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总黄酮的调脂作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84.86 KB
- 文档页数:2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学研究1绪论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早在20世纪30代,就有学者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维生素C样的活性。
Pratt研究认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级抗氧化剂的作用。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疾病的防治和抗氧化、抗衰老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评价和筛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资源已成为农学、医学和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甘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
甘草黄酮类成分是甘草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因此,开展甘草的深加工,使甘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增加资源的附加值,前景十分可观。
1.1甘草研究概况1.1.1甘草简介甘草(Glycyrrhizae radix,GR)又名甜草根、粉草、灵通、国老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甘草株高40~80cm,根茎粗壮,具有地下匐枝,主根圆柱形,长达1~2m,外皮红褐色至暗褐色,横断面茎内部淡黄色或黄色,有甜味,茎直立,密被白色短毛及刺毛状腺体,羽状复叶,具小叶7~17片,卵形、圆形,长1 ~ 3cm,宽1 ~ 2.5cm,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冠蝶形,淡蓝紫或紫红色,长14~25mm。
荚果条状长圆形、镰刀形或弯曲成环状,褐色,外面密被刺状腺体及短毛,种子为2~8粒,扁圆形或肾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我国药典记载药用甘草为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草归心、肺、脾、胃经[1],从古至今,广为药用。
1.1.2甘草的功效,药理药效作用人类应用甘草有近2400年的历史,我国医籍文献记载甘草最早见于《神农百草经》,列为上品,称有强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气和解毒之功,能治五脏腹寒、热邪气及金疮肿,东汉医圣张仲景(公元2世纪)在其《伤寒论》中使用处方74%有甘草。
梁朝名医陶弘景(公元5世纪)编著的《名医别录》中称其为“美草、蜜甘、国老”,并冠以“众药之王”的称号。
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甘草中总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对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对于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和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甘草中总黄酮的高效提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目前,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水提取、乙醇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
水提取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其提取效率较低,且存在易被热敏性活性成分破坏的缺点。
乙醇提取能够有效提取甘草中总黄酮,但使用乙醇溶剂存在持久性污染和有机溶剂残留的问题。
超临界流体萃取因其优异的提取效果和环境友好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1. 原料制备甘草原料的制备对总黄酮的提取效果有重要影响。
在原料制备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活性成分的破坏。
可以通过粉碎、筛选等工艺,保持甘草原料的完整性,并选择适当的颗粒度和湿度,有利于提高提取效率。
2. 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溶剂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总黄酮的提取率和品质。
在提取工艺中,应该充分考虑溶剂的选择和浓度,以提高提取效率和减少有机溶剂残留。
3.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压力等参数。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溶剂选择性好、提取速度快、无残留溶剂等优点,是提取甘草中总黄酮的良好选择。
通过调整超临界流体的工艺参数,可以实现对总黄酮的高效提取。
5. 成分分析和品质评价在提取工艺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提取产物的成分分析和品质评价。
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方法,对提取产物中总黄酮和其他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以保证提取产品的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提取技术和工艺方法不断涌现,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固相微萃取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提供更多的选择。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通过溶剂提取、分离纯化等步骤,获得甘草黄酮粗品,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分析。
二、实验原理甘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利用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提取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浓缩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甘草粉末(市售)甲醇(分析纯)乙醇(分析纯)氯仿(分析纯)碳酸氢钠(分析纯)石英砂烧杯蒸馏装置漏斗滤纸烧瓶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上述实验材料所列仪器四、实验步骤1. 甘草粉末的制备:将甘草粉末过筛,取40目筛的粉末备用。
2. 甘草黄酮的提取:(1)取10g甘草粉末,加入100mL甲醇,在恒温水浴锅中回流提取2小时。
(2)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约10mL。
3. 甘草黄酮的分离纯化:(1)将浓缩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2)分取氯仿层,加入5g碳酸氢钠,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3)分取水层,用氯仿萃取2次,合并氯仿层。
(4)将氯仿层浓缩至约1mL,加入适量乙醇,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
4. 甘草黄酮的鉴定:(1)取适量甘草黄酮溶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吸收光谱。
(2)与标准黄酮溶液进行比较,确定甘草黄酮的吸收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甘草黄酮的提取率:根据实验结果,甘草黄酮的提取率为1.5%。
2. 甘草黄酮的理化性质:(1)甘草黄酮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甘草黄酮的吸收峰位于278nm和355nm。
(2)甘草黄酮的性状:甘草黄酮为黄色粉末,无臭,味苦。
