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17.72 KB
- 文档页数:5
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中国及江苏历史概括中国及江苏历史概括13、春秋战国期间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1)诸子百家:儒家:孔子《春秋》《诗经》《尚书》“贤人”孟轲《孟子》亚圣荀况《荀子》道家:李耳《老子》 (《道德经》 )庄周《庄子》墨家:墨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孙膑 --《孙膑兵法》(2)文学:楚辞屈原《离骚》《天问》(3)艺术:俞伯牙是最的乐师;围棋能手有奕秋等。
(4)科学技术:测定了冬至、夏至的日期;《春秋》中留下了对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已定出二十四节气 ;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扁鹊创“四诊法”;建筑技术方面出现了公输班 (鲁班 )木工的祖师爷 ;14、秦汉期间的科学文化:(1)西汉早期已出现纸,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东汉张衡—世界上最早用水力转动的混天仪和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2)数学方面①西汉《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 年②东汉《九章算术》有好多当时世界上的重要数学成就。
(3)医学①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②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好的药物学著作。
③东汉名医张仲景被后代尊为“医圣”,他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④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麻醉,世界开创(4)西汉汉武帝创立学府太学。
(5)哲学方面东汉唯物论者王充所著《论衡》。
(6)历史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汉班固 ---《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7)文学体裁以赋、乐府诗为代表。
赋的名家西汉贾谊 ---《吊屈原赋》司马相如 ---《子虚赋》东汉班固 ---《两都赋》张衡 ---《二京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十五参军征》15、秦朝时方生徐福率童男童女等人抵达今天本九州地域佐贺市。
他被日自己称为“农耕之神”“纺织之神”,他是我国出使日本最早的使者,中日交往的鼻祖。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章节题库
第一章:地理知识
1.中国五大河流是哪些?
2.请介绍五个中国的著名城市及其地理位置。
3.请概述中国的地理气候特点。
第二章:历史知识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2.请介绍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
3.请简要介绍中国的明清两代历史。
第三章:文化知识
1.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中一个节日。
2.请介绍中国的传统戏曲类型。
3.中国的文化经典有哪些?
第四章:名胜古迹
1.请介绍长城的历史和特点。
2.请简要介绍故宫和其珍藏文物。
3.请概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重要城市。
第五章:旅游法规
1.导游在旅游过程中有哪些职责和权利?
2.请简述旅游者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3.请介绍旅游投诉处理的相关法规。
第六章:安全知识
1.旅游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2.请介绍旅游地的常见安全预防措施。
3.请简要介绍旅游意外应急处理流程。
结语
以上就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章节题库的内容概述。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导游们加深对中国旅游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专业素养,为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
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治疗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一.中国历史知识(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最1.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最早种植水稻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2.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中国原始文字萌芽的:西安半坡氏族3.我国开始奴隶制:禹建立夏4.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商,875千克)5.中国有字可考始于:商6.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纪录:《诗经》中公元前776年9月6日关于西周的日食7.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春秋》8.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甘石星经》9.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0.世界最早发明纸:西汉初期(东汉蔡伦改进)1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西汉《黄帝内经》12.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东汉张衡浑天仪13.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神农本草经》14.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麻沸散”15.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史记》16.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17.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李春赵州桥(安济桥)18.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唐《新修本草》(《唐本草》)19.我国是世界上最先进造船国家并安装指南针的时期:宋20.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诫《营造法式》21.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22.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徐弘祖(《徐霞客游记》)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明罗贯中《三国演义》24.我国现存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施耐庵《水浒传》25.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明吴承恩《西游记》26.我国现存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27.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清《古今图书集成》28.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清曹雪芹《红楼梦》29.我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高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30.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丛书:清《四库全书》31.工匠的祖师爷是:鲁班。
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重点导游证考试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考试,而《基础知识》这一科目更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重点知识是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以下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中的重点。
一、中国历史文化常识这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朝代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更替顺序、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成就。
