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_第十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599.00 KB
- 文档页数:38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第⼀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第⼀节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个社会组织运⽤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段,同公众建⽴起来的相互了解和⽀持的依存关系。
要点:1、社会组织。
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
2、公众。
客体,有组织公众、群体公众和个体公众。
3、传播媒介与沟通⼿段。
4、相互了解、信任和⽀持的依存关系。
具体的公共关系⼯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存在和发展的⼀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它的特点有:1、分内、外部公众。
2、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3、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分⾸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4、除了显公众外,还存在潜公众,会出现新公众。
5、数量上和成员上都是变动的。
公共关系的职能有:1、传播组织形象。
2、协调组织环境。
3、参与组织决策。
4、加强组织团结。
5、增进组织效益。
第⼆节公共关系产⽣的历史条件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
它产⽣的客观条件是:1、商品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
⽣产结构变动引起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化⽣产需要协调各⽅⾯关系。
商品交换需要建⽴良好的合作关系。
2、社会公众⼒量是社会基础。
卖⽅转变为买⽅,企业需要争取公众的⽀持,⼯⼈运动显⽰⼤众的强⼤⼒量,经济危机从反⾯证明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3、传播业为公共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传播为它的发展提供科学⼿段,先进的传播使舆论更有⼒量,传播媒介确⽴了公共关系的地位。
4、现代管理理论为公共关系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思想从“重物”到“重⼈”的转变,社会学、⾏为学为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状况1903年美艾维.李在纽约创⽴“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的标志,它的核⼼是“说真话”。
《原则真⾔》他的贡献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门职业。
爱德华.伯纳斯1923年第⼀部《舆论之凝结》,1952年的《公共关系学》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投公众所好”是它的重要思想。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众传播的整合运⽤)【圣才第⼗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众传播的整合运⽤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众传播整合运⽤的特点和技巧1.⼤众传播整合运⽤的特点(1)⼤众传播的⼀般特点①⼤众传播最显著的优势是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泛,这也是⼤众传播能在传播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众传播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还能予以长时间的保留。
②⼤众传播也受到受众和传播过程的两⼤制约:a .⼤众传播的受传者往往是个庞杂的⼤众群体,具有各种程度的异质性,因此其信息传播很难做到“有的放⽮”。
b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般不直接接触,因此信息反馈⽐较迟缓。
(2)形式的整合性⼤众传播的整合运⽤综合了⼝语传播、⽂字传播、实像传播和⼀般⼤众传播⽽形成的⼀种传播形式,具有极⼤的整合性。
这种整合性主要是由作为传播主体的组织及其⽬的的特殊⼤众传播整合运⽤的特点⼤众传播整合运⽤的特点和技巧⼤众传播整合运⽤的技巧⼴告运动⼤众传播整合运⽤举要媒介事件社会公益事业赞助主题活动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众传播的整合运⽤性所决定的。
(3)内容的整合性在整合式传播中,新闻报道、⼴告发布和⾃控宣传这三类性质不同的传播活动往往相互结合在⼀起。
在对⼤众媒介进⾏整合运⽤时,除了要注意功利价值外,还应考虑到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策划时,除了必要的资⾦准备外,还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操作技巧。
2.⼤众传播整合运⽤的技巧(1)充分了解各类⼤众传播媒介的特点,熟悉各类传播操作实务的规程。
⾸先要选择合适的⼤众传播媒介来实现既定的公共关系传播⽬的。
此外,组织还必须熟悉各类传播实务操作规程。
(2)准确地把握公众的⼼理。
在⼤众传播的整合运⽤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多数⼈的⼼理,尽量使传播内容同⼤多数⼈的想法和爱好相吻合。
(3)选择好的传播时机。
对于传播时机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个⽅⾯:①要考虑到⾃然节⽓的变化⽽引起的社会公众的⼼理变化。
武夷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
课程类型:□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学时: 36 学分: 2 授课教师:黄媛
授课班级: 09市场营销、09商务管理
授课学期:2009 至2010 学年第 2 学期教材名称:《公共关系学》修订版
参考资料:1.《公共关系教程》斯科特.卡特
里普
2.《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
3.《公共关系战略与战术》
2010年 2 月28日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公共关系学教案CISISU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公共关系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课程的目标和结构1.2 公共关系学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公共关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国家和文化对公共关系学的影响1.3 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探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和模型1.4 公共关系学的功能和目标解释公共关系学的功能和目标分析公共关系学在组织中的作用第二章:公共关系实务2.1 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介绍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流程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公共关系案例2.2 媒体关系和管理探讨媒体关系和管理的重要性学习与媒体记者打交道的技巧2.3 危机管理和沟通解释危机管理的概念和原则学习危机沟通的技巧和策略2.4 社交媒体和数字公共关系探讨社交媒体和数字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学习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技巧第三章:组织形象管理3.1 组织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组织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组织形象对组织的影响3.2 