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朱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也。
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
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遂讨定北边。
建武二年,封舞阳侯,食三县。
浮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化,收士心。
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属,以为从事;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乃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
渔阳...,皆引置幕府太守彭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令。
浮性矜急自多,颇有不平,因以峻文诋之。
宠亦很强,兼负其功,嫌怨转积。
浮密奏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
宠既积怨,闻之,遂大怒,而举兵攻浮。
浮以书质责之,宠得书愈怒,攻浮转急。
明年,涿郡太守张丰亦举兵反。
时二郡畔戾,北州忧恐。
浮以为天子必自将兵讨之,而但遣游击将军邓隆阴助浮。
浮城中粮尽,人相食。
会上谷太守耿况遣骑来救浮,浮乃得遁走。
尚书令侯霸奏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
帝不忍,以浮代贾复为执金吾...,徙封父城侯。
帝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
六年,有日食之异,浮因上疏曰:“……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寻其视事日浅,未足昭见其职。
既加严切,人不自保,各相顾望,无自安之心。
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史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以希虚誉斯皆日月失行之应……”帝下其议,群臣多同于浮,自是牧守易代颇简。
帝以浮陵轹同列,每衔之,惜其功能,不忍加罪。
永平中,有人单辞告浮事者,显宗大怒,赐浮死。
(节选自《后汉书·朱浮传》)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B.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C.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D.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司马,是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马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地位重要,故以马名官。
《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后汉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后汉书》节选文言文练习及答案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南归,始发京师,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车数千辆。
同囚乡人殷陶、黄穆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旁,应对宾客。
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
”遂遁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再拜而辞。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节选自《后汉书》,有改动)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
龙舒,汉代侯国名。
4.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B.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C.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D.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5.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博:古代男子出生时父母为其取名与字,女子则在许嫁时取字,孟博即为范滂之字,后文出现的“仲博”亦为字,按文意推理,“仲博”当为范滂兄长。
【最新】精选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2019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含答案11 两方法突破文化常识读文支招第一步整体关注1. 全文共五段。
2. 注意标题。
“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
第二步把握内容①叙述了汪中先生少孤家贫,天资聪慧,科举顺利,文章酣畅,名噪一时。
②叙述了汪中先生专治经学,文章人品,深受器重。
③交代了汪中先生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④交代了汪中先生性格朴实正直,痛恨神怪学说,赞美美好的行为,并身体力行,堪为人师。
⑤交代写作目的,赞颂汪中先生的美好品格。
第三步信息圈画1. 重要的文言实词。
2. 重要的文化常识、文学常识3. 文中加注的词句,都是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关键,也是体察传。
欢迎下载主生平、事迹、性格和社会影响力的主要依据。
4. 后面习题考查的重要词语、文化常识、关键句子,在原文剖析中都要重点关注。
典题文本(2017 •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①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卖,出售】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②年二十九,始颛【通“专”,专门】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被】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拜见】,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为气节而死】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③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
时翼州饥荒,盗賊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
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注] 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国相,时已故。
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日/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B.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日/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c.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日/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D.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日/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投版,即辞官。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言文《后汉书·王涣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广汉郡,在今四川成都境内)郪(qī,汉代县名,在今四川省三台县郪口)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推崇,崇尚。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推崇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气力(指武力),数(shu ò,屡次)通(往来交接)剽轻(piāo qīnɡ,强悍轻捷)少年。
晚(后来,在一定时间以后)而改节,敦(推崇,崇尚)儒学,习《尚书》,读律令(法令),略(大致,大略)举(列举,这里指“把握”)大义(主要意思)。
为太守陈宠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当职(担任职务)割断(决断),不避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宠风声(政治名声)大行(广泛流传),入(指由地方到朝廷)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治理)?”宠顿首(磕头。
旧时礼节之一。
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谢(辞让)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简”“选”都是选拔的意思,“贤”“能”都指有才能的人),主薄镡显拾遗补阙(纠正过失补充遗漏),臣奉宣(捧读。
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宣: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
)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除(授予官职)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方法与谋略)讨击,悉(都)诛(杀)之。
境内清夷(清平,太平),商人露宿(在室外或郊野住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说)以属(zhǔ,同“嘱”,嘱托,托付。
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稚子,终无侵犯。
《后汉书·周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陈留太守防之子。
举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
”延光四年,辟司徒李郃府。
时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诛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
群臣议者咸以为宜。
举谓郃曰:“昔郑武姜谋杀严公①,严公誓之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绝。
后感颍考叔、茅焦之言,循复子道。
书传美之。
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世归咎明公。
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厉群臣,朝觐如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
”郃即上疏陈之。
明年正月,帝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
举稍迁.并州刺史。
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②。
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举出为蜀郡太守,坐事免。
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甚敬重焉。
六年三月上巳..日.,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举时称疾不往。
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
太仆张种时亦在焉,会还,以事告举。
举叹曰:“此所谓哀乐失时,非其所也,殃将及乎!”商至秋果薨.。
建和三年卒。
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
(《后汉书·卷六十一》,有删改)【注】①严公:指春秋时期的郑庄公。