例如,夏商周的朝代更替,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隋唐的繁荣昌盛,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
对于近代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也需牢记。
在人物方面,孔子、老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历史名人的思想、功绩和对历史的影响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二、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考生要熟悉中国各大旅游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比如,五岳的特点和位置,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的名称和特色。
还要了解黄河、长江等重要河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著名湖泊。
对于中国的地形地貌,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以及其分布和特点也要清楚。
另外,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民俗风情、特产美食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比如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江南水乡的古镇风情,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三、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 56 个民族。
考生需要了解各民族的分布、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像汉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独特的节日习俗。
在服饰方面,各民族的特色服饰如苗族的银饰、维吾尔族的花帽等。
饮食方面,蒙古族的手把肉、回族的清真食品、藏族的酥油茶等都要有所了解。
四、中国的宗教知识中国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考生要掌握各宗教的起源、发展、教义、经典、宗教建筑等内容。
《导游基础知识》高教社第二版1.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练习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这四项发明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对世界科技文化的重要贡献,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
【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历经多年编纂的药物学巨著,汇集了大量药物的知识和民间经验,是中医药物学的里程碑。
3.【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记录地震的仪器,对于地震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4. “丝绸之路”主要运输的是丝绸,因此得名。
【答案】错误。
原因分析:“丝绸之路”得名并非仅因为丝绸,而是因为它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丝绸只是其中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5.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原因分析:《天工开物》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各种工艺技术的知识和经验,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遗产。
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宋代全部得到广泛应用。
【答案】错误。
原因分析:虽然宋代是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但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唐代就已经得到初步应用,火药在唐末和宋代开始应用于军事,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则在宋代。
7.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例如故宫建筑群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故宫建筑群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8. 《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农书,由贾思勰所著。
【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南北朝以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古代农业技术知识的重要记录。
9.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指的是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和白鹿书院。
【答案】错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学习资料单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虽强调以伦理立国,向来有重文轻理的倾向。
但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对自然的探索中,激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无限光彩。
其中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中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丝绸享誉世界。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确立了耕作与时令的关系,按季节种庄稼,不违农时,修建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形成了整套田间灌溉系统,都江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此时出现的牛是我国农业史上一次农用动力革命。
从此,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出现了耦犁与耧车。
汉代在南方有了双季稻。
在土地多余的地方还推广轮作制。
汉代还有龙骨水车,这是比较先进的灌溉和排水机械。
西汉晚期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记载了谷物蔬菜瓜果和树木种植法、牲畜饲养法、养鱼法以及各种酿造法、食物贮藏法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唐朝出现了筒车和曲辕犁。
曲辕犁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畜力,犁耕至此基本定型。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他本人被尊为“茶圣”。
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综合性农学巨著,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农业生产工具,颇具特色。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中药中国医药学对人的生理与病理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其文化历史的民族。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一、原始社会时期、1)原始人群时期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有简单的语言。
直立猿人的著名代表:云南元谋人、距今107万年、蓝田人80万年、北京人70-20万年早期智人: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广东马坝人、晚期智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2)氏族公社时期、距今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学会了人工取火、3)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距今7000-5000年)此时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氏族成员亲属关系暗母系血统确定、实行集体对偶婚、著名的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和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特征、定居生活、学会打井、饲养牲畜、种植水稻、典型代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遗址、仰韶文化的特征、制作的彩陶很精美、上面的符号可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萌芽、典型代表:西安半坡氏族遗址4)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著名的代表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公社再到阶级社会过渡阶段中的传说人物主要有:三皇、五帝三皇:女娲、伏羲、神农。
