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梁晓声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1 梁晓声,男,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
汉族。
原名梁绍生。
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
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当过知青,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
1974年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
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厂长。
2002年调至北京语言大学,任人文学院教授。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浮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近年发表有长篇小说《一亿六》、《生非》,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文章《慈母情深》(《母亲》的节选)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册。
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等。
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记》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
《慈母情深》资料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
该文章被选入人教版5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第18课;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第6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第三单元第11课。
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梁晓声(1949——至今)《慈母情深》的作者,当代作家。
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74年进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当代著名作家。
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亲送“我”上学、带“我”投考学校这一重点主要写了“我”的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父亲卖了茧子给“我”买枇杷吃、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父亲带“我”赶庙会及给“我”做万花筒、父亲背“我”去上学、父亲送“我”到校及替“我”铺好床、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无锡师范和上学。
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从平凡的小事中表现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场景并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理解父母之爱。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句般的人文导语“舔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2.单元重点:(1)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慈母情深》一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慈母情深的作者
《慈母情深》的作者是梁晓声。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当代著名作家。
1949年9月22
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作品简介
《慈母情深》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文章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那时物资紧缺,在那种环境下,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唯有读书、看报。
可是大多数老百姓家境都很贫困,多数工人每个月的工资不过二三十元,维持生活已经不易,所以用一元五角钱买本书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事情。
可是“母亲”却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两次给“我”钱,支持和鼓励“我”买书,字里行间中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时代背景
本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那时物资紧缺,家境差一点的连收音机都没有,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唯有读书、看报。
可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贫困,多数工人每个月的
工资不过二三十元,维持生活已经不易,所以用一元五角钱买本书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事情。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课文写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事。
作者在为一元五角的书去找母亲,最后得到了这本书。
字里行间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和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母亲》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奖。
梁晓声幼年家境贫寒,19岁时插队北大荒,先后当过农工、小学教师、报导员,经历了生活的苦辣酸甜。
他的作品选材广泛,思维独特,文笔跌宕,情感真挚,展现了生动、鲜活而泥土气息浓郁的现实生活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感染并教育着读者,其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青年近卫军》:是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是苏联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敌占区共青团组织“青年近卫军”与德国法西斯英勇斗争的事迹,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小说于一九四五年出版后,立即受到了苏联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次年获得苏联国家奖。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苏联青年的英雄形象,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青少年的偶像,对这一代人的成长产生过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所以作者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以至于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一带的zào yīn()非常大,让人忍受不了。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quán lì()和义务。
二、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词语。
1.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心神不定,极度惊慌)。
__________2.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非常大)。
五年级语文
梁晓声,男,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汉族.原名梁绍生.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当过知青,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厂长.2002年调至北京语言大学,任人文学院教授.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浮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近年发表有长篇小说《一亿六》、《生非》,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文章《慈母情深》(《母亲》的节选)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册.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等.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记》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