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科学概论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50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
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
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
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X表示。
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
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
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
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
选择其常用4. 举例说明和区别: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分子材料基本概念第二节高分子材料命名和分类第三节高分子材料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第二章高分子材料合成原理及方法第一节引言第二节自由基聚合反应一、自由基聚合机理(一)自由基的产生(二)自由基的反应性(三)自由基聚合机理(四)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二、自由基聚合引发反应(一)引发剂引发(二)热引发(三)光引发与辐射引发三、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一)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二)聚合反应速率测定(三)影响聚合反应速率的因素四、分子量五、阻聚和缓聚六、聚合热力学第三节阳离子型聚合反应一、单体二、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一)质子酸(二)阳离子源/Lewis酸为基础的引发体系三、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四、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五、阳离子聚合基元反应速率常数六、影响阳离子聚合的因素第四节阴离子型聚合反应一、单体二、阴离子聚合引发体系(一)电子转移引发体系(二)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体系(三)其它亲核试剂三、活性阴离子聚合体系四、影响阴离子聚合的因素第五节配位聚合一、配位聚合引发体系二、配位聚合机理三、丙烯配位聚合的双金属机理和单金属机理(一)Natta的双金属机理(二)Cossee-Arlman的单金属机理第六节逐步聚合反应一、逐步聚合反应的类型和特点二、线型缩聚反应(一)缩聚反应机理(二)缩聚反应中的副反应三、线型缩聚反应的聚合度(一)官能团等活性理论(二)聚合度和反应程度(三)影响聚合度的因素和控制方法四、体型缩聚反应(一)平均官能度(二)Carothers方程第七节共聚合反应一、共聚合反应的特点和分类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一)共聚物组成方程(二)共聚行为类型(三)竞聚率的测定(四)单体活性和自由基活性第八节高分子材料合成方法一、本体聚合法二、悬浮聚合方法三、乳液聚合法四、溶液聚合法五、新合成方法及技术第三章高分子的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第一节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一、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二、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一)均聚物的键接方式(二)共聚物的键接方式三、结构单元的立体构型四、分子链支化与交联第二节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一、高分子链的内旋转构象二、高分子链柔顺性的表征三、影响分子链柔顺性的结构因素四、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一)三维空间“无规行走”问题的统计处理(二)高斯分子链末端距的统计计算(三)等效自由连接链的均方末端距第三节高分子材料凝聚态结构一、大分子间作用力二、高分子材料的非晶态结构三、高分子材料的晶态结构(一)晶体结构特点和结晶形态(二)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过程(三)影响高分子材料结晶过程的因素(四)结晶高分子材料的熔融四、高分子材料的取向态结构五、高分子材料的液晶态结构六、高分子材料的共混态结构第四章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第一节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运动、力学状态转变及热性能一、高分子运动的特点二、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及转变(一)线型非晶态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及转变(二)结晶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及转变(三)体型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三、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四、玻璃态和结晶态高分子材料的次级转变(次级松弛)五、高分子材料的耐热和耐寒性能第二节高分子材料的高弹性和粘弹性一、高弹形变的特点及理论分析(一)高弹形变的一般特点(二)平衡态高弹形变的热力学分析二、线性粘弹性现象及其数学描述(一)应力松弛现象,Maxwell模型(二)蠕变现象,Kelvin模型(三)复杂粘弹性模型(四)动态变形下的力学损耗行为(五)影响高分子材料粘弹行为的因素(六)叠加原理及其应用第三节高分子材料的力学强度一、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特性(一)应力-应变曲线及其类型(二)影响拉伸行为的外部因素(三)强迫高弹形变与“冷拉伸”二、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和强度(一)宏观断裂方式,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二)断裂过程,断裂的分子理论(三)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四)高分子材料的增强改性三、高分子