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分析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石窟的设计特点和文化由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的了解。
难点:对于石窟艺术是我们古代艺术宝库的理解。
关键:对佛教文化的简单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敦煌这个地方吗?有没有同学知道敦煌在哪里,以什么最著名呢?自由汇报:今天我们就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敦煌的知识探讨一下。
首先把你们已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有关知识说说。
自由汇报后,预习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哪些你不甚了解和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教授新课肯定同学们所做的努力,并赞扬学生找的内容很丰富,但你们能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石窟文化的内涵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猜猜或想想它们的由来和制作,便引出探究质疑的过程。
在欣赏敦煌石窟的相关图片之中,以开阔学生眼界为基础,有选择地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分出教学的侧重点。
允许学生自由,无拘束地在探究质疑过程中,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下,大胆地发现和评论。
讨论石窟艺术是一种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
它源于印度,本是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
印度的石窟艺术通过我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约公元2世纪)传入我国。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极为兴盛。
菩萨是地位仅次于佛的第二类尊神。
敦煌莫高窟中唐代的菩萨像,面形丰圆,肌肤结实丰腴,体现了唐代人物造型的共同特征。
同时,宗教人物的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处。
它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经过北梁、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洞窟492个(近几年又有新的发现),窟内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躯。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
赏析具体欣赏分析敦煌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佛教中所说的“西方净土”是指佛教居住的地方,佛经中说那里没有痛苦,只有欢乐,故俗称极乐世界。
初中美术冀美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敦煌飞天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对其几个主要时期的特点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理解作品的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敦煌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热爱旅游但要文明旅游。
(让学生在轻松环境感知美欣赏美)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思想较为成熟,好奇心强、探究欲也强,但本课的敦煌艺术虽灿烂辉煌,博大精深,且涉及的知识量太大,离本地学生的实际太远,如处理不当,便会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究能力达不预期的效果。
因此本课讲述的内容不宜过多,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飞天的发展为主线,化繁为简,让学生理解、接受,逐渐探索。
也因为牵扯的佛教知识过于渊博,老师也有意的进行了回避。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敦煌飞天的主要艺术特色(鼎盛时期)。
教学难点:佛教与之相关的知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我介绍,情境激趣(自我介绍,设置情境)各位同学大家好,上课之前先做自我介绍吧,我叫李江蕊,我不仅是个美术老师,我还是个健美运动员,曾参加河北省健美比赛获得49公斤级冠军,你们来摸摸我的手臂肌肉是不是够强劲?除了健身,我还是个旅游爱好者---一到周末我就变身“驴友”出去爬山涉水,寒暑假我还会来个自驾游在外远游几日。
你们猜我在2015年已经去过多少个地方了?30多个地儿。
(PPT)这还不包括我经常去的岔河景区和滹沱河景区太平和景区。
(视频展示,激发兴趣)今年寒假我要继续我的旅行,我要去的这个地方是我特别向往的,是哪里呢?------嗯,欣赏一段视频,大家猜猜我想去哪里。
(视频舞蹈飞天)对了,我要去敦煌!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拥有着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PPT)敦煌莫高窟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飞天成了敦煌的名片。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美术教案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美术教案一、敦煌石窟的历史与现状敦煌石窟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郊,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石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36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石窟内保存了丰富多彩的壁画和雕塑,内容涉及宗教、文学、历史、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敦煌石窟的保存现状并不乐观,壁画和雕塑受到了空气污染、人为破坏、自然侵蚀等多重威胁,亟待有效的保护与修复。
二、敦煌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敦煌石窟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壁画的绘画技法极为精湛,色彩鲜艳夺目,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宗教氛围;雕塑造型生动丰富,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深厚造诣。
敦煌石窟所展现的佛教题材也是其独特之处,给人们带来了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多重启示。
三、敦煌石窟的美术教案意义探索敦煌石窟的艺术之美,对于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世界艺术史,以及佛教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石窟的壁画和雕塑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范本,敦煌石窟美术教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特色和传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和雕塑技法。
敦煌石窟的故事也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四、撰写敦煌石窟美术教案的建议与思考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敦煌石窟艺术作品,介绍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分析其构图、造型、色彩、题材等方面的特色。
2. 结合敦煌石窟的保护与修复现状,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关注和参与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
3. 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展示敦煌石窟的艺术作品,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和感受。
4.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或雕塑创作,让他们尝试模仿敦煌石窟艺术的风格和技法,培养其艺术创造能力。
五、个人观点与建议敦煌石窟的壁画和雕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尊重。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敦煌莫高窟美术教案2. 学科领域:美术3. 年级段:小学高年级4. 教学时长: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基本概况,知道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2. 引导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艺术特点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敦煌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准备发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敦煌莫高窟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 简介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及基本概况。
2) 讲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包括壁画、彩塑等。
3) 分析敦煌莫高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3. 作品欣赏1) 展示敦煌莫高窟的代表性壁画、彩塑等作品。
2) 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造型等方面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 创作实践1) 学生根据对敦煌莫高窟的理解和欣赏,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2)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敦煌莫高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3)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中国古代艺术形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敦煌莫高窟的基本概况和艺术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敦煌莫高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3. 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够体现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是否清晰地传达了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历史地位。
