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3
了解学习京剧知识教案7篇学习京剧知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
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穆桂英挂帅、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戏曲《穆桂英挂帅》片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里面的人物为什么画脸吗?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穆桂英挂帅——京剧)(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设计意图:本节课由于学生不能提前预习,所以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京剧进行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 京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传向世界。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的皇家剧院里,在没有任何语言翻译的情况下,演出的京剧《三打陶三春》获得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传统艺术之京剧教案7篇传统艺术京剧教案(篇1)一、课文内容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课文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等方法,分别以马鞭等道具、亮相等舞台动作为例子,把京剧表演在道具运用及动作造型方面的一些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课文内容新鲜,语言简洁,叙述方式生动有趣,画面感强,适合学生自学。
课题右侧配有一幅插图,图中女武生一身京剧行头,手持马鞭,目视前方,英姿飒爽。
这幅骑马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京剧人物威风凛凛的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艺术的一些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课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大部分学生对京剧艺术不太了解。
学生理解*里相关的专业术语会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应多补充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理解*内容。
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京剧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难点: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略读课文主要是将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
因此,在整篇课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
充分放开学生手脚。
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组织教学。
以下设计都是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调控运用,以达成教学目标。
大班音乐教案:京剧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京剧的起源、特点、角色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幼儿能够掌握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掌握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难点:幼儿能够运用京剧唱腔进行演唱,表现出京剧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京剧道具、京剧脸谱、视频资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一段京剧片段,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向幼儿介绍京剧的起源、特点、角色等基本知识。
3. 唱腔学习:教师教唱一段京剧唱腔,让幼儿跟着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4. 表演技巧学习:教师示范京剧的表演技巧,如身段、手势、表情等,让幼儿模仿练习。
5. 实践环节:幼儿分组进行京剧唱腔和表演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今天学习的京剧唱腔和表演技巧。
2. 家长协助幼儿录制一段京剧演唱视频,下次上课时分享。
3. 家长鼓励幼儿参加京剧相关的活动,增加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和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唱腔学习、表演练习等。
2. 学习效果:评估幼儿对京剧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京剧的起源、特点、角色等。
3. 家园合作:家长反馈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了解幼儿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京剧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2. 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3. 开展京剧角色扮演比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京剧才华。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确保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水平相符合。
国粹京剧教案5篇国粹京剧教案篇1一、目标:1、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爱听京剧。
2、欣赏京剧表演,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的表现方式。
3、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二、材料: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1、欣赏京剧表演--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国粹京剧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使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喜爱我国的“国粹”。
二、通过聆听《打虎上山》唱段,模唱“引子”主旋律、学唱京剧唱腔,体验京剧的韵味和英雄杨子荣捣匪巢的豪情壮志。
三、了解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能模唱“引子”音乐主旋律,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教学重点:一、模唱“引子”主旋律,感受风雪弥漫、莽莽林海的情景。
二、在音乐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
教学难点: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的唱词。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合成器。
教京剧教案模板共3篇(京剧艺术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教京剧教案模板共3篇(京剧艺术教案),欢迎参阅。
教京剧教案模板共1文档仅供参考京剧(音乐)活动目标: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文档仅供参考文档仅供参考(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文档仅供参考文档仅供参考4、介绍京剧。
