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的震憾传达_可可西里_的主题内涵和人物造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4.53 KB
- 文档页数:2
《可可西里》观后感第一篇:《可可西里》观后感《可可西里》观后感——浅谈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可可西里”在藏语里意思为“美丽的青山”,蒙古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无论是什么含义,它都令人向往。
然而,这片美丽的土地却经历一次巨大的浩劫,也由此诞生了《可可西里》这部电影。
《可可西里》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片头寥寥几笔揭示了其发生的背景:1985年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藏羚羊,但随着藏羚羊绒价格暴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
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被杀戮殆尽。
整部影片从藏羚羊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的画面开始拍摄,讲述了秘密警察尕玉化身记者,来可可西里调查藏羚羊的故事。
影片主体讲诉的是以日泰为队长的巡山队抓捕盗猎者。
他们连夜出发、赶路的过程中,他们抓捕到了以马占林为首的部分盗猎者,找回了部分藏羚羊皮毛,但狡猾的盗猎头目漏网了。
于是巡山队员冒着风雪继续追赶盗猎分子,但此时,环境恶劣,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队员一个接一个牺牲。
影片高潮讲诉了尕玉和日泰队长追上了盗猎头目。
但日泰拒绝盗猎头目的收买,最终倒在了盗猎者的枪下。
尕玉死里逃生,带回了日泰队长的遗体。
片尾以可可西里的故事传遍世界,大多数的国家禁止买卖藏羚羊皮毛结束。
短短的85分钟,一部剧情极其简单的电影,不矫揉,不造作——《可可西里》用它真实的记录,震撼了我的心。
除了片头,整部影片我并没有看到存活的藏羚羊,而是大量藏羚羊尸骨和皮毛。
可见,人类出是以一种多么粗暴的方式剥夺了藏羚羊生命。
众所周知,这种做法,在现在看来是有多么地不可思议和残忍。
然而,在藏羚羊绒风靡的那个年代,这种做法却是屡见不鲜。
这很明显地揭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是因人而异的。
然而,往往在一系列的价值评价中,总有一个价值评价的到了社会和发展的认可,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正确的价值评价。
然而,正确的价值评价往往建立在一次次的错误的价值评价上:就像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禁止捕杀、买卖藏羚羊的规定,是建立在以日泰为首的巡山队的牺牲之上。
《可可西里》是陆川执导的一部电影。
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为了追捕藏羚羊盗猎分子,保护藏羚羊和生态环境,顽强抗争甚至不惜放弃>的经历。
看完陆川的新现实主义风格新片《可可西里》,美国>名家罗蒂(rorty)认为这是他近年来看到的最好片子,他说他为其充满力量感的真实所震动。
真实并且"有力量",这一点很重要,它触及这个时代的一个美学观点问题。
近年来人们似乎特别喜欢拍摄"真实的"记录片或者记录片风格的电影,如此喜欢以至于无条件地崇拜"真实"而忘记了真实是需要力量的。
太多软弱的真实或者无聊的真实最终会伤害人们的智力水平。
记录片以及记录片风格的故事片是现在的一个时尚,这有着社会学和文化政治的背景。
一个比较表面的原因是,现代社会是个残酷的生存事实,人们总是被迫看着这个令人失望的真实世界,于是就宁愿去看虚假的世界。
好莱坞式的"造梦"影片就迎合了人们对美丽的虚假世界的需求,正如王朔曾经指出的,大众文化就是专门表现那些虚假的真善美的。
人们的智力终于在虚假世界中受到了伤害,于是又开始特别喜欢真实。
记录片和记录片风格的影片便因此能够以超越了大众文化的另类姿态去成为又一种大众文化。
真实虽然总是悲惨世界,但人们能够在观看"别人的"痛苦和无聊细节中获得"暂时幸免于痛苦和无聊"的快感,同时又能够用那些痛苦的真实折磨自己,总之,人们喜欢"真实"与"梦'的反差效果。
我们可以观察到,"造梦"和"写真"正是当下并存的两种大众美学观点。
"梦"和"真实"都有可能是非常无聊的,所以,无沦"造梦"还是"写真"都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美学问题:一个作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作品。