2.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作品欣赏和创作实践,他们的反馈如何。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讲解时间分配、学生参与度等。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敦煌莫高窟的实体展览,加深对敦煌艺术的理解。
敦煌艺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敦煌艺术》。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说教材:本课是以敦煌石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三处著名石窟(甘肃天水麦积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从石窟艺术中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敦煌石窟艺术的基本情况。
过程方法目标:2.欣赏敦煌艺术的经典作品,尝试探索敦煌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3.结合敦煌石窟的历史变迁及保护问题,提高对古代文化遗迹的保护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因为《敦煌艺术》强调艺术性,所以我确定重点:对敦煌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由于学生欣赏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观察体验法: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以形象思维为主。
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我将充分运用了课件-情景再现的直观功能。
2、启发引导法:按照“学—做—评”的思路进行教学,启发学生观察理解和动手操作。
3.小组讨论法:我将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突出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视频课件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4分钟我将用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敦煌》的片头曲《遥远的心》导入。
板书课题:敦煌艺术片头对敦煌的经典艺术形象给予精彩展现,全方位的画面场景,可以引领学生穿越时空局限,真实的欣赏体味到敦煌艺术的璀璨。
同时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且产生想去了解的浓厚兴趣。
13.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冀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理解敦煌石窟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分析敦煌石窟壁画的造型、色彩和表现技巧•鉴赏敦煌石窟的名作壁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敦煌石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能够以敦煌石窟艺术的风格和特点为切入点,分析壁画造型、色彩和表现技巧•熟悉敦煌石窟中著名的名作壁画,了解其题材、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互动式教学,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文化的情感,提升其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通过欣赏敦煌石窟的艺术,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敦煌石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敦煌石窟名作壁画的分析鉴赏2.教学难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敦煌石窟名作壁画的象征意义解析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以及敦煌石窟艺术的风格和特点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敦煌石窟名作壁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艺术表现方式,进一步分析其形式、内容和象征意义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敦煌石窟的艺术作品为例,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风格和特点的异同4.互动式教学法:•通过PPT、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的呈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五、教学步骤1.引入(5min)通过PPT播放敦煌石窟的壁画图片,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等。
2.讲授(15min)讲解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基本情况以及其艺术特征、风格、表现技巧等。
3.案例分析(35min)选取敦煌石窟的名作壁画,进行分析。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掌握敦煌石窟的艺术特色和石窟分类;3.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敦煌石窟的艺术特色和石窟分类;3.敦煌石窟的保护与传承。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敦煌石窟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敦煌石窟的辉煌和美丽。
2.自主探究(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敦煌石窟进行深入研究。
a)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石窟的背景和特点;b)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敦煌石窟的艺术特色和石窟分类;c)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3.扩展延伸(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石窟模型制作活动。
a)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石窟设计模型;b)学生利用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模型;c)学生展示模型并进行互相评论。
4.知识讲解(25分钟):教师讲解敦煌石窟的保护与传承:a)敦煌石窟保护的意义;b)目前敦煌石窟保护的措施和困难;c)学生讨论敦煌石窟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用10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敦煌石窟的总结。
学生可以包括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石窟分类和保护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
2.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模型制作活动:通过动手实践,增加学生对敦煌石窟的实际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的研究报告、模型展示和总结文章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课堂讨论和展示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活动的情感引导,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敦煌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敦煌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敦煌莫高窟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传达相关知识。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对敦煌莫高窟的了解和欣赏。
教学目标1. 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技艺。
3. 研究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描述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 引导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对于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和文化的重要性。
2.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技艺- 介绍敦煌莫高窟中石窟壁画的绘画技法和风格特点。
- 分析敦煌莫高窟中彩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
- 探讨敦煌莫高窟中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象征意义。
3. 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 分析和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作品。
- 欣赏敦煌莫高窟中的彩塑作品。
- 欣赏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作品。
-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4. 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或书写等方式表达对敦煌莫高窟的理解和感受。
- 组织学生参观敦煌莫高窟模型,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神秘感。
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与讨论:- 通过讲解、讨论和多媒体资料展示,向学生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参与讨论,加深对敦煌莫高窟的理解。
2. 视频观看:- 播放敦煌莫高窟的相关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加深对敦煌莫高窟的认识。
3. 作品欣赏:- 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敦煌莫高窟艺术作品展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和欣赏作品,并进行简要分析。
- 利用图片、幻灯片等视觉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
4. 创作与展示:- 鼓励学生参与制作敦煌莫高窟相关的手工艺品或绘画作品,并组织展示活动。
