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的特点
- 格式:pptx
- 大小:981.13 KB
- 文档页数:11
汉语语法的总特点和四个主要特点
汉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拥有其特有的语法特点。
总的来说,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重音在词尾、无词形变化、词序灵活”,这也是汉语语法的基础特点。
除此之外,汉语语法还有四个主要特点,分别是“重视词序、用句法助词、语法上无限制、以词为本”。
1. 重视词序
汉语语法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词序。
汉语中的词序可以改变语句的意思。
在汉语中,谓语动词通常出现在句子的结尾,而主语和宾语则可以灵活地出现在语句的不同位置。
例如,“我喝饮料”和“饮料我喝”虽然词语相同,但是词序不同,意思却完全相反。
2. 用句法助词
句法助词是汉语语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能够帮助标明主语、宾语以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我吃了一个苹果”这个句子中,“了”就是一个句法助词,用它来标记这个动作已经完成。
其他句法助词还包括“的”、“地”和“得”等。
3. 语法上无限制
汉语语法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没有太多的制约和限制。
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具有更灵活的语法结构,因此它可以表达相当复杂的概念,而不受太多的语法限制。
例如,“我明天去看电影”这个句子中,可以将“明天去看电影”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不需要在语法上对其进行太多修改。
4. 以词为本
最后,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以词语为重心。
在汉语中,每个单独的词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被组合成不同的句子。
这意味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我喜欢吃甜食”这个句子中,“喜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因为它说明此人的爱好是甜食,令人能够理解这种情况。
简谈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是指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简化和规范化
现代汉语语法相比于早期的汉语语法,有着更加简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充分考虑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现代汉语语法在词汇、句法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精简,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重视语境
现代汉语语法强调语境在语法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的语境可以影响一个句子的含义和语法结构。
因此,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语境的分析和运用成为了重点。
三、语法多样性
现代汉语语法具有较强的语法多样性,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句法结构。
例如,“是……的”结构、双宾语结构等,这些语法结构的运用给现代汉语增加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四、语法与语音相互作用
现代汉语语法与语音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汉语语法中,语音的变化会影响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汉语中,不同的声调和音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和语法结构。
总体来说,现代汉语语法是一个相对规范化和多样化的语法系统,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中充分理解和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汉语语法同其他语言,特别是印欧语的语法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缺少综合性语言如俄语、德语等那种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主要通过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例如,“要我做”和“我要做”,语序不同,结构和意思也不一样。
“看报”和“看的报”,有没有虚词,结构和意思也不一样。
汉语有时连虚词也可以省略不用,采用“意合法”。
例如,“我前面带路”,“前面”之前省略了“在”。
汉语词组和句子及词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许多词组加上句调便可成为句子。
许多复合词(如“开学、射箭”一类的离合词和词组没有明确的界限。
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一对多的关系。
除了副词大都只作状语之外,其他每一类词都可以作多种句法成分。
例如,动词常作谓语,有时还可以作主语、宾语或定语等。
此外,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
汉语的词语结构常常受单双音节的影响,有双音节化的倾向。
例如,说“老王”、“小李”,不说“老欧阳”;说“进行训练”,不说“进行练”。
汉字对词形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口语里儿化词末尾的“儿”,在书面上往往不出现。
如果有人跟你说:“吾乃中国人也。
”你会如何反应?这种说法是古人的说法,现在只能说:“我是中国人。
”现代汉语语法是由古代汉语语法发展变化而来。
二者有许多同异之处,我们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就拿上面的判断句来说,古代汉语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现代汉语用动词“是”表示判断。
再如,在上古汉语里,用“不”等否定词的否定句有一个特点: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己”是“知”的宾语,放在“知”的前面。
我们现在只能说“不了解自己(不知己)”,不能说“不自己了解(不己知)”。
又如,古代汉语既可以说“以一当十”、“以夜继日”,也可以说“一以当十”、“夜以继日”。
除了古代汉语留下的成语之外,现代汉语已经不再使用后一种语序了。
简述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是指在现代汉语中,如何组织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语言结构,以达到清晰明了的表达。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语序灵活
现代汉语语法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语序非常灵活。
汉语的语序可以根据需要变换,以达到表达清晰明了的目的。
比如,主谓宾的基本语序可以变为主宾谓、谓主宾、宾主谓等多种语序。
这种语序灵活性非常适合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意义。
二、词类丰富
现代汉语的词类非常丰富,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义和语法结构。
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词类外,还有代词、介词、连词、量词、助词等各种助词。
这些词类的存在,使得汉语的语法结构更加丰富多彩。
三、语音和语义的关系紧密
现代汉语语法中,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非常紧密。
