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变类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0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了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的研究和数据,探讨冠心病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
一、发病原因分析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在动脉内壁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窄和堵塞的疾病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多种相关的生物学和化学反应,包括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等。
动脉硬化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已被确定。
1. 高血压长期存在的高血压会对动脉内壁造成损害,从而促进动脉斑块的形成。
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张力增加,导致血管内膜受损,这为脂质在动脉内壁沉积提供了条件。
同时,高血压状态下,血液流速加快,容易形成血栓,进一步加剧了冠心病的风险。
2. 高血脂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过高,会促进动脉内脂质的沉积。
胆固醇主要由脂蛋白将其输送到细胞,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动脉斑块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其含量越高,冠心病的风险越低。
3. 吸烟吸烟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内壁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同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还会使血小板聚集,加剧血栓的形成,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二、危险因素分析除了上述的发病原因外,一系列的危险因素也与冠心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
1. 年龄和性别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男性在50岁之后。
女性在更年期前相对较少发生冠心病,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逐渐接近和超过男性。
这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遗传因素冠心病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亲属中有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发病的风险较高。
中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中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年龄为35岁以上的住院患者100例,按年龄分为中年(35~59岁)组和老年(60~85岁)组,对其生活习惯以及既往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生活习惯上中年组抽烟、饮酒、高脂饮食、活动量少、焦虑等方面的暴露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
在既往史方面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患病率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
结论生活习惯是中年人群发生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中年人群冠心病的防治中应加强重视。
标签:冠心病;中年患者;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并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中年或青年时期即发生冠心病[1],低龄化趋势正逐渐加快。
虽然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特点已有较为详尽的研究,然而随着冠心病的低龄化,对于中年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针对中年人群如何从根本上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有哪些在中年人中占主导地位及其有何特点就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任务。
下面将我科针对中年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探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35岁以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
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35~59岁)和老年组(60~85岁)。
中年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0±6.3)岁,平均病史(6.0±3.1)年。
生活习惯:抽烟25例,饮酒33例,高脂饮食36例,活动量少38例,焦虑35例。
既往有高血压病21例,高脂血症30例,糖尿病4例。
老年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8±7.1)岁,平均病史(11±3.5)年。
生活习惯:抽烟12例,饮酒15例,高脂饮食13例,活动量少46,焦虑26例。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于我院行冠脉造影住院疑似冠心病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emini积分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探讨评定。
结果主要危险因素与Gemini积分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体重指数超标;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高龄、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体重指数超标呈现正相关。
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体重指数超标,临床实践中要以此为基础针对性予以干预,降低冠心病发生率以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加剧。
标签: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冠心病是心血管科室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病變引发心肌缺血和缺氧所导致的一种心脏病,其中冠状动脉狭窄是其常见病因[1]。
经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病变与抽烟、高龄、血脂异常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据此本研究以冠心病患者81例为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主要探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冠心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冠脉造影疑似冠心病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肝肾疾病、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另外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其中男48例,女33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8.2±5.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35例,初高中40例,小学及文盲6例。
1.2 方法1.2.1 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标准:冠脉造影显示超过1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50%;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不低于7.0 mol·L-1、11.1 mol·L-1;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不低于90 mmHg、140 mmHg。
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探析发布时间:2023-02-02T01:38:10.1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0期作者:姜丽辉[导读]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归纳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姜丽辉四平市铁西区第二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50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归纳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305例冠心病患者遵照其年龄划分成中青年组(年龄<60.00岁)170例和老年组(年龄≥60.00岁)135例,测算对比两组的男性患者比例计量指征、吸烟比例计量指征、饮酒比例计量指征、遗传病家族史比例计量指征、高血压疾病比例计量指征、糖尿病比例计量指征、高血脂比例计量指征、BMI指数计量指征、空腹血糖计量指征、TC计量指征、TG计量指征、HDL-C计量指征、LDL-C计量指征、Lp-PLA2计量指征,以及Gensini量表计量指征,测算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中青年组的男性患者比例计量指征、吸烟比例计量指征、饮酒比例计量指征、遗传病家族史比例计量指征,以及BMI指数计量指征高于老年组(P<0.05)。
中青年组的高血压疾病比例计量指征、糖尿病比例计量指征、HDL-C计量指征、Lp-PLA2计量指征,以及Gensini量表计量指征低于老年组(P<0.05)。
吸烟因素、遗传病家族史因素、高血压疾病因素、糖尿病因素、高血脂疾病因素,以及HDL-C因素是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存在差异,能够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组织病变的临床因素具备多样性,值得引起关注。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测算分析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以炎症性病理反应过程占据核心地位,在炎症性细胞和炎症介质物质发挥介导作用条件下,通常会引致动脉壁组织结构遭受损伤作用,同时在脂质类物质持续沉积过程中,引致发生血管壁组织结构组成细胞坏死变化、形成血栓病理组织、纤维组织结构增生变化,以及内皮修复过程[1-2]。
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陈钟欣;黄文晖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3(32)18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早发冠心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同期96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轻冠心病患者病变为单支病变为主,且主要累及前降支病变.男性、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年轻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提前干预各种危险因素、早期作外周大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检查,可避免或延迟年轻人罹患冠心病.
