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17.72 KB
- 文档页数:5
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中国及江苏历史概括中国及江苏历史概括13、春秋战国期间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1)诸子百家:儒家:孔子《春秋》《诗经》《尚书》“贤人”孟轲《孟子》亚圣荀况《荀子》道家:李耳《老子》 (《道德经》 )庄周《庄子》墨家:墨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孙膑 --《孙膑兵法》(2)文学:楚辞屈原《离骚》《天问》(3)艺术:俞伯牙是最的乐师;围棋能手有奕秋等。
(4)科学技术:测定了冬至、夏至的日期;《春秋》中留下了对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已定出二十四节气 ;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扁鹊创“四诊法”;建筑技术方面出现了公输班 (鲁班 )木工的祖师爷 ;14、秦汉期间的科学文化:(1)西汉早期已出现纸,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东汉张衡—世界上最早用水力转动的混天仪和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2)数学方面①西汉《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 年②东汉《九章算术》有好多当时世界上的重要数学成就。
(3)医学①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②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好的药物学著作。
③东汉名医张仲景被后代尊为“医圣”,他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④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麻醉,世界开创(4)西汉汉武帝创立学府太学。
(5)哲学方面东汉唯物论者王充所著《论衡》。
(6)历史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汉班固 ---《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7)文学体裁以赋、乐府诗为代表。
赋的名家西汉贾谊 ---《吊屈原赋》司马相如 ---《子虚赋》东汉班固 ---《两都赋》张衡 ---《二京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十五参军征》15、秦朝时方生徐福率童男童女等人抵达今天本九州地域佐贺市。
他被日自己称为“农耕之神”“纺织之神”,他是我国出使日本最早的使者,中日交往的鼻祖。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章节题库
第一章:地理知识
1.中国五大河流是哪些?
2.请介绍五个中国的著名城市及其地理位置。
3.请概述中国的地理气候特点。
第二章:历史知识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2.请介绍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
3.请简要介绍中国的明清两代历史。
第三章:文化知识
1.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中一个节日。
2.请介绍中国的传统戏曲类型。
3.中国的文化经典有哪些?
第四章:名胜古迹
1.请介绍长城的历史和特点。
2.请简要介绍故宫和其珍藏文物。
3.请概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重要城市。
第五章:旅游法规
1.导游在旅游过程中有哪些职责和权利?
2.请简述旅游者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3.请介绍旅游投诉处理的相关法规。
第六章:安全知识
1.旅游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2.请介绍旅游地的常见安全预防措施。
3.请简要介绍旅游意外应急处理流程。
结语
以上就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章节题库的内容概述。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导游们加深对中国旅游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专业素养,为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
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治疗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一.中国历史知识(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最1.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最早种植水稻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2.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中国原始文字萌芽的:西安半坡氏族3.我国开始奴隶制:禹建立夏4.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商,875千克)5.中国有字可考始于:商6.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纪录:《诗经》中公元前776年9月6日关于西周的日食7.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春秋》8.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甘石星经》9.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0.世界最早发明纸:西汉初期(东汉蔡伦改进)1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西汉《黄帝内经》12.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东汉张衡浑天仪13.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神农本草经》14.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麻沸散”15.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史记》16.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17.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李春赵州桥(安济桥)18.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唐《新修本草》(《唐本草》)19.我国是世界上最先进造船国家并安装指南针的时期:宋20.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诫《营造法式》21.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22.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徐弘祖(《徐霞客游记》)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明罗贯中《三国演义》24.我国现存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施耐庵《水浒传》25.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明吴承恩《西游记》26.我国现存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27.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清《古今图书集成》28.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清曹雪芹《红楼梦》29.我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高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30.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丛书:清《四库全书》31.工匠的祖师爷是:鲁班。
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重点导游证考试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考试,而《基础知识》这一科目更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重点知识是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以下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中的重点。
一、中国历史文化常识这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朝代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更替顺序、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成就。
