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杨震传 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44 KB
- 文档页数:3
中小学课外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后汉书·杨震传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注释】
【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升东莱太守。
当他去郡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去看杨震,晚上送金十斤给他。
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这个老朋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金子)。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后转涿郡太守。
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拿这个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1/ 1。
《小议“慎独”》阅读附答案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小议“慎独”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来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后汉书·杨震传阅读附答案后汉书 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帝发怒,遂收考诏狱。
结以罔上不道。
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②之言。
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
《后汉书·杨震传》原文及译文《后汉书·杨震传》原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帝发怒,遂收考诏狱。
结以罔上不道。
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②之言。
”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
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小议“慎独”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21湖南衡阳中考试题)小议“慎独”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已,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礼记.中庸》中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宁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还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杨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杨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哦!杨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原文杨震已五十余,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y )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 i)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阅读提示】本文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后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所作,是现存记载东汉一朝史实的最重要的著作。
文中对史料的处理,人物的评论,均有独到之处。
文字简洁活泼,如本文中对杨震和王密的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地赞扬了杨震廉洁过人,刚直不贪,拒收重金的高尚品德。
1.解释加点字。
(1)当之.郡()(2)谒.见()(3)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2.选出与密愧而出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A.委而去之B.国险而民附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D.先天下之忧而忧3.翻译句子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4. 杨震拒贿的故事表现了杨震的高尚品德,至今仍是当权者学习的楷模。
参考答案1.之:往,到;谒:拜见;故人;老朋友;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2.B3.译句:从前他所荐举的荆州秀才王密做了昌邑的县令4.表现了杨震清正廉洁、刚直不贪的品质。
二: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1)谒见_________ (2)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___________15.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3分)16.你怎样理解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这句话?(4分)17.本文赞扬了杨震什么品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4.(1)拜见 (2)赠送15.让我的儿孙后代被世人称为清廉官吏的子孙,将这样的美名留给子孙,这不是很丰富的遗产吗?16.这句话阐明了总有人知道的道理,现在有些的人,抱着这种事是私自授受,可以做得天衣无缝、踏雪无踪的幻想,以身试法,实在是至愚至蠢。
小议慎独的阅读附答案小议“慎独”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知识带有温度。
《后汉书·杨震传》《新序·节士》阅读练习及答案整理《后汉书·杨震传》《新序·节士》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杨震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有删改)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西汉刘向《新序节士》)25.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26. 这两则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杨震、郑相有何共同之处?从他们身上我们得到什么启示?【答案】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 假如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
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26. 刚直、清廉。
启示示例:做人不应当贪图小利,要眼光长远。
【解析】【分析】【25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力量。
句中重点词:受:接受;禄:俸禄,这里指官职;食:吃。
【2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感悟启示。
从“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可知杨震刚直、清廉、谨慎;“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可知郑相有远见,清廉、正直;他们的相同之处是刚直、清廉。
启示部分,围绕清廉、正直、有远见写起。
启示示例:为人当自律,为官当清廉,不行贪图小利,迷失自我。
【点睛】参考译文:杨震升迁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从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昌邑令王密拜见他,在夜里揣着十斤金赠给他。
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深更半夜没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1—15题。
(12分)【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②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注释】①弭(mǐ):消除。
②鄣:阻塞。
③壅(yōng):堵塞。
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⑴时时面间进()⑵期年之后()⑶厉王虐()⑷国人谤王()【答案】(1)偶尔(2)满一年(3)暴虐(残暴)(4)指责【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注意本题中“间”“期”是古今异义词。
