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s-t图像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1019.00 KB
- 文档页数:15
(一)s-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特点:1. s-t图象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s-t图象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在s-t图象中凡是直线均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向上倾斜的直线表示沿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倾斜的直线表示沿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静止。
即s-t图象中凡是曲线均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2. 在s-t图象中直线的倾斜速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快,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小,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慢,运动越慢。
即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3. 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说明:①图象是直线还是曲线,如果图象是直线,则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一定做变速运动。
②物体开始运动的初始位置。
物体开始运动的初始位置由t=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
③物体的运动方向,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则物体向前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反向运动,速度为负。
④在s-t图象中区分位移的正负和速度的正负方向的方法:位移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与质点的实际运动方向无关,作s-t图象时,质点的位移方向是相对于坐标轴的原点,用“+”“-”号来表示,“+”表示质点在原点的正方向的一侧,“-”表示质点位于原点的另一侧,位移由“+”变为“-”并不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的改变。
质点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用s-t图象中直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直线斜率为正,表示质点在向正方向运动,直线斜率为负,表示质点向负方向运动,若图象为曲线时,某点的斜率为曲线上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⑤s-t图象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实际轨迹。
位移图象只表示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是物体运动的真实轨迹。
4.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图表法(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特点:1.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1初中物理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 年 级: 课 时 数:1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内容匀速直线运动s-t 图像 星 级★★★★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建议用时5分钟!>在一次校运动会中,小明和小强同学均参加了800米跑,小强同学听到裁判员的发令枪声后,犹如离弦之箭,“嗖”地冲了出去,小明在小强的影响下,也不甘示弱,奋力追去,渐渐地小明追上了小强,并恶搞地数落了小强一番,潇洒地跑开了,可惜的是,在小明洋洋得意正要迈向终点的时候,却发现小强也神出鬼没的出现了在他身边,几乎与他同时跃过了终点线。
小明愤怒不已,并仔细回想了整个过程,在起跑后约一分钟时小明追上了小强,他清楚的记得那时差不多跑了300米,在接下来一分半钟的时间内,他和小强始终保持着约50米的距离,就再最紧要的最后50米,被小强追了上来。
若假设在起跑后短时间内他们的速度都达到了最大值,并且粗略的认为他们运动过程中保持匀速,那么你能有什么形象、具体、详细的方法分析他们的比赛吗?<建议用时20分钟!>Ⅱ.同步讲解 Ⅰ.课堂导入一、要点提纲:匀速直线运动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在数学上,我们将y=kx称之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为比例系数,通过描点作图的方法,最后我们得出,y=kx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我们已知学习了速度的定义式为:v=s/t,将该式进行变形得到:s=vt。
若知道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及运动的时间,就可以求得物体在该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若我们将公式s=vt和数学上的y=kx进行类比,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类比发现,若将s看作y,将t看作x,那么s=vt也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其中k=v。
以s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做出它的图像如下图:图1注意:(1)在作图时,横纵坐标的物理量均要添加单位,记作:s/m t/s ,若物理量单位是复合单位,则需要用括号将单位扩起来,如:v/(m/s)(2)对于s-t图像,横纵坐标的单位要看清楚,一般来说都以国际单位制为准,即路程以“米”为单位,时间以“秒”为单位,但今后做题时要注意单位可能不是国际单位制,如纵坐标为s/cm。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学员姓名: 授课类型 星 级 年 级:初二 课 时 数: 3 学科教师:辅导科目:物理期末复习二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ii.引导回顾批注:先由学生自己回忆,当学生回想不起来的时候,教师再引导。
当本周所有知识点全部回顾结束后,再提问学生 对每个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掌握的情况(不懂、似懂非懂、懂,教师提问让学生自己写在相应的知识点、方法后面) 运动和力 1. 机械运动 1、 力的三要素2.匀速直线运动2、重力 力的合成3.s-t 图像3、 二力平衡1一、s-t 图像 1、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如下图) s=vt 是一种正比例函数,表示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2、S-t 图像的应用 (1)求出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2)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两运动物体的快慢 (3)确定是否在同地同时同方向运动1(2014 二模金山 8 题)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 5 所示中的两条, 若运动 5 秒后,甲、乙间的距离小于 2 米,则分析图象可知 A 若 V 甲>V 乙,甲的 s-t 图一定为图线 a B 若 V 甲<V 乙,甲的 s-t 图可能为图线 b C 若 V 甲>V 乙,乙的 s-t 图一定为图线 c D 若 V 甲<V 乙,乙的 s-t 图可能为图线 a图58 6 4 2 0 2 4 6s/米a b c t/秒8 10 122(2014 二模静安 5 题) .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乙的 s-t 图像,如 图 1 所示。
