传感器是根据材料电阻率随外加应力变化而改变的原理制作的器件。
压电陶瓷、石英晶体、硅、硒锑合金等都是具有将压力(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功能。
利用力敏传感器可测量受力时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也可用来测量人体血压、脑压及心音,还可用作地震探头来预报地震等。
专家们认为,在传感器敏感材料的开发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陶瓷材料。
因为它稳定可靠,
价格低廉,资源丰富。
尤其是本世纪中精细陶瓷(又称先进陶瓷或高性能陶瓷)的出现,实现了陶瓷发展的新飞跃。
精细陶瓷产品不仅可以是传统的烧结体,也可以做成单晶、纤维、薄膜和粉末,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并可有声、电、光、热、磁等多方面的特殊功能,是新一代的特种陶瓷。
信息传递介质---光导纤维就是这种精细陶瓷的典型代表。
例如,钢铁冶炼中,若要测定钢水中氧的含量时,非陶瓷传感器莫属。
陶瓷的显微结构是由晶粒、晶界和气孔所组成的。
综合利用这些结构特点,有可能制成多功能传感器。
例如松下材料研究所研制的钛酸钡—钛酸锶热敏—湿敏传感器,大阪大学滨川试验室研制的钛酸铅薄膜硅独石超声多功能传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