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13
贵州盘龙江大桥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盘龙江大桥位于我国贵州省,是一座跨越盘龙江的重要交通枢纽。
桥梁全长约1200米,主跨径为360米,桥面宽度为30米,双向六车道。
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建设周期为36个月。
盘龙江大桥采用悬索桥结构,主塔为钻石型混凝土塔,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设计地震烈度为7度。
二.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3.《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4.《贵州省盘龙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5.《贵州省盘龙江大桥工程设计文件》6.《贵州省盘龙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三.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总体布局(1)施工场地: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场地设置施工营地、材料堆放区、预制场、拌合站等设施。
(2)施工交通:优化施工场地内外交通组织,保障施工期间材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顺畅。
(3)施工排水:合理设置排水设施,确保施工场地排水畅通,避免水害影响施工。
2.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工艺,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各施工阶段紧密衔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施工资源配置(1)人员配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各专业施工人员,确保施工队伍稳定、高效。
(2)材料配置:提前采购优质建筑材料,确保材料供应充足,满足施工需求。
(3)设备配置:选择性能优良、适合本工程的施工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3)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3)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2010年11期(总第71期)作者简介:罗庆湘(1981-),男,重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
1工程概况江肇西江特大桥主桥共四个主塔,塔号为29#~32#塔,主塔为独柱式刚劲混凝土结构,截面为八边形,并在顺桥上刻有0.1m ,宽0.7m 的景观饰条。
主塔高度为30.5m (含索顶以上4m 装饰段),主塔截面等宽段顺桥向宽5m ,横桥向宽2.5m ;塔底5m 范围,顺桥向厚为5m ,横桥向由2.5m 渐变到3.1m 。
图1主塔一般构造图本桥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梁上间距4m ,塔上间距0.8m ,拉索通过预埋钢导管穿过塔柱,在主梁上张拉。
斜拉索采用Φs 15.2mm 环氧涂层钢绞线斜拉索,标准强度为1860MPa ,斜拉索规格分别为43-Φs 15.2mm 和55-Φs 15.2mm ,采用钢绞线拉索群锚体系。
斜拉索为单索面双排索,布置在主梁的中央分隔代处,全桥共128根斜拉索。
钢绞线外层采用HDPE 护套。
减振装置及锚具采用斜拉索专用材料。
2施工方案简介主塔分六节施工,其中最大施工节段为5.4m ;主塔内设劲性骨架,用于钢筋和索鞍定位;模板施工采用无支架翻模施工,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均设有阴阳缝,由模板厂加工,现场拼装。
考虑到主塔外观,该主塔模板不采用对拉杆在塔身中间穿过来固定模板,而采用桁架式模板翻模施工,塔吊辅助翻模。
3主塔施工流程图2主塔施工流程江肇西江特大桥矮塔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案罗庆湘,闫化堂(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摘要:江肇西江特大桥主塔为独柱式刚劲混凝土结构,截面为八边形;主塔高度为30.5m ,主塔截面等宽段顺桥向宽5m ,横桥向宽2.5m ;本桥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梁上间距4m ,塔上间距0.8m ;拉索通过预埋钢导管穿过塔柱;采用C60混凝土。
本文介绍了江肇西江特大桥主塔施工方案,重点介绍了劲性骨架设计及施工、索鞍定位以及混凝土防裂等。
第1篇一、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XX大桥2. 建设地点:XX市XX区3. 工程规模:XX桥位于XX市XX区,全长XX米,主桥宽XX米,引桥宽XX米,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
4. 工程特点:本桥为XX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XX市与周边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桥梁施工过程中,需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全面管理和协调。
(2)项目部下设工程部、质量部、安全部、物资部、财务部、人事部等职能部门。
(3)各职能部门下设若干专业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2. 施工进度计划(1)总体进度: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分阶段进度:将工程分为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桥面系施工等阶段,分别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