生命的最后一刻身体陷进了黄沙,他努力挣扎,试图抓住一些能挽救他生命的东西,可是,可可西里最原始的荒原里,除了活生生的藏羚羊和令人作呕的秃鹫,还有什么能让他看到希望?在苦苦挣扎后,他放弃了,寂寞的黄沙一点点的吞噬着他的身体,它不知道这是勇士的生命~~——题记白衣少女,天葬师,诵经的喇嘛,聚集的秃鹫——这就是勇士的命运,赤裸裸的来,又以回归自然的方式回到了自然,日泰走了,苦苦追寻盗猎者好几年,即使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依旧坚定的说:“放下枪,跟我走。
”然后“碰”的一声,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简单,然而,就这简单的方式,却诠释了可可西里最不平凡的价值观。
勇士一个个的离开,秃鹫的盘旋和等待,就是神秘而美丽的可可西里的基调。
一般来说,评价结果是以主体的特点为转移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呢?在可可西里又该怎么评价呢?人物一:刘栋“我需要点钱。
”“怎么每次找我都这样?”“李序”“你以为我开银行?”这是刘栋跟他女友说的最后几句话,他可以毫不脸红的问三陪女友要钱,用最下层女性用性换来的钱,然后转身再进入可可西里,是为了兄弟,更是为了可可西里的灵魂——藏羚羊。
可当沙无情的吞噬着他的身体的时候,一切的挣扎和祈祷在死神的面前都变的渺小和无力。
刘栋走了,甚至连残骸都没有留下,唯独记住的是他生命最后一刻的眼神,是对女友的愧疚,还是对兄弟的坚持,再或者是对可可西里的爱和恨?没有人知晓,但已经不重要了。
在可可西里,尊严是什么?爱情,又是什么?刘栋放下了一切男人的尊严,放下了一切的自尊,伸手问三陪女友要钱,在很多人看来,说的难听和通俗点就是这个男人还是男人吗?连自己爱的人都无法照顾,还要对方来照顾自己。
这样的男人,你愿意接受他吗?可是又有多少人敢站出来,自信的说自己比他强。
刘栋放下的是自己的尊严,但他却用行动维护了可可西里的尊严,他使那些濒临灭绝的藏羚羊看到了希望,使可可西里看到了希望,也使我们知道了还有一个无人区可可西里的存在。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1《可可西里》作为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幅写照,弥漫着浓厚的自然情怀和人文气息。
影片以其惨烈的造型语言和壮观的地域画面,不断地撼动着我们的心灵。
可可西里的自然景象是美丽的,但可可西里的生存状态,却是令人焦虑的。
导演陆川通过将这二者的强烈对比,折射出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上无数法则、无数关系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其他所有方面的条理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如果人类文明与地球灾难一块发展和扩大,这种文明最终就会将世界引向死亡。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向纵深推进,无数可可西里的悲剧已经上演,无数藏羚羊的厄运也已经到临,我们的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危机正在挑战人类一切的现代性哲学观念、伦理道德、政治模式乃至基本的生存方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未来的冲突绝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明的冲突,人类必然会发展到为争夺生态空间而大动干戈的时候。
《可可西里》是一部关注人类自我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的电影。
但又不只是电影,它是人生,它也是一场战争。
是生态文明和经济利益之间的选择!在十八大后的今天,我相信这个选择一点都不难做出,我们的政府,已经选择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已经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已经选择了生态文明建设。
一曲雪域高原的壮歌——评《可可西里》的艺术表现《可可西里》以巡山队的经历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技巧将巡山队员们英勇伟大的形象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出高原环境下人的渺小。
本片用了纪实主手法表现了可可西里巡山队员形象的阳刚、悲壮的美。
