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分类及分型
- 格式:docx
- 大小:13.12 KB
- 文档页数:1
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在临床上,心绞痛的分型命名曾多达十余种。
目前,根据此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临床医生逐渐趋向于将心绞痛分为3个类型,即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那么,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心绞痛类型1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是:患者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比较稳定,斑块的表面较为光滑,没有出现溃疡、裂缝、出血和血栓,而且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也相对固定。
此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是:患者冠状动脉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发生破裂、溃疡、出血或形成血栓(为一种富含血小板的灰白色血栓),从而使冠状动脉出现了不完全阻塞或过度收缩。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加用钙离子拮抗剂来控制临床症状,但病情稳定后即应停用。
3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而发生了痉挛。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可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在密切监测下使用肝素。
此外,此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进行治疗,但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心绞痛常见药物1.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人全身的动脉、静脉和冠状动脉,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的需氧量,增加心肌的血流量。
因此,此类药物适合各型心绞痛患者在病情的发作期和缓解期使用,是一类最重要的抗心绞痛药物。
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摘要:I.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A.劳累性心绞痛1.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2.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B.非劳累性心绞痛1.卧位型心绞痛2.变异型心绞痛3.梗塞后心绞痛4.混合型心绞痛正文: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根据病程和症状的不同,冠心病心绞痛可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标准。
一、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是冠心病心绞痛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的心绞痛。
根据病程的不同,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以内。
此类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少,症状较轻,多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
2.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一个月以上。
患者在同等程度的劳累下,发作心绞痛的次数、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基本稳定。
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在病程中,同等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二、非劳累性心绞痛非劳累性心绞痛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或睡眠中出现的心绞痛。
根据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非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在卧位时出现心绞痛,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可能与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有关。
2.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在心肌缺血的基础上,出现暂时性的ST 段抬高或T 波倒置,通常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3.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在心肌梗塞后出现心绞痛,通常与梗塞部位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
4.混合型心绞痛:患者同时具有劳累性心绞痛和非劳累性心绞痛的特点,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性有关。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症状、诱发因素和体征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心绞痛如何分型
(一)稳定型心绞痛分劳力型心绞痛和非劳力型心绞痛。
在3个月内,它的诱因、次数、持续时间无大变化。
1、劳力型心绞痛:劳动可诱发的心绞痛。
2、非劳力型心绞痛:情绪、精神紧张时发生的心绞痛。
(二)不稳定型的心绞痛它发生心肌梗塞或心性猝死的危险性明显
大于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还可分为:
1、进行性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在原来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
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甚至休息时亦发作,口含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2、初发型心绞痛:在近日内开始发作,逐渐加重。
3、中间综合征:在24小时内心绞痛反复发作,常持续15小时以上,诱
因不清,休息时发作,服硝酸甘油无效,血清酶正常或稍高。
4、自发型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多在静息状态而发病。
5、卧位性心绞痛:平卧时由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使心腔容积及心肌耗
氧量增加,心收缩功能减弱时易发生。
此外,还有变异型心绞痛和心
肌梗死后心绞痛。
临床心绞痛病理、特征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典型症状、分型、误诊情况、辅助检查、家庭急救措施及硝酸甘油使用注意事项概述心绞痛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胸痛、胸部不适,或伴有肩背部放射痛。
特征性表现为发作性胸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样,一般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上肢尺侧面,右臂和两臂的外侧面或颈与下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可缓解。
心肌缺血也可表现为胸闷、心悸、腹痛、牙痛甚至头痛等不典型症状。
常见病因1、情绪激动。
当情绪过于紧张、过度悲伤、兴奋、恐惧时,可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减少心肌供血量,引起心绞痛。
2、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可诱发心绞痛,因为胃肠道消化食物必须消耗热量,流向胃肠道中的血液增多,加重心脏负担,减少冠状动脉供血量,最终诱发心绞痛。
3、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引起的心绞痛被称为劳力性心绞痛,比如长时间做重体力和重脑力劳动、剧烈运动,爬山骑行或者快步上楼等。
过度劳累后可加快心跳速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心绞痛。
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使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缺氧,降低心脏排血量,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诱发心绞痛。
5、缺铁性贫血。
当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增加心肌缺氧缺血症状从而导致心绞痛。
6、吸烟喝酒。
吸烟可降低血氧含量,降低心绞痛的运动耐量,增加冠状动脉敏感性,稍微受到刺激时就引起血管痉挛,诱发心绞痛。
另外酗酒的话会扩张外周血管,下降血压,加快心率,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心肌得不到充足氧气供应而诱发心绞痛。
7、生活因素。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不能一时适应,去甲肾上腺素飙升,加快心跳,升高血压,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绞痛。
另外过度用力排便时可突然增加腹内压和心内压,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也能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绞痛。
心绞痛发病机制心肌收缩力、心肌张力和心率决定着心肌的耗氧量,常用“心率收缩压”来估计心肌的耗氧量。
心绞痛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所导致
的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心绞
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心
绞痛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一、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类型,其特点是发作规律,持续时
间短暂,通常在短时间内可以被缓解。
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或情绪激
动时,由于心肌氧供需失衡而引发疼痛。
疼痛通常发作于胸骨后,向
左肩、颈部、下颌、左臂等区域放射,表现为压榨、憋闷或紧缩感,
疼痛可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疼
痛可缓解,是稳定型心绞痛的典型表现。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危险程度较高的心绞痛类型,常常预示着急
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较为严重,疼痛持续时间
较长,通常休息或硝酸甘油也不能立即缓解。
疼痛性质可能较为剧烈,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等症状。
此外,不稳定型心绞痛
还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前的一些前兆,如胸痛加重、休息状态下也出现
疼痛、新发心绞痛等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总的来说,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可根据病情表现
和发病机制将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类型。