(女娲、伏羲是蛇身人首、他们结为夫妻、繁衍后代、这就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五帝:伏羲、神农、黄帝、炎帝、尧舜、(黄帝炎帝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兄弟联盟、曾联合在涿鹿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成分、所以称炎黄子孙的后代尊他们为华夏族的祖先)二、奴隶社会时期、尧舜禹的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
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担任首领的、夏: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度、定都洛阳、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传子的制度。
我国奴隶社会从此开始。
夏朝统治近500年。
商:商的部落首领汤,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商朝、最后定都殷。
商代甲骨文是当时相当进步、相当成熟的文字、开始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西周: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为了“藩屏王室”建立了宗法制、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洛阳)西周结束,东周开始、三、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东周、春秋与战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03年、先后出现齐恒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概述一、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二、中国近现代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的概述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概述 1、甲骨文、金文与青铜器2、学术思想与历史学3、文学(1) 诗歌(2) 其他文学式样4、艺术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概述 1、数学2、天文学与农学3、四大发明4、中国的传统医学5、中国的传统药物(1) 中药材(2) 中成药第三节其他与中国历史相关的文化知识一、历史文化学1、天干、地支2、中国古代年、月、日的记录方法3、二十四节气4、十二生肖二、阴阳五行文化知识1、阴阳2、五行三、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知识1、教育制度2、科举制度四、姓氏文化知识1、亲属与姓氏2、名字3、避讳第四节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文房四宝第二章中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区划分第一节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第二节东北旅游区第三节华北旅游区第四节华东旅游区第五节西北及内蒙古旅游区第六节华南旅游区第七节西南旅游区第三章中国民族及相关文化第一节中国民族的数量、分布于语言分类第二节汉族和回族第三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第四节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第四章中国各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第一节道家第二节佛教第三节伊斯兰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古代园林第一节中国的古代建筑第二节中国的古代园林第六章中国的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的饮食文化概说第二节中国著名的菜系第三节中国传统的饮品第七章中国的旅游商品第一节旅游商品概说第二节陶瓷品第三节丝织刺绣品第四节玉器及其他相关工艺品第八章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概况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三节台湾省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九章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国概况第一节亚太地区客源国第二节欧洲、北美地区客源国第十章中国古代的对联、诗歌与游记选词第一节对联第二节诗歌第三节词第四节游记。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辅导精华第三章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1 中国历代王朝朝代歌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司马晋,群雄割据有十六。
南朝宋齐梁陈出,北朝三魏继齐周。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辽金元明清休。
2 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年号。
3 谥号:封建帝王死后对其生前事迹的褒贬和同情的称号。
4 庙号:封建帝死后建庙奉祀,尊称其为“祖、宗、帝”。
5 表示颂扬的谥号: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康。
6 表示贬义的谥号:炀、历、灵、幽。
7 表示同情的谥号:哀、怀、愍、悼。
8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指出哪个是年号、庙号、谥号。
9 古人常在名字之间加“伯、仲、叔、季”表示从大到小的排行。
10 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和尊长的名字,用改字、缺笔、变音的方法回避。
11 我国各朝代中央机构的建制:秦汉:三宫九卿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中书、门下)。
宋代:三省同时存在,但只有中书省在宫中独尊。
元:袭宋制,同时另设行省制度。
明:废除宰相制,设内阁大学士。
清:设军机取代内阁权力,为决策机构。
12 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启之前:禅让制商周时期:世袭制春秋战国时期:客卿制秦商鞅变法手: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和征辟制魏曹操:九品中正制隋至清末:科举制13 科举考试的程序:院士(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进士)。
14 连中三元:乡试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举人考中者称贡生)第一名称会元,殿试(三甲中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一名称状元。
如果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就称为连中三元。
15 科举考试的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6 儒家思想和先秦诸子学派代表著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孟子《论语》核心是“仁”,忠恕之道尊周礼,有教无类法家韩非《韩非子》为人君者具“法、术、势”性恶论,道家老子《老子》《道德经》“道”是核心,清心寡欲,不争,主净,不为天下先,无为而治,墨家墨翟《墨子》兼爱,非攻,尚贤,非命,以国家百姓之利检验真理。
导游基础知识山东省导游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全国部分)第一章中国历史知识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之最选介(参考书本)(一)原始社会时期(参考书本)(二)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参考书本)(三)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参考书本)(四)秦至清鸦片战争的封建社会时期1)秦王朝(秦王嬴政统一全国)——西汉——东汉——三国——两晋(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1840年鸦片战争。
