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 格式:pdf
- 大小:849.18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年11月20日第10卷第6期C h i n J Inf ect C h em o t h er,N o vem ber.2010,V01.10,N o.64472009年细菌李娟,马慧霞耐药性监测论著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 I T E K32、2C om 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 I T EK—G N S药敏试验卡及K i r by-B au er法。
使用W H O N E T5.4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2009年共检出4618株细菌,革兰阳性菌1228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 R 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 R C N S)检出率分别为59.6%和89.2%;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 SSP)为64.4%,其中PR SP的发生率为48.9%,P I SP为15.6%。
革兰阴性杆菌3390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2250株。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 L s株分别为64.8%、48.5%和38.2%,3种菌产ESB Ls株对测试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 SB L s株。
检出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的产E SB L s大肠埃希菌,未发现对两者耐药的克雷伯菌属。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108株,不动杆菌属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一舒巴坦,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8.3%、头孢哌酮一舒巴坦11.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嚼唑一甲氧苄啶都显示较好的抗菌活性。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他啶、磺胺甲口恶唑一甲氧苄啶、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00A。
结论2009年我院细菌耐药性监测表明,临床分离菌对所测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医院应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监控。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研究张贵堂【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953-954,955)【作者】张贵堂【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山东枣庄 27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大多产生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能裂解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抗菌药物的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从而使其丧失抗菌活性,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尤其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以及对氨基糖苷类及所有β-内酰胺类(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除外)天然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包菌,是临床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治疗的重点;洋葱伯克霍尔徳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严重;卡他莫拉菌对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天然耐药。
治疗产ESBL 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 假单胞菌属临床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人体皮肤、肠道、呼吸道等,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并可污染各类液体甚至消毒溶液,常导致医院感染[2],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容易引起感染,如烧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也可引起心内膜炎和菌血症等。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抗菌药物在治疗3~4 d 后敏感药物变为不敏感药物,并对多种药物天然耐药。
国外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重症感染提倡采用联合治疗的策略: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或头孢他定+氟喹喏酮类抗菌药物可以使耐药率降至7%~10%。
当然,对于顽固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我们还应该考虑:(1)是否有生物被膜:这样的话就应先用磷霉素或阿奇霉素破膜,30 min 后再用其他抗菌药物;(2)是否有合并其他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比例较高,耐药机制复杂[3],包括酶的形成(如β-内酰胺酶、ESBL 等)、靶位的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膜通透性的降低。
2015年广东省东莞市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郭主声;周谋清;张莉;林偲思;谢树金;陈桂铃;冯森;周静;朱学海;周世添【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东莞市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东莞市22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015版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各医院全年共检出细菌29 6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 509株,占32.1%,革兰阴性菌20 156株,占67.9%.MRSA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23.3%(705/3 024)和43.6%(1 054/2 41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6.4%(2 554/7 020)和24.5%(792/3 227),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为0.2%(30/13 077);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CRPA和CRAB)的检出率分别为16.0%(500/3 116)和53.9%(827/1 533).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10.1%(142/1 404),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30.6%(276/902),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检出率为0.7%(10/1 441).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指导院感管理防控措施的制定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Objective To survey the resistance profile of clinical isolates to antibiotics across the hospitals in Dongguan,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2015.Methods Kirby-Bauer method or automated system was used to test the susceptibility of clinical isolates to selected antimicrobial agents.Result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CLSI 2015 breakpoints.The susceptibility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WHONET 5.6 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 29 665 strains of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of which gram positive cocci accounted for 32.1% (9 509/29665) and gram negative bacilli accounted for 67.9% (20 156/29665),respectively.The prevalenc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was 23.3% (705/3 024) in S.aureus and 43.6% (1 054/2 419) in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No 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al strain was found.ESBLs-producing strains accounted for 36.4% (2 554/7 020) in E.coli and 24.5%(792/3 227) in Klebsiella isolates.The preval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was 0.2% (30/13 077).The preval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 and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 was 16.0% (500/3 116) and 53.9% (827/1 533),respectively.The prevalence of penicillin-resistant S.pneumoniae (PRSP) strains was 10.1% (142/1 404).Beta-lactamase was produced in 30.6% (276/902) of the H.influenzae strains.The prevalence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VRE) strains was 0.7%(10/1 441).Conclusions Periodic 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s valuable for rational antimicrobial therapy,formulation of 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infection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asures,as well as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7(017)003【总页数】11页(P303-313)【关键词】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作者】郭主声;周谋清;张莉;林偲思;谢树金;陈桂铃;冯森;周静;朱学海;周世添【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的数据来看,细菌耐药性具有地域性差异。
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监测鲍氏不动杆菌是不发酵糖氧化酶阴性、动力阴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存在于自然界水及土壤等各种环境中,可引起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等,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重要的致病菌。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急剧增多,多重耐药菌株迅速出现,造成临床诊治上的困难。
为了解该菌的感染及耐药变化趋势,现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住院患者所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感染及耐药监测,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从本院各科室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198株,其中2008年58株,2009年67株,2010年(1—6月)73株。