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和增韧改性(一)抗冲击强度实验(二)影响抗冲击强度的因素(三)高分子材料的增韧改性第四节高分子溶液性质及应用一、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和溶胀二、柔性链高分子稀溶液的热力学性质(一)混合熵计算(二)混合热和混合自由能计算(三)稀释自由能的计算(四)高分子溶液的Θ状态三、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测量方法(一)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二)平均分子量测定方法(三)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四、交联高分子材料的溶胀平衡第五节高分子液体的流变性一、高分子材料粘流态特征及流动机理二、高分子液体的流动曲线和流动规律三、影响高分子液体剪切粘度的因素(一)实验条件和生产工艺条件的影响(二)分子结构参数的影响(三)配合剂的影响四、高分子液体流动中的弹性效应第六节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一、高分子材料的极化和介电性能(一)高分子材料电介质在外电场中的极化(二)高分子材料的介电性能二、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导电高分子材料(一)体积电阻与表面电阻(二)高分子材料绝缘体(三)导电高分子材料(四)高分子材料的电击穿三、高分子材料的静电特性第五章通用高分子材料及加工工艺简介第一节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一、塑料的特性和分类二、塑料制品的主要组分及其作用三、塑料制品成型加工方法简介第二节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一、橡胶的特性和分类二、主要的橡胶配合剂及其特性三、橡胶加工工艺简介第三节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一、纤维的特性及分类二、合成纤维纺丝工艺过程简介(一)熔体纺丝法(二)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三)纺丝后加工第四节粘合剂及涂料一、粘合剂二、涂料第六章功能高分子及新技术研究第一节电子功能高分子及电光技术研究一、结构导电高分子(π共轭高分子)二、复合型导电高分子三、其它导电高分子四、电子功能高分子的应用技术(一)电致发光器件(二)非线性光学材料(三)分子电子器件(四)导电塑料第二节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卫生保健技术一、用于人工器官和植入体的高分子材料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三、医用生物材料(一)医用生物材料的分类(二)医用高分子材料(三)其它医用材料四、药用高分子第三节生物降解高分子及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一、高分子降解类型二、高分子结构与生物降解性的关系三、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高分子物理第五章聚合物的溶液性质5.1 概述5.2 聚合物的溶解与溶胀5.3 聚合物溶液的热力学性质5.4 聚合物溶液的黏度5.5 聚合物稀溶液的光散射5.6 聚合物的浓溶液1、定义高聚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混合物,热力学上稳定的二元或多元体系。
例如:未硫化NR+汽油,苯,甲苯HDPE+四氢萘加热T m=135 ℃聚乙烯醇+水,乙醇聚合物和聚合物组成的溶液聚合物和小分子溶剂组成的溶液热力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2、聚合物溶液的特点①与小分子溶液共同的特征溶解是自发进行的溶液都是热力学稳定体系,真溶液平衡态具有可逆性,服从相平衡规律②与小分子溶液的区别溶解过程不同聚合物溶于小分子溶剂分两个阶段:溶剂分子进入聚合物与高分子链段结合—“溶胀”高分子链中所有链段摆脱其它高分子的相互用,高分子向溶剂中扩散运动—“溶解”聚合物溶液溶解度与分子量有关同一种聚合物,分子量大的溶解度小,分子量小的溶解度大。
黏度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比小分子溶液的大。
浓度1%~2%的高分子溶液黏度为纯溶剂的15 ~20倍。
浓度增大,粘度急剧升高。
偏离理想溶液性质的程度聚合物稀溶液热力学性质偏离理想溶液的程度比小分子稀溶液的大。
一般的聚合物浓溶液可以抽丝、成膜高分子物理第五章聚合物的溶液性质5.1 概述5.2 聚合物的溶解与溶胀5.3 聚合物溶液的热力学性质5.4 聚合物溶液的黏度5.5 聚合物稀溶液的光散射5.6 聚合物的浓溶液1、聚合物溶解过程的特点溶解过程缓慢,且先溶胀再溶解溶解过程一般为溶剂小分子先渗透、扩散到大分子之间,削弱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使体积膨胀,称为溶胀。
然后链段和分子整链的运动加速,分子链松动、解缠结;再达到双向扩散均匀,完成溶解。
结晶聚合物比非晶态聚合物难于溶解非晶态聚合物分子链堆砌比较疏松,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溶剂分子较容易渗入聚合物内部使其溶胀和溶解。
结晶聚合物的晶区部分分子链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溶剂分子很难渗入其内部,因此其溶解比非晶态聚合物困难。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结构单元重复结构单元单体单元聚合度全同立构高分子间同立构高分子立构规整性高分子无规立构高分子遥爪高分子:含有反应性末端基团、能进一步聚合的高分子。
均聚物:由一种(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由一种以上(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生成共聚物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聚合物链是由体系中所有聚合度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
链式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链是仅由单体和聚合物链上的反应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生成,并且在新的聚合物链上再生反应活性点。
聚合物的多分散性:聚合物是由一系列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高分子组成,这些同系物高分子之间的分子量差为重复结构单元分子量的倍数,这种同种聚合物分子长短不一的特征称为聚合物的多分散性。
平均分子量:聚合物的分子量或聚合度是统计的,是一个平均值,叫平均分子量或平均聚合度。