例如,夏商周的朝代更替,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隋唐的繁荣昌盛,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
对于近代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也需牢记。
在人物方面,孔子、老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历史名人的思想、功绩和对历史的影响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二、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考生要熟悉中国各大旅游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比如,五岳的特点和位置,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的名称和特色。
还要了解黄河、长江等重要河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著名湖泊。
对于中国的地形地貌,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以及其分布和特点也要清楚。
另外,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民俗风情、特产美食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比如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江南水乡的古镇风情,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三、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 56 个民族。
考生需要了解各民族的分布、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像汉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独特的节日习俗。
在服饰方面,各民族的特色服饰如苗族的银饰、维吾尔族的花帽等。
饮食方面,蒙古族的手把肉、回族的清真食品、藏族的酥油茶等都要有所了解。
四、中国的宗教知识中国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考生要掌握各宗教的起源、发展、教义、经典、宗教建筑等内容。
《导游基础知识》高教社第二版1.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练习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这四项发明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对世界科技文化的重要贡献,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
【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历经多年编纂的药物学巨著,汇集了大量药物的知识和民间经验,是中医药物学的里程碑。
3.【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记录地震的仪器,对于地震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4. “丝绸之路”主要运输的是丝绸,因此得名。
【答案】错误。
原因分析:“丝绸之路”得名并非仅因为丝绸,而是因为它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丝绸只是其中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5.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原因分析:《天工开物》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各种工艺技术的知识和经验,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遗产。
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宋代全部得到广泛应用。
【答案】错误。
原因分析:虽然宋代是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但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唐代就已经得到初步应用,火药在唐末和宋代开始应用于军事,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则在宋代。
7.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例如故宫建筑群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故宫建筑群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8. 《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农书,由贾思勰所著。
【答案】正确。
原因分析:《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南北朝以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古代农业技术知识的重要记录。
9.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指的是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和白鹿书院。
【答案】错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学习资料单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虽强调以伦理立国,向来有重文轻理的倾向。
但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对自然的探索中,激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无限光彩。
其中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中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丝绸享誉世界。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确立了耕作与时令的关系,按季节种庄稼,不违农时,修建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形成了整套田间灌溉系统,都江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此时出现的牛是我国农业史上一次农用动力革命。
从此,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出现了耦犁与耧车。
汉代在南方有了双季稻。
在土地多余的地方还推广轮作制。
汉代还有龙骨水车,这是比较先进的灌溉和排水机械。
西汉晚期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记载了谷物蔬菜瓜果和树木种植法、牲畜饲养法、养鱼法以及各种酿造法、食物贮藏法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唐朝出现了筒车和曲辕犁。
曲辕犁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畜力,犁耕至此基本定型。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他本人被尊为“茶圣”。
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综合性农学巨著,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农业生产工具,颇具特色。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中药中国医药学对人的生理与病理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
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治疗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1.名医和名著西汉:《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东汉:《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东汉:华陀,“神医”“麻沸散”“五禽戏”。
西晋:王叔和,《脉经》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唐朝:唐太宗首办世界上第一座医校;唐政府组织编写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
唐朝:孙思邈,“药王”《千金方》“东方医学圣典”。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屠呦呦,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古代医学主要成就一览表3.中药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和养生的药物,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
中医中药与京剧、国画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中药按加工工艺可分为中药材和中成药两大类。