患者在出现胸痛和
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减轻病人的痛苦。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增加对心绞痛的认识,及时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保障患者的心脏健康。
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根据临床症状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完全性心绞痛(Classic Angina):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包括胸痛、压迫感、闷痛等,常规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可诱发症状,
可以通过硝酸甘油缓解。
2.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症状更严重,冠状动脉
痉挛不稳定,疼痛发生频繁、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不易通过硝酸
甘油缓解。
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安静状况下出现心绞痛。
3.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也称为Prinzmetal心绞痛,是由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或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疼痛。
通常在
安静状态下发生,伴随ST段的改变。
4. 心绞痛等效症状(Angina Equivalent):不出现典型的胸痛
症状,而是表现为其他身体部位的疼痛,如颈部、下巴、左肩、左侧
手臂等。
可能由神经系统的疼痛传导导致。
以上是常见的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标准,医生一般会根据患
者的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诊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分类方法,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来确定。
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由专业医生来做出。
心绞痛如何分型?等作者:来源:《祝您健康》1994年第05期心绞痛如何分型?问:我被医生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
请问心绞痛是如何分型的?各型有何特征?福建漳州袁卫明答:心绞痛一般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变异型和混合型。
①稳定型:出现症状超过60天以上,其频率、程度、持续时间、激发因素均无变化,疼痛易缓解。
②不稳定型:起病在60天之内;或原有稳定型心绞痛,现又发作频繁、程度加重,休息和轻微活动时亦可发生;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又出现心绞痛。
⑧变异型:休息时发作,其它时间内感觉良好,常见于冠状动脉狭窄者。
④混合型:既在劳动时发作,又在休息时发作。
到目前为止,心绞痛的诊断主要还是依据临床症状和病史,各种有创和无创的检查均不足以作为最后结论。
因此,病人应当仔细体验和正确描述自己的症状,以便医生得出准确的诊断,并分辨出具体类型。
这对及时正确地进行治疗是大有益处的。
无锡市扬名红十字医院向安邦春夏季怎样防治肾炎?问:听说春夏季容易发生肾炎,这是什么道理?应当如何防治?江苏东台黄雷答:目前认为,急性肾炎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中耳炎、猩红热及皮肤化脓性炎症,均可导致急性肾炎。
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易引起上述细菌性疾病,成为诱发急性肾炎的因素。
如春季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夏季易发生皮肤化脓性疾病,故春夏季急性肾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
因此,春夏季应避免着凉、受潮,注意个人卫生,减少细菌、病毒感染机会,同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如已发生感染性疾病,应积极彻底地治疗。
儿童和青少年尤其应特别注意,如发现上呼吸道感染后小便发红,泡沫多,眼睑、面部及两下肢浮肿,血压增高,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小便,以便尽早确诊。
南京鼓楼医院肾科王伟铭孕妇患病后能否服药?问:我怀孕4个月,最近恰恰患了重感冒,不知是否能够服药?福建晋江陈蔚答:妇女一旦怀孕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生理性改变,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因而不加留意,容易得病。
得了病,用药物的机会就多了,有人统计,几乎所有的孕妇都用过药(包括全身给药或阴道局部用药等)。
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及治疗方案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及治疗方案1.介绍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根据病情的不同,冠心病可以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症状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增加,甚至在安静时也能发作。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治疗方案:(1) 一线治疗:使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2) 二线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
(3) 三线治疗: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缺血症状。
(4) 根据具体病情,可以考虑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或冠脉搭桥手术。
3.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症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不会自发加重。
治疗的目标是减轻心肌缺血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肌梗死。
治疗方案:(1) 一线治疗:采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2) 二线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
(3) 三线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可以选择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ARB或短效硝酸酯类药物辅助治疗。
(4) 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冠脉搭桥手术。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症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不会自发加重。
2.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症状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增加,甚至在安静时也能发作。
3.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的方法,用于重新打开或扩张被狭窄的血管。
4.冠脉搭桥手术: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通过取用患者其他血管,搭建冠脉,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手术。
心绞痛分类及分型
参照WHO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心绞痛归分为:
①劳累性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
②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指劳累型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的次数、诱发因素的程度大致相同,且每次发作的性质和部位无改变,疼痛的时间相似(3~5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时间内起效。
③初发型心绞痛(initialonsetanginapectoris):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次发生劳累型心绞痛时间未到1个月。
④恶化型心绞痛(acceleeratedanginapectoris):原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在3
个月内疼痛频率、程度、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也可逐渐演变为稳定型心绞痛。
⑤自发性心绞痛:其特点为疼痛发生与体力或脑力活动引起心肌需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而与冠脉血流贮备量减少有关。
疼痛程度较重,时间较长,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包括:⑥卧位型心绞痛(anginadecubitus):休息或熟睡时发生,常在半夜,偶在午睡或休息时发作,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
⑦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variantanginapectoris):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ECG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与之相应导联ST段压低,迟早会发生心肌梗死。
⑧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acutecoronaryinsufficiency):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历时较长,达30分钟到1小时或1小时以上,但无客观证据,常为心肌梗死前奏,故又称梗死前综合征。
⑨梗死后心绞痛(postinfarctionanginapectoris):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随时有再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⑩梗死前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中的恶化型心绞痛和各型自发型心绞痛的总称。
?混合型心绞痛:其特点为患者即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发生心绞痛,亦可在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增加时发生心绞痛。
包括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型心绞痛的总称。
?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劳累性心绞痛中的初发型和恶化型心绞痛及各型自发型心绞痛,以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和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
治疗原则: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肌耗氧量,恢复缺血心肌氧供需间的平衡,同时治疗冠状动脉硬化。
(减少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