色调基本上是冷色调,色彩大部分也只是黑白色,高原上的流沙和大雪是单调的颜色,更加真实地再现环境的恶劣,也衬托出巡山队员的伟大与坚强,而间断的音乐则是富有民族气息和宗教色彩的高歌。
戏中大量的脚步声则是画外音造成类似同期声的效果,造成激烈紧张的客观音响,展现出当时环境的悲与人们的坚强的一面。
本片在人物关系的表现上也惟妙惟肖。
本来展现在人面前的是寻山队成员与偷猎人相冲突的一面,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队员们竟省下一个馒头的一半给偷猎人吃,在恶劣的环境面前;他们也齐心协力的与其作战。
他们一起推陷入冰泥中的车,救人,也刻画出马占山等人矛盾的一面,他们为了养家糊口而犯法捕获羚羊,但也有其善良的一面。
如马占山静静地看着死去的日泰,他心里复杂又无奈,然后又给记者指路,让他走出大山。
再现出环境的残酷,社会、生活中的残酷与无奈的一面。
而长镜头运用方面也真实的再现了发生在可可西里的一切故事:在演绎刘栋时增添了他的几处文笔,表现了他的爱情生活,也叙写了他为了理想而牺牲的东西。
特别是当他陷进流沙时坚强的挣扎带给人一种很悲哀的感受,就像心被扎痛一样,慢慢的,他被埋没了。
留下的惟有晃动的细沙,但让观众无法容忍:就这样在这个世上消逝了吗?不,他的精神永远活着。
本片还通过叫板式蒙太奇运用对话方式展现了故事情节,如记者与日泰对话,当记者向日泰询问马占山等人,刘栋、洛桑他们各怎样了时,影片立即出现他们所处的境况,具有条理性,很自然的演绎,更展现出他们坚强、勇敢的一面。
就在日泰等人追赶那些小羊贩子的戏时用了跟移镜头、随后切镜头、中景、远景搭配,脚步声不停,使节奏加快、气氛更加紧张,让人在可怜那些农民的同时更被队员的精神所感动:大雪天脱掉裤子到河那边追羊贩子。
可可西里观后感可可西里观后感1曾经有人说,可可西里的含义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
曾经也有位地质学家说过,在可可西里你踩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可是,不望曾经,只望此时,可可西里却呈现出一幕幕残忍的画面。
“可可西里”是一部呼吁人类保护大自然,不杀害藏羚羊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日泰”是呼吁建立藏羚羊保护区的领袖,他带领着他的弟兄一起保护藏羚羊,因人手不够,他的兄弟之一阿旺,只能独自居住在荒郊野外三年,为的是防止盗猎。
可在一次巡山时,强巴不幸遇难受害。
一闻此消息,她们既悲痛万分又无能为力。
紧接着,一个个噩耗向他们传来,卓乃湖那边出事了!当他们赶到那儿时,发现成千上万只藏羚羊被杀,有的剩下一个骨架,有的血肉模糊,面对这一个个血肉模糊的场面,我不禁鼻子酸酸的,一摸额头,才知道自己已经出了一头冷汗了!心想:这些偷猎者为什么这么残忍?当她们面对这一只只可爱的藏羚羊时,怎么下得了如此毒手?为了自己的利益,难道就要以这群无辜的藏羚羊的生命作为代价吗?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高级动物”的谋财之道吧.......可可西里观后感2周五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可可西里》。
这部电影,把我深深地震撼了。
由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它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的故事,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而关于这个话题,则是世界性的。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大约生活着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铃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其原料藏铃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铃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潜入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
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铃羊几乎被杀光,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铃羊。
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
影片《可可西里》的纪实性分析【摘要】影片《可可西里》是一部纪实性强的影片,通过对藏羚羊的保护、藏民的生活和可可西里自然景观的展示,呈现出了高原上的生存现状。