3. 施工资源配置(1)人力资源: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配置各类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
(2)机械设备: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特点,配置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
(3)材料供应:确保工程所需材料的及时供应,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三、施工方案1. 施工顺序(1)基础施工:桩基施工、承台施工、墩身施工。
(2)主体结构施工:主梁施工、桥面板施工、桥塔施工。
(3)桥面系施工:伸缩缝施工、排水系统施工、灯光照明施工。
2. 施工方法(1)基础施工1)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确保桩基质量。
2)承台施工:采用钢筋笼吊装、混凝土浇筑等工艺进行承台施工。
3)墩身施工:采用模板、钢筋笼吊装、混凝土浇筑等工艺进行墩身施工。
(2)主体结构施工1)主梁施工:采用预制梁安装、现浇梁施工等工艺进行主梁施工。
2)桥面板施工:采用预制板安装、现浇板施工等工艺进行桥面板施工。
3)桥塔施工:采用钢结构施工、混凝土施工等工艺进行桥塔施工。
(3)桥面系施工1)伸缩缝施工:采用预制伸缩缝安装、橡胶垫安装等工艺进行伸缩缝施工。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城市跨江大桥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某城市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形象,决定建设一座跨江大桥。
该桥全长约4.8公里,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宽45米,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
二、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采用分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分为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桥面系施工三个阶段。
(1)基础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5米,桩长60米,共计400根。
(2)主体结构施工: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结构,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
(3)桥面系施工:桥面系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包括桥面板、伸缩缝、栏杆等。
2. 施工工艺(1)基础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旋挖钻机钻孔,然后进行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浇筑。
(2)主体结构施工:主梁施工采用悬臂浇筑法,分为支架法施工和悬臂法施工。
支架法施工:在主塔两侧搭设支架,将主梁分段吊装至支架上,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悬臂法施工:在主梁两端设置悬臂支架,将主梁分段吊装至悬臂支架上,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3)桥面系施工:桥面板采用预制拼装施工,伸缩缝、栏杆等采用现场焊接、安装。
3. 施工质量控制(1)基础施工:严格控制钻孔精度,确保桩位偏差在规定范围内。
(2)主体结构施工:严格控制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指标,确保结构安全。
(3)桥面系施工:严格控制预制构件的质量,确保桥面平整、栏杆安装牢固。
三、施工难点及对策1. 难点:基础施工中,桩基施工精度要求高,且地质条件复杂。
对策:采用先进的旋挖钻机,严格控制钻孔精度,加强地质勘察,制定合理的桩基施工方案。
2. 难点:主体结构施工中,悬臂浇筑法施工难度大,质量控制要求高。
对策:加强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 难点:桥面系施工中,预制构件质量要求高,安装精度要求严格。
对策:采用先进的预制构件生产线,严格控制预制构件质量,加强现场安装质量控制。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与施工方案简介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公路和铁路双层复式桥梁,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连接南京市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原理、施工过程和相关工程技术。
设计原理南京长江大桥采用了双塔单索面结构,主要由两座主塔、主梁和索面组成。
设计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同时兼顾美观和航道通行要求。
具体设计原理如下:主塔设计主塔是支撑整个桥梁结构的关键部分,需要考虑承载力、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主塔选用了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材料,并使用斜向加固结构增加稳定性。
此外,还设置了防风挡板来降低风载效应。
主梁设计主梁作为负责传递荷载的部分,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为了减小自重对荷载产生的影响,主梁采用了空腹箱形截面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主梁要经过严格的预应力张拉和调整工序,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索面设计索面起到承载桥梁自重和外部荷载的作用。
为了满足南京长江大桥的跨度要求,采用了双索受力结构。
索面选用高强度钢丝进行制作,并通过精确计算确定索距和张力。
施工过程南京长江大桥的施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桩基施工首先需要进行桥墩的基础建设,这包括打桩、灌注浆液和钻孔注浆等工序。
