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示范
- 格式:doc
- 大小:54.24 KB
- 文档页数:4
中班健康教案保护耳朵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帮助幼儿认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3、引导幼儿学习保护耳朵的正确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明白耳朵的重要性。
(2)教授幼儿保护耳朵的具体方法。
2、难点(1)如何让幼儿理解耳朵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如何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耳朵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1、耳朵结构的图片或模型。
2、关于耳朵的儿歌或故事音频、视频。
3、眼罩、小铃铛等道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然后突然关掉,问幼儿:“为什么现在听不到音乐了?”引导幼儿思考声音是通过什么器官被我们感知到的,从而引出耳朵的主题。
2、认识耳朵(1)展示耳朵结构的图片或模型,向幼儿介绍耳朵的外部结构(耳廓、外耳道)和内部结构(鼓膜、听小骨、耳蜗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
(2)让幼儿互相观察对方的耳朵,指出耳朵的各个部位。
3、耳朵的功能(1)通过游戏“听声音猜物品”,让幼儿蒙上眼罩,老师在旁边摇动小铃铛、敲击木鱼等,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感受耳朵能让我们听到各种声音。
(2)讲述故事《小熊的烦恼》,故事中小熊因为长期听很大声的音乐,导致耳朵不舒服,听不清楚声音,让幼儿明白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如果耳朵出了问题,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4、耳朵的保护(1)讨论:让幼儿们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能会伤害到耳朵,例如: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长时间听很大声的音乐、在嘈杂的环境中待太久等。
(2)教育:针对幼儿们提出的可能伤害耳朵的行为,逐一进行教育,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些行为不好,应该怎么做。
比如:不能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如果耳朵痒,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听音乐时声音不能太大,也不能长时间戴耳机;遇到很大的噪音要捂住耳朵等。
5、总结与巩固(1)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关于耳朵的知识,包括耳朵的结构、功能和保护方法。
(2)教幼儿一首关于保护耳朵的儿歌,如:“小耳朵,本领大,各种声音都听下。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一)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一、目的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计称重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新生儿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计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大班健康《爱护耳朵-保护听力》教案教学目标1.让大班幼儿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明白人体耳朵的作用,懂得保护听力的重要性;2.通过互动游戏、图片表现、句型演示等形式,让大班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保护听力;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
教学内容耳朵的基本构造•耳朵的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每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耳道、鼓膜、听小骨链、耳蜗等部位的介绍。
如何保护听力•避免高声音、高噪音环境;•调整听音量;•不用耳塞,不插耳朵;•防止耳朵受凉,注意个人卫生等。
情景表演•假设幼儿小明受到了耳朵损伤,让幼儿自己分析原因;•通过角色扮演和幼儿互动,让幼儿仿照正确方式进行听力保护。
教学步骤1.互动启蒙:老师将耳朵分成三个部分,并简单介绍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展示耳朵各部分的结构,指引幼儿学习与模仿。
3.训练识别:老师提示几个音,要求幼儿模仿,从中感知声音的大小和清晰度。
4.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幼儿在噪音环境下的样子和听力受损的后果,警示大家要珍惜自己的听力。
5.讲解保护耳朵的方法:老师介绍如何保护耳朵,让幼儿熟悉和了解常见的耳朵伤害原因。
6.情境表演:幼儿小明受到了耳朵损伤,让幼儿自己分析原因,并分别演示两个版本。
一段是小明听从妈妈建议,保持耳朵的卫生和健康。
另一段是小明没有听妈妈的话,给耳朵带来了损害。
让幼儿自己进行观察和比较,并让他们演示正确的保护方法。
7.总结归纳:老师简单总结课程并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
教学评价在这次的大班健康教育中,孩子们的表现还是比较积极的,能够听从老师的指示,跟随教学步骤,开始对耳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孩子们也在课上了解到,在现代社会中,保护耳朵非常的重要,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后续的课堂中,需要对孩子们进行耳朵保护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
0到6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噪音和电子设备的使用日益增加,人们对于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0到6岁儿童,他们的听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一阶段是他们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本文将介绍0到6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的技术规范,并提供相关建议,以确保他们的听力健康。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对于新生儿来说,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听力问题非常重要。
根据技术规范,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快进行听力筛查。
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自动耳脑成像(OAE)。
这些筛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评估婴儿的听力水平,提供早期干预的机会。
二、儿童听力评估对于0到6岁的儿童,定期进行听力评估非常重要。
儿童的听力发育很快,因此一次评估可能无法全面了解他们的听力水平。
根据技术规范,建议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听力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听力阈值测定、言语感知和鉴别能力测试等。