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文档仅供参考文档仅供参考大班愉快的小菜园一、活动目标: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京剧的历史、流派、角色、脸谱等。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3. 让学生学会欣赏京剧,掌握基本的京剧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1. 京剧的基本知识2. 京剧的欣赏方法3. 京剧表演技巧教学难点:1. 京剧脸谱的认识2. 京剧表演的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2. 展示京剧表演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京剧的基本知识(1)京剧的历史:从清朝末年到现代,京剧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2)京剧的流派: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3)京剧的角色:京剧角色分为正派和反派,各有不同的表演特点。
(4)京剧的脸谱: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具有象征意义。
2. 京剧的欣赏方法(1)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和流派特点。
(2)关注角色的表演和唱腔。
(3)欣赏脸谱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京剧的基本知识。
2. 教师播放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并分析表演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京剧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引导学生谈谈对京剧表演的初步认识。
二、讲授新课1. 京剧表演技巧(1)唱腔:京剧唱腔有高、低、快、慢之分,学生要学会欣赏和演唱。
(2)动作:京剧动作讲究身段、步法、手势,学生要学会模仿和表演。
(3)表情:京剧表演要求演员有丰富的表情,学生要学会表达角色的情感。
2. 京剧表演实践(1)教师示范京剧表演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京剧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基本的京剧表演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024年《京剧》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教材《艺术与文化》第三章第二节“京剧”,主要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以及京剧中的行当、脸谱、服饰等元素。
同时,通过欣赏经典京剧选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
2. 能够欣赏京剧选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京剧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难点:京剧中的行当、脸谱、服饰等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京剧本选段音频、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笔、京剧脸谱图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关注京剧的艺术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对京剧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讲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京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2. 讲解京剧的艺术特点,包括唱腔、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
3. 讲解京剧中的行当,包括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4. 讲解京剧脸谱的分类和象征意义,以及京剧服饰的款式和特点。
三、实例分析(10分钟)通过欣赏经典京剧选段,让学生了解不同行当的表演风格,分析京剧脸谱和服饰在实际表演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京剧中的文化内涵。
四、随堂练习(5分钟)1. 请学生简述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京剧行当及其特点。
3. 请学生分析京剧脸谱和服饰在表演中的作用。
五、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京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京剧艺术。
板书设计:1. 京剧起源、发展历程2. 京剧艺术特点3. 京剧行当、脸谱、服饰作业设计:1. 请学生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2. 请学生观看一部京剧作品,分析其剧情、角色、表演等方面的特点。
国粹中国京剧教案【7篇】国粹中国京剧教案篇1活动目标:1、使幼儿简单了解京剧这种传统戏曲艺术,萌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曲艺的好奇心和喜爱之情。
2、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京剧人物,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戏曲种类,是我国国粹。
3、引导幼儿认识京剧特有的脸谱,了解典型、简单的京剧唱腔及台步。
4、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1、请幼儿搜集有关京剧演员剧照、脸谱。
2、准备京剧小戏装,录音磁带,椭圆形纸及彩笔若干。
3、准备生、旦、净、丑角色的京剧唱腔录象。
活动过程:1、请幼儿相互交流对京剧的感受与认识。
如:你听过京剧吗?你喜欢京剧吗?2、观赏京剧剧照、脸谱、服饰等,了解剧照和图片中有关京剧人物(生、旦、净、丑)。
3、比一比、找一找。
(1)比较几种京剧脸谱的差异。
(2)找出脸谱上的额头、眉毛、鼻、嘴等处花纹对称的特点。
4、观看京剧录象片段,并鼓励幼儿学习和模仿典型易学的唱腔及台步(生、旦、丑……)。
5、大胆尝试在椭圆形纸上为脸谱五官化妆,并涂上自己喜欢的人物的颜色。
6、带上自制脸谱,相互欣赏,并穿戴小戏装,在京剧唱腔的伴奏下,进行模仿和表现。
延伸活动:1、可展示一些京剧剧照、名家、脸谱等,以丰富幼儿对京剧的认识。
2、表演区可播放京剧经典唱段,让幼儿模仿其中易学的唱段。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
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国粹中国京剧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了解京剧脸谱颜色的含义以及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通过京剧脸谱的颜色和人物的装扮,能简单区分京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角色,并尝试模仿京剧中不同的角色。
3. 感受京剧特的艺术魅力,萌发对国粹京剧的探究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初中京剧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行当、表演程式、伴奏乐器等。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体验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京剧的基本知识介绍。
2. 京剧的艺术特征体验。
教学难点:1. 京剧专业术语的解释。
2. 京剧唱腔和表演程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京剧音乐、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京剧音乐,让学生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对京剧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二、京剧基本知识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京剧的起源、历史发展及其在我国戏曲剧种中的地位。
2. 讲解京剧的行当,如生、旦、净、末、丑,并简要介绍各个行当的代表性人物。
3. 介绍京剧的表演程式,如唱、念、做、打,并展示相关视频资料。
三、京剧艺术特征体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京剧唱腔,让学生感受京剧的唱腔美。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如手势、身段、步伐等。
