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短总结
- 格式:pptx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44
一、引言胸闷憋气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气短等。
中医认为,胸闷憋气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引起,属于“胸痹”、“喘证”等范畴。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胸闷憋气的病因病机,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情志不畅: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是导致胸闷憋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气郁结,不能条达,气机不畅,导致胸闷憋气。
2.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气机不畅,进而导致胸闷憋气。
3. 劳累过度:劳累过度,损伤脾气,脾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湿,湿邪内生,气机不畅,导致胸闷憋气。
4. 肺气虚弱:肺气虚弱,宣发肃降失常,气机不畅,导致胸闷憋气。
5. 痰瘀互结:痰瘀互结,阻塞气机,导致胸闷憋气。
三、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膻中、肺俞、太渊、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2)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选取3-5个穴位,每穴针刺1-2寸,留针20-30分钟。
2. 中药治疗(1)肝气郁结型: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等。
(2)脾胃虚弱型:六君子汤加减,方药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等。
(3)肺气虚弱型:补肺汤加减,方药组成: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瘀互结型:涤痰汤加减,方药组成:法半夏、胆南星、枳实、陈皮、茯苓、竹茹等。
3. 食疗调理(1)疏肝解郁:玫瑰花、枸杞子、红枣等。
(2)健脾养胃:山药、莲子、薏苡仁、茯苓等。
(3)滋阴润肺:百合、玉竹、沙参、麦冬等。
4. 生活调理(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3)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4)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注意事项1.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
2. 针灸、中药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 生活调理方面,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
气短胸闷呼吸困难怎么办
每个人都由于不同的原因遇到过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导致人们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气愤和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有的是因为气候的原因、空气不好等,还有的是因为长期处于室内而造成的。
气短胸闷呼吸困难是特别难受的事情,那么气短胸闷呼吸困难怎么办呢?
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以后,要仔细想想导致这些症状的诱因,一般出现这些症状都是有原因的,比如吸烟、心脏疾病、接触了过敏的物体等等。
只有找到原因了我们才能更好地治疗。
如果是心脏病引起的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的话,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治疗心脏病了,如果心脏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生活中要避免劳累的。
那么这些症状也是会逐渐的减轻或是消失的。
如果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的症状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那就需要我们尽快的脱离引起过敏的地方,或是离开过敏的物体,
一般脱离过敏原的话,这些不适症状是可以很快的消失的。
注意:如果发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的治疗的,不要拖延时间的,否则会加重症状的,导致严重的后果的,如果导致了大脑的缺氧,最终会危及生命的。
以上便是本文对于气短胸闷呼吸困难怎么办的介绍,看了文章的说明,大家也知道气短胸闷呼吸困难是什么原因了吧,当感觉自己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的时候,不要太过心急和焦虑而是应该好好地平复心情,一般来说自己就会恢复好的。
胸闷气短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对“胸闷气短”似乎有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误以为其实一种疾病。
其实胸闷心慌气短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
由于主观感觉的不同,每个人对胸闷气短的感受各有差异,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
那么,导致胸闷气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困扰快来看看为您总结的各类导致胸闷气短的原因跟缓解方法!导致胸闷气短的三大原因1、器质性胸闷气短心源性胸闷气短:心脏的疾病会引起胸闷,呼吸频率加快,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肿瘤已经心脏瓣膜病变,同时伴有兴律失常,方式震颤等现象。
肺源性胸闷气短:胸闷气短主要的感觉还是呼吸的不畅,呼吸受阻,肺部的疾病也会引起胸闷气短,常见于腹泻到受阻、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等疾病。
2、环境性胸闷气短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所能获得的空气量和质量也有所不同,长时间的处在一个低气压或者封闭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氧分含量越来越低,也会出现胸闷气短现象。
3、神经性胸闷气短有的人总感觉呼吸困难,奇怪的是无论去哪里做检查都查不出来又什么病变,但患者确实呼吸快速,总感觉自己呼吸困难,胸闷,这种与患者的精神有关,常见于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与别人发生争执等情况。