【总页数】2页(P8-9)
【作者】陈钟欣;黄文晖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心内科,广东中山528415;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心内科,广东中山51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J], 吕传君;邹延新;张月华
2.4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王苏;李志忠;张京梅;陶英;阴赪茜;孙涛;阙斌;高玉龙
3.某地区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J], 王志芳;王凤莉;严红
4.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J], 吴军;张燕燕
5.40岁以下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J], 朱灿;石宏勋;陈伟;彭学军;田鑫;阳志勇;彭林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分析介绍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供氧不足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它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死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特点,探讨这些特点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1.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特点1.1 年龄分布冠心病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分布如下:•40岁以下:约占总患者的5%•40-59岁:约占总患者的30%•60-79岁:约占总患者的50%•80岁以上:约占总患者的15%可以看到,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中老年人群是冠心病的主要高发人群。
1.2 年龄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年龄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包括心脏。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水平升高,血压升高等因素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此外,年龄还与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一项研究发现,冠心病发作的年龄越小,心肌梗死面积越大。
因此,年轻患者需要更加积极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 冠心病患者的性别特点2.1 性别分布冠心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存在差异。
以往认为冠心病主要是男性疾病,然而近年来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的性别分布如下:•男性:约占总患者的65%•女性:约占总患者的35%2.2 性别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性别是冠心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男性在更年轻的年龄段就开始出现血管硬化的趋势,而女性则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的减少而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此外,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男性有所不同。
女性患者常常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如胸痛不明显、疲劳、呼吸困难等,这增加了对女性冠心病的误诊和漏诊可能性。
因此,对于女性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3. 年龄和性别特点的变化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呈现出一些变化趋势。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武阳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指在健康个体中发现的、并与随后发生的冠心病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因素(表1)。
当一个人已经发生了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那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依然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起作用。
大量证据表明:改善生活方式或与之有关的危险因素能够降低随后发生或再次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危险。
以下简要介绍冠心病的几种主要危险因素:表 1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因素不可改变的因素生理或生化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年龄性别家族史:早发冠心病个人史:已患冠心病易感基因生活方式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社会心理因素(一)高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可导致血管壁结构的改变,引发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高血压患者血管腔的阻滞和斑块的破溃较血压正常者可能提早20年。
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都会显著增加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
1990年,一项]综合分析西方国家9个前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舒张压每升高5mmHg,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20%。
对东亚地区12个前瞻性研究综合分析的结果得出,舒张压每增高5mmHg,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21%。
对我国10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舒张压每增加5mmHg,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增加24%。
收缩压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也越大。
患者的血压水平对其冠心病的发病有预报意义。
全美 15个地区15.9万人的前瞻性分析表明,不论是根据一次性血压测量,或6次血压测量平均值,血压与冠心病危险水平都呈正相关,即使在随访中只有一次血压升高也显示具有较高的冠心病死亡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对5298名18 岁以上男工前瞻性资料的分析表明,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均明显增高。
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变
类型分析
作者:马欢郑伊颖耿庆山区丽明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别以及冠脉病变类型的不同。
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青年、中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家族史以及冠心病病变类型之间的差异。
结果青年冠心病患者较多伴有冠心病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病变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同时较多伴发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程度相差不大,多有吸烟史。
老年冠心病患者病变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甘油三酯水平较其他组低,肌酐水平较高。
中年组患者介于二者之间,高血压以舒张期压升高为主。
多有饮酒史。
结论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家族史和病变类型都有差别。
【关键词】冠心病;青年;危险因素;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不同年龄阶段病变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研究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病变类型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可以对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冠心病患者的资料,研究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冠心病患者病变类型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