通过这些施工步骤,确保桥墩与地基之间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连接性。
主塔施工主塔是整座大桥最显著的部分之一,也是施工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
主塔的建设需要借助大型起重机械、模板支撑系统等辅助设备进行。
首先是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消模等工序,然后进行加固和施工条匹配等作业。
主梁安装主塔完工后,需要进行主梁的制作和安装。
主梁的制作一般在临时码头或施工场地进行,通过模块化工艺逐段组装。
随后将主梁运至预埋好的支座上进行精确定位和固定。
索面张拉和调整完成主梁安装后,需要对索面进行张拉和调整。
首先是根据设计要求在主塔之间架设张拉龙门架,并使用液压系统逐段张拉索面。
完成张拉后,还需要进行索距调整等工序。
工程技术应用南京长江大桥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用了许多重要的工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分析与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桥梁结构进行计算和评估。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主桥施工方案一、工程结构概况1、青州航道桥:采用半漂浮体系双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10+236+458+236+110=1150m。
青州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2、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采用独柱型三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29+258+258+129=994m。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3、九洲航道桥:采用双塔整幅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85+127。
5+268+127.5+85=693m。
二、工程特点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桥位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航道众多、航行密度大、对航行安全要求高;工程方案研究中要满足香港及澳门机场航空限高要求(针对本工程的高度限制要求,青州航道桥小于208米;江海直达船小于158米;九州航道桥小于138米。
在施工生产中,施工船机设备及设施高度均需考虑航空限高要求。
);桥轴线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对环保要求高;大桥设计寿命为120年,要同时满足内地、香港、澳门有关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业主提出的建设目标定位高;项目的特点及定位决定了本项目施工工作也将是高标准、高难度的。
主桥预制构件重量大、体积大、质量要求严格、预制和安装难度高。
三、施工部署和主要施工手段及设备考虑到三座主桥中,以青州航道桥最为复杂、最为典型,因此本方案以青州航道桥为主。
1、施工部署施工拟划分三个工段进行管理、指挥和调度,具体划分如下:主墩施工工段:主要负责QZ3、QZ4墩基础、索塔混凝土结构、索塔钢结构及钢箱梁施工;过渡墩及辅助墩施工工段:负责QZ1、QZ2、QZ5、QZ6墩基础及墩身施工;陆上工段:专门为主墩、辅助墩和过渡墩所需钢构件、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和模板等在陆上预加工、堆存、转运提供支持和服务,负责水上施工工段物资供应.在满足施工总体进度的前提下,QZ3、QZ4墩基础优先开工,QZ1、QZ2、QZ5、QZ6墩钻孔桩待QZ3、QZ43墩桩基施工完毕后陆续开钻。
范和港大桥主塔自锁式模块脚手架施工技术摘要:范和港大桥主塔采用独柱结构,主塔高度为76m,主塔外围支架采用adg公司生产的自锁式模块脚手架φ48系列立杆进行搭设。
此方案具有施工方便、安全、经济、进度快、精确等优点,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章就此方案做了详细的介绍,值得同类桥梁施工借鉴。
关键词:自锁式模块脚手架;桥梁施工;支架搭设;支架拆除;支架预算中图分类号:tu7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2-0060-03概述范和港大桥是惠东凌坑至碧甲高速公路土建工程i标段的控制性工程,采用双塔单索面、墩、塔、梁固结的预应力砼斜拉桥,2个主塔都采用独柱结构,主塔高度为76m,塔底长为8.5m,宽为3.8m,12~55m高度之间的塔身长为6.9m,宽为3.8m。
1自锁式模块支架总体设计本工程自锁式模块脚手架为支架长10.7m、宽6.5m、高55.235m。
根据adg脚手架的特点,48系列立杆进行搭设就可以满足施工的要求,立杆的搭设为底座上面套df杆,df杆上面为2m立杆。
横杆的步距外侧为1m,内侧为2m,立杆的纵向间距为1m+2.5m+0.7m+2.5m+1m+2m+1m,立杆的横向间距为1m+1m+2.5m+1 m+1m。
纵向侧面设置一个上人楼梯,楼梯长为4.2m、宽为2m。
外侧立面每6m布置一道斜拉杆,内侧立面不布置斜拉杆。
4m高处布置一道水平安全网,往上每10m布置一道安全网,施工平台下方需要布置一道安全网,外立面满布安全网。
此支架主要是用于主塔环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塔柱修饰及作业人员上下使用。
2自锁式模块支架施工2.1自锁式模块脚手架简介自锁式模块(立杆+横杆+斜杆=单元模块)脚手架的主要杆件直径为φ48,材质为q345b,且经过热镀锌处理,承载能力比一般脚手架钢管高,由立杆、横杆和斜拉杆组成的支撑体系,稳定性好,轻质高强。
架体的承载能力高,架体连接形式均采用u型卡件与c 型楔销锁紧固定。
长江大桥主塔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一、引言长江大桥作为中国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其主塔的施工对于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长江大桥主塔施工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工程质量。