影片通过真实的纪录方式展现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引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影片以独特的拍摄手法和真实性评价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传递出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主题。
影片通过纪实性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对生命的尊重,为观众提供了启示和思考,展现了艺术上的成就。
影片《可可西里》通过其纪实性的描绘和深入的主题表达,具有重要的纪实性价值,为观众带来启发和思考,展示了在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关键词】影片《可可西里》、纪实性分析、背景介绍、拍摄手法、真实性评价、主题、纪实性表达、意义、价值、启发、艺术成就。
1. 引言1.1 影片《可可西里》的纪实性分析影片《可可西里》是一部具有强烈纪实性的作品,其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野生动物面临的困境。
本文将对影片的纪实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社会问题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在影片中,导演通过真实的拍摄手法和纪实性的表现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可可西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
观众可以通过影片感受到这片原始自然环境的壮美和脆弱,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带来的破坏和影响。
影片以纪录片的方式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唤起了观众对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的思考。
在纪实性的表达中,影片还传递了深刻的主题,如人与自然的共生、生命的可贵和珍稀动物的保护等。
这些主题通过影片的叙事和形象语言得以深入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反思。
影片也通过真实记录和纪实性的表现方式,呈现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社会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影片《可可西里》通过其强烈的纪实性表达,传达了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纪实性价值和艺术成就。
观众在欣赏影片的也会受到其启发,激发出对环境保护和生命尊重的情感和行动,实现了影片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用生命守护——《可可西里》观后感可可西里,在藏语里是漂亮的青山,漂亮的少女的意思。
在青藏高原上,有着这么一片广袤的无人区,那里孕育了中国陆地上最后的原始荒漠,平均海拔4700多米,曾经是数百万藏羚羊的栖息地。
观看《可可西里》这部影片后,带给我的是那用生命守护生灵圣地的震撼。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为了追捕藏羚羊盗猎分子,爱惜藏羚羊和生态环境,顽强抗争乃至不吝舍弃生命的经历。
影片的开头,在一片宁静中枪声响起,一批藏羚羊惨遭屠戮,一名巡山队员在亲目击证藏羚羊被剥下皮以后,又被盗猎者残酷杀害,空气里弥漫的是鲜血的味道。
巡山队长日泰率领队员连夜动身追捕偷猎者。
前面几天几乎没有什么收成,抵达卓乃湖的那一天,看着满地藏羚羊的残骸,巡山队员眼里溢出的是满满的痛惜,但是也只能挖个大坑,把残骸埋葬,再用火烧了。
那是一种对生灵逝去的哀思和敬畏。
在沿途中,不断显现突发状况,抓到马占林一伙人的时候,盗猎者中一个20岁的年轻生命刹时逝去。
而后,一名巡山队员突发肺水肿,队长日泰在无奈的情形下,只能许诺卖藏羚羊的皮子救人。
接着,又面临着没有食物没有汽油的境界,可是追捕工作不能停。
队长只能放下马占林一伙人,让他们自己走出可可西里。
继续上路后,只有两辆车了,但是又有一辆车爆瓦了,日泰让他们留下,带着几位队员连同记者上路。
终于,赶在偷猎者上公路前追到了他们,现在,只有日泰队长和记者尕玉两人,他们被偷猎者包围,最后队长日泰中枪身亡。
不管在何时,不论遭遇何种境界,巡山队员从始至终都没有舍弃,他们是在用生命守护藏羚羊的栖息地。
