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十年房价变动原因及数据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39
房地产价格10年走势详解人们总是习惯从过去的房价变迁中总结房价走势规律,房地产价格近10年走势如何?到底购房者该如何选择?下面是店铺带来关于房地产价格10年走势详解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房地产价格10年走势详解1、城市之间房价差距将更大政府一直想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均衡发展。
但由于公共资源无法均衡配置,发展机遇更多地集中在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特区,所以城市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将日益明显。
过去5年里,中国形成了三大三小6个人口增长中心,“三大”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以及其周边城市;“三小”是郑州、长沙和“厦门+泉州”。
资金增量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成为明星城市。
上述这些地方,其房价将获得人和钱的双重支撑。
2、大城市房屋日益资产化一线城市,以及10个左右的强二线城市,其中心区的物业将日益资产化,而且投资人将全球化、全国化。
中小城市,特别是人口流失城市,房屋将回归居住、办公、商业等原始属性。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房子最令人痛苦的时代过去了。
绝大多数城市的95后,他们的青春将不再受到住房的挤压,这是房地产泡沫带给我们的最大福利。
3、小户型将机械化在大城市中心区,机械化的小户型将崛起。
20来平米的小公寓,将演变成一架精密的仪器,通过折叠、打开,创造出丰富的生活场景。
开发商,越来越像客机、游轮的生产商。
4、逆城市化很难出现很多国家在充分城市化之后,会出现逆城市化。
也就是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别墅。
未来10到20年,中国很难出现这种局面。
因为中国人多,耕地少,土地国家所有。
此外,公共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让去农村居住的人,生活不方便、不安全。
5、大城市很难“去中心化”欧美绝大多数城市,都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
目前中国特大城市无不面临交通、环境的压力,让一个城市拥有多中心成为很多人的梦想。
但中国的国情是人均耕地少,土地国有化。
国家正在划定大城市的边界,防止无限制侵占土地。
加上公共资源不能均衡分配,所以去中心区难度极大。
现代经济信息492我国房价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罗冬霞 罗 茜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摘要:房地产又称不动产,因其自身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使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自1998年结束分配住房制度,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本文从影响房地产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出发,采用北京市1999年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北京市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和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分析方法,得出结论,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逐步分析方法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492-01一、引言自1998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发布后,正式标志着我国分配住房制度结束,住房市场化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房地产商品市场不断完善,自2000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出现了空前的持续繁荣局面,几乎每年都以超过5%的幅度在涨。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2016年和2017年,我国一线二线房价飙升,出现房地产泡沫的特性。
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回归住房居住属性,政府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
因此,在这样一个社会形势下,有必要深入研究房地产市场特点,找出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再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遏制房价的快速上涨。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外的土地和房屋归私人所有,房地产是完全的商品,因此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ArthurC.Nelson 等(2006)提出如果土地管制实施的是控制政策,这样就会限制土地供应,房价就会上涨。
Knight John(2009)发现灵敏度在卖方的市场远远高于买方市场,说明目前房产价格主要反映了卖者的信号,而买者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我国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与西方国家的情况不同。
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一、北京市城市规划的未来情况2020年1月12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原则通过,该规划将北京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同时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
1.四大发展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2.三大发展阶段:2008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1)2020年至2028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2)2020年至2029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3)2021年至2050年左右,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3.人口规模:新规划提出,2020年,中心城人口控制在850万人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
中心城应从外延扩展转向调整优化,严格控制中心城地区城市建设规模。
中心城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
4.空间布局:两轴—两带—多中心新规划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实施多中心与新城发展战略,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将全市各类分散的资源和功能整合到若干联接区域的交通走廊上,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
规划中的“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怀柔、密云、顺义、通州、亦庄、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大兴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其中,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等8大城市职能中心区5.城镇结构:中心城—新城—镇在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北京计划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其中重点发展东部3个新城。
市场分析一、北京市经济环境分析(1)北京市主要经济历史指标由这四张表可以直观的看出,北京市宏观经济保持着强劲的增长,GDP保持较大增速,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保持大幅度增长,CPI指数总体可控。
经济情况乐观,稳中有进,并且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以上三张表反映出,北京市常住人口在以每年几十万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人均家庭收入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而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也趋于平缓。
近几年国家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也略有降低,但仍旧保持在7%以上。
北京市就业人口伴随着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长而增长,并且超过四分之三的人从事于第三产业的工作。
这说明就业情况乐观,就业市场大,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北京工作、生活。
小结: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的背景下,北京市的经济运行有望延续此前良好的态势,保持在7.7%以上的GDP增长。
(2)北京市经济基础分析表(用2012年的数据)运用经济基础分析法来估算未来常住人口数量:用就业人口的平均增长率来估算未来基础就业人口的增长率,可以求得2015年这些行业总就业人口为786.9万,常住人口达到2269.8万,2016年总就业人口为811.5万,常住人口达到2340.8万,2017年就业人口为836.9万,常住人口达到2414.1万。
二、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宏观分析(一)2014年房地产市场分析1、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增速趋于缓和,保持高增速1-10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7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
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599.3亿元,同比增长15.9%;写字楼投资完成613.5亿元,同比增长31%;商业、非公益用房及其他投资完成960.8亿元,同比增长5%。
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建安工程投资为127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40.1%。
图1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单位:%2、房地产市场供给总量小幅增长,住宅比上年同期减少截至10月末,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3213.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0.8%。
毕业论文房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基于北京市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摘要房地产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关系重大的民生问题。