通过定期评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听力问题,确保儿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没有障碍。
三、儿童听力环境管理良好的听力环境对于儿童的听力保护至关重要。
根据技术规范,建议儿童的日常环境噪音不应超过55分贝。
在家庭和学校等场所,我们应尽量避免过度噪音刺激,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
此外,减少儿童使用耳机和长时间接触高音量音乐的习惯也很重要。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对儿童听力的损害。
四、儿童听力保护器具使用对于需要特殊听力保护的儿童,规范的使用听力保护器具也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技术规范,儿童使用耳塞或耳罩等听力保护器具时,应确保其质量合格,合适舒适,并且能够有效阻挡环境噪音。
另外,儿童在水上活动或噪音环境中应使用防水、防噪音的听力保护器具,以确保他们的听力安全。
五、儿童言语康复训练如果儿童被确诊为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和言语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技术规范,建议儿童在确定听力问题后应立即开始干预和康复训练。
这种训练旨在提高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和言语交流能力,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听力和语言能力。
幼儿园小班保护耳朵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保护耳朵教案(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小班保护耳朵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耳朵是我们的五官之一,我们通过耳朵的听,可以辨别出声音的来源,并且可以分辨出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悦音还是噪音。
因此耳朵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很好奇,很容易做一些危险的尝试,比如说把一些小的东西放进自己的耳朵或是鼻孔里,导致受到伤害。
如果小朋友们不爱惜自己的耳朵,让他生了病或是受到伤害,那就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在本节活动中只要是让幼儿知道耳朵的功能以及对人的重要性,简单的了解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目标1、了解耳朵的功能。
2、了解哪些行为会危害耳朵的健康。
3、纠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保健和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耳朵的功能及对人的重要性,养成好习惯,注意保护耳朵的健康。
难点:1、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能用汉语表达出三种以上保护耳朵的方法活动准备1、常见的打击乐器、录音机、音乐磁带、噪音录音、课件等。
2、课前幼儿经验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有关耳朵的小知识。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通过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教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李老师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课,现在我要和你们一起分享一个谜语,看看那个小朋友脑筋转的最快,能第一个猜出来。
出示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中间隔山看不见。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谜底:耳朵。
二、基本部分1、看一看耳朵的样子教师:现在就请小朋友跟我一起说:耳朵、耳朵、我有一对小耳朵。
摸一摸你们的耳朵,再看看旁边小朋友的耳朵,说一说小耳朵长的什么样?2、了解耳朵的基本构造(1)你知道我们耳朵的基本构造吗?请说一说。
(2)播放ppt了解耳朵的基本构造。
(外耳、中耳、内耳)小耳朵两只小耳朵,最爱听什么。
小鸟来唱歌,美妙音乐多。
0到6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耳及听力保健对于婴幼儿发育至关重要。
在0到6岁的关键期间,儿童的听力以及语言能力都在发展阶段。
良好的听力能力是儿童正常学习和社交的基础。
因此,制定并实施适当的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至关重要。
首先,早期干预和筛查是保障儿童听力健康的关键。
在儿童0到6岁的早期阶段,应该建立定期的听力筛查计划。
最好的筛查时间是出生后的几个月内。
通过检测婴儿的耳朵对声音的反应,可以尽早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其次,为了确保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也是至关重要的。
耳鼻喉科医生、听力师和语言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课程,掌握最新的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儿童的听觉发育和相关的疾病,以便提供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除了专业人员的培训,家长们也需要接受教育,了解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的重要性。
父母应该知道如何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听力问题,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
例如,如果孩子不对声音做出反应,或者频繁拉扯耳朵,可能是听力受损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尽快寻求专业意见,并及时干预。
此外,有效的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设施和设备支持。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中心应该配备先进的诊断设备,以便准确评估儿童听力状况。
此外,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有适当的听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或听觉教育设备。
这些设备会增加儿童的听力和交流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后,对于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的执行,也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政府应该将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纳入国家卫生政策的重点领域,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此外,相关的法规应该明确规定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的技术要求和要求,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总之,从0到6岁的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早期筛查、专业人员的培训、家长的教育、适当的设施和政策支持,我们可以确保儿童在听力和语言方面得到最佳的支持和干预。
