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优秀实用
- 格式:ppt
- 大小:834.50 KB
- 文档页数:33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正文翻译注释赏析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yù)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shē)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长:生长。
这里指长得好。
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浚:疏通,挖深。
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域中:指天地之间。
休:美。
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jié)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fù)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同学们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欣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一作:望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谏太宗十思疏全文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疏文,用以谏诤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
以下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臣闻天下之治,莫善于太宗,然太宗有十思之疏,臣竭忠谏之,以为陛下之忧,亦臣之忧也。
一思天下苦,二思社稷危,三思宗庙弃,四思社稷贫,五思士民疾,六思官吏独,七思诸侯异,八思子孙负,九思贤良少,十思天下老。
陛下之所以忧者,皆在此十思之中。
愿陛下勉之,无使天下之苦,复归于此十思之上也。
《谏太宗十思疏》是韩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观察和对太宗治国策略的反思。
下面我会对每一思进行简要的赏析:一思天下苦:韩愈指出天下百姓所受的苦难,包括战乱、灾害、赋税等。
他希望太宗能够关注人民的疾苦,采取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
二思社稷危:韩愈警示太宗,国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如果社稷危险,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他希望太宗能够时刻警惕外患,保卫国家的安全。
三思宗庙弃:韩愈提醒太宗,宗庙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宗庙被忽视或废弃,将会导致国家的道德沦丧。
他希望太宗能够重视宗庙的祭祀和教化作用。
四思社稷贫:韩愈指出国家贫困是社稷的一种危机,他希望太宗能够采取措施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思士民疾:韩愈关注到士人和百姓的困苦,他建议太宗重视士人的培养和百姓的福利,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六思官吏独:韩愈批评官吏的专权和腐败现象,他希望太宗能够选拔廉洁能干的官员,加强监督,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和高效。
七思诸侯异:韩愈提醒太宗,各地诸侯的异心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希望太宗能够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与诸侯的关系。
八思子孙负:韩愈关注到太宗子孙的行为和品德,他希望太宗能够教育子孙,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继承者,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九思贤良少:韩愈建议太宗注重培养贤良之士,给予他们机会展示才华和参与国家事务,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
十思天下老:韩愈提醒太宗,老年人是国家的智囊和传统的守护者,他希望太宗能够尊重老年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国家更加稳定和有序。
谏太宗十思疏素材积累《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名臣魏征的一篇杰作,这篇疏文以生动的语言、全面的观点和明确的指导意义,为太宗贞观之治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是对《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内容进行精选整理,以期展示其中的主要素材,以及生成一篇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第一思:“忠诚之臣,节制自己的家族”这一思想指出,一个忠诚的臣子应该能够自律,控制自己的亲友,使他们不以权力滥用。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贵的品德和清正的心态。
第二思:“常与贤才交流,鼓励他们坦率直言”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应该时常与贤能之士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并且,要鼓励他们坦率直言,不畏权势,以使政策更加明智有效。
第三思:“理财务实,勤俭节约”这一思想强调了务实的理财观念,提醒太宗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财政资金。
只有如此,财政才能充足,并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思:“研习历史,借鉴经验”这一思想强调了研习历史的重要性,强调太宗应该借鉴前代治国经验,吸取教训。
只有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明智地应对当前的政治局势。
第五思:“依法治国,重视法律”这一思想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提醒太宗要恪守法律,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
法律的公正和稳定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太宗施政的重要依据。
第六思:“保护农民,积极兴农”这一思想强调了农民的重要地位,提醒太宗要保护农民的权益,重视农业的发展。
只有农业兴旺,国家才能经济强盛,民生安定。
第七思:“激励士兵,严禁征收苛捐杂税”这一思想强调了奖惩制度的重要性,提醒太宗要激励士兵,维护军队的战斗力,并且严禁征收过多的苛捐杂税,以保障士兵们的生活。
第八思:“严禁贪污腐败,加强监督管理”这一思想强调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提醒太宗要坚决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并加强监督管理。
只有建立清正政治,才能铲除腐败现象,确保政权的稳定。
第九思:“注重教育,培养人才”这一思想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太宗要注重教育事业,培养各领域的人才。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一等奖
以下是一份关于“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一等奖”的教案: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好好聊聊《谏太宗十思疏》这篇超级厉害的文章!就好比咱们玩游戏要掌握技巧一样,学习这篇文章也有很多门道呢!(类比学习文章像掌握游戏技巧)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呀?对啦,是魏征!那他为啥要写这篇文章给唐太宗呢?想象一下,唐太宗就像一个团队的老大,魏征就是那个给他提建议,让团队变得更好的人。
(隐喻唐太宗是团队老大,魏征是提建议的人)
然后呢,咱们来看看文章里都说了啥。
这里面的“十思”可重要啦!这就像是给唐太宗列了一个超级清单,告诉他要怎么做才能当好这个皇帝。
咱们来具体分析分析,比如说要“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这就好像咱们看到喜欢的东西,要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呀,别盲目去追求!是不是很有道理呢?(类比十思像清单,见可欲的思考像日常生活的选择)
在学习的过程中,咱们可以分小组讨论呀!大家一起说说自己对每一条“思”的理解,这多有意思!(对话的形式,更有互动感)
学完了这篇文章,大家想想,对我们自己有没有启示呢?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呀?