二、施工准备阶段1. 资料调查与技术研究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方应对长江大桥的设计图纸、施工规范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
特别是对主塔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深入了解,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 人员组织与分工为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施工方应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并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分工。
在主塔施工过程中,应设立工程师、监理、施工人员和安全人员等职位,确保各个环节有专人负责。
三、主塔施工方案设计1. 施工方法选择针对长江大桥主塔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施工方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常见的主塔施工方法有“拨浪鼓”法、“摇摆柱”法和“分段施工”法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法。
2. 施工步骤规划在施工方案设计中,施工方需详细规划主塔的施工步骤。
包括主塔地基施工、主塔基础浇筑、主塔筒体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安排。
确保施工进度合理,各个步骤之间协调有序。
3. 安全措施主塔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高空作业环节,施工方应设置合适的安全网、安全吊篮等设备,并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四、施工过程管理1. 进度管理施工方应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
定期召开进度会议,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和评估。
同时,要做好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延误因素进行预测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2. 质量控制主塔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方应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工艺规范和验收标准。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3. 施工技术支持施工方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手段,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本项目为某峡谷地区的一座河谷大桥,主桥采用钢混组合梁花瓶形双塔斜拉桥结构,全长1112米,主跨488米。
桥梁地处深切河谷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领导小组,下设工程部、质量部、安全部、物资部、财务部等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 施工进度管理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三、施工准备1. 工程地质勘察对桥梁所处的峡谷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为施工提供依据。
2. 施工设备与材料准备根据施工需要,提前准备各类施工设备、材料,确保施工过程中所需物资充足。
3. 施工技术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施工质量。
四、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1. 桥梁基础施工(1)采用桩基础,桩径为2.0米,桩长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2)桩基础施工采用旋挖钻机进行,施工过程中注意防止桩位偏移。
2. 桥梁主体结构施工(1)主梁采用预制钢混组合梁,现场进行拼装。
(2)桥塔采用花瓶形双塔,采用现浇施工,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塔身倾斜度。
(3)斜拉索采用预制索,现场进行张拉。
3. 桥面系施工(1)桥面铺装采用预制混凝土板,现场进行铺设。
(2)桥面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沟、排水孔等,确保桥面排水顺畅。
五、施工质量控制1.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对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把关。
3.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做好施工垃圾的处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
七、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1个月。
2. 桥梁基础施工:3个月。
3. 桥梁主体结构施工:6个月。
灌河特大桥主桥索塔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图纸的每一个角落,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工程的关键部分——灌河特大桥主桥索塔的施工方案。
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对未来交通格局的重新定义。
1.工程背景灌河特大桥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主桥索塔作为桥梁的核心部分,承载着整个桥梁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桥梁全长3.2公里,主桥跨度达到560米,是一座极具挑战性的大型工程。