②龙忌之禁:古时指鬼神忌日,此处指禁火的风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B.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C.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D.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指《诗》《书》《乐》《易》《春秋》。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2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2分)(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乃把晖臂曰(3)举手未敢对(4)子孙窃怪之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5.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3分)22.一向,平素握、持回答、答复对-----感到奇怪(以----为怪)2 3.D24. 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25.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翻译;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
(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
(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
(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
(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
(朱)晖又和同郡的陈揖交情很好,(陈)揖死得早,有个遗腹子名叫友,(朱)晖常常怜悯他。
中小学语文文言文《后汉书》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
有二男,而前妻四子。
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
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
”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
兴病愈,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
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
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
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
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
所言薄葬,其义至矣。
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
”诸子奉行焉。
(选自《后汉书》,有删减)【注】①安众:县名。
②字:哺育、养育。
③笃(dǔ):忠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其自迁.善也迁:改变、变化B.或.谓母曰或:或者、或许C.状己之过.过:错误、过失D.临终敕.诸子曰敕:命令、训诫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文矩为.安众令向吾不为.斯役B.四子以.母非所生以.此遗之,不亦厚乎C.而.穆姜慈爱温仁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D.虽.母道益隆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4.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之妻的美德?参考答案1.【答案】B。
解析:B项“或”应解释为“有人,有的人”,其他三项解释正确。
故本题选B。
2.【答案】A。
解析:A项中的“为”均是动词,可译为“当,做”。
B项中的“以”,前者是动词,可译为“认为”;后者是介词,可译为“把”。
C项中的“而”均是连词,前者表转折,可译为“却”;后者表并列,可译为“且”。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为.宫室做,这里指雕刻②峨.冠高③如有所语.说话(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其.人视端容寂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C.中轩敞者为.舱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石青糁之.(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4)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请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文言文《后汉书陈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常德市一中备课组)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后遭母忧,弃官行丧。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
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
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后迁大鸿胪。
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
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
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
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
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
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
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
蕃常疾之,志诛中官..。
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
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B.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C.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D.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豫章,是汉朝设置的郡,治所在现江西省南昌,唐初将其改为“洪州”。
【古诗文阅读】《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古诗文阅读】《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短八尺余,容貌甚青,以勇力言。
四十,实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极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到《论语》,皆能够录其业。
不好刚直大节,当世以是低之。
是时,少府五鹿①充宗贵幸,为《梁丘易》。
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有荐云者,召入。
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
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认同。
云上奏谒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无法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意获赐尚方斩杀马剑,割断佞臣一人以冉其余。
”上反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八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明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求解印绶,跪拜殿下曰:“此臣素著狂康英世,并使其言就是,不容诛杀;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于以死争。
”陈胜跪拜流泪。
其言求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极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Lizier《汉书朱云传》)【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b.诸儒莫能够与抗抗:抗衡c.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厉:严厉d.以旌直臣旌:表扬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辑之,以旌直臣因击沛屦挤b.欲考其异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以勇气为政诸侯d.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2.文中划出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恰当的一项就是()a.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b.云自是之后/无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来乘坐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所共矣c.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d.云自是之后/无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来乘坐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所共矣。
【古诗文阅读】《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古诗文阅读】《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完成问题10至12。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当时的少夫五路① 里面装满了宗桂星,名叫梁秋一。
自玄帝统治以来,梁丘就说元帝擅长于此。
为了检验它的异同,崇宗与各个彝族家族进行了讨论。
崇宗利用了你的论点,没有一个儒家能抗拒它。
他们都说他们不敢面对疾病。
那些推荐云计算的人会被召集进来。
拍下大厅里的衣服,顶住头问,声音左右移动。
由于五鹿王难以辩驳,甚至难以依靠,所有儒家学说都说:“五鹿越越,朱云断其角。
”搬走杜玲的命令是由医生史伟下达的。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胡田教授出生时,经常不坐火车。
薛轩是宰相,云去见他。
在宣布和准备客主仪式时,他平静地给云打电话,因为他待在云中,说:“如果你死在田野里,就把我留在东馆去看四个方向的奇观吧。
”云说:“小生对官员来说是邪恶的吗?”宣不敢回答。
云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① 少夫五路崇宗:少夫,官名;五路,复姓。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陈蕃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
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
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
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
”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顷之,征为尚书仆射。
八年,代杨秉为太尉。
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
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
”帝不许。
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
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