2)西汉:西汉初期已经出现纸.《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司马迁《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衡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神家本草经》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麻醉,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对当时南北经济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安济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朝:《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北宋:建筑师李诫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徐弘祖,著名的学者和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发起义为题村的长篇小说吴承恩,《西游记》是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
曹雪芹,《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高峰《四库全书》是当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章节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1.十二生肖中代表哪些动物?–答案: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哪些?–答案: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3.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是指哪几座亭子?–答案:芙蓉亭、莲花亭、兰亭、鹿苑第二章:世界地理知识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答案:珠穆朗玛峰2.以下哪个城市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答案:上海3.金字塔是哪个国家的标志建筑?–答案:埃及第三章:旅游业务知识1.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什么?–答案:不破坏环境、尊重当地文化、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安全第一2.以下哪种旅游方式不属于传统旅游的分类?(多选)– A. 自助游– B. 跟团游– C. 邮轮游– D. 月球旅行–答案:D3.“世界遗产”指的是什么?–答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具有文化、历史或自然重要性并需要特别保护的遗产第四章:导游服务礼仪知识1.导游在引导游客参观景点时应该注意什么礼仪?–答案:维护秩序、尊重游客、文明用语、不辱骂、助人为乐2.导游在与旅游者交流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答案:微笑面对、言谈得体、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不同文化习俗3.旅游途中导游需要解答游客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表达?–答案:耐心解答、提供准确信息、不虚构、不妄语第五章:紧急事件处理知识1.在旅行途中发生紧急情况,导游应该如何处理?–答案:保持冷静、保护游客安全、及时报警求救、指导游客做好自救2.旅游车辆发生故障后,导游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及时安抚游客情绪、联系维修点进行维修、安排其他交通工具、确保游客安全3.导游在旅行途中应急措施中的“ABC”原则是指什么?–答案:A(安全)B(保护)C(呼救)以上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一、远古时期二、夏商周时期三、秦汉时期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隋唐五代时期六、宋辽金元时期七、明清时期八、近代史一、远古时期1.人类起源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考古发现,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10万年的蓝田人等都是早期中国原始人类。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墓葬遗存说明了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意识。
一、远古时期2.母系氏族文化遗存距今约7000~5000年,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彩陶文化”。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一、远古时期3.父系氏族文化遗存距今约5000~4000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为代表。
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发现原始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文化一、远古时期4.古代传说有巣氏构木为巢。
燧人氏钻木取火。
女娲和伏羲“蛇首人身”,“龙的传人”的源头。
伏羲氏画八卦、刻文字。
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炎帝、黄帝战蚩尤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地理特点的国家。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你需要掌握一些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章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历史事件和地理景点,以帮助你更好地向游客介绍中国的历史和地理。
1. 中国的历史概述中国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 夏、商、周:这些是中国最早的文明时期,也被称为中国的古代青铜时代。
- 秦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有着许多重要的文化和科技贡献。
-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
- 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宋朝的经济繁荣、元朝的蒙古族统治和明清两朝的文化交流。
2. 中国的地理特点中国地理广阔多样,包括了平原、高山、河流和湖泊。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地理特点:-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被称为“中华之母”,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发源地之一。
- 长城:中国的象征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程,目前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 西藏:位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是世界的屋脊,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藏传文化。
-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是中国历史古城之一,因其独特的民居、古老的街道和美丽的风景而闻名。
-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有壮丽的山峰和奇特的石柱景观。
以上是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特点,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导游服务。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
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治疗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1.名医和名著西汉:《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东汉:《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东汉:华陀,“神医”“麻沸散”“五禽戏”。
西晋:王叔和,《脉经》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唐朝:唐太宗首办世界上第一座医校;唐政府组织编写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
唐朝:孙思邈,“药王”《千金方》“东方医学圣典”。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屠呦呦,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古代医学主要成就一览表3.中药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和养生的药物,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
中医中药与京剧、国画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中药按加工工艺可分为中药材和中成药两大类。
中药材是指经加工炮制可直接供药房及药厂制剂使用的半成品药。