2.施工目标确保索塔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标准,实现主桥索塔的精准定位和稳定施工。
二、施工准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工程成功的关键,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1.技术准备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索塔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他们熟悉索塔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2.物资准备提前采购所需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模板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物资供应充足。
3.安全准备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施工流程施工流程是整个工程的核心,每一步都要严谨细致。
1.基础施工进行索塔基础的施工,采用桩基施工技术,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索塔施工采用滑模施工技术,实现索塔的快速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索塔的垂直度和尺寸精度,确保索塔的结构安全。
3.预应力施工对索塔进行预应力施工,提高索塔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预应力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预应力值的准确。
4.索鞍安装在索塔施工完成后,进行索鞍的安装。
索鞍是连接索塔和主缆的关键部分,其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到桥梁的安全性。
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1.施工监控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对索塔的垂直度、尺寸精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2.材料检测对施工中所用的材料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3.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合大桥施工技术方案三合大桥是一座重要的跨海大桥,它连接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枢纽。
这座大桥的成功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三合大桥施工技术方案。
一、主要工程三合大桥总长22.1公里,其中21公里为跨海大桥,包括主桥、观光桥和次桥等多个部分。
1.主桥主桥是三合大桥的核心,也是难点。
它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境内,长11.8公里,由两个单向车道、两个非机动车道和两个休息区组成,主要由塔、墩、箱梁和吊索等构成。
主桥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箱梁+钢桁架吊索”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抗风、抗震和耐久性好的优点。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船舶施工和浮式拼装等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片见附件1)2.观光桥观光桥位于温州市龙湾区境内,长4.4公里,主要用于旅游观光和交通出行。
观光桥采用了“拉索吊桥”结构,这种结构具有美观、稳定、灵活等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陆上组装和空中起吊等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片见附件2)3.次桥次桥是三合大桥的连接桥梁,它分别连接主桥和观光桥。
次桥位于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和温州市苍南县。
次桥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板梁”结构,这种结构具有简洁、耐久、适应性强等优点。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陆上组装和水上拼装等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片见附件3)二、施工方案1.主桥施工方案主桥的施工主要采用了船舶施工和浮式拼装等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主塔施工主塔是主桥的支撑点,也是承受风荷载的主要构件。
主塔采用了斜拉式结构,高达320米。
主塔的施工采用了直立法和跨塔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斜拉索将主塔上升到位。
(2)墩身施工墩身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立柱结构,是主桥的支撑点之一。
在墩身施工时,采用了“水上大锤”和“挤土机抗压”等技术,保证了深度和质量。
(3)箱梁拼装箱梁是主桥的承重构件之一,也是主桥的主要横向支撑结构。
箱梁的拼装采用了浮式拼装和底部抬升等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片见附件4)(4)吊索施工钢桁架吊索是主桥的重要承重组件之一,它的质量和安装精度对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某大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
1、简介
本桥主塔采用直线和圆曲线组成的花瓶形混凝土塔,东、西主塔塔身自拱座顶以上分别为91.46m和90.26m;标高分别自38.5m至129.96m和38.5m至128.76m;均分为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三部分,且设置了三道横撑。