中药材是指经加工炮制可直接供药房及药厂制剂使用的半成品药。
如人参、三七、冬虫夏草、鹿茸、阿胶都是名贵的药材。
3.中药中成药是指经加工可直接使用的成品药,分丸、散、膏、丹、片、口服液、药酒等。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药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悠久的采摘、应用的历史。
历史上形成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镇和河南百泉四大药都。
三、天文学主要成就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十分发达,并且具有很高的成就。
天文(纹)就是天象,具体指日月星辰等自然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及运行诸现象。
历法是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包括天文观测、天文著作、天文仪器、天文测量和历法等方面的成就。
1.天文观测中国古代对天象观测开始较早,记录丰富、系统而完整。
殷墟甲骨文中保留了世界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
《诗经》对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记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在《春秋》中留下了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中国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汉书·五行志》中记录在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
唐代僧一行主持,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战国时甘德和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天文仪器制作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圭表。
最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是浑仪和浑象,二者又称浑天仪。
浑指圆球。
浑仪是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的一种仪器,如上窥管,以作实际观测用。
浑象则是一个球,上面刻上各种特征天象,用以演示实际天象。
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它是由漏壶和浑仪共同组成,这个浑天仪是天球仪的鼻祖,对后世天文学的影响很大;同时,张衡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天文仪器制作北宋苏颂主持建造了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结构复杂、自动运转的“天文钟”。
元代郭守敬创制和改进十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3.历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天象的长期观察和记录,促使中国产生了世界一流的历法。
相传远古时期就制定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黄帝历》。
夏代《夏小正》(又称《夏历》)是中国现代阴历的起源。
西汉《太初历》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历法,奠定了后世历法的基本要素。
唐代僧一行主持编定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后来的历法家几乎都按照它的结构来编写历法。
3.历法北宋沈括主持修编的《奉元历》,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份完全统一起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元代郭守敬创立的《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周期相同,是中国古代推算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
四、数学主要成就数学古称算学。
西周的商高是见于著述的中国古代第一位数学家。
春秋时期,九九乘法口诀成为士人的普遍知识,有了分数的概念。
西汉的《周髀算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数学著作。
记载了世界上关于勾股定理的最早记录。
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三国时期的刘徽在《九章算术》注释上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最早提出十进小数的概念。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提出了球体积公式的推算原理。
珠算是中国算数的一项重大发明,成熟于宋元时期。
五、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当首推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1.造纸术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代祖先是利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记事,称为“甲骨文”和“金文”;后来改用竹片和木片作为书写材料,形成的书籍称为“简牍”。
简牍是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
与此同时,人们还将文字书写在丝织的绢上,称为“帛书”。
西汉时期,出现植物纤维纸,但不能做书写之用。
五、四大发明1.造纸术东汉时期的蔡伦改革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多种植物纤维造纸,史称“蔡侯纸”。
由于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张精良,因而造纸术迅速推广开来,蔡伦被尊为造纸术的发明人。
至三四世纪,纸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五、四大发明2.印刷术印刷术被称为人类“文明之母”。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中国的印刷术开启于古代的印章和石刻文字,汉代采用摹印和拓印,隋代改进为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将文字或图画以阴文(反手写)在质地坚硬的枣木或梨木板上,然后刷墨铺纸加以印刷。
到唐代已逐渐用雕版来印刷流行较广的书籍。
在敦煌千佛洞内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印刷品。
五、四大发明2.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
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这是排版印刷的开始。
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后出现锡活字,到明代出现铜活字,后又产生铅活字。
随着活字印刷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印刷出版事业进入了新的繁荣阶段,进而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五、四大发明3.火药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家的炼丹术。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第一次记载了配制火药的基本方法。
火药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
到唐末以后,火药被开始引入军事战争,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火药兵器,从而在军事科学技术方面引起了重大变革。
五、四大发明4.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
司南发展到宋代,成为“指南鱼”和“指南针”。
后来,人们将指南针与二十四向方位结合起来,制造成“罗盘”。
指南针发明后,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人类航海的新纪元。
六、其他科技成果两汉时期首创井渠法(坎儿井)。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水文地理学巨著。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多处触及地理学,不乏精湛之作,书中论及地形的形成,以及化石、食盐、流沙等。
《梦溪笔谈》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被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中叶的水稻、甘蔗和油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六、其他科技成果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是中国系统研究岩溶地理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野外考察记录和优秀地理学著作。
明代王士性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