六、实验讨论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甘草黄酮,操作简便,提取率较高。
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浓缩等步骤,可获得较纯的甘草黄酮粗品。
实验结果表明,甘草黄酮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地从甘草中提取了黄酮类化合物,并对甘草黄酮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
甘草黄酮的研究进展季宇彬,姜 薇,范玉玲,尚 明Ξ(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在我国甘草药用历史悠久,得到广泛的应用。
传统医学认为其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有“十方九草”之说。
甘草为豆科(L egum ino sae)甘草属(G ly cy rrh iz a L inn.)多种植物的根和根茎。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记载其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尔甘草G1u ra lensis F isch1、胀果甘草G1inf la te Bat和光果甘草G1g labra L.。
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人们对甘草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
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泛的生理活性[1]。
甘草酸目前研究较深入。
由于近年来人们发现其中黄酮类成分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现对甘草黄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提取工艺高素莲等进行了甘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2]:将甘草根茎室温干燥后粉碎(60目),用95%乙醇室温浸渍48h,提取液滤过,滤液于70℃水浴中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热水搅拌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3次。
醋酸乙酯萃取液用5%N a2CO3水溶液萃取,碱水溶液用浓盐酸调至pH 5~6后,再用醋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醋酸乙酯,于60℃恒温干燥至恒重,即获得棕黄色的甘草总黄酮。
乔仲和等[3]对不同的转化分离剂M g(OH)2、Ca(OH)2、Sr(OH)2、Ba(OH)2、重金属(Pb、Zn)选择试验,确定Ca(OH)2为综合性能最佳的转化分离剂。
将提取过甘草酸的甘草渣用热水提,在其提取液中加入Ca(OH)2充分搅拌后加入N a2CO3离心分离,取其上清液,减压浓缩后用HC1沉淀,离心分离,冷水洗沉淀。
真空干燥即得黄酮类化合物。
此法可将甘草渣中各类成分很容易分离,工艺条件简单,分离彻底,成本较低。
甘草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摘要:本篇综述主要是讲甘草中重要的甘草黄酮的各种提取方法,包括传统水提法、溶剂萃取法、复合酶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介绍了其工艺特点、原理、评价等内容,同时简要介绍了目前甘草废渣中提取甘草黄酮的研究情况,从而为找到一种可以提高甘草的综合利用价值,同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取甘草黄酮找到有效快速的途径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甘草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甘草Liquorice extraction process research progress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important of licorice flavonoids in licorice various extraction methods, 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water extraction, solvent extraction, enzyme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 evaluation of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waste licorice residu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of Glycyrrhiza research situation, so as tofind a can improve the licoric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he large-scal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extraction of licorice flavonoid found effective and fast way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liquorice flavone Extraction process of research progress licorice1前言甘草又名甜草、蜜草、美草等,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中草药,民间用于治疗乳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慢性咽喉炎、食物中毒等症[1],享有“中草药之王”美誉。
[4] 董柯,陈香美,汤力.水蛭对系膜增殖性肾炎蛋白尿、脂质代谢及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4):250. [5]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6] 孙瑞涛,李黎丽,王铁良,等.肾宁水丸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7,35(6):39. [7] K URODA T,YOSHIDA Y,KAMIIE J,et al.Expression ofMMP-9 in mesangial cells and its changes in anti-GBM g lomerulonephritis in WKY rats[J].Clin Exp Nephrol,2004,8(3):206.[8] K HACHIGIAN M,RESNICK N,GIMBRONE A Jr,et al.Nuclear factor-kappa B interacts functionally with the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chain shear-stress response element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exposed to fluid shear stress.[J].J Clin Invest,1995,96(2):1169.[9] M ORRISSEY J,KLAHR S.Transcription factor NF-kappaB r egulation of renal fibrosis during ureteral obstruction[J].Semin Nephrol,1998,18(6):603.[10] R ANGAN G,WANG Y,HARRIS D.NF-kappaB signalling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Front Biosci,2009,14:3496.[11] 袁斌,汪受传,任现志,等.益气化瘀法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4):67. [12] 任现志,蒋淑敏,翟文生,等.黄芪、水蛭及其配方含药血清对大鼠系膜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9,50(3):255.[13] 任现志,汪受传,翟文生.黄芪、水蛭及其不同比例配方含药血清对大鼠系膜细胞外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1):690. 第一作者:顾叶云(1993—),女,硕士研究生,中医儿科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