影片中的许多细节,都让咱们震撼。
在不冻泉运输站一个人留守了三年的阿旺在听到强巴被杀害的消息时,切菜的刀明显一停,我想,他心中深深隐藏的是对兄弟逝去的哀惋吧。
在楚玛尔河时,队员抓捕马占林一伙人时,全都脱裤子下水,趟着冰凉的河水,丝毫不顾酷寒。
每一次,队员别离时,每一个队员之间都会进行拥抱,浓浓的兄弟情义自然流淌。
《可可西里》电影解说文案大家好本期和大家分享一个用血肉和生命誓死捍卫净土的故事《可可西里》可可西里中国最后的一片净土位于青海藏区西部这里的平均海拔是4700米是藏羚羊的最后栖息地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藏羚羊还有一百万只左右的动物在这里自由奔跑但因为欧美地区对藏羚羊绒的狂热炒作导致羊绒价格飙升所以偷猎者越来越多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地区也随即遭到了灭顶之灾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藏羚羊的数量急剧下降到不到一万只为了保护如此珍贵的动物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了一支武装巡山队他们没有编制缺钱少物无人区的自然环境也极其恶劣但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偷猎团伙那些偷猎者们一般会控制住落单的巡山队员特意带他们观看捕杀藏羚羊的场景最后以极其屈辱的方式杀害这些队员后来这些事情传到北京1996年冬天记者尕庆奔赴可可西里奉命来调查这里的真相来这之后尕庆与巡山队长阿泰见了面一开始阿泰并没有好脸色因为之前就有无良媒体胡言乱语导致巡山队在外界的名声并不好但当尕庆说自己是为了促成自然保护区而来的时候阿泰立刻改变了态度赶巧尕庆来的也正是时候当天夜里巡山队就捕捉到偷猎者的新动向他们再次出现在山上的无人区里事不宜迟阿泰代领包括尕庆在内的小队迅速出发实际上每次进山都可以说是生离死别所以队员们每次临行前都会和亲人们拥抱而每当这个时候亲人们也不会多说什么最有用的话就是保重要活着回来进山第一天巡山队在必经之路设卡但狡猾的偷猎者们并不中招只能抓到零星几个偷运藏羚羊绒的下线村民由于带货量不多巡山队权利有限最终也只能留下羊绒放掉这些人第二天阿泰带领大家去了位于不冻泉保护站的巡逻点只有队员阿旺一个人在这值班他和大部队互相挂念着所以一见面都很兴备阿旺在这里一个人一顶帐蓬一住就是三年正因为有他的坚守偷猎者才不能肆无忌惮藏族传统舞蹈是他们的保留节目但队员们也仅仅只能停留一天第三天他们不得不再度启程当队伍路经过卓乃湖的时候这里惨烈的景象让他们停下了脚步眼前接连成片的藏铃羊白骨都是偷猎者留下的他们杀死藏羚羊剥走羊皮带肉的骨架就那样肆意遗弃在原地任由秃鹫啃蚀大家都沉默着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还是阿泰带头将藏羚羊的骨架收集起来埋葬焚烧映着熊熊烈火阿泰告诉尕庆队员们每年进山都要埋葬一万多只藏羚羊除非当场抓住偷猎者不然就只能在火光中为这些珍稀的生灵超度一旁的渔民显然是知道内情的但他们肯定不会说出偷猎者的去向因为针对平民巡山队最大的权限就只是罚款而已众人只能重新上路继续追击等到第五天的时候他们循着踪迹追到一处峡谷突然车队被暗处隐藏的偷猎者伏击一名队员当即栽下车子左肩中了枪伤此刻尕庆才真正体会到这帮巡山队是真的在和偷猎者搏命继续追击一段路之后他们发现了被偷猎者遗弃的汽车追了整整五天才发现了盗猎者的踪迹要知道对面也是荷枪实弹的不过队员们丝毫没有犹豫当即就脱裤子淌水过河终于将十几个偷猎者一举抓获可事后阿泰觉得有些不对这些人怎么没有像以往那样激烈反抗呢走进一看俘虏中有个面熟的老人马占林他才明白过来原来这群人并不是偷猎者而是专门被偷猎者请来剥羊皮的村民他们是偷猎者处心积虑雇佣的打手不过其中有个司机鬼鬼崇崇的甚是可疑通过殴打审问这个司机同机最终交代了藏匿羊皮的地点队员们挖了好一会一共挖出了五百多张藏羚羊羊皮都是没来得及交货的新皮那些皮铺在地上占好大一块而且凭皮质判断大多数都是哺乳期的母羊实在是令人惋惜带上被俘的村民一行人继续上路吧车上尕庆看马占林年纪大了分给他一些吃的之后两个人聊起天来马占林是个剥皮好手五块钱一张皮他两个儿子也干这个他家原本放牧维生但后来越来越多的草原荒漠化牛羊没有草吃要饿死人没有收入也活不下去所以就跑来做这个夜深之后不方便继续开车赶路于是队员们就地安营扎寨无人区的星空好像比外面更美人在这里显得有些多余第六天一早又出现了新情况马占林带着他的儿子偷偷逃出了队伍于是整整一个上午巡山队员还要花功夫追他们最后人是追到了不过一名队员却因为高原反应引发急性肺气肿栽倒在雪地里阿泰赶紧跑过来难道又要眼睁睁看着同伴离开吗关键时刻马占林曾经当过医生的儿子站了出来暂时保住了那名队员的性命现在巡山队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偷猎者可能就在不远处但当务之急是赶紧送伤员下山救治而且吃用的东西也快见底了阿泰最后决定由队员刘栋带伤员下山不