如何缓解胸闷气短属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胸闷气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同时注意营养补充,运动增加活力,改善情绪等,病治好了,胸闷等情况自然消失。
1、调整心情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各种让人难受的事情,但是我们总不能一直耿耿于怀,为了小小的问题就大动干戈、怒火中烧。
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心情好了,气自然就顺了,也就不会有胸闷气短的现象。
2、药物治疗严重的胸闷气短通过运动和心情调整也不起作用,甚至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或者正常的生活,必要时需要在医生的医嘱下适当的吃一些增强心肺功能,帮助稳定情绪的药物,缓解胸闷气短。
3、运动调节胸闷生命在于运动。
胸闷待查鉴别诊断病历模板
主诉病史
【主诉】发作性胸闷,气短,出冷汗3年半加重10天。
【病史】3年前突发发作性胸闷,气短,出冷汗,1-2月发作一次,每次10-20分钟,伴气短,出冷汗,可自行缓解,心电图提示st-t改变。
【既往史】有胸闷,未测血压,此次在当地医院测血压偏低,无高血压,甲亢,无高原居住史。
查体辅查
【查体】BP:110/70mmhg,神志清双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
心率;66次/分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1为qR型,avL为Qrst-t段1和avL弓背向上,0.1mv,v4-6的T波倒置血常规:wbc:10.3*10/LN:77.5-86%L:22.5%血糖正常,血沉:46mm/hD 二聚体:2.0(0.44-1.5)结核抗体阴性血气:二氧化碳压27.8 kpa 氧分压:70kpa 心脏彩超:左房39mm,左室内径:58 mm,提示左室功能下降EF;40%二尖瓣反流。
肺灌注:右肺中叶内,下叶背部灌注稀疏。
诊断处理
临床初步诊断:胸闷,气促原因待查。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1. 病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治疗贫血应补充铁剂,治疗肺部感染应使用抗生素等。
2. 氧疗:对于合并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可通过氧气输送补充氧气,缓解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3. 改善生活习惯:禁止吸烟和二手烟,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适度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4.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因,可选用相应的药物。
如支气管扩张剂、类固醇、抗组胺药等。
5. 手术治疗:对于肿瘤、结核等严重病情需要手术治疗的,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1. 病因诊断: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是一些潜在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诊并进行病因诊断。
2. 避免激发因素:某些因素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症状,如气温、高原、运动等,应避免刺激。
3. 安全用药:药物治疗时应按医生嘱咐,避免滥用药物,防止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4. 定期随访:治疗后应定期随访,对病情进行评估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5. 稳定情绪:情绪、压力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症状,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
胸痛一个星期了是心绞痛吗,治疗方法胸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如果持续了一个星期,就需要考虑是否为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者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憋气等,严重的可以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对于心绞痛的治疗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预防措施。
一、心绞痛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是指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减轻疼痛等症状。
这类药物可以改善急性心绞痛的病情,并能延缓冠心病的进展。
2. 介入治疗针对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可以进行心脏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通常是采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或者支架置入术来扩张或者固定冠状动脉,增加其管腔通畅度,改善心肌供血。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心脏病变,如多支冠状动脉闭塞、左主干狭窄等,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
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中医分析与调理胸闷气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中医认为,胸闷气短可能是身体内部的能量不畅通所致,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不适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对胸闷气短的原因进行中医分析,并探讨中医调理的方法。
一、中医分析胸闷气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窒息感、气促等,有时会伴随焦虑、心悸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种症状与肺、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1. 肺气虚弱:中医认为,肺主气,呼吸为肺气运行的重要表现。
当肺气虚弱时,呼吸功能受损,容易导致胸闷气短的症状出现。
2. 脾胃失调: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心,当脾胃功能失调时,会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进而导致胸闷气短等症状。
二、中医调理中医对于胸闷气短的调理注重整体平衡,修养气血,调理脏腑功能。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
1. 调节饮食:养生饮食方面,可选择易于消化吸收、有益气血的食物。
