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药详解
- 格式:pptx
- 大小:502.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三十二章呼吸系统药包括:平喘药、镇咳药、祛痰药。
第一节平喘药定义:能缓解、消除和预防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主要适应证:支气管哮喘治疗思路:扩张气道。
平喘药类别:拟肾上腺素药物、药茶碱类、M-R阻断剂抗炎: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色甘酸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激动b1、b2受体特点:快、强、短急性发作心血管反应给药:气雾吸入沙丁胺醇特点:1.选择性b 2-受体激动剂,口服易吸收2.作用时间长。
不良反应:心悸、手指震颤克仑特罗b2-受体激动特点:1.作用强度为沙丁胺醇的10倍。
2.有抗过敏和增强呼吸道纤毛作用(排痰)二、茶碱类常用药:氨茶碱、胆茶碱、二羟丙茶碱等。
机制:抑制磷酸二酯酶应用:哮喘、急性左心衰和心源性哮喘。
严重患者可静滴给药。
三、色甘酸钠作用机制: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炎性介质释放。
应用:预防各型哮喘发作;其它过敏性疾病。
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是呼吸道的刺痛感。
四、二丙酸倍氯米松局部激素应用:抗炎、抗过敏,可用于激素依赖性哮喘。
通过气雾剂吸入给药,替代或减少口服激素用量。
不良反应:真菌感染(鹅口疮)第二节镇咳药(一)中枢性镇咳药1.可待因机制:抑制咳嗽中枢,中等程度镇痛。
用于:无痰、剧烈干咳(伴胸痛)不良反应:中枢兴奋、久用成瘾。
2.右美沙芬药理作用:镇咳(无镇痛、催眠作用)用于:无痰干咳禁忌:青光眼患者禁用3.喷托维林:呼吸道炎症引起咳嗽(二)外周性镇咳药:苯佐那酯强大的局麻作用,主要用于干咳。
第三节祛痰药1.氯化铵机制:刺激胃粘膜,增加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
应用:(1)急性呼吸道炎症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2)酸化尿液,促进弱碱性药物排出。
2.溴己新、氨溴索——粘痰溶解药机制:使痰的粘滞性降低,易于排出。
应用:痰多难以排出者。
呼吸系统用药1. 引言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功能的各种疾病。
呼吸系统用药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呼吸系统用药,包括药物分类、药物作用机制和常见的临床应用。
2. 药物分类呼吸系统用药可以根据其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适应症进行分类。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呼吸系统用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主要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气道,从而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道通畅性。
常见的支气管舒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
2.1.1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舒张气道。
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福莫特罗等。
2.1.2 抗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主要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减少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舒张气道。
常见的抗胆碱药物有异丙托溴铵、托溴米溴铵等。
2.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常用于控制炎症反应。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2.3 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可以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特定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而特定抗生素则对特定的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常见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3. 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β2受体,使细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扩张气道。
•抗胆碱药物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减少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舒张气道。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的增殖。
4. 常见的临床应用呼吸系统用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支气管舒张剂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能够缓解气道痉挛、减少喘息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控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呼吸系统的常用药物介绍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医生常常使用各种药物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呼吸系统药物及其介绍:1.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广泛用于治疗哮喘和COPD。
可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来改善呼吸道通畅,减轻痉挛和缓解哮喘症状。
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舒利迭)、长效抗胆碱药(如噻托溴铵)等。
2.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是治疗哮喘和COPD的首选药物。
它们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系统和降低黏液分泌来减轻呼吸道炎症,从而改善症状。
常见的类固醇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布地奈德等。
3.阻断剂:阻断剂可以通过阻断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来减轻气道痉挛。
其中最常用的是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它们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来放松支气管平滑肌。
4.黏液溶解剂:黏液溶解剂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它们可以促进黏液的分泌和排出,从而减轻呼吸道黏液的积聚,改善呼吸道通畅。
常见的黏液溶解剂包括溶酶体酶、海藻酸酶等。
5.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6.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来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从而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常见的呼吸兴奋剂包括多巴胺、茶碱等。
7.清热解毒药物:清热解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清除病毒或细菌,减轻病毒解毒反应,改善症状和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
常见的清热解毒药物包括银翘片、感冒灵等。
呼吸内科常用药物分析呼吸内科是专门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哮喘、慢阻肺、肺炎等。
在呼吸内科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以及其他辅助药物。
一、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哮喘和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首选药物,主要分为长效和短效两种。
1.β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β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能刺激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以舒张支气管。
常见的短效β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而长效β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则有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
2.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胆碱能神经元与M3受体的结合,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以扩张支气管。
常见的抗胆碱能药物有异丙托溴铵和坦索罗姆。
二、抗炎药抗炎药主要用于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症状,常见药物包括类固醇和非类固醇抗炎药。
1.类固醇:类固醇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呼吸道黏膜肿胀和痉挛。
常见的吸入型类固醇有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
而口服或静脉给药的类固醇如甲泼尼龙和泼尼松,则常用于重度哮喘和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2.非类固醇抗炎药:非类固醇抗炎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来达到抗炎效果。
常见的非类固醇抗炎药有吲哚美辛和布洛芬。
三、其他辅助药物除了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还有一些辅助药物常用于呼吸内科的治疗。
1.黏液溶解剂:黏液溶解剂可改善黏液的排出,从而减轻呼吸道阻塞。
常见的黏液溶解剂有溴己新和木贼油。
2.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疾病,如肺炎。
常见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3.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和疼痛症状。
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总结起来,呼吸内科常用药物主要分为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和其他辅助药物。
支气管扩张剂用于舒张支气管,抗炎药用于控制呼吸道炎症,其他辅助药物用于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情和需要合理选择药物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