组织形象管理的策略和工具介绍组织形象管理的策略和工具学习如何塑造和维护组织形象3.3 品牌形象和品牌管理探讨品牌形象和品牌管理的概念和关系学习品牌管理的策略和技巧3.4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解释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如何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融入组织形象管理中第四章:公共关系技巧4.1 沟通技巧探讨有效沟通的要素和技巧学习如何提高沟通效果4.2 演讲和演示技巧介绍演讲和演示的重要性和技巧学习如何准备和呈现有效的演讲和演示4.3 媒体采访和演讲技巧探讨媒体采访和演讲的要素和技巧学习如何在媒体采访和演讲中表现出色4.4 写作技巧介绍公共关系写作的重要性和技巧第五章:公共关系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5.1 公共关系行业的现状分析公共关系行业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公共关系行业的挑战和机遇5.2 公共关系公司的运作和管理介绍公共关系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学习如何选择和合作公共关系公司5.3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探讨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共关系专业人员5.4 公共关系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公共关系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学习如何适应和应对行业变化第六章:公共关系与组织战略6.1 公共关系与组织战略的关系探讨公共关系如何支持组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分析公共关系在实现组织目标中的作用6.2 市场研究与公共关系介绍市场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学习如何利用市场研究信息来指导公共关系活动6.3 公共关系与品牌战略分析公共关系如何与品牌战略相结合学习如何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提升品牌价值6.4 公共关系与组织变革探讨公共关系在组织变革中的角色学习如何通过公共关系活动管理组织变革过程第七章:内部公共关系7.1 内部公共关系的重要性解释内部公共关系对组织内部环境的影响分析内部公共关系在提升员工参与度和忠诚度中的作用7.2 内部沟通策略与工具介绍内部沟通的策略和工具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沟通计划7.3 员工参与与赋权探讨员工参与和赋权的重要性学习如何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促进员工参与和赋权7.4 案例研究:成功的内部公共关系活动分析内部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案例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八章:国际公共关系8.1 国际公共关系的特点与挑战探讨国际公共关系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对国际公共关系的影响8.2 跨文化沟通技巧学习跨文化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探讨如何在国际公共关系中有效沟通8.3 国际公共关系策略与实务介绍国际公共关系策略和实务学习如何在国际市场中构建和组织形象8.4 案例研究:国际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国际公共关系危机案例学习危机应对和管理的国际经验第九章:公共关系伦理与法律规范9.1 公共关系伦理的重要性探讨公共关系伦理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习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9.2 公共关系法律规范概述介绍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学习公共关系法律规范对实务操作的影响9.3 隐私权与公众利益分析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平衡问题学习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尊重隐私权和维护公众利益的策略9.4 案例研究:公共关系伦理与法律争议分析涉及公共关系伦理和法律争议的案例探讨案例中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第十章:公共关系的评估与反馈10.1 公共关系评估的重要性解释公共关系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学习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性和影响的方法10.2 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工具与技术介绍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工具和技术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评估计划10.3 公共关系反馈机制的建立探讨建立有效的公共关系反馈机制的方法学习如何利用反馈信息改进公共关系策略和实践10.4 案例研究:公共关系评估的成功实践分析公共关系评估的成功案例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十一章:公共关系与多利益相关者沟通11.1 多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概念解释多利益相关者沟通的含义和重要性探讨多利益相关者沟通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11.2 利益相关者分析学习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了解如何识别和管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11.3 多利益相关者沟通策略介绍多利益相关者沟通的策略和步骤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多利益相关者沟通计划11.4 案例研究:多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成功实践分析多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成功案例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十二章:公共关系与可持续发展1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核心原则探讨可持续发展对公共关系的影响和挑战12.2 公共关系与环境保护学习公共关系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了解如何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2.3 社会责任与公共关系探讨社会责任与公共关系的关系学习如何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实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2.4 案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关系实践分析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实践的成功案例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十三章:公共关系与影响力营销13.1 影响力营销的概念与原则解释影响力营销的含义和核心原则探讨影响力营销对公共关系的影响和挑战13.2 公众影响力与品牌形象学习公众影响力对品牌形象的影响了解如何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13.3 合作伙伴关系与联盟营销探讨合作伙伴关系和联盟营销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联盟13.4 案例研究:影响力营销的公共关系实践分析影响力营销公共关系实践的成功案例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十四章:公共关系与社交媒体14.1 