汉语的语音特点决定了它的语法结构,比如汉语的声调和语法关系紧密相关。
同时,汉语的语义也很重要,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往往与语义结构密切相关,语义的变化也会引起语法结构的变化。
四、语法规则简单明了
虽然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非常灵活,但是它的语法规则却相对简单明了。
例如,汉语的动词不需要变形,也没有时态和人称的变化,这大大简化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此外,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也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也使得汉语的语法规则更加简单。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十分灵活多样,但同时也非常简单明了。
这种语法结构的特点,使得汉语成为了一种非常适合表达复杂思想和意义的语言。
在学习和应用汉语时,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结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
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
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不同过程等,但这类形态不仅很少,而且在表示一定语法范畴时缺乏普遍性,出现与否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不像在有形态标志的语言中,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的形式变化是强制性的。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P232)由于汉语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于是语序、虚词就成为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汉语表示语法和语义关系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语序语言单位组合排列的先后次序(1)语序不同,结构就不同。
“洗衣服”是述宾结构,“衣服洗了”是主谓结构;“下来坐”是连动结构,“坐下来”是述补结构;“来早了”是述补结构,“早来了”是偏正结构。
(2)语序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来早了”指来得太早,“早来了”表明早就来了;“一会儿再谈”说的是现在不谈,“再谈一会儿”说的是现在谈得还不够;“不很清楚”和“很不清楚”表示的程度不同;“你能今天晚上来吗?”主要是问来的时间,“你今天晚上能来吗?”主要是问能不能来。
中文的语法特点范文中文是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其语法特点与很多其他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以下是中文语法的一些特点:1.词序灵活中文的词序相对较为灵活,常常可以根据句子的需要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中文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的结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其他词序,如宾主谓、谓宾主等等。
这使得中文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强,可以更加灵活地表达不同的意思。
例如,在汉语中可以说:“我昨天去了图书馆。
”这是标准的主谓宾句,词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但是同样可以表达为:“昨天我去了图书馆。
”这种宾主谓结构也是非常常见的,并且没有改变整个句子的意思。
2.语序的省略中文语法中还有一个特点是语序的省略。
在修辞手法上,中文习惯于省略一些没有实质意义的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在英语句子中需要使用be动词"is"来连接主语和表语,而在中文中可以直接省略不写。
比如英语句子:“The book is on the table.”在中文中可以简化为:“书在桌子上。
”在中文中还可以省略一些常见的成分,如主语、宾语、介词等。
比如:“吃饭了?”是一个完整的中文句子,词序是动词+动词宾语,但是省略了主语“你”。
3.动词时态的简化与英语等其他语言相比,中文的动词时态比较简化。
中文中没有英语中的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时态形式,而只有一个简单的现在时和一个过去时。
总的来说,中文的语法特点包括词序的灵活、语序的省略和动词时态的简化。
这些特点使得中文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中文与其他语言的区别之一。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特点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第一,现代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般不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示特定的语法范畴(如性、数、体、时、态、格等)。
例如:汉语的“他”不论做主语、宾语还是定语,形式上都不会发生变化,但英语中的“他”却分别有“he”、“him”、“his”三种形式。
第二,现代汉语运用虚词表达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
例如:汉语的“吃饭”是述宾短语,“吃的饭”是偏正短语;“吃着饭”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吃了饭”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在英语里,词性和时态往往都是通过形态变化来体现的,并不借助虚词;如果变换虚词,改变的大多是语义,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如:“in the air”指“在空中”,“on the air”则指“在广播中”。
第三,现代汉语的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例如:词“头疼”、短语“身体好”和句子“他身体好”都是主谓结构。
但在英语中,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方式却各不相同:词性随形态变化而变化;短语和句型在结构上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汉语的“骑车”,在英语中可以用述宾短语表达“ride bike”(充当谓语),也可以用介词短语表达“by bike”,如果做主语,就要表达为“to ride a bike”或“riding bike”。
第四,现代汉语语序灵活,与语法结构、语法意义关系密切。
由于现代汉语的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一旦组合关系发生改变,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也会随之改变。
例如:“总结经验”和“经验总结”前者是述宾短语,后者是主谓短语。
英语的短语属于固定搭配,语序不能随意变化。
例如:“beautiful girl”不能说成“girl beautiful”,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国际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国际汉语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促使对汉语语法以及语法教学的研究与探索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汉语语法的特点以及相应的语法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汉语语法学习途径。
二、国际汉语语法的特点1.语序灵活性国际汉语具有较大的语序灵活性,与许多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的语序更加灵活。