过疗伤要花钱几个人凑一凑钱还是不够怎么办呢阿泰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卖皮子他当然知道卖皮子是违法的但如果说这些皮子还能有什么正面价值那只能是用在巡山队的头上毕竟没有巡山队那些还活着的藏羚羊也保不住现在的情况是剩下的口粮只能维持一两天为了继续追捕偷猎者已经没条件再带上被俘虏的村民了阿泰给村民们解开手铐为他们祈祷让他们自己走出去无人区里的真相就是如此残酷然而祸不单行第十天的时候巡山队的一辆吉普车坏了车上的三名队员只能等下山的刘栋运物资上来其实他们的死活也就是听天由命了现在继续追捕的只剩下4人车上尕庆对卖皮子这件事提出了质疑阿泰对他说巡山队是没有编制没有经费的我的兄弟一年没拿工资了你看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很脏心却很干净可可西里不是靠记者两句话就能保护的了的另一边刘栋为了抢时间不分昼夜的连续开车走到半路已经是疲备不堪为了保持清醒他用雪水洗脸还用绳子绑住头发吊在车顶当车最终好不容易开进救助站的时候刘栋整个人都瘫倒了短暂休息过后他返回大本营装了一车物资准备再进无人区可怜这些买物资的钱还是她跟女友借的女友因为承受不了这看不到头的生活最终与其分手刘栋暂时不想这些无人区里的伙伴们还在等他他开着越野车一路飞驰结果开着开着轮胎不小心陷进了一个沙坑他下车准备丢掉一些东西减负换胎结果却一不小心陷进了流沙里沙子渐渐淹没他的腿身躯最后是脑袋他拼命地挣扎但是无济于事短短的几十秒他就被流沙给吞了一切恢复平静之后没留下一丝痕迹没人记得这个保卫者来过再来看等待救助的三名队员他们等来的是大风雪如果还待在原地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他们互相搀扶一脚一脚朝公路走去最终他们很幸运地走出了无人区但另一边的四个人就没这么好命了进山的第15天汽车没油了食物也吃光了他们最后一次相聚是打到了一只野免之后就不得不翻越雪山寻找出路最后只有阿泰和尕庆从雪山里走了出来翻过山头两个孤胆英雄面前出现了一群持枪的偷猎者阿泰毫不畏惧地走向他们最终与盗猎者头领会面马占林站在头领旁边原来他也幸运地活了下来都是为了活命嘛与嫉恶如仇的阿泰相比头领倒是显的很平淡他幽幽的表示只要阿泰不再坚持会给他足够的好处房子车子钱都有但是阿泰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除了自身的信念还有牺牲队员们的遗志啊面对匪首的一再挑衅阿泰挥拳还击结果被一名偷猎者当场开枪打倒紧接着头领上前补枪最终射杀了阿泰英雄和他守护的藏羚羊下场一样他坚毅的脸此刻已经被冻僵了因为马占林念尕庆分食物的情分说动偷猎者放过了尕庆等人走远了马占林告诉尕庆远远地跟在他们后面就能够走出这片无人区最终尕庆背着阿泰的尸体走出了无人区大本营里的亲人们给阿泰洗干净身体之后举行了天葬仪式不过尕庆并不会默认这样的结局回京之后他写出了一篇惊世骇俗的报道把可可西里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这篇报道最终震惊了世界参与买羊皮的队员被逮捕之后免除了刑事责任一年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一并成立的还有森林公安原志愿巡山队从此解散随后几年大部分与事件相关的国家立法禁止了藏羚羊绒的买卖2017年可可西里申遗成功直到2019年藏羚羊的数量恢复到六万余只可可西里这部电影由陆川指导揽获包括金马奖在内的国内外12项大奖也是他的成名作该片根据1993年至1996年可可西里巡山队的真实事件改编那个队长也是真的为保护藏羚羊而牺牲影片中队长的所作所为显得并不是那样的伟光正但无人区里有无人区里的逻辑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队长做出的牺牲包括那些助纣为虐的打手们他们该如何生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巡山队员们在缺少经费缺少理解的坚持是有意义的吗藏羚羊们的种群恢复已经给出了答案事实上每一个不知名的巡山队员都是理想主义者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崇高的理想者负重前行才能够得以保存可可西里是人类的禁地如此多的其他生物在这里繁衍了那么久一直是和平相处直到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残酷屠戮藏羚羊打破了这里的生态平衡所以没有人类干扰对可可西里来说很重要当然人类也付出了代价我们在藏羚羊面前是如此的强大在大自然面前又是那么的渺小甚至死亡也是无声无息无足轻重的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所以罪魁祸首是偷猎者还是他们背后的买家当人类真正懂得克制物欲的时候也许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好了,本期就到这里下次再见。