社交媒体的概念与特点解释社交媒体的含义和特点探讨社交媒体对公共关系的影响和挑战14.2 社交媒体策略与实务学习社交媒体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了解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活动14.3 社交媒体危机管理探讨社交媒体危机管理的特点和挑战学习如何应对和处理社交媒体危机14.4 案例研究:社交媒体的公共关系实践分析社交媒体公共关系实践的成功案例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十五章:公共关系的未来趋势与创新15.1 公共关系未来的趋势预测公共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技术、社会和文化变化对公共关系的影响15.2 公共关系的创新实践学习公共关系创新的实践和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创新提升公共关系的效果和价值15.3 公共关系与技术的关系探讨公共关系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学习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公共关系策略和实践15.4 案例研究:公共关系的创新实践分析公共关系创新实践的成功案例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公共关系学的定义、起源、发展、功能和目标;公共关系实务的策划和实施、媒体关系和管理、危机管理和沟通、社交媒体和数字公共关系;组织形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策略、品牌形象和品牌管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技巧的沟通技巧、演讲和演示技巧、媒体采访和演讲技巧、写作技巧;公共关系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公共关系公司的运作和管理、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公共关系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第一章公共关系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完整涵义;分析比较若干与公共关系概念相关的学科概念,具体如下:1.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要求识记七种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定义及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领会各种公共关系定义的侧重点,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比较各种公共关系定义的异同,能够举例说明自己对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理解。
2.公共关系的分支概念和范畴。
要求识记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组织、公众、传播;关系、舆论、形象。
领会公共关系状态的两个方面;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系;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涵义;公共关系概念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如何理解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如何理解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的特定涵义;“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的特定涵义。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观念”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能够结合实例说明“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三个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能够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关系”、“舆论”和“形象”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3.相关的学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要求识记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领会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领会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在实际生活和管理实践中正确区分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人群关系。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在不同学者对公共关系的不同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哪些趋同之处?①公关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②公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和活动;③公共关系是现代组织管理的独立职能;④信息沟通与传播是公共关系的特殊手段。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对公共关系状态和公共关系活动有何影响?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公共关系观念影响和指导着个人或组织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
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性和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时,便会形成一定的公共关系观念或公共关系意识。
主要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
(此外,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有什么特点?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
4、什么是公众?公众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公众是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特点: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
5、说明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①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前者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现代民主制度发展、信息手段先进的条件下产生的,而后者是在封闭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产生;②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前者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后者建立在市侩经验的基础上,其方法是险恶的权术;③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正式渠道,正大光明地公开进行活动,而后者是个人与个人间不正当联系,是私人之间相互利用的一种不正当的活动;④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组织的利益而奋斗,后者只是为个人的私利而投机钻营;⑤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前者所产生的效果是使组织、社会、国家和公众受益,而后者则损害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具有阻碍社会进步的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