运动 10 秒时,甲与乙的距离为 0.5 米、甲与丙的距离为 0.3 米,下列关于丙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丙的速度一定大于甲的速度 B. 丙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 C. 丙与甲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D. 丙与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0.8 0.6 0.4 0.2 0 2 4 6 8 10 12 t / 秒 图1 甲 乙23(2014 二模黄浦 6 题) .图 1 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若第 5 秒时甲、乙 间的距离大于甲、丙间的距离,则 A.三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B.甲的运动方向一定与乙相反 C.乙的运动方向可能与甲相同 D.丙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甲相反4 3 2 1 0 1 2 3 4 5 6 t/秒 图1 s/米 甲乙 丙4(2014 二模奉贤 6 题)7.如图 3 所示,P、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2 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 P 点出发向 Q 点运动,当乙车到达 Q 点时,甲车离 Q 点为 12 米,则甲、乙两小车运动的 s-t 图像可能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14二模闵行6题)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1所示。
(一)s-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特点(一)s-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特点:1. s-t图象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s-t图象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在s-t图象中凡是直线均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向上倾斜的直线表示沿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倾斜的直线表示沿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静止。
即s-t图象中凡是曲线均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2. 在s-t图象中直线的倾斜速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快,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小,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慢,运动越慢。
即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3. 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说明:图象是直线还是曲线,如果图象是直线,则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一定做变速运动。
物体开始运动的初始位置。
物体开始运动的初始位置由t=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
物体的运动方向,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则物体向前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反向运动,速度为负。
在s-t图象中区分位移的正负和速度的正负方向的方法:位移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与质点的实际运动方向无关,作s-t图象时,质点的位移方向是相对于坐标轴的原点,用“,”“,”号来表示,“,”表示质点在原点的正方向的一侧,“,”表示质点位于原点的另一侧,位移由“,”变为“,”并不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的改变。
质点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用s-t图象中直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直线斜率为正,表示质点在向正方向运动,直线斜率为负,表示质点向负方向运动,若图象为曲线时,某点的斜率为曲线上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s-t图象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实际轨迹。
位移图象只表示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是物体运动的真实轨迹。
4.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图表法(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特点:1.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s-t图象的认识s-t图象作为高中学生初次接触的物理图象,对它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物理图象的学习.现在我们来讨论如何看s-t图象。
了解图象一般从坐标轴、点、线、面、斜率、截距、交点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坐标轴。
s-t图像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②点。
图线上点的横坐标表示时刻,纵坐标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坐标,因此,图线的一个点表示某时刻物体的位置。
③线。
图像曲线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
s-t图象上一条直的倾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线向正方向倾斜,说明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图线向负方向倾斜,说明物体向负方向运动;图线平行t轴,说明物体保持静止。
④斜率。
s-t图象上图线的斜率k=△s/△t =v ,所以s-t图象上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⑤截距。
图线在s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图线在t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经过坐标原点的时刻。
⑥交点。
s-t图象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例1、图1是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象,以甲的出发点为坐标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上可以看出()A、乙做减速运动B、乙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D、t3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解析:甲物体:计时开始到t1时刻,沿坐标轴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t1时刻到t2时刻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从t2时刻开始又沿坐标轴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物体:计时开始从S0处沿坐标轴的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t3时刻甲、乙两物体位置坐标相同,说明该时刻两物体相遇。
所以正确答案是B、C、D例2、一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求:(1) 前4s内的位移(2) 最后2s内的位移(3) 整个过程中的位移解析:要求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先找出这段时间的初、末位置,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就等于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1)S1=6m -3m=3m (2) S2=0-6m = -6m(3)S3=0-3m =-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