1.2 药敏方法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
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5年标准判定敏感、中介或耐药。
药敏纸片及Mueller-Hinton(MH)琼脂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1.3 质控菌株用标准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为药敏试验监测。
1.4 统计分析用Whonet5。
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2.1 科室及感染部位分布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及呼吸科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痰标本为主。
具体见表1。
表1 鲍氏不动杆菌的科室及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2.2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趋势变化近3年来,鲍氏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程度有所不同。
至2010年6月,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的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6.4%、26.4%和27.4%。
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4.2%和37.0%外,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
见表2。
表2鲍氏不动杆菌近3年的耐药率(%)3 讨论鲍氏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主要引起医院感染,近几年来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李慧平【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内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对临床送检的标本,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后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菌前几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阳性率前三位的标本是痰、尿、引流液.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是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IPM)0%,美洛培南(MEM)0%,酶复合抑制剂类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SCF)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21.0%,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FEP)3.0%,头孢他啶(CAZ)8.0%,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AK)5.0%,喹诺酮类药物左氟沙星(LVF)10%.结论严格操作执行操作规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06【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率【作者】李慧平【作者单位】472000,河南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一些侵入性操作的应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常见为兼性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居高不下。
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抗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
检测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现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送检的各种标本分离到的兼性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监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从临床送检的痰、尿液、粪便、血液、各种穿刺液、分泌物等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
1.2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铜绿假单孢菌ATCC 2785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3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菌株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生产的ATB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K-B法判断标准严格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药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多重耐药性分析摘要:不动杆菌属是一类非发酵糖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近年来引起医院内感染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其中最常见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了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这种细菌具有极强的获取耐药基因的能力,已经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已经为人所熟知,但是其致病性和潜在的毒理性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该菌可引起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血行感染等各种感染,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
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的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耐药性1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类革兰阴性杆菌的非发酵菌,属于卡他莫拉菌属,最早发现于1911年,呈单个或成对排列,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多数菌株有荚膜,无芽孢、无鞭毛、动力阴性。
鲍曼不动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皮肤表面,在医院内患者的皮肤、结膜、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易定植。
体外存活的能力强,易造成克隆播散,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1]。
据国内研究,AB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 80% 以上[2]。
近几年的时间里,随着不同菌株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分离出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世界性的临床关注,更为严重的是这类病原菌在重症监护室经常引起暴发流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渐增高,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医生共同面对的重要难题。
2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2.1流行病学: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的水体和土壤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
该菌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上粘附。
此外,本菌还存在于健康人皮肤、咽部、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
感染源可以是病人自身(内源性感染),亦可以是不动杆菌感染者或带菌者,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吕志勇, 宋文琪, 董 方 , 甄景慧, 孟庆盈, 周 为, 刘锡青, 安璟云摘要: 目的 了解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的4 854株非重复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仪器法、部分抗菌药物补充E 试验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4 854株非重复细菌中,革兰阳性细菌占48.3%,革兰阴性细菌占51.7%。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6.8%,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肺炎链球菌。
标本主要来自呼吸道(39.4%)、血液(22.1%)和尿液(10.8%)。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 、MRSE 和其他MRCNS )分别占各自菌种的26.7%、83.1%和80.5%,检出3株表皮葡萄球菌和1株松鼠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
肠球菌属中检出2株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和2株利奈唑胺中介屎肠球菌。
脑脊液中分离出13株肺炎链球菌,其中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 8株,占61.5%;非脑脊液标本分离出350株肺炎链球菌,其中PRSP 和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 )分别占2.6%和25.7%。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 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0.0%、69.9%和26.1%。
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株(CRE 、CRAB 、CRPAE )分别占27.1%、71.0%和21.0%。
535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1.2%,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69.2%。
结论 临床分离的常见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应重视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 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监测; 儿童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08 ( 2021 ) 03-0331-09DOI: 10.16718/j.1009-7708.2021.03.016Surveilla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during 2019L Zhiyong, SONG Wenqi, DONG Fang, ZHEN Jinghui, MENG Qingying, ZHOU Wei, LIU Xiqing, AN Jingyu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Beijing Children ’s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s Health,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profile of clinical isolates in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in 2019. Methods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was conducted by using Kirby-Bauer method or automated system.