幼儿园保护耳朵健康教案4篇幼儿园保护耳朵健康教案1活动名称:保护耳朵活动目标:1、知道耳朵的功能,会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
2、懂得耳朵对人的重要性,了解保护耳朵的办法。
活动重难点:知道耳朵的功能,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准备:音乐、铃鼓、黄豆、PPT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通过复习歌曲《小手拍拍》导入活动播放《小手拍拍》音乐视频,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律动。
2、重点提出耳朵来讲。
提问:耳朵在哪里,长什么样?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耳朵摸起来软软的,像数字3,每个小朋友有两只小耳朵。
二、具体过程1、了解耳朵的用处(1)耳朵能听见声音直接提问:耳朵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的小耳朵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
(2)游戏环节—猜一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老师在干什么?我看看你们谁最厉害,猜的又对又快。
幼儿们闭上眼睛后,教师做动作,让幼儿猜出老师在干嘛。
师:咦,奇怪,你们不是都闭着眼睛吗,怎么还知道我干了些什么呀?幼:我们听见了,用耳朵听的。
(3)再次游戏,让幼儿感知耳朵的用处。
让幼儿闭起眼睛,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话,让其与幼儿猜出他是谁。
提问幼儿耳朵能干什么?教师总结:我们的耳朵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话声、拍手声、音乐等等。
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耳朵除了能听见声音,还有分辨声音的功能。
2、讨论保护耳朵的方法教师播放ppt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的行为,并进行讨论提问。
(1)不用力揪耳朵。
(2)不用棍子或者尖的东西戳耳朵。
(3)避开噪声,例如鞭炮的爆炸声,当发现有人燃放鞭炮时,我们应该站得远一些,或用手捂住我们的耳朵。
(4)天气还冷时还要戴耳帽、围巾等,保护好耳朵,不要被冻伤。
(5)继续讨论保护耳朵的其他方法A、教师拿出黄豆提问:那我现在想把这颗黄豆塞进耳朵里行吗?幼:不行,那样就听不见了。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说的很对,我们千万不能把这些小东西放进我们的耳朵里,那样做是很危险的,会伤害到我们的耳朵。
如何保健耳朵7种锻炼方法提高你的听力一、耳朵保健的6种按摩方法1、鸣天鼓: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叩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
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养生保健,而且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疗效。
2、拎耳屏: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
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
每次3~5分钟。
此按摩耳朵养生的方法可有效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3、拔双耳: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鸣响,一般拔3~6次。
此按摩耳朵养生方法可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对于神经衰弱、健忘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4、推耳后: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后,沿翳风、瘛脉、耳壳后、颅息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肤发热。
此法具有滋肾养肝,降低血压的作用。
5、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疾病。
6、摩全耳: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复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
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二、锻炼耳朵听力的7种方法1、提揉耳尖法取坐位,双手掌相互摩擦发热后,用双手食、拇指肚捏、揉、摩耳尖端2分钟。
具有镇静、止痛、清脑、抗过敏、退烧等功效,可防治感冒、失眠、高血压、头晕、头痛、眼疾、咽喉炎、生殖系统疾患等。
2、捏弹耳垂法以双手食、拇指肚分别捏揉双耳垂。
先轻轻捏耳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恢复原形,如此捏弹36下。
可促进血液循环、健肾壮腰,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减少耳鸣。
3、挽拉全耳法先右手绕过头顶,以食、拇指夹耳尖向上牵拉左耳36下,再换左手用同法牵拉右耳36下,手法由轻到重。
0到6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儿童在 0 到 6 岁这个阶段,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处于快速发育和成长的时期,耳朵和听力的健康尤为重要。
良好的耳及听力保健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感知世界、学习语言和发展认知能力,还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关于 0 到 6 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的技术规范。
一、儿童耳部解剖与生理特点在 0 到 6 岁期间,儿童的耳部结构和功能都在不断发育。
新生儿的外耳道较短、较窄,且鼓膜更为倾斜。
随着年龄的增长,外耳道逐渐变长、变宽,鼓膜的位置也会逐渐趋于垂直。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咽鼓管相较于成人更短、更宽、更平直,这使得鼻咽部的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等疾病。
同时,儿童的中耳腔黏膜下组织较为丰富,容易发生渗出和肿胀,影响听力。
二、耳及听力保健的重要性正常的听力对于儿童的语言发育、认知发展、社交能力以及心理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言发育方面,儿童需要通过聆听来模仿和学习语言,如果听力受损,可能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准确等问题。
认知发展方面,良好的听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促进大脑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社交能力上,听力正常的孩子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心理健康方面,听力问题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三、耳及听力保健的基本技术规范1、定期进行耳部检查(1)新生儿期:在出生后的 48 小时至出院前,应进行听力筛查。
对于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应在 42 天内进行复筛。
(2)3 个月至 6 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耳部检查,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耳部有无畸形、红肿、分泌物等异常情况。