下塔柱为实心矩形截面,东侧塔高度13.46m,西侧塔高度为12.26m;中塔柱为两矩形空心截面斜柱,内倾斜,中塔柱高40m;上塔柱为两矩形空心截面斜柱,外倾斜,塔高38m。
中、上塔柱截面均为单室箱形截面。
上、下横梁为单室箱形截面,中横梁为双室箱形截面。
主塔采用C50混凝土,横梁内均设预应力,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上塔柱斜拉索锚固段顺桥向和横桥向皆设有预应力,采用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
全桥主塔主要工程数量:C50混凝土7846m3,II级钢筋1681.9t,钢绞线158t,精扎螺纹粗钢筋279t,主塔施工劲性骨架235t等。
2、主塔施工
1、主塔施工流程
每个主塔施工时设塔吊一台,砼置泵两台,斜行载人电梯一台,砼生产用拌和站,泵送运输。
施工人员及小型机具等通过载人电梯运送上塔,钢筋、劲性骨架、模板等大宗材料采用塔吊垂直运输,模板为液压钢爬模。
其流程图祥见2-1图示。
框图2—1主塔施工流程图
纹滚扎连接套技术施工工艺。
内模板采用1.8cm厚木夹板加方木肋,拉杆对拉于骨架。
砼由拌和站生产,泵送运输入模,人工振捣成型。
浇注砼后及时进行养护。
为防止下塔柱外倾,在下塔柱施工到一定高度(设计院提供)后,砼强度达到100%时,进行对拉钢绞线张拉,张拉力由设计院提供。
对拉钢绞线设上下二道,每道前后两束,一共四束钢绞线。
4、下横梁施工
主塔下横梁断面高3.0m,宽5.5m,为单室箱形截面,壁厚均为40cm。
底模采用Φ800mm钢管桩支架,贝雷片桁架(单边为3排单层设上下加强弦杆的方式)作纵梁, 45#工字钢作横梁,间距0.5m,其上布置14#槽钢及10×10×200cm方木,间距0.4m。
底模用1.8cm厚镀膜木夹板。
侧模板采用木模,即外模用1.8cm厚镀膜木夹板,内模用普通1.8cm厚木夹板,并用[14#槽钢及方木条作围令,采用标准套头拉杆及斜支撑固定。
下横梁施工流程:底模板安装调整—→钢筋绑扎—→布设波纹管—→安装侧模—→安装内模及顶模—→绑扎侧墙及顶板钢筋—→布设波纹管—→浇筑砼—→穿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灌浆。
节段3m,其余每节段为3.7m。
见图2-5示。
中塔柱外模板采用标准斜导架爬升钢模板及其工作平台,见图2-6所示。
主塔中塔柱内倾,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在斜腿内侧设水平支撑,支撑方式为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千斤顶施加主动力。
中塔柱内撑拟设Φ600mm钢管对撑五道,各道的主动撑力由设计院提供。
见图2-5所示。
36.92m
41.3m
13.32m (12.12m )
11910
6
45721
38600钢管
图2-5 中塔柱分段、对撑示意图
标准模板
导向模板
爬架
固定螺栓
顶升脚轮
说明:图中尺寸单位为
图2-6 爬模系统构造示意图
测量控制:由于塔身施工到中塔柱时已很高,常规的坐标测量控制已很难做
到,采用天顶测角法进行中塔柱的施工控制。
天顶测角法,就是参照基线法原理,定出一定空间的斜基线,按此平面上的方法及各点的平面位置关系来确定相应的空间位置。
考虑到实际施工的方便,在横梁与中塔柱相接的转角处设置4个测量平台,每边支腿定出空间断面的对角两点,再按照各断面点的平面关系来确定其余各点的位置。
中塔柱施工工艺流程:
(1)安装焊接劲性骨架,同时将导架和工作平台与劲性骨架作临时固结,绑扎钢筋,用钢套管冷挤压连接主钢筋。
预埋导架的固定螺栓。
(2)拆除导架的工作平台与劲性骨架的临时固结,提升导架及其工作平台,到位后,再将其与劲性骨架作临时固结。
(3)拆除模板并提升模板,同时将模板与导架作临时固结,调整模板及对拉螺栓,检查验收。
(4)浇筑砼。
爬模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2-7示。
6、中横梁施工
中横梁梁高3.9m,宽5.5m,中间开有1.50m的洞。
中横梁为双箱单室截面,壁厚均为40cm。
考虑到施工的方便,该部分分为两层浇筑,第一层浇注下箱部分,第二层浇注上箱部分。
其具体施工方法同于下横梁。
7、上塔柱(锚区段)施工
主塔上塔柱(锚区段)为两矩形空心截面斜桩,倾斜率为1:5.8516,向外倾斜,高度38m。
上塔柱为单室箱形截面,顺桥向宽6.0m,横桥向宽3.5m。
斜拉索锚固侧壁厚120cm,其余两侧壁厚60cm。
塔柱内空腔尺寸为3.6m*2.3m,塔顶设有一段1.0m高的装饰段。
上塔柱共分为12节段施工,每个节段约为3m。
其施工分段图如图2-8示。
锚区段的施工仍采用爬模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2-7示。
测量仍采用坐标法控制,标高用钢卷尺量距,并由激光测距仪复核。
主塔上塔柱外倾,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在上塔柱施工到一定高度(设计院提供)后,砼强度达到100%时,进行对拉钢绞线张拉,张拉力由设计院提供。
对拉钢绞线设上下三道,每道前后两束,一共六束钢绞线。
36.92m
41.3m
对拉钢绞线
13.32m (12.12m )
1112978534610
1
1110
789541
236
2600钢管
图2-8 上塔柱分段、拉杆示意图
斜拉索套管的定位安装:在劲性骨架位置安装准确后,按照骨架与套管孔位置的关系建立坐标系,按坐标方式控制。
由于套管设备较为笨重,为直接安装带来不便,在具体操作上,可用预先安装胎模的办法来保证其操作的便利及控制的准确性。
锚区段的施工工艺流程:
提升爬架—→焊接安装劲性骨架—→斜拉索套管定位—→绑扎钢筋—→提升模板—→锚固点测量定位—→检查验收—→浇筑砼
8、上横梁施工
上横梁中部梁高2m,端部高4.2m,均宽5.5m。
上横梁为单箱单室截面,壁厚均为40cm。
具体施工方法同于下横梁。
砼生产用拌和站,泵送运输入模板。
由于塔吊安装在承台顺桥向中心线位置上,当主塔土建施工完成后,准备三角区域主梁现浇施工时,塔吊就会影响主梁现浇施工,而此时大桥拉索的安装及主梁施工又必须通过塔吊来配合施工。
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问题,我们设想通过塔吊体系转换来达到这一目的,即在中塔柱及中横梁施工完成后,上塔柱(锚区段)第一节段施工时,我们进行塔吊体系转换。
将塔吊座落于中横梁,其下部的塔吊结构体全部拆除,其上部的塔吊仍然正常工作,完成力学体系转换,详见图2-9及2-10所示。
84236571110
912拉杆
1
6
4235736.92m
41.3m
13.32m (12.12m )
1
水电管道
600钢管
981110
载人电梯
图2-10塔吊转换及人行斜电梯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