谤:bàng①<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动>毁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谤,立之于朝。
”【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
2.专指《史记》【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杨震传》阅读练习二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帝发怒,遂收考诏狱。
结以罔上不道。
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②之言。
”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
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高中文言文阅读】“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在下面的文言文中,完成问题4-7,杨震,博奇,红农华音。
他渴望学习。
他经常被欧阳尚书搞得情绪低落。
《明经》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儒家的话说:孔夫子杨伯琦在关西。
常客住在湖里,而不是州和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话题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奇。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伟大军队的将军邓谷了解了自己的才能并建立了这些才能。
他引用了毛泽东的话,搬到了荆州,担任荆州知事和东莱知事。
县城时,这条路经过昌邑,所以荆州的茂财王被称为昌邑勋章。
他得到了观众的酬劳,并在夜间珍藏了10公斤黄金以引发地震。
地震日期: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秘密:“暮夜无知者。
”甄月: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这个秘密是出于羞愧。
后来,他求助于卓县县长。
公开和诚实,而不是私下。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这样,后代就可以被称为无辜官员的后代,而这是被遗留下来的。
不,太厚了!"元初四,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袁永宁,代理刘凯担任司徒。
明朝,邓太后垮台了,里面的宠物开始交叉。
安帝的养母王胜因勤劳的赡养而放纵:圣人的孩子博荣进出贡业,传播通奸和贿赂,尤其傲慢。
于是,朝阳侯爵刘虎联系上了他的哥哥桂,桂以为自己是自己的妻子,获得了护卫王公的头衔,成为了一名仆人。
震深病深,造诣疏,书不内省。
延光二,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长诗对国家很重要。
如果他想让公众打开他的兄弟,财宝只能传给他的耳朵。
"震曰:“如果朝廷想要命令三个政府开启通话,有一个圣旨是合适的。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范晔四知阅读附答案【原文】四知范晔大将军邓陟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问题】9.选出对以下加点文言词语解释过错的一项。
(2分)()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征召他)B.当之郡,道经昌邑(到……赴任)C.暮夜无知者(没有知识)D.性公廉,不受私谒(本性).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
译文:11.细心阅读杨震所回答王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含意和杨震品格的理解。
(3分)12.本文最后一句话是杨震不肯为子孙开办产业以留下物资遗产的回答,请你指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这句话的内涵。
(2分)【参考答案】9.C【解析】没有人晓得。
(2分)10.子孙往往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答应。
(3分。
得分点:“蔬食步行”“或”各1分,通顺1分)11.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我和天地神灵都晓得,这是不义之财,受之心中有愧,良知不安。
(2分)表现了杨震廉正高尚的人格。
(1分)(共3分)12.说明杨震看重名节,把高尚清正的人品看得比物资遗产更为重要。
(2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孟子告子上》《后汉书杨震列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节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己所不欲.B.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乡.为身死而不受其乡.人曰D.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策之不以.其道16.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是亦不可以已乎?(2)暮夜无知者。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将“生”与“义”置于不能兼得的两难境地,从而阐发“舍生取义”的观点。
B.甲文综合运用了比喻、类比、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逻辑严密,说理深刻。
《杨震传》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
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
父宝,习《欧阳尚书》。
哀、平之世,隐居教授。
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
光武高其节。
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
数三者,法三台也。
先生自此升矣。
”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论曰: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
延、光之间,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有删节)[鳣] (zhān):俗称小黄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武高其节高:高贵B.不亦厚乎厚:丰厚C.诸儒称之称:称赞D.诚以负荷之寄诚:确实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何谓无知徐公何能及君也B.暮夜无知者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代刘恺为太尉窃为大王不取也D.则将焉用彼相矣割鸡焉用牛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震出身于名门,其八世祖被封为“赤泉侯”,父亲杨宝在哀、平二帝时,隐居民间,教书为业。
《后汉书·杨震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
”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馀,道路皆为陨涕。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
朝廷咸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旬日中皆见拔擢见:发现B.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竞:竞相C.遂共谮震谮:诋毁D.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诣:到某地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B.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C.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D.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震年少好学,博览群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微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闫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日:“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宣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修第,中常传樊丰及侍中周广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上疏,丰等见震连切谏不从,遂诈作诏书,调发司农钱谷、大匠材木,各起家舍,役费无数。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超然客整理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周上不道。