如红枣、山药、鸡肉、鸭肉等,有助于调补脾胃,提升气血水平,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
2. 运动调理:适量的有氧运动对于增强肺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起到积极作用。
可选择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方式,有助于改善胸闷气短的症状。
3. 中药调理:中药对于调理胸闷气短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白术等,可以辅助调补脾胃,增强体质,改善症状。
4.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气血运行,舒缓胸闷气短的症状。
可选择按摩膻中穴、太溪穴等,有助于改善气机不畅,提升呼吸功能。
5. 心理调节:胸闷气短症状常常与情绪波动有关。
中医强调心理和情绪的平衡,可以通过学习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调节情绪,舒缓症状。
总结起来,胸闷气短是由于肺气虚弱、脾胃失调等因素引起的症状。
中医调理主要包括调节饮食、运动调理、中药调理、中医按摩和心理调节等方法。
请患者遵循中医调理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缓解胸闷气短的不适感。
但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调理。
缓解胸闷气短有哪些治疗方法胸闷气短缓解的方法气短和心慌出现后首先需要坚持一下是否有心肺功能异常反应,如果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话,应该属于神经官能性的病症,此外就需要注意检查清楚是否存在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等病症了,有些患者病症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心肌梗塞、心绞痛,导致患者死亡窒息。
有些患者会在自己感染风寒感冒的情况下出现胸闷的症状,此时还会伴随着咳嗽、黄痰、哮喘等症状,此时属于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有些患者还会因为自己肠胃不适而常感觉到有异物感,患者也会有明显的气短胸闷反应,所以出现该病症后应该尽快排查病因,综合调理自己的身体状态。
患者平时应该注意尽可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遇到事情不要过分激动,平时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呼吸状态来缓解病症,并且患病期间千万不要乱用药物,以免会产生药物副作用,并且身体状态缓解时应该注意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气短胸闷是怎么回事?如何缓解?有过气短胸闷病史的朋友平时应该注意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病症,并且属于过敏体质的朋友在春季花粉较多的情况下应该减少出门,注意综合补充营养,一旦病情反复应该尽快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及相应的治疗,平时避免抽烟喝酒!胸闷气短的主要原因胸闷气短,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
胸闷气短有时候是人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有时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
一般情况下,胸闷气短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功能性胸闷即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胸闷气短症状。
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气短、疲劳的感觉。
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专家指出,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
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呼吸困难考点总结定义: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活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出现紫绀,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病因分类1.肺源性呼吸困难2.心源性呼吸困难3.中毒性呼吸困难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5.血液性呼吸困难常见原因与类型1.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原因(1)呼吸道阻塞:喉头水肿、气管异物、肿瘤(2)肺部疾病:肺水肿、肺梗死(3)胸廓与胸膜疾病:胸廓变形、胸腔积液、气胸(4)呼吸肌功能障碍:重症肌无力2.心血管系统疾病——左心功能不全、右心衰3.中毒性(酸中毒、CO中毒、尿毒症,吗啡中毒等)4.神经精神性:颅脑疾病、癔症5.血液病:贫血、高铁、硫化Hb血症。
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1.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三凹症”;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见于大呼吸道狭窄和梗塞。
(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时间延长;伴有呼气性哮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和呼气均费力;频率加快,呼吸变浅。
见于大面积肺部病变、大量胸腔积液等。
(1)吸气性呼吸困难见于炎症、肿瘤、异物等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等大气道的狭窄和梗阻·特点:吸气相困难·典型:三凹征threedepressionsign(2)呼气性呼吸困难小支气管狭窄阻塞和肺泡弹性减弱常见于哮喘、慢支、阻塞性肺气肿特点:呼气相困难,常伴哮鸣音(3)混合性呼吸困难特点: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原因:广泛性肺部病变常见于:严重的肺炎、肺结核、肺栓塞、大量胸水或气胸等2.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由心力衰竭引起特点:劳力性呼吸困难劳累时发生或加重,休息时缓解或减轻,平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重者取强迫端坐位(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时,常于夜间熟睡时发生呼吸困难;重度呼吸困难,明显发绀,躁动不安,大汗淋漓,心率加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哮鸣音及中小水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