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WHONET 5.6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4 854 clinical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1 to December 31, 2019, of which gram positive bacteria and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ccounted for 48.3% and 51.7%,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the highest (16.8%), followed by Haemophilus influenzae , Klebsiella spp ., an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All the strains were mainly isolated from respiratory tract (39.4%), blood (22.1%) and urine (10.8%). The prevalence of MRSA, MRSE, and other MRCNS in S. aureus ,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other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was 26.7%, 83.1%, and 80.5%. Three strains of S. epidermidis and 1 strain of Staphylococcus sciuri were resistant to linezolid. Two E. faecalis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linezolid and two E. faecium strains were linezolid-intermediate. Thirteen strains of S. pneumoniae were isolated from cerebrospinal fluid, 8 (61.5%) of which were PRSP. A total of 350S. pneumonia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pecimens other tha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which PRSP and PISP accounted for 2.6% and 25.7%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ESBLs-producing strains was 70.0% in Klebsiella (K. pneumoniae and Klebsiella oxytoca ), 69.9% in Escherichia coli , and 26.1% in Proteus mirabilis . The prevalence of CRE, CRAB, and CRPAE·论著·作者单位: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北京 100045。
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蒋冬香;陈刚;王玉春;高玲【摘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氧化分解利用糖类或不利用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近年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有上升趋势,甚至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并表现为多重耐药甚至广泛耐药[1-3],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耐药性,本研究对检出的421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标本来源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07【总页数】3页(P607-609)【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药性;假单胞菌,铜缘;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作者】蒋冬香;陈刚;王玉春;高玲【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1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氧化分解利用糖类或不利用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
近年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有上升趋势,甚至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并表现为多重耐药甚至广泛耐药[1-3],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耐药性,本研究对检出的421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标本来源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从本院住院421例患者痰液、引流液和(或)伤口分泌物、中段尿液、血液、胆汁、脑脊液、脓液、胸水、腹水等标本中分离出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在1周内的重复菌株不作重复计数。
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李桂梅;黄宏章;张浩然【摘要】目的分析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的腹水、胸水、脓液等多种标本中,提取200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析其构成、分布以及耐药性.结果 200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比例最高的是铜绿假单胞菌(148株),其次是鲍氏不动杆菌(26株),第三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5株),主要分布在痰液中(62株),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结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很常见的一种致病菌,与感染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痰液中,耐药性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查明病菌具体类别,针对性用药.【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33【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麦芽寡养单胞菌【作者】李桂梅;黄宏章;张浩然【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3医院检验科,新疆库尔勒 84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3医院检验科,新疆库尔勒 84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3医院检验科,新疆库尔勒 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大部分都是条件致病菌,耐药率高[1],是引发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之一,以多重耐药为主要特征,包括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莫拉菌属、不动杆菌属、土壤杆菌属、黄单胞菌属等多种,其中假单胞菌属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无荚膜、无芽孢、有鞭毛、需氧,经氧化酶试验显示阳性,包括200种以上类型,一般都属于腐生菌,动物寄生菌、植物寄生菌较少,空气、水、土壤等处都可能存在,70%~80%的非发酵菌感染都属于假单胞菌感染,治疗难度大,为了控制病菌蔓延,需要深入分析其临床分布特征以及具体的耐药性,详细内容见正文部分描述。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的腹水、胸水、脓液等多种标本中获得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例患者1个部位重复菌株不重复计数。
多重耐药菌(MDRO)(第三期)有这样⼀种菌,它叫Acinetobacterbaumann。
作者:刘善善,陈亚男审核:陈⽂森前⾔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为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种⾰兰阴性杆菌,⼴泛存在于⾃然界的⽔及⼟壤、医院环境及⼈体⽪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殖道中,为条件致病菌。
该菌在医院环境中分布很⼴且可以长期存活,极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易在住院患者⽪肤、结膜、⼝腔、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殖道等部位定植。
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菌⾎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近⼏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美国CDC将不动杆菌列为“严重威胁”。
今天我们来聊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概念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素。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是指仅对1~2种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
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则指对⽬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
⼆感染危险因素对于AB来说,长时间住院、⼊住监护室、接受机械通⽓、侵⼊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基础疾病等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者,常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
三耐药性变化2017年中国CHINET耐药监测显⽰,不发酵糖⾰兰阴性杆菌占所有分离菌株的24.1%,其中最多见者为鲍曼不动杆菌(38.3%)。
19246株不动杆菌属中91.5%(17602/19246)为鲍曼不动杆菌,该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和69.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43.5%和44.4%,对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多在40%以上。
文章编号:1001-8689(2021)05-0442-07收稿日期:2020-04-16作者简介:余佳佳,女,生于1992年,硕士,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
E-mail:*********************通讯作者,E-mail:*******************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余佳佳 李虎 陶晓勤 王佳玮 孙静远 陆文思 陈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9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方法 新华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依据CLSI 2018年版本以及上海耐药监测网要求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并利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敏结果统计。
结果本院2019年度共检出6787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24株(31.3%),革兰阴性菌4663株(68.7%);检出菌株的标本类型前三位是呼吸道标本(42.8%)、尿液标本(26.5%)和血液标本(8.7%);呼吸道标本儿童患者中苛养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
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MRSA 和MRCNS 的检出率分别为46.9%和83.7%;肠球菌属中发现1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中介和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93.8%、6.2%和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ESBL 的检出率分别为54.4%、22.7%和53.9%,肠杆菌科细菌CRE 的检出率为15.6%,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71.2%。
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较为敏感。
XDR 菌株在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5%、1.7%、0.8%和0.1%。
流感嗜血菌和黏膜炎莫拉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较高,分别高达60%和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