3. 学生分组进行京剧表演,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四、京剧伴奏乐器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如京胡、京二胡、锣鼓等。
2. 学生欣赏京剧伴奏音乐,感受京剧伴奏的独特风格。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京剧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如观看京剧演出、学习京剧唱段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艺术特征和伴奏乐器,让学生对京剧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京剧相关内容,如介绍京剧著名演员、经典剧目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京剧艺术。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京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京剧的起源与发展2.京剧的艺术特点3.京剧的经典剧目及人物4.京剧的欣赏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经典剧目。
2.教学难点:京剧的表演技巧、唱腔特点及人物塑造。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京剧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对京剧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1)介绍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在多种地方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艺人们的加工、提炼、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
(2)讲解京剧的艺术特点京剧的艺术特点包括:唱、念、做、打、舞。
其中,唱腔优美,富有表现力;念白清晰,富有韵味;做功严谨,形象生动;打斗精彩,富有技巧;舞蹈优美,富有创意。
(3)介绍京剧的经典剧目及人物京剧有众多经典剧目,如《长生殿》、《红楼梦》、《霸王别姬》等。
这些剧目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如诸葛亮、曹操、孙悟空等,均为人们所熟知。
3.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京剧的艺术特点,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2)角色扮演:挑选一段京剧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京剧的魅力。
4.实践操作(1)学唱京剧唱段:教唱一段简单的京剧唱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唱腔特点。
(2)学做京剧动作:教授一些简单的京剧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表演技巧。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欣赏一部京剧,分析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因初次接触京剧,动作不够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课后组织学生参观京剧博物馆,了解京剧的历史文化。
《国之瑰宝-京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行当、脸谱、唱腔等元素。
3.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京剧的起源: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了京剧。
简述京剧的发展历程:道光年间,京剧逐渐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进入繁荣时期;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
2. 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介绍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及其表演特点。
讲解京剧的唱、做、念、打四种表演技巧。
3. 京剧的行当与脸谱详细介绍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的服饰、化妆及表演风格。
讲解京剧脸谱的分类、绘制方法及其象征意义。
4. 京剧的唱腔与板式介绍京剧的四大唱腔:西皮、二黄、南路、北路。
讲解京剧的板式:慢板、快板、散板、摇板等。
5. 京剧的代表剧目介绍《玉堂春》、《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剧目。
分析这些剧目的剧情、角色及表演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2. 演示法:观看京剧片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京剧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京剧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行当、脸谱、唱腔等元素。
3. 演示:观看京剧片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
4.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京剧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五、课后作业1. 了解京剧的代表剧目,欣赏京剧名段的录音或视频。
2. 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进行简单的练习。
六、教学内容6. 京剧的服饰与道具介绍京剧服饰的分类、特点及象征意义。
讲解京剧道具的使用及其在表演中的作用。
7. 京剧的化妆与头饰详细讲解京剧化妆的技巧及其象征意义。
《国之瑰宝-京剧》教案第一章:京剧的起源与发展1.1 介绍京剧的起源: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奠定了京剧的基础。
1.2 讲解京剧的发展历程:道光年间,京剧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进入繁荣时期;民国以来,京剧不断创新发展。
1.3 分析京剧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其他戏曲剧种的影响。
第二章:京剧的行当与角色2.1 介绍京剧的行当分类:生、旦、净、末、丑。
2.2 讲解各个行当的特点与代表角色: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等)、旦行(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等)、净行(架子花脸、铜锤花脸等)、末行(生行的一种,如老生、须生等)、丑行(文丑、武丑等)。
2.3 分析京剧角色之间的配合与表演技巧。
第三章:京剧的唱腔与音乐3.1 介绍京剧的唱腔分类:二黄、西皮、南路、北路等。
3.2 讲解各种唱腔的特点及代表剧目:如二黄的《宇宙锋》、西皮的《玉堂春》等。
3.3 分析京剧音乐在剧情推进和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第四章:京剧的服饰与道具4.1 介绍京剧服饰的分类:蟒袍、官衣、褶子、裤子等。
4.2 讲解各种服饰的特点及象征意义:如蟒袍代表官员身份、褶子象征书生气质等。
4.3 分析京剧道具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如刀、枪、剑、扇等。
第五章:京剧的表演技巧与艺术特色5.1 讲解京剧的表演技巧:唱、做、念、打。
5.2 分析各种表演技巧在实际演出中的应用:如唱腔的抑扬顿挫、动作的规范与优美等。
5.3 总结京剧的艺术特色:优美、精湛、富有表现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本教案旨在让学员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行当、角色、唱腔、音乐、服饰、道具以及表演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学员对京剧这一我国国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第六章:京剧的经典剧目6.1 介绍《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空城计》等经典剧目。
6.2 讲解剧目背后的历史故事及寓意。
6.3 分析经典剧目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七章:京剧名人介绍7.1 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平、艺术成就、代表剧目(如《宇宙锋》、《贵妃醉酒》等)。