2、保持耳部清洁(1)避免使用尖锐的物品清洁外耳道,如牙签、发卡等,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
(2)洗澡或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
如果不小心进水,可以将头偏向一侧,轻拉耳廓,让水自然流出,然后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耳朵》•课程介绍与目标•耳朵结构与功能•儿童耳朵保健知识•常见耳部问题及处理方法目录•听力保护与提升方法•家园共育,关注孩子听力健康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案背景01幼儿期是语言发展和听力感知的关键时期,耳朵作为听觉器官,在幼儿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
02通过本课程,幼儿将了解耳朵的构造、功能及保护方法,培养正确的听觉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使幼儿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功能,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激发幼儿对耳朵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爱护身体的意识。
030201教学目标用于展示耳朵的构造,使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耳朵。
耳朵模型包含耳朵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用于检测幼儿的听力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听力测试设备教具和多媒体资源02耳朵结构与功能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用于收集声音,外耳道将声音传导至中耳。
外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咽鼓管,鼓膜将外耳与中耳隔开,听小骨将声音放大并传导至内耳。
中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负责平衡感觉,耳蜗则将声音转换为神经信号。
内耳耳朵基本结构声波传导鼓膜振动耳蜗转换神经传导听觉原理简介声音以声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导至外耳,经过外耳道进入中耳。
听小骨的运动经过耳蜗窗传导至耳蜗内,引起淋巴液波动,使基底膜上的毛细胞产生电位变化。
声波到达鼓膜时,引起鼓膜振动,进而带动听小骨运动。
毛细胞产生的电位变化经过听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平衡感觉血压调节情绪反应语言发展耳朵其他功能01020304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前庭器官负责平衡感觉,能够感知头部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耳朵通过血管与全身相连,能够调节血压和血流量的变化。
耳朵与大脑的情感中枢相连,能够引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听觉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耳朵的正常功能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03儿童耳朵保健知识定期清洁耳廓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软布,定期清洁耳廓部分,去除污垢和油脂。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
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及时进行听觉言语干预及康复,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进入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一)检查内容。
1.耳外观检查。
检查有无外耳畸形、外耳道异常分泌物、外耳湿疹等。
2.听力筛查。
运用听觉行为观察法(表1)或便携式听觉评估仪(表2)进行听力筛查。
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可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
表1 0~3岁儿童听觉观察法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表2 0~6岁儿童听觉评估仪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室内本底噪声≤45dB(A))
(二)耳及听力保健知识指导。
1.正确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
婴儿溢奶时应当及时、轻柔清理。
2.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3.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4.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
5.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
6.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
7.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
8.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就诊: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的异常;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痒、耳痛、耳胀等症状;对声音反应迟钝;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
(三)转诊。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当予以及时转诊至儿童听力检测机构做进一步诊断。
1.听觉行为观察法筛查任一项结果阳性。
2.听觉评估仪筛查任一项结果阳性。
3.耳声发射筛查未通过。
四、流程图
五、工作要求
(一)为儿童提供定期耳外观检查和听力筛查,同时进行儿童耳及听力保健宣传教育工作。
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应当及时转诊到听力检测机构。
(二)从事儿童耳及听力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当接受儿童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从事听力筛查和检测的技术人员必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批准,经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三)听力筛查设备应定期经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标定。
听觉评估仪技术指标:声音种类为纯音、啭音;频率范围为0.5、1.0、2.0、4.0 kHz;声音强度为插入耳机25~100 dB HL;声场测听扬声器的强度为20~90 dB SPL/HL,每5dB一档。
(四)筛查房屋应当安静,远离电梯、超声等辐射干扰,室内本底噪声≤45 dB(A)。
(五)做好辖区内筛查未通过儿童的追访,并记录筛查、诊断和干预结果。
六、考核指标
0-3岁听力筛查覆盖率=(该年辖区内接受听力筛查的0-3岁儿童人数/该年辖区内0-3岁儿童人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