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言及反复,诚辞恳切。
帝不听,因流涕而起。
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
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
而驱驰崄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
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
文言文专题训练-----《后汉书·滕抚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人也。
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
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
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顺帝..末,扬、徐盗贼群起,磐牙连岁。
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相聚反乱,屯据历阳,为江淮巨患,遣御史中丞冯绲将兵督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之。
耀、显军败,为贼所杀。
又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复寇郡县,杀略吏人。
凤衣绛衣,带黑绶,称“无上将军”,勉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筑营于当涂山中。
乃建年号,置百官,遣别帅黄虎攻没合肥。
明年,广陵贼张婴等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
朝廷博求将帅,三公..举抚有文武才,拜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
又广开赏募,钱、邑各有差。
梁太后虑群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
未及行,会抚等进击,大破之,斩马勉、范容、周生等千五百级,徐凤遂将余众攻烧东城县。
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
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
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赵序坐畏懦不进,诈增首级,征还弃市。
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于是东南悉平,振旅.而还。
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
抚所得赏赐,尽分于麾下。
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
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
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滕抚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B .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C .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D .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守是官职名。
《后汉书朱晖传》阅读试题及答案《后汉书朱晖传》阅读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
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
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
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
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
”遂舍之而去。
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
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
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
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正月朔旦,苍当入贺。
故事,少府给璧。
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
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
”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
再迁临淮太守。
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
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
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B.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试与他虫斗,虫尽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①诸母衣不可得。
【古诗文阅读】《后汉书?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朱?传范晔朱?字仲先,南阳宛人也。
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①与伯升皆亲爱之。
伯升拜大司徒,以?为护军。
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
?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②,此天命也。
”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乃不敢复言。
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
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
建武二,更封堵阳侯。
冬,与诸将击邓奉于?阳,?军败,为奉所获。
明,奉破,乃肉袒因?降。
帝复?位而厚加慰赐。
遣击新野、随,皆平之。
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
?收得印绶九十七。
进击黄邮,降之,赐?黄金三十斤。
四,率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
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
车驾引还,敕?方略,?尽力攻之。
明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
?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
大司马吴汉劾奏?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
?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为人质直,尚儒学。
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
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九,屯南行唐拒匈奴。
十三,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
?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
帝即施行。
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
后遂从其议。
?初学长安,帝往候之,?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
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
二十四,卒。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他的大哥刘演字“伯升”。
②日角之相:旧时星相家称额骨中央隆起、形状如日为“日角”,认为这是帝王之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也。
初从光武为大司马
...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
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遂讨定北边。
建武二年,封舞阳侯,食三县。
浮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化,收士心。
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属,以为从事;及王
莽时故吏二千石
..,乃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
渔阳...,皆引置幕府
太守彭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令。
浮性矜急自多,颇有不平,因以峻文诋之。
宠亦很强,兼负其功,嫌怨转积。
浮密奏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
宠既积怨,闻之,遂大怒,而举兵攻浮。
浮以书质责之,宠得书愈怒,攻浮转急。
明年,涿郡太守张丰亦举兵反。
时二郡畔戾,北州忧恐。
浮以为天子必自将兵讨之,而但遣游击将军邓隆阴助浮。
浮城中粮尽,人相食。
会上谷太守耿况遣骑来救浮,浮乃得遁走。
尚书令侯霸奏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
死节,罪当伏诛”。
帝不忍,以浮代贾复为执金吾
...,徙封父城侯。
帝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
六年,有日食之异,浮因上疏曰:“……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寻其视事日浅,未足昭见其职。
既加严切,人不自保,各相顾望,无自安之心。
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史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以希虚誉斯皆日月失
行之应……”帝下其议,群臣多同于浮,自是牧守易代颇简。
帝以浮陵轹同列,每衔之,惜其功能,不忍加罪。
永平中,有人单辞告浮事
者,显宗大怒,赐浮死。
(节选自《后汉书·朱浮传》)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B.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C.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D.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司马,是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马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地位重要,故以马名官。
B.二千石,数量词,文中指粮食的数量,古代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也可做容量单位。
C.幕府,古代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也可指幕僚,文中指的是官署。
D.执金吾,西汉末年率领禁兵保卫宫城乃至整个京城的官员,本名中尉,地位较高。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浮屡立军功,封侯拜将。
他追随光武帝攻克邯郸、幽州,斩杀
苗曾,平定北方,被封为大将军幽州牧、舞阳侯。
B.朱浮颇有抱负,广纳贤才。
他在任上想有所作为,招纳安置当地名流和前朝官吏,因花费过大而引起同僚不满。
C.朱浮自负有功,心浮气躁。
他写信严厉斥责渔阳太守彭宠,又密告彭宠有异心,导致彭宠等人反叛,最终元气大伤。
D.朱浮见识深远,直陈时弊。
他借出现异常气象之机,上书光武帝,指出官员更换频繁的弊端,得到朝廷官员赞同。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以为天子必自将兵讨之,而但遣游击将军邓隆阴助浮。
(2)帝以浮陵轹同列,每衔之,惜其功能,不忍加罪。
【答案】
20.D
21.B
22.A
23.(1)朱浮以为天子一定会自己率领精兵讨伐他,却只派游击将军邓隆暗地里协助朱浮。
(2)光武帝因为朱浮(经常)欺压蔑视同僚,常常怨恨他,(但是因为特别)爱惜他的功劳和才能,舍不得加罪惩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