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 896例,年龄40~80岁,排除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外的其他疾病所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患严重的肝肾疾病及肿瘤患者。
根据WHO对年龄的划分分为 3组:青年冠心病组 (年龄≤44岁)100例;中年冠心病组 (年龄45~59岁)529例;老年冠心病组 (年龄≥60岁) 1 267例。
1.2 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
所有入选的患者在住院时详细记录既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详尽询问患者各个方面的家族史:包括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等。
并于入院24 h 内检测完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肾功能中尿素和肌酐,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患者餐后2 h血糖值,并且全程监测血压、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1.2.2 危险因素判断标准
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WHO) 最新发布的诊断标准;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于1997年制订的“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血脂异常划分标准;肥胖诊断采用体重指数(BMI)法:BMI为24.0 kg/m2~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吸烟为现在吸烟,每日>5支,吸烟史3年以上,或吸烟史10年以上而戒烟不足1年者。
饮酒史是指每日饮酒,白酒(60°~42°)150~250 ml或啤酒4~5瓶并连续10年以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项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不同,收缩压高者以老年组为著,青年组次之,中年组最少。
而舒张压高者以中年组最多,
其次为老年组,青年组最少。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增高为主,中年组则以舒张压增高为主。
年龄越大,冠心病与合并糖尿病的机率越小。
吸烟和饮酒的危害,在不同的年龄组亦不一样,吸烟最多出现在青年阶段,饮酒则出现在中年期。
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n(略)〕 2.2 冠心病家族史比较
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家族史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即青年组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年组,最后为老年组。
而高脂血症家族史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不大。
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家族史比较〔n(略)〕
2.3 冠心病类型比较
不同年龄组好发冠心病的类型亦不相同,由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大部行门诊治疗,研究对象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为主,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在青年组中所占比例最大,中年组次之,老年组最少。
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则在老年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年组次之,青年组最少。
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的类型〔n(略)〕
2.4 冠心病血脂比较
甘油三酯(TG)在中年组和老年组所占的比率不同,由于TG 主要受饮食影响,老年人TG水平偏低,其他血脂指标无明显差异。
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血脂、肾功能等比较〔n(略)〕
3 讨论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比率不同,本文结果与以往的研究资料〔1〕相同,从而为选择降压药提供了一个基础。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是冠心病的等位症,冠心病在哪个年龄阶层更亦伴发糖尿病?以往的研究〔2〕主要集中在糖尿病如何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发生和发展。
本次研究中发现不同年龄组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也是有差异的,年龄越大,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机率越低。
关于家族史的研究中发现,糖尿病的家族史随着年纪的增大而递减,这说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容易在年纪尚轻时就罹患冠心病,且这些人的寿命较短。
吸烟和饮酒的危害,在不同的年龄组亦不一样,吸烟最多出现在青年阶段,饮酒则出现在中年期。
已经证明,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罹患冠心病的高危因素〔3〕,然而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是不是也能够独立出来成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目前还没有这方
面的研究。
本研究发现,正如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家族史所占的比率不同,糖尿病家族史亦与此相似,二者均随着患者年龄组的增加而减少,即青年组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年组,最后为老年组。
这提示尤其要对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青年人提高警惕,他们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且这部分人一旦发病就以心梗为主,预后较差。
该研究亦发现,不同年龄组好发冠心病的类型亦不相同,由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大部行门诊治疗,收入病房的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为主。
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在青年组中所占比例最大,中年组次之,老年组最少。
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则在老年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年组次之,青年组最少。
尽管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但是,尽早的区别二者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明显的影响〔4〕。
本研究发现,TG在中年组和老年组所占的比率不同,由于TG主要受患者饮食影响,老年人饮食能力较弱,这可能与老年组TG水平较低有关。
【参考文献】
1 Holme I,Tonstad S,Sogaard AJ,et al.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 middle age predicts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old age:results of a 28year follow up of men in the Oslo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07;7:154.
2 Wu BJ,Kathir K,Witting PK,et al.Antioxidants protect from atherosclerosis by a heme oxygenase 1 pathway that is independent of free radical scavenging〔J〕.J Exp Med,2006;203(4):111727.
3 Torpy JM,Burke AE,Glass RM,et al.JAMA patient page.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J〕.JAMA,2009;302(21):2388.
4 Vulic D,Lee BT,Dede J,et al.Extent of 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adherence to recommended therapies in US multiethnic adul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From a 20052006 National Survey〔J〕.Am J Cardiovasc Drugs,2010;10(2):109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