教京剧精品教案模板京剧艺术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京剧艺术》教材第四章《京剧表演艺术》第二节《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
详细内容包括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手法,以及它们在经典剧目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即唱、念、做、打。
2. 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简单的京剧表演。
3.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表演手法中的“做”和“打”。
教学重点:京剧表演手法的学习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播放设备、京剧表演道具。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京剧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表演的艺术手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
(2)讲解各种手法的特点和在京剧表演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视频中的京剧表演手法。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模仿视频中的表演手法。
4. 例题讲解:以《霸王别姬》为例,分析剧中角色的唱、念、做、打表演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手法进行表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红楼梦》中的角色表演,指出唱、念、做、打四种手法在剧中的运用。
(2)编写一个简短的京剧剧本,运用所学手法进行创作。
2. 答案:(1)角色表演分析:a. 唱:贾宝玉的《离恨天》唱段,表现了其对林黛玉的思念之情。
b. 念:贾母的念白,表现了其对家庭琐事的关心。
c. 做:王熙凤的动作表演,展示了其机智、狡猾的性格特点。
d. 打:贾琏与尤二姐的武打场面,展现了贾琏的勇猛和尤二姐的柔弱。
(2)剧本创作:【剧本名称】《梦醒时分》【角色】书生、小姐、丫鬟、老夫人【剧情简介】书生与小姐相爱,却因门第之别而不能在一起。
在梦醒时分,两人终成眷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
京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发展和历史背景;2.掌握不同剧目的基本情节和表演技巧;3.学习京剧舞台造型和服饰;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京剧的历史和发展通过介绍京剧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同时,介绍京剧的声腔、曲调和音乐特点,使学生对京剧有更深刻的理解。
2. 不同剧目的情节和表演技巧通过分析和演示不同剧目的情节和表演技巧,让学生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技术和方法。
例如,学习《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复杂的关系,学习如何通过表演技巧展现人物情感。
3. 京剧舞台造型和服饰学习京剧舞台造型和服饰,通过分析不同角色的服饰和舞台设计,让学生能够理解京剧的审美特点。
同时,还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出自己的舞台造型和服饰。
三、教学方式1.讲授教学法:教师讲解京剧的历史、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2.视听教学法:播放经典京剧片段,让学生听、看、感受京剧表演艺术;3.实践教学法:通过学习角色性格特点和情感表演等细节,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演出。
四、考核方式1.课堂表演: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已学过的京剧片段;2.作品评比: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制作自己设计的舞台造型和服饰,并进行展示和评比。
五、教学资料1.京剧课程大纲;2.京剧音乐光盘;3.京剧服饰图册及样板。
六、教学效果1.提升学生国学经典学习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2.培养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演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讲解时需要注重生动形象,充分利用音乐、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2.需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道具和服饰等器材;3.评比时需注意公正、客观,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
京剧教案(汇总8篇)京剧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尝试用线条、图案、色彩对称的方法大胆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2、为京剧脸谱是中国的特有的艺术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京剧音乐、脸谱赏析视频、脸谱范例、眉毛、眼睛、嘴巴、额头花纹等范例活动过程:(一)、京剧导入(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1、放京剧,这是什么音乐?你怎么知道是京剧?小结: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唱腔非常独特很有韵味等,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2、知道唱京剧时人们脸上画得妆叫什么?小结:京剧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戏曲,京剧不仅唱腔好听,而且化妆也很独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京剧脸谱的秘密。
(二)、欣赏脸谱(通过观察发现脸谱左右的对称,知道脸谱的色彩表示的不同的人物性格)1、老师逐一出示包公、关羽、曹操等各色的的脸谱图片,你们认识这些脸谱吗?2、这些脸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脸谱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吗?小结: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它们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
3、京剧脸谱有那些颜色?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小结: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正义;黑色的表示个性刚毅、正直的;蓝色是勇猛、刚强,它们都是好人。
白色的表示奸诈、阴险,还有黄色:凶狠、残暴,它们都是表示坏人。
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脸谱还有绿色、紫色等也都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三)讲解创作(通过示范和多样的眼睛、眉毛、额头的范例的欣赏,激发幼儿大胆创作)1、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脸谱?脸谱是画在什么地方?(先来画一个脸)2、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有什么?(教师画上五官)3、分别出示眼睛、眉毛、额头、脸颊的不同表现手法的范例,让孩子观察比较说说眼窝是怎么样的?眉毛像什么?额头上有什么?脸颊上有什么?4、最后要给脸谱涂上颜色,颜色和颜色不要碰在一起,想好了我想画一个什么颜色的脸谱?如果你要用黑色的蜡笔就最后用。
27 京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关于京剧更多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热情。
【教学准备】网络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这节课我们继续领悟“京剧”这一国粹的魅力。
(板书:27京剧)
二、浏览课文,重温脉络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内容,并细细品读了“名称”和“来源”两个自然段。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还介绍关于京剧的哪些知识?
