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物流园区用地规模相关计算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9.94 KB
- 文档页数:2
(完整版)物流园区建设要求(国家标准)物流园区建设要求一、定义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其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
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即:交通枢纽+物流服务集成=物流产业区重视选址、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的建设、重视通过硬件的建设和服务配套来实现物流企业的积聚二、国内物流园区发展概况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有52个物流园区,占到26%的比例;全国物流园区总投资在1—1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45个,占50%;全国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最多,62个,占47%(2009年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时的统计数据)。
三、物流园区国家标准1、分类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为划分依据,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可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
2、园区建设基本要求<1>、规划与评审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
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
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单个物流园区总用地面积宜不小于1平方公里;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应不大于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15%。
<2>、交通规划要求应开展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
物流园区规划规范标准xx国家标准GB/TXXX—200x前言本标准给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类型与基本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都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华中理工大学、上海市物流学会、宝鼎威物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GB/TXXX—200x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类型与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园区的界定,也可以作为对物流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建设与规范管理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8354 物流术语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2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8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CJJ 17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34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JTJ 231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术语和定义GB/T 18354确立的以及以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指标要求一、面积方面。
1. 总体规模。
一般来说,这个用地得有一定的规模才够用。
你要是弄个超级小的地儿,物流仓储那些大货车都没地儿停,货物也没地儿放。
具体大小呢,不同地区有不同规定,但是总体得能满足基本的物流运作流程,像是货物的装卸、存储、分类啥的。
小到几万平方米,大到几十万平方米都有可能,就看你的规划和当地的发展需求啦。
2. 分区面积。
对于仓储区,这可是核心部分,得占比较大的面积。
比如说,可能要占到整个用地面积的60% 70%呢。
因为这是放货物的地方,就像人的胃一样,得有足够空间容纳货物。
办公区呢,相对小一些,大概占10% 15%左右。
毕竟工作人员办公不需要太大空间,够放办公桌、电脑,再有点会议室之类的就行。
还有配套的设备停放区,像叉车、小货车这些设备得有地儿停,这部分可能占15% 20%。
二、建筑要求。
1. 仓库建筑。
高度上,如果是普通的平库,一层大概得有个4 6米高。
要是建多层仓库,那每层也得有个4米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货物能合理堆放。
不然你堆个东西,都快顶到天花板了,多不方便。
仓库的建筑结构得牢固。
不能说刮个小风下点小雨,仓库就摇摇欲坠了。
得能承受货物的重量,像那些重型的机械设备、大型的货物堆垛,所以一般采用钢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靠谱。
仓库的防火要求可不能马虎。
要划分防火分区,每个分区之间要有防火墙或者防火卷帘隔开。
不然一旦着火,那可就像火烧连营一样,整个仓库的货物都得完蛋。
防火等级得符合当地的标准,一般不能低于二级。
2. 办公建筑。
办公建筑的外观不用太花哨,但也得像模像样。
不能是那种破破烂烂的小房子,毕竟也是物流仓储企业的门面嘛。
一般是2 3层就够了,每层高度大概3 3.5米。
里面的布局要合理,要有足够的采光和通风。
总不能让员工在一个黑乎乎、闷乎乎的环境里工作,那工作效率得多低啊。
三、交通配套指标。
1. 道路宽度。
园区内部的主干道得宽一些,至少得有10 15米宽。
这样大货车才能顺畅地开,要是太窄了,两辆大货车错车都困难,那不得堵得一塌糊涂。
物流园区建设要求一、定义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其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
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即:交通枢纽+物流服务集成=物流产业区重视选址、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的建设、重视通过硬件的建设和服务配套来实现物流企业的积聚二、国内物流园区发展概况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有52个物流园区,占到26%的比例;全国物流园区总投资在1—1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45个,占50%;全国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最多,62个,占47%(2009年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时的统计数据)。
三、物流园区国家标准1、分类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为划分依据,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可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
2、园区建设基本要求<1>、规划与评审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
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
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单个物流园区总用地面积宜不小于1平方公里;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应不大于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15%。
<2>、交通规划要求应开展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
物流园区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园区需满足《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明确的选址要求,具有
较好的区位及交通条件,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物流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在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2.园区需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强的货运物流服务能力,聚集
了一定数量的物流企业,运营效率较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保障作用。
3.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属性和独立性,管理制度
健全,实际运营年限不低于1年,且期间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仓储物流用地规模计算
计算仓储物流用地规模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库存量:这是决定仓库大小的关键因素。
你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存储所有的库
存。
2.商品的种类和大小: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存储空间。
例如,大型设备需要
的存储空间会比小型商品大。
3.仓库布局:你需要考虑货架、走道、办公区等的空间需求。
4.扩展性:如果你计划在未来扩大业务,你可能需要一个更大的仓库。
5.其他设施:如装卸区、停车场等也需要占用一部分空间。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是:
1)首先,估算你的库存量,包括现有和预期的增长。
2)然后,根据商品的种类和大小,估算每种商品需要的存储空间。
3)接着,考虑仓库布局和其他设施的空间需求。
4)最后,将所有的空间需求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总的仓储物流用地规模。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计算方法,实际的计算可能会更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地理位置、土地价格、建筑成本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2010-12-13根源:物流学会作者:标签:物流园区分类物流标准国家标准纲要:本标准给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种类与基本要求。
本标准合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园区的界定,也能够作为对物流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建设与规范管理的依照。
前言本标准给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种类与基本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都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草拟单位: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华中理工大学、上海市物流学会、宝鼎威物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为初次拟订。
GB/TXXX—200x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范围本标准给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种类与基本要求。
本标准合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园区的界定,也能够作为对物流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建设与规范管理的依照。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改正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订正版均不合用于本部分,但是,鼓舞依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能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部分。