-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他们对敦煌莫高窟的理解和感受。
冀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上学期2019-2020年全册【名师优质教案】可编辑、可打印八年级上册目录1 西方绘画的色彩2 画漫画3 书籍装帧设计4 制作精美书衣5 学画中国画(一)6 学画中国画(二)7 学做浮雕8 实用三视图9 商品包装设计10 面具11 绘画中的光与影12 音画交融13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西方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绘画的色彩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西方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西方绘画的不同时代的发展方向。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西方绘画作品图片、西方绘画作品流派知识等。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西方绘画形式和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课件展示荷兰画家卡雷尔•阿佩尔的“自由的呐喊”。
(师)现代艺术总是带给人新奇的惊讶,这幅作品就是一个例证。
为了表现艺术应有的活力,画家从儿童画中寻找灵感,这幅“自由的呐喊”是画家阿佩尔的代表作,画家认为生活要自由,思考要自由,想象创作都需要自由,所以用这幅作品来书写对自由的珍爱和渴望。
现在我们是否也用这种自由的精神一起来合作创作一幅作品呢?以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导入新课。
学生以接龙的方式,在教师事先画好色块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注意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与和谐,注意画面的美感。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以游戏作为导入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无拘无束,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发展阶段下面我们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
(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归纳。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大师常作的方法有两点:1、色彩对比。
2、色彩调和。
学生进行色彩游戏搭配练习。
欣赏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欣赏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大师是如何搭配色彩(突出重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
三、深入阶段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师们的作品中也常常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习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3、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
教学难点:敦煌是一个艺术宝库,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敦煌壁画图片欣赏、敦煌介绍视频、范作欣赏等。
学生:画纸、水彩笔、蜡笔、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敦煌的位置。
2、敦煌彩塑的地位,对敦煌艺术作品综合的介绍。
表现主体:佛教偶像。
表现对象:佛、菩萨、天王、力士等。
3、敦煌彩塑的发展史。
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
4、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点。
功能:既是宗教艺术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特点:塑绘结合市融合多种艺术语汇的造型艺术。
三、思考题敦煌彩塑是怎样以自己的造型特点,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敦煌彩塑虽然都要受到佛教模式的制约,但艺匠们还是发扬了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彩塑艺术经过怎样的发展变迁?发展初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鼎盛时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衰败时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敦煌莫高窟》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激发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简述敦煌莫高窟的开凿历史及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活动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敦煌莫高窟能在丝绸之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学会欣赏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美丽和独特。
2.2 教学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题材,如佛教故事、神话传说、日常生活等。
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风格,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壁画艺术的感受和欣赏。
第三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学会欣赏敦煌莫高窟彩塑的美丽和独特。
3.2 教学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彩塑的题材,如佛像、菩萨、罗汉等。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的艺术风格,如造型、材质、装饰等。
3.3 教学活动展示敦煌莫高窟彩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彩塑艺术的感受和欣赏。
第四章:敦煌莫高窟的经卷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经卷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学会欣赏敦煌莫高窟经卷的美丽和独特。
4.2 教学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经卷的题材,如佛教经典、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
分析敦煌莫高窟经卷的艺术风格,如书法、绘画、装帧等。
4.3 教学活动展示敦煌莫高窟经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卷艺术的感受和欣赏。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激发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和经卷艺术的特点。
年级:七年级学科:美术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艺术的组成、历史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敦煌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敦煌艺术的组成及其各自特色。
2. 敦煌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 对敦煌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2. 敦煌彩塑、壁画的分析及艺术特征的认知。
教学准备:1. 敦煌莫高窟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敦煌艺术范画、课本教具。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敦煌莫高窟吗?你们对敦煌艺术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敦煌莫高窟的认识。
3. 教师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敦煌艺术的组成,包括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
2. 分别介绍这三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如石窟建筑的宏伟、彩塑艺术的生动、壁画艺术的精美。
3.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敦煌不同时期壁画、彩塑、建筑方面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4. 以第257窟壁画《九色鹿》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传说、壁画特点以及艺术价值。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敦煌艺术的展示介绍,教师对学生没有充分说明的部分进行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欧洲壁画、印度佛教造像、中国中原洞窟艺术特点,使学生对敦煌艺术特色理解更整体和深刻。
四、实践环节1. 学生自主选择一幅敦煌壁画或彩塑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敦煌艺术作品的感悟。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敦煌艺术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2. 强调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以及艺术品的珍贵。
3. 鼓励学生珍惜文化遗产,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敦煌艺术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欣赏和分析敦煌艺术作品的能力。
八年级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欣赏其中的艺术瑰宝,并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深入欣赏敦煌石窟的壁画和塑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其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1.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
2.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地位。
3.敦煌石窟的壁画、塑像等艺术瑰宝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并理解。