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及多分散系数二、基本理论1、聚合物的分类:来源:天然高分子、半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主链元素组成:碳链高分子、杂链高分子和元素有机高分子性质和用途:塑料、纤维和橡胶,以及功能高分子、胶粘剂和涂料2、聚合物的命名:习惯命名和IUPAC命名第二章缩聚及逐步聚合反应一、基本概念缩合聚合和逐步加成聚合,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和非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平衡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和不平衡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单体功能度和平均功能度,均缩聚和混缩聚,熔融缩聚、界面缩聚和固态缩聚,凝胶化现象和凝胶点,无规预聚体和确定结构预聚体。
二、基本理论1.逐步聚合反应的特征:a. 反应是逐步进行的;b. 每一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c. 反应体系始终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组,单体以及任何中间产物两分子间都能发生反应;d. 聚合产物的分子量是逐步增大的。
2.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聚合产物分子量的控制与稳定(1)数均聚合度与功能基摩尔比、反应程度的关系rP2-r 1r 1X n ++= 若r ≠1, P 指量少功能基的反应程度 (2)反应程度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3)单功能基化合物的作用:a. 分子量调节剂,[r = N A /(N B +2N B ’)]; b. 单功能基化合物对聚合物进行封端,起稳定分子量的作用(分子量稳定剂)。
高分子科学与材料概论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导体及半导体)内容提要一、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二、材料导电性表征 三、高分子材料导电特点 四、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发现与导电高分子学科的产生 五、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六、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一、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塑料、橡胶一类高分子材料是很好的绝 缘体 在一定的条件下,高分子材料确实可以 做成像金属那样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Alan J. Heeger、Alan G. MacDiarmid Hideki Shirakawa(白川英树)Alan J. Heeger,1936 年出生。
196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62年成为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助理 教授,1967至1982年任宾大的教授。
1982年任加州圣巴巴拉 加州大学的物理教授,该校高分子与有机固体研究所所长。
1990年创立UNIAX公司,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
Alan G.MacDiarmid, 1927年出生在新西 兰。
1953年获得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 位,1955年获得英国 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56年受聘美国宾夕 法尼亚大学助理教 授,1956年成为终身 教授。
Hideki Shirakawa(白川英树),1936年出生。
1966 年获得日本东京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同年成为日本 Tsukuba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的助理教授。
1982年成 为教授。
在从绝缘性到导电性高分子认识的转变过程 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聚乙炔。
¾ 20世纪70年代初,Shirakawa,一种新方法来合成聚乙 炔,能控制反应器壁上黑色聚乙炔膜中顺、反异构体的 比例 ¾ 失误,多加一千倍的催化剂,得一层美丽的银色的膜, 反式的聚乙炔 ¾ 另一个温度下进行相应的反应给出的是铜一样颜色的 膜,顺式聚乙炔 ¾ 改变温度和催化剂的浓度成了决定反应如何发展的关键 ¾ MacDiarmid、Heeger 非常像金属的无机聚合物氮化硫 (SN)x ¾ 东京讨论会, Shirakawa和MacDiarmid 偶然在会议休息 喝咖啡时巧遇 ¾ MacDiarmid邀请Shirakawa到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¾ 用碘蒸汽氧化并修饰聚乙炔,氧化处理过程中光学性质 发生了改变 ¾ 搀了碘的反式聚乙炔的电导率已经增加了一千万倍!搀杂的概念或方法由此产生,它能使高分子材料的电导(率)大为提高 这一研究结果的论文发表在1977年的J. Chem. Soc., Chem. Commun.上 Hideki Shirakawa, Edwin J. Louis, Alan G. MacDiarmid, Chwan K. Chiang and Alan J. Heeger, “Synthesis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organic polymers: halogen derivatives of polyacetylene, (CH)x”,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77, 578-580.二、材料导电性表征材料导电性能表征电阻率 电导率 ρ ( Ω⋅m ) R=ρ⋅d/s σ ( Ω-1⋅m-1, S⋅m-1 ) G = σ ⋅ s / d二者关系ρ = 1/ σ ρ 越大,导电性越差 σ 越大,导电性越强日常所见的高分子材料大多在绝缘体 范围 材料导电性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能传 递电流的自由电荷,这些自由电荷通 常称为载流子(电子、空穴、正离 子、负离子) 材料导电性的宏观物理量σ与微观物理 量(载流子浓度、迁移率)的关系为 σ = N⋅q⋅μ三、高分子材料导电特点1. 高分子一般都是绝缘体有机高分子的固体(晶体)状态属分子晶体类型,晶 体中分子与分子间的堆砌是靠范氏力控制的,分子间 距离比较大,电子云交叠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