GB/T18354物流术语GB50 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J137准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城市地区环境噪声标准GB12 348工业公司厂界噪声标准GB/T24001环境管理系统规范使用指南GB50 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 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 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 28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 29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 31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CJJ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 J3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JTJ231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术语和定义GB/T18354确定的以及以下的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物流领域有了很大发展,各行各业都认识到了物流对于企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物流业,重视物流服务,不仅成为企业,也成为政府一时关注的焦点。
于是,物流业的发展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物流园区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很多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物流园区所具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优势,积极规划和开发建设物流园区,通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制定优惠政策和贷款的倾斜,促进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吸引物流企业的进驻。
如深圳市将物流业确定为21 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规划建设八大物流园区,上海和天津规划建设五大物流园区,南京规划建设六大物流园区。
在宏观的物流规划之后,紧接着就是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建设时期。
由于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资金,如果不对物流园区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等级划分和评价就盲目进行投资建设,其风险是十分巨大的。
2003 年初,零点研究集团就国内物流园区的建设及物流企业的需求等问题对全国31 个省市的制造、商贸、运输及物流服务共304 家企业进行了一项调查。
经研究发现:当前物流园区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泡沫成分,突出表现为部分物流规划单位,尤其是地方政府,单纯地为物流而物流,盲目发展物流园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部分园区规划缺乏明确目标定位,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园区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园区建成后要为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个市场有多大,潜在的服务对象有些什么需求,类似这样的问题园区的规划者很多有没有进行辩证分析。
很多物流园区只是提出要“建成地区最大、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有影响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而在功能定位和目标客户锁定上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
正是由于部分物流园区在前期市场研究、分析上的不充分,导致项目在功能和目标客户定位上的不清,从而引发物流资源的浪费。
二、物流园区建设要求大而全据零点公司的此次调查,在全国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一百多家物流园区中,投资较大的如北京物流港,投资总额超过110 亿元人民币;武汉的“万商云集”商贸园,投资额也在100 亿元左右。
物流园区建设要求一、定义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其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
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即:交通枢纽+物流服务集成=物流产业区重视选址、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的建设、重视通过硬件的建设和服务配套来实现物流企业的积聚二、国内物流园区发展概况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有52个物流园区,占到26%的比例;全国物流园区总投资在1—1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45个,占50%;全国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最多,62个,占47%(2009年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时的统计数据)。
三、物流园区国家标准1、分类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为划分依据,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可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
2、园区建设基本要求<1>、规划与评审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
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
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单个物流园区总用地面积宜不小于1平方公里;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应不大于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15%。
<2>、交通规划要求应开展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
工业及仓储物流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为促进工业及仓储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本指标。
一、适用范围本指标适用于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的规划、建设、管理。
二、用地类型及指标要求1. 工业用地(1) 一般工业用地①工业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0%。
②绿地率不得低于20%。
③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30米。
④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2) 高新技术产业用地①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0%。
②绿地率不得低于25%。
③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60米。
④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2. 仓储物流用地(1) 一般仓储物流用地①仓储物流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0%。
②绿地率不得低于15%。
③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20米。
④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2) 物流园区用地①物流园区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0%。
②绿地率不得低于20%。
③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30米。
④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三、用地管理1. 用地权属必须明确。
2. 用地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划。
3. 用地必须符合环保、安全和防灾要求。
4. 用地必须遵守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规定。
5. 用地必须建立档案,做好监管和管理工作。
四、附则本指标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本指标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如与已经发布的相关规定不一致,以本指标为准。
园区基本指标1.物流园区建设参数:Ø 物流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使用面积/园区面积)占整个面积的40%-60%Ø 物流园区人员指标(园区总人数/园区总面积):20-120人/公顷就业Ø 物流园区货运站面积指标(货运站面积/园区总面积):15%Ø 物流园区仓储面积指标(仓储面积/园区总面积):20-25%Ø 物流园区办公面积指标(办公区域面积/园区总面积):1%左右Ø 物流园区停车场面积指标(停车场/园区总面积):1%-2%左右Ø 园区总面积单位面积年吞吐量(总吞吐量/园区面积):3000吨/公顷Ø 铁路货运枢纽单位面积年吞吐量(吞吐量/货运枢纽面积):约60吨/平米Ø 铁路货运中心平均发货量(年发货量365天):800-1000车皮/天Ø 仓库接货站台个数:4-10个/10000m2Ø 集装箱站点的堆放率(堆放面积/站点面积):30%左右Ø 欧洲铁路货运枢纽内铁路标准长度:600-750mØ 铁路枢纽内运行路线和避让路线比例:7:3Ø 园区跟机场的合理半径:10千米2.汽车货运站(场)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3.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发(2008)24号Ø 工业项目的建筑不得低于30%Ø 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4.²陆港型物流园区的物流强度标准为≥500×10t4/km2²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物流强度标准为≥300×10t4/km25.汽车货运站(场)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6.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6.1物流园区类型:货运服务型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依托空运或海运或陆运枢纽而规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形式衔接;b) 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的配套设施,实现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c)主要服务于国际性或区域性物流运输及转换。
工业及仓储物流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容积率:0.5--1.0 之内
绿地率:20%以内
建筑密度:35%以上
建筑高度:24 米以下
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指标解释:
1、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 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2、绿地率: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绿地率=总绿化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0%
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项目用地范围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或分摊土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4、建筑密度: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总和占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建筑物占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