这种灵活性使得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习惯来组织语言,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语法重心的变化国际汉语的语法重心相比于其他语言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某些句子中,汉语的语法重心可能会前移或后移,与其他语言存在差异。
因此,学习者需要注意抓住句子的核心信息,理解汉语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3.强调实用性国际汉语语法的教学更加强调实用性。
传统的汉语语法教学注重形式和结构的学习,而现代的国际汉语语法教学则更注重学习者在实际语境中正确和流利地运用汉语语法知识。
三、国际汉语语法教学方法1.语境教学法语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国际汉语语法教学方法。
通过将语法知识与实际语境相结合,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并能够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
2.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汉语语法与其母语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对比学习,学习者可以更快地掌握和应用国际汉语语法知识。
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发现。
通过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和探索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应用,能够提高学习者对汉语语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国际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对于汉语学习者和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国际汉语语法的特点以及相应的语法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语法知识。
在今后的汉语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和改进语法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一、名词的数量词短语化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与数量词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构成数量词短语。
例如:“三个孩子”、“五本书”等。
这种结构的短语化特点使得汉语在表达数量时更加简洁明了。
二、动词的时态灵活现代汉语动词的时态表达相对灵活,可以通过辅助词和上下文来确定时态。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他明天要去北京”等。
通过辅助词的变化和上下文的衔接,汉语能够清晰地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和状态。
三、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简洁明了现代汉语一般采用主谓宾结构,句子结构简洁明了。
“他吃苹果”、“小明做作业”等。
这种结构的特点使得汉语句子组织清晰,容易理解。
四、语序的灵活性现代汉语的语序相对灵活,可以根据重点与语气对句子进行灵活调整。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和“昨天我去了图书馆”都是合乎语法规则的。
这种特点使得汉语在表达的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
五、语态的简练明了现代汉语对语态的表达非常简练明了,一般采用主动语态。
“我打了他”、“小猫爬树”等。
这种简练明了的语态特点使得汉语在表达动作和状态时更加直接。
六、虚词使用的灵活多样虚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变化。
“的”、“地”、“得”等虚词在句子中的运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得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七、成语和俗语的丰富多样现代汉语中成语和俗语的使用非常丰富多样,这些成语和俗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亡羊补牢”、“珠光宝气”等。
这些成语和俗语的使用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使得表达更加深刻有力。
现代汉语语法具有名词的数量词短语化、动词的时态灵活、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简洁明了、语序的灵活性、语态的简练明了、虚词使用的灵活多样、以及成语和俗语的丰富多样等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现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清晰明了地表达各种语境下的信息。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形式灵活,表达方式多样。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跟大家所熟知的英语、俄语、日语等相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些特点。
一、语音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语音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
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妈”、:麻”、“马”、“骂”,他们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就因为音高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
这种区别意义的音高就叫“声调”。
就汉语标准语说,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有的方言有9个声调,如广州话;有的方言有7个声调,如苏州话;有的方言有6个声调,如客家话;也有的方言是5个声调,如合肥话。
我是苏州人,大家不妨听一听苏州的7个声调:阴平高阳平穷阴上古阴去肺阳去洞阴入不阳入夺汉语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几个音节连读时,有的会发生变调。
例如普通话里上声跟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的35调。
如“土改”跟“涂改”在读音上差不多,而原先“土”是上声字,“涂”是阳平字。
(二)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的语言,音节特别分明。
汉语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
因此汉语历来看重音节的分析。
对汉语音节的分析,除声调外,历来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音,韵母是指声母以后的以元音开始的整个部分。
拿“天”(tiān,[t‘ian‘‘])来说,其中t[t‘]是声母,ian[ian)就是韵母。
汉语中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譬如“安”(ān,[]),这个音节一开始就是一个元音o[a],但我们设想它开头也有一个声母,只是那个声母是个零(记作o),这种声母就叫做“零声母”。
建立了“零声母”这个概念,汉语的音节分析就变得极为简单明了了,那就是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二、词汇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词汇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