重点: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以及如何欣赏其中的艺术瑰宝。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展示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等。
2.教学视频:播放有关敦煌石窟的纪录片或讲解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敦煌石窟。
3.教学板书:简要介绍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4.图片资料:展示敦煌石窟的壁画、塑像等艺术瑰宝,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授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等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教师展示敦煌石窟的图片资料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敦煌石窟的理解和感受。
4.实验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制作简单的佛教塑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和艺术。
5.研究性学习法:布置相关研究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如“敦煌石窟的历史变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有关敦煌石窟的纪录片或讲解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然后讲解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最后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壁画和塑像等艺术瑰宝。
3.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敦煌石窟的理解和感受;或者布置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
初中美术教案课题:敦煌莫高窟第课第课时课型:欣赏课总序号:批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能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及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
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1、组织教学,诱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2、学生回答后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教师提问: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
学生回答: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
如身姿显得较丰腴。
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3、幻灯出示课题——敦煌莫高窟二、新授1、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
)此环节学生掌握敦煌莫高窟如下知识信息:A、地理位置: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B、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C、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与准备材料,进行探讨交流和总结。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验证学生们的探究结果。
2、分析讨论: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升华对传统艺术的情感。
(师生互动完成)3、结合欣赏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理解敦煌艺术,全面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其壁画和雕塑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并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一个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的示例:主题: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表现年级:初中课时:2-3课时材料和资源:-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图片和介绍资料- 画纸和绘画工具- 色彩材料(水彩、彩铅等)教学步骤:1. 导入:首先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介绍资料,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引发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壁画的构图和线条:让学生观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了解其中的构图和线条运用。
解释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使用的几何图形、植物和动物图案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3. 学习壁画的色彩运用:介绍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色彩运用及其象征意义。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色彩在壁画中的运用来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表达。
4. 画画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图案或元素,并在画纸上复制和表达。
可以让学生用铅笔先画出轮廓,再用彩铅或者水彩填充颜色。
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敦煌莫高窟艺术的魅力。
5. 分享和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互相欣赏和评价。
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观点和感受,并讨论其中的艺术表现和创作技巧。
6.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风采,并了解到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性。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作能力。
教学评估:- 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了解程度:通过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解读和分享来评估他们对敦煌莫高窟的理解和认知。
- 学生在画画实践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于敦煌莫高窟艺术表达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通过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亲近中国传统艺术,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与理解能力,并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潜能。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分析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石窟的设计特点和文化由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的了解。
难点:对于石窟艺术是我们古代艺术宝库的理解。
关键:对佛教文化的简单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敦煌这个地方吗?有没有同学知道敦煌在哪里,以什么最著名呢?
自由汇报:今天我们就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敦煌的知识探讨一下。
首先把你们已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有关知识说说。
自由汇报后,预习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哪些你不甚了解和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教授新课
肯定同学们所做的努力,并赞扬学生找的内容很丰富,但你们能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石窟文化的内涵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猜猜或想想它们的由来和制作,便引出探究质疑的过程。
在欣赏敦煌石窟的相关图片之中,以开阔学生眼界为基础,有选择地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分出教学的侧重点。
允许学生自由,无拘束地在探究质疑过程中,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下,大胆地发现和评论。
讨论
石窟艺术是一种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
它源于印度,本是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
印度的石窟艺术通过我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约公元2世纪)传入我国。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极为兴盛。
菩萨是地位仅次于佛的第二类尊神。
敦煌莫高窟中唐代的菩萨像,面形丰圆,肌肤结实丰腴,体
现了唐代人物造型的共同特征。
同时,宗教人物的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处。
它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经过北梁、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洞窟492个(近几年又有新的发现),窟内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躯。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
赏析
具体欣赏分析敦煌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佛教中所说的“西方净土”是指佛教居住的地方,佛经中说那里没有痛苦,只有欢乐,故俗称极乐世界。
虽然它并不存在,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和向往。
图版中表现的只是这一幅壁画的一个局部。
它着重表现所谓极乐世界其乐无穷的景象。
六个人组成的乐队分列两旁,中间一舞伎反弹琵琶,边弹边舞,姿态十分优美。
整个画面用线简练、流畅、色调柔和,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唐代的音、舞蹈和服饰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