如人参、三七、冬虫夏草、鹿茸、阿胶都是名贵的药材。
3.中药中成药是指经加工可直接使用的成品药,分丸、散、膏、丹、片、口服液、药酒等。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药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悠久的采摘、应用的历史。
历史上形成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镇和河南百泉四大药都。
三、天文学主要成就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十分发达,并且具有很高的成就。
天文(纹)就是天象,具体指日月星辰等自然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及运行诸现象。
历法是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包括天文观测、天文著作、天文仪器、天文测量和历法等方面的成就。
1.天文观测中国古代对天象观测开始较早,记录丰富、系统而完整。
殷墟甲骨文中保留了世界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
《诗经》对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记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在《春秋》中留下了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中国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汉书·五行志》中记录在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
唐代僧一行主持,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战国时甘德和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天文仪器制作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圭表。
最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是浑仪和浑象,二者又称浑天仪。
浑指圆球。
浑仪是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的一种仪器,如上窥管,以作实际观测用。
浑象则是一个球,上面刻上各种特征天象,用以演示实际天象。
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它是由漏壶和浑仪共同组成,这个浑天仪是天球仪的鼻祖,对后世天文学的影响很大;同时,张衡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天文仪器制作北宋苏颂主持建造了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结构复杂、自动运转的“天文钟”。
元代郭守敬创制和改进十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3.历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天象的长期观察和记录,促使中国产生了世界一流的历法。
相传远古时期就制定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黄帝历》。
夏代《夏小正》(又称《夏历》)是中国现代阴历的起源。
西汉《太初历》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历法,奠定了后世历法的基本要素。
唐代僧一行主持编定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后来的历法家几乎都按照它的结构来编写历法。
3.历法北宋沈括主持修编的《奉元历》,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份完全统一起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元代郭守敬创立的《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周期相同,是中国古代推算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
四、数学主要成就数学古称算学。
西周的商高是见于著述的中国古代第一位数学家。
春秋时期,九九乘法口诀成为士人的普遍知识,有了分数的概念。
西汉的《周髀算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数学著作。
记载了世界上关于勾股定理的最早记录。
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三国时期的刘徽在《九章算术》注释上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最早提出十进小数的概念。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提出了球体积公式的推算原理。
珠算是中国算数的一项重大发明,成熟于宋元时期。
五、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当首推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1.造纸术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代祖先是利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记事,称为“甲骨文”和“金文”;后来改用竹片和木片作为书写材料,形成的书籍称为“简牍”。
简牍是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
与此同时,人们还将文字书写在丝织的绢上,称为“帛书”。
西汉时期,出现植物纤维纸,但不能做书写之用。
五、四大发明1.造纸术东汉时期的蔡伦改革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多种植物纤维造纸,史称“蔡侯纸”。
由于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张精良,因而造纸术迅速推广开来,蔡伦被尊为造纸术的发明人。
至三四世纪,纸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五、四大发明2.印刷术印刷术被称为人类“文明之母”。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中国的印刷术开启于古代的印章和石刻文字,汉代采用摹印和拓印,隋代改进为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将文字或图画以阴文(反手写)在质地坚硬的枣木或梨木板上,然后刷墨铺纸加以印刷。
到唐代已逐渐用雕版来印刷流行较广的书籍。
在敦煌千佛洞内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印刷品。
五、四大发明2.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
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这是排版印刷的开始。
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后出现锡活字,到明代出现铜活字,后又产生铅活字。
随着活字印刷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印刷出版事业进入了新的繁荣阶段,进而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五、四大发明3.火药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家的炼丹术。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第一次记载了配制火药的基本方法。
火药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
到唐末以后,火药被开始引入军事战争,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火药兵器,从而在军事科学技术方面引起了重大变革。
五、四大发明4.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
司南发展到宋代,成为“指南鱼”和“指南针”。
后来,人们将指南针与二十四向方位结合起来,制造成“罗盘”。
指南针发明后,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人类航海的新纪元。
六、其他科技成果两汉时期首创井渠法(坎儿井)。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水文地理学巨著。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多处触及地理学,不乏精湛之作,书中论及地形的形成,以及化石、食盐、流沙等。
《梦溪笔谈》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被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中叶的水稻、甘蔗和油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六、其他科技成果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是中国系统研究岩溶地理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野外考察记录和优秀地理学著作。
明代王士性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