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 格式:ppt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②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⑶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
2.概括中国近代探索历程的特点。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近代化道路失败的原因。
⑴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根本原因)⑵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⑶反动势力干涉。
⑷中国封建势力强大。
4.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⑴腐朽的封建制度。
⑵列强的侵略。
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那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和民主的精神。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改革运动,都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期进行的,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然而,两者在具体的目标、策略和结果上存在一些异同。
相同之处:1.背景相似: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受到外国侵略和国内落后所激发。
在19世纪末,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促使了这两个运动的兴起。
2.引进外国技术:为了推动中国现代化,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强调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
洋务运动引进了许多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而戊戌变法则通过派遣留学生、招聘外籍专家等方式,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不同之处:1.目标不同:洋务运动首要目标是强化军力以抵御外敌侵略,主要关注军事和工业技术的引进。
而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推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以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2.策略不同:洋务运动注重通过引进来西方技术和设施来加强军事力量,主要是由政府主导。
而戊戌变法则更加注重通过制定新法律、改革制度,以及推动思想解放和教育改革等途径来实现改革,更加强调人民主体的作用。
3.结果不同: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大量的西方技术,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对工人的剥削等问题,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戊戌变法则受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改革成果被削弱甚至颠覆,最终未能实现持续的改革效果。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目标、策略和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洋务运动注重引进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目的是为了强化军力,而戊戌变革则更加全面地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戊戌变法更加注重通过法律和制度改革来达到改革的目标,并赋予人民主体的作用,然而最终改革未能持续下去。
比较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的异同及失败经验教训相同点:1、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目的: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3、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阶级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4、影响: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不同程度的有利影响。
不同点:洋务运动:未触及封建体制本身。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海军等。
百日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
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多次上书请求变法,并在光绪帝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运动:是要求推翻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但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方案辛亥革命:要求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主张实行“三民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经验: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诱导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资政新篇》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因此可以说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教训:社会性质未变,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能使人民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境况。
失败的根本原因:阶级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顽固派实力强大。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复习课教案一、复习目标1、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2、区别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3、初步掌握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别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难点:复习方法的指导三、教学方法:表格法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练习设计五、教学过程:近代中国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灭种之灾,曾经有很多的苦难留在我们心中?面对这些苦难,我们选择抗争,还开始探索民族自强、救亡图存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志士仁人们做出了哪些探索?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考点27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b ) 八下P68-73导引P29-30复习目标1、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2、区别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3、初步掌握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面对鸦片战争的失败,最早开始自救的是哪个阶级?掀起了什么运动?生答(略)板书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民族当自强—洋务运动(一)接下来就用接龙游戏复习洋务运动的部分内容。
哪组同学愿意挑战?准备好了,就请第一位同学举手。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口号(目的):“自强”、“求富”主要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变革领域:谁能说出洋务运动措施的具体内容?下面老师就用看图说事考考大家。
洋务运动内容之(军事)领域1、军事上: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洋务运动内容之(经济)领域2、经济上: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内容之(文化教育)领域3、文化教育上: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洋务运动采取了三大措施,到底成效影响如何?洋务运动三十余载,是非成败一言难尽还是看看下面一场辩论中的对话。
下面是两位同学学完本课后的对话:甲同学:“我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它使中国成功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易错易混】1.封建帝制不等于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和结束封建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而结束封建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实现的。
3.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根源。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是布新而不除旧。
4.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运动?(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
(2)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拓展延伸】1.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无法成长的原因。
(1)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已经进入工业社会,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2)政治上,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势力强大。
(3)思想上,西方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而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从主观上来说,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起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提升突破】1.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都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
(2)不同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提升:怎样看待科技?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资产阶级革命(1)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2)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格局】(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的格局】(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近代化探索专题近代化探索专题⼀、近代化含义所谓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中国⼈民向西⽅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它包括经济、政治制度、⽣活⽅式乃⾄思维⽅式全⽅位变化的⼀场社会变⾰。
其中,它以经济⼯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同时还包括思想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活现代化等。
本专题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亥⾰命和新⽂化运动。
⼆、知识提纲三、主⼲知识梳理(⼀)近代化的起步(开始)-----洋务运动【《中国历史第三册》51~53页】1.洋务运动背景、⽬的、发动者、代表⼈物、时间、⼝号、任务、内容、性质、评价(1)背景:①第⼆次鸦⽚战争后;②清朝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列强侵略)。
(2)⽬的:利⽤西⽅先进⽣产技术,强兵富国,镇压⼈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的:维护清朝统治。
(3)发动者: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4)代表⼈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5)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开始于第⼆次鸦⽚战争后,结束于甲午中⽇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6)⼝号(思想主张)和任务:前期:“⾃强”主要任务是发展军事⼯业;后期:“求富”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业。
(7)内容:①创办了⼀批近代军事⼯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个兵⼯⼚;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的近代军事⼯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个船舶制造⼚②开办了⼀些民⽤⼯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第⼀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个民⽤⼯业。
汉阳铁⼚、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③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师;1885年成⽴海军衙门。
④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出国深造:原因: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1861年总理衙门建⽴)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作⽤:培养了⼀批翻译、军事和科技⼈才。
1862年洋务派创办第⼀所新式学堂:京师同⽂馆。
近代化探索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启示2.新文化运动的启示:(1)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会推动社会进步,我们应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2)学习新文化运动中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4、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比较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比较★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③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这说明洋务运动()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B.刺檄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3、“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4、“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帝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5、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主要是因为这场革命()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6、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