震上疏救之日:“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今赵腾所坐澈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菟舆人之言。
”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国乘舆在外意修第宅震部振高舒召大匠今史考校文得丰等所许下诏书县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遂共谮震云:“自题腾死后,深用怨慰。
”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授,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愚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忠望,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日:“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何面目复见日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成称其忠,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注]①司农:官名,掌管政府钱谷之事。
②大匠:即将作大匠,掌管官室修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B.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C.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D.樊丰等因乘輿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A.三府:汉代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均可开府,称为三府:三府有招贤纳才的权力。
后汉书·杨震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
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帝发怒,遂收考诏狱。
结以罔上不道。
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②之言。
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
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注】①阿母:汉安帝的乳母王圣。
②刍荛舆人:割草打柴的普通人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B.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习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C.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D.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才就是秀才,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称秀才为茂才,指才能优秀的人,是汉代作为举荐人员的科目之一,与明清科举考试时的秀才不是一回事。
B.延光是年号,纪年的名称,是帝王用的,新皇帝即位后通常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
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时
设五经博士,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
D.顺帝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不是周来褒扬死者功绩品德,就是用来同情死者不幸命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舅大鸿卢耿宝、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向杨震推荐自己亲近的人人朝为官,杨震都没有答应。
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征召了这两个人,且让这两个人十天内都得到提拔。
B.河间的男子赵腾上书指陈政事得失,顺帝大怒,就把赵腾关入监牢受审,以欺君犯上的罪名结案。
杨震上折救赵腾,请皇上保全他的性命,以鼓励百姓发表言论。
但皇上没有同意。
C.延光三年春,杨震的属官高舒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杨震就写成奏折,准备上奏。
樊丰等人害怕事情败露,就一起诬陷杨震。
皇上回京后,当夜派使者收回杨震的印绶。
D.杨震死了一年以后,樊丰等人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要求重新审查杨震冤案。
当时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杨震的正直忠烈,于是,汉顺帝就下诏为杨震平反昭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2)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参考答案:
4.B
5.D(谥号还可以用来贬恶,如厉、炀等。
)
6.B(顺帝应为安帝,从岁余,顺帝即位可知。
)
7.(1)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金子)。
(5分,故人、第一个知、无者、第二个知后的省略部分、句子大意各1分。
)
(2)这是用来达到耳聪目明、开直言不讳之风气、广泛征求下层民众意见、全面了解民间疾苦的办法。
(5分,所以、不讳、负薪、尽极、句子大意各1分。
)
【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j杨震少年时爱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韦,专心探究。
当时儒生为之话说:关西孔子杨伯起.,居住湖城,几十年不答州郡的礼聘。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升东莱太守。
当他去郡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去看杨震,晚上送金十斤给他。
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这个老朋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金子)。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后转涿郡太守。
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拿这个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延光二年(13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给杨震,杨震不受。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他亲戚友好,杨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听说了,马上推举这二个人,十天之内皆见提拔。
因此,杨震更加遭怨。
当时有诏遣使者为阿母王圣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丰及侍中用广、谢恽等更相鼓动,扰乱朝廷。
杨震前后所上奏折,言词激切,帝已经不高兴他,而樊丰等又都侧目憎怨,只是因为他是名儒,不敢加害。
不久,河间男子至朝廷上书,言朝政的得失。
帝发怒,下令逮捕入狱,定为欺上不道。
杨震又上疏救他,说:我听说尧舜时,谏鼓谤木,立于朝廷;商周圣哲之主,小人怨,还自我检查,勉励自己。
这是为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使下情上达。
现在赵腾以攻击诽谤获罪,与杀人犯法有差别,请皇上减罪,保全腾的性命,启发百姓敢于说话。
帝不理,赵腾被杀掉。
到了三年(124年)春,杨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稽查这件事。
获得樊丰等的假诏书,写了奏书,要等皇上回采再送上。
樊丰等听说了,惶恐万状。
正好太史说星变倒行,就一起诬陷杨震。
等皇上返回,在太学待吉日入宫,晚上派使者持令收了杨震太尉印绶,杨震于是闭门绝宾客。
樊丰等还是恨他,竞请大将军耿宝奏杨震大臣不服罪,心怀怨恨,有令送归原籍。
杨震走到城西几阳亭,慷慨地时他的儿子、学生说:死是一个人不可免的。
我蒙恩居住,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呢?于是服毒而死,时年七十余岁。
一年多后,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被杀死,杨震学生虞放、陈翼到朝廷申诉杨震事。
朝廷上下都称赞杨震忠敬,皇上下诏任用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赠给百万钱,以礼改葬杨震在华阴潼亭,远近的人都到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