本文以北京市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北京市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为例,分析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房价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对北京市房价进行准确预测,并根据得出的预测结果对房地产发展提出合理性意见:问题一,建立影响房价的指标体系,利用SPSS16.0软件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折线图描述,将变化偶然性较大的货币供应量删除,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提取主成分,将各指标对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加权得到每个指标的总贡献率,比较得出影响北京市房价的六项主要指标依次为: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北京市生产总值,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
问题二,建立逐步回归模型,根据SPSS16.0软件的运行结果显示,被剔除的前六个变量与问题一得出的六项主要指标一致,证明结论正确。
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由SPSS16.0软件实现得到北京市房价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为:。
问题三,建立曲线估计模型,通过SPSS16.0软件拟合得到各指标变量随时间拟合的曲线方程(见表3·1),将预测房价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其平均误差仅为5.14%,说明预测效果良好。
利用MATLAB7.0软件运行得到各指标及房价在2000至2015年的房价(见表3·6)稳中有升。
问题四,根据所得预测结果、北京房地产市场结构、政府相关政策,结合经济学知识,对北京市房地产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最后,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优缺点评价,在模型推广种介绍了这几个模型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房价预测、影响因素、主成分、线性回归、曲线拟合一、问题重述1.1问题的背景及条件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房子就家,不管住别墅还是住瓦房,每一个家庭都必须有自己的住房,因此住房问题本生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对住房质量、住房环境、小区配套服务等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近五年全国及各大城市房产市场的涨跌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投资者、购房者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城市统计局以及各大房地产研究机构发布的官方数据。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全国房地产市场涨跌分析1. 整体趋势近五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从2016年开始,全国房价进入快速上涨阶段,到2021年,全国平均房价较2016年上涨约30%。
2. 城市分类(1)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房价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房价持续上涨,但涨幅逐渐放缓。
(2)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房价增长较快,成为推动全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力量。
其中,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房价涨幅明显。
(3)三线城市:三线城市房价涨幅相对较小,但部分城市如洛阳、包头等出现较快增长。
3. 区域差异(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房价整体较高,且涨幅较大。
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房价涨幅明显。
(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房价涨幅相对较小,但部分城市如郑州、武汉等房价增长较快。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房价整体较低,但部分城市如重庆、西安等房价增长较快。
四、城市房地产市场涨跌分析1. 北京近年来,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
2016年至2017年,北京市房价持续上涨,但2018年开始,受政策调控影响,房价逐渐趋于稳定。
2. 上海上海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逐渐放缓。
2016年至2018年,上海市房价涨幅明显,但2019年以来,涨幅有所收窄。
3. 广州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逐渐放缓。
2016年至2018年,广州市房价涨幅明显,但2019年以来,涨幅有所收窄。
4. 深圳深圳市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
北京近十年房价变动原因与数据分析报告近年来,北京的房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十年间的房价变动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和相关因素探讨,解析北京近十年房价的变动原因。
一、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房价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对北京房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北京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和企业,对房地产市场供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此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房价的波动。
二、供需关系的变化供需关系是房价波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供应量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导致房价居高不下。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购房需求持续增加,而房地产开发商的供应速度却未能跟上,造成供需关系紧张。
此外,限购、限售等政策也对需求和供应关系产生了影响。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三、土地供应限制北京土地供应受限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对土地的供应进行了限制。
这导致了房地产开发商在争夺土地资源时价格竞争激烈,进而推高了房价。
此外,土地供应限制也导致了房屋建设的空间压缩,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四、金融政策和利率变动金融政策和利率的波动也对北京房价产生了影响。
贷款利率的升降以及信贷政策的收紧或放松都会直接影响购房者的购买能力。
近年来,央行出台了多轮调控政策,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信贷政策等手段,抑制了购房者的购买能力,进而对房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五、投资投机需求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一直是投资者追逐高收益的重要领域,投资投机需求也是北京房价波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十年来,投资投机需求高涨,使得房市成为一种投机品种,进一步推动了房价上涨。
然而,房地产市场也存在较高的投机风险,政府的调控政策也旨在遏制过高的投资投机需求。
六、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近十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北京房价的变动趋势。
北京房地产市场背景分析[1](一)北京2007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状况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商品房施工面积小幅增长,影响未来市场供给的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
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下降,但降幅比一季度有所趋缓。
由于市场供需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仍然高位运行。
1、房地产开发运行情况(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住宅投资增幅回落。
上半年,北京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0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
从各月投资增幅趋势看,增速在4月份出现较明显回落,原因是前门大街改造及整治项目从去年4月开工,至去年年底基本完工,完成投资额较大,使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影响今年4月以来投资增幅开始放缓,今年上半年投资额增幅同比回落9.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51.2%,比一季度的56.7%降低5.5个百分点。
商品住宅投资增幅回落。
上半年,住宅完成投资36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增幅同比回落21.6个百分点。
经济适用房住宅完成投资7.6亿元,下降59.3%。
图1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趋势图单位:%(2)商品房施工面积小幅增长,新开工面积继续下降。
年初以来,北京市商品房施工面积稳步小幅增长,截至6月底,达到8390.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1%。
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970.8万平方米,下降25.8%,降幅比一季度缩小6.4个百分点。
图2 房地产开发面积增长趋势图单位:% 在商品房中,住宅施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继续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712.6万平方米与627.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6%与21.9%。
写字楼与商业等经营性用房施工面积分别为1195.9万平方米与122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1.8%与14.5%。
其中,写字楼与商业等经营性用房新开工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23.9%与50.1%。
(3)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长加快,住宅竣工拉动作用明显。
07年以来,北京市商品房竣工面积一直保持较高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