(板书:表现形式、角色、音乐伴奏、流派)
三、七嘴八舌话京剧
1. 小组合作学习。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细品一下3-6自然段,要求:(课件)
(1)前后四个人为一组,推荐一人为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兴趣,确定每个人重点研读的段落。
(2)自学:默读课文,划出知识点,用图表方式列出示意图;把自己的读后感悟在旁边做下批注。
(3)自学完后,把自己的学习结果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组内同学汇报。
(二)全班交流(引导按顺序交流,实物投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结果?
预设:
1. 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1)师:第一句正是说出了京剧中最能令人叫绝的就是演员的四大功夫?(唱、念、做、打)
(2)怎么理解“各种象征性动作”?(用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动作。
所谓:在小小的舞台上,马鞭一挥,就意味着走过千山万水;帅旗一打,就表示带出了千军万马。
)
(3)怎么理解“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京剧的所有念白都是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正所谓“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
(4)多么具有韵味的艺术哇!指名读本段。
2.京剧的角色认识
(1)请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谈谈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知。
随机课件展示,内化理解。
(“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青衣;性格活泼的叫花旦;会武艺的称刀马旦)(课
件展示)
(2)“生、净、丑”都是男性角色。
(课件展示)“净”指的是性格鲜明的角色,根据本段学习或课外搜集资料,根据脸谱你知道了哪些舞台角色呢?(黑脸的包公;红脸的关公;金色的猴王等,也可以用说唱的方式介绍:《说唱脸谱》)
(3)脸谱的颜色不同,代表的意义不同,对此你了解多少?(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紫色脸谱象征刚正;蓝色脸谱勇猛;黑色脸谱人物耿直;绿色脸谱侠骨义胆;白色脸谱人物奸诈、狠毒;黄色脸谱人物残暴;金、银二色脸谱,多见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
)
(4)拓展:脸谱不仅颜色图案非常丰富,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看来京剧艺术真是博大精深哪!
(5)小结、教育渗透:
京剧脸谱运用美术绘画艺术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突出强化人物的不同性格及品质。
在某种程度上脸谱就代表着京剧。
运用了绘画艺术,京剧的化妆可以说是一幅活动的彩墨画。
京剧演员化妆用的油彩,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长期使用,脸部皮肤会失去了光泽和细腻,你看京剧演员为艺术付出多大的牺牲啊!这是一种敬业精神。
让我们带着敬重与佩服齐读本段。
(6)拓展:京剧服饰
师:如果刚才你被京剧的脸谱艺术所吸引的话,下面请你们再欣赏京剧的服饰图片你会更有感慨!
(课件出示)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京剧的服饰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舞台效果也特别好,由此也可见京剧真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哇。
3. 京剧的音乐伴奏
(1)结合学生介绍,课件展示乐器图片,加深了解。
(课件展示)
(2)师:这样美的扮相再配上优美的曲调,你说京剧能不让人喜爱吗!(配乐读最后一句)小结:京剧虽然没有庞大阵容的乐队但却形成了京剧特有的音乐美!
4. 京剧的流派
(1)京剧的表演艺术家在长期的表演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流派。
京剧中的流派是以演员的名字命名的。
比如:梅兰芳表演风格的称为“梅派”、程砚秋表演风格的称为“程派”
(2)作者在介绍流派时,应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3)你们知道这四大名旦是男的还是女的呢?为什么都是男的呢?师: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能抛头露面的沾衣裸袖,否则被视为有伤风化。
所以过去京剧中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性来表演,男旦角由此应运而生。
在当今社会就不同了,旦角有男性也有女性演员。
(4) 教育感染
师:梅兰芳位居四大名旦榜首,是他在1919年带着京剧到国外演出,才使京剧走上国际舞台的。
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就是我国的梅兰芳表演体系。
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慨?他代表着中国的京剧文化,国际友人赞扬京剧是世界一流的艺术。
(带着自豪,师生共读最后一段)
(5)欣赏:人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台上的精彩表演,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我们一起欣赏一段专业演员的精彩表演吧!——《穆桂英挂帅》选段
看后有什么感受?
四、弘扬文化,爱我国粹
1.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京剧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2.师:京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的皇家剧院里,在没有任何语言翻译的情况下,演出的京剧《三打陶三春》获得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有个美国人曾说过说:“中国如果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京剧被称为国粹是当之无愧啊!
师:我们的京剧不仅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讲究合仄压韵。
同时又把歌、舞、诗、画、武术、杂技等融合到一起才形成了“以故事演歌舞”的表演特征,处处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歌星李玉刚在他的歌曲中融入了京剧的因素,他的舞台花旦扮相很美,他用他的方式传承着京剧。
作为中国人,就应该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宏扬光大国粹艺术。
五、布置作业
了解其他国粹,做一张以“弘扬国粹”为主题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