这篇《谏太宗十思疏》可真是个宝藏文章,大家一定要好好学呀!难道不是吗?(反问增强语气)。
谏太宗十思疏十条建议的归纳亲,咱来聊聊《谏太宗十思疏》里的那十条建议哈。
先说这第一条,要知足,别贪心。
就好比吃东西,吃饱了就别再硬塞,欲望太多会把自己撑坏的。
第二条呢,要谦虚,别骄傲。
就像那气球,吹得太满会爆掉的,人太骄傲也容易出问题。
第三条,别因为自己位高权重就放纵自己,得时刻保持清醒,不然容易迷失方向。
第四条,别因为喜欢谁就偏袒谁,得公平公正,不然大家心里都不服气。
第五条,要尊敬有才能的人,多听听人家的意见,不能觉得自己啥都懂。
第七条,别想着怎么去玩乐享受,得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第八条,别随便就大兴土木,浪费钱财,要懂得节省。
第九条,别因为是亲戚就乱用权力,得按规矩来。
第十条,要多想想怎么让国家安定,百姓幸福,不能只想着自己。
亲,你看这十条建议,是不是句句在理呀?其实放到咱现在的生活里,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比如说知足这一条,咱们不能总是看到别人有啥自己就想要啥,得珍惜自己拥有的。
还有谦虚,不管咱多厉害,都得保持一颗学习的心。
控制情绪也很重要,不能随便对身边的人发脾气。
这十条建议虽然是很久很久以前说的,但是到今天都还是很有用的哟,咱们都可以学学,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怎么样,亲,你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本文是关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一作:望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j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8]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唐)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注释】(1)疏:奏议的一种。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十篇《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劝谏上表,通过十个问题向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提出忠言逆耳之论。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观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总结《谏太宗十思疏》的优秀范文。
1.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一:立德篇这篇优秀范文从道德立场出发,强调一个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和修养。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以道德为基准,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只有以德立身,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和尊敬。
2.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二:明法篇这篇优秀范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当明察法纪,严格依法行事。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制定公正合理的法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三:善用人篇这篇优秀范文从人事管理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善于用人,重用贤才。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根据人才的能力和表现,选拔任用合适的人才,以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4.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四:审时篇这篇优秀范文从时事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5.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五:尚贤篇这篇优秀范文从选拔人才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尊重才能,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6.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六:勤政篇这篇优秀范文从政务管理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勤政为民,关心百姓疾苦。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勤勉工作,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
7.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七:修身篇这篇优秀范文从个人修养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修身养性,自律自强。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修身养性,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人和整个国家。
8.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八:谦虚篇这篇优秀范文从谦虚谨慎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保持谦虚之心,谨慎行事。
谏太宗十思疏总结《谏太宗十思疏总结:以古鉴今的智慧启示》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谏太宗十思疏》这篇老经典。
初读的时候,就感觉魏征这个老爷子可真敢说啊!但细细一琢磨,哇塞,这里面的东西可太实用了。
咱先说说这“十思”,那简直就是一套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
要谦虚,别觉得自己老厉害了,就开始飘;要节俭,别乱花钱,日子还长着呢!还有做事要兢兢业业,不能马马虎虎。
这几点,不就是咱们平日里也得时刻念叨的嘛。
比如说在生活中,咱要是不谦虚点,老是觉着自己天下第一,那不得得罪好多人啊,以后谁还愿意和咱玩。
再比如工作的时候,要是不认真,那出了错可就麻烦大了,说不定老板就要请咱吃“炒鱿鱼”大餐了呢。
魏征老爷子还教导咱要知足,不能贪得无厌。
这太对啦!你想啊,要是啥都想要,那啥时候能满足呢,不就永远都觉得不幸福了嘛。
就像有些人为了挣钱,拼命拼命地干,结果身体垮了,钱也没享受到,多不划算啊。
还有呢,要时刻反省自己。
咱每天都得问问自己,今天有没有犯错,有没有进步。
要是天天就知道傻玩傻乐,那可没啥出息咯。
就跟那学习似的,隔段时间就得总结总结,看看哪些地方没学好,赶紧补补。
太宗皇帝那可是皇帝,魏征都敢跟他直愣愣地提这些。
咱普通人就更得听进去啦。
想想看,要是咱能把“十思”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咱的日子不得过得顺风顺水,风光无限啊。
大家都别小瞧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真的是超级实用。
所以啊,咱得把《谏太宗十思疏》当成个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咂摸咂摸滋味。
让它指导咱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情。
这样,咱也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当一个英明的“君主”,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幸福满满。
咱可不能光听不做,要行动起来,把这些智慧都变成自己的,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出色。
大家一起加油,让